本實用新型屬于農業栽培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澆灌設備。
背景技術:
目前,溫室大棚栽培育苗作為一種新的高產、高效、優質的農業生產方式,已經在國內得到廣泛應用,也已成為世界各國農業發展的一種趨勢。但是現有的大棚澆灌系統比較復雜,成本高,并且澆灌范圍小。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種用于溫室大棚的澆灌設備,有效增加澆灌面積,提升澆灌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澆灌設備,包括水池和澆灌管,所述澆灌管通過供水管與所述水池相連,所述供水管上設有水泵,所述澆灌管上設有閘閥及若干霧化噴頭。
澆灌管對植物表面進行澆灌,并能噴灑農藥制劑,防治病蟲害。
較優地,所述水池內設有攪拌裝置。當在水池中加入農藥等時,開啟攪拌裝置使之充分混合。
進一步地,為實現自動澆灌,還包括控制器,所述閘閥為電磁閥,所述控制器分別與所述閘閥、攪拌裝置和水泵電性連接。控制器自動控制閘閥、攪拌裝置和水泵開啟和關閉。
較優地,所述霧化噴頭包括噴頭本體,所述噴頭本體設有進液直通道、增壓腔及渦流腔,所述渦流腔通過側孔與所述增壓腔連通,所述增壓腔的內徑大于所述進液直通道的內徑,所述渦流腔設有噴孔。澆灌液體從進液直通道進入,液體流入增壓腔后流速減緩,壓力增大,然后高速由側孔進入渦流腔形成強渦流并霧化,最后從噴孔噴出霧化液體。
進一步地,所述噴孔由噴孔第一段和噴孔第二段組成,所述噴孔第一段的直徑小于所述噴孔第二段的直徑,可增強霧化效果。
較優地,所述所述噴孔第一段的直徑為2~4mm,所述噴孔第二段的直徑為5~8mm。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霧化噴頭的結構示意圖為;
圖3為噴孔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如圖1所示的澆灌設備,包括水池1、澆灌管7及控制器(圖中未畫出),水池1內設有攪拌裝置2,澆灌管7通過供水管4與水池1相連,供水管4上設有水泵3,澆灌管7上設有電磁閥5及若干霧化噴頭6,控制器采用PLC控制器,為現有技術,控制器分別與電磁閥5、5攪拌裝置2和水泵3電性連接。
如圖2和圖3所示的霧化噴頭6,包括噴頭本體67,噴頭本體67順序設有進液直通道62、增壓腔63及渦流腔65,渦流腔65通過側孔64與增壓腔63連通,以使液體從側面進入渦流腔65后形成渦流,增壓腔63的內徑大于進液直通道62的內徑,渦流腔65設有噴孔66,噴孔66由噴孔第一段661和噴孔第二段662組成,噴孔第一段661的直徑d1為2.8mm,噴孔第二段662的直徑d2為6mm,噴頭本體61的外圓設有軸肩68和外螺紋61。
澆灌管7上設有與外螺紋61相配合的內螺紋孔,霧化噴頭6與澆灌管7螺紋連接。
該澆灌設備的工作原理和工作過程如下:根據需要,在水池1中加入農藥或化肥等,開啟攪拌裝置2使其充分混合;澆灌時,關閉攪拌裝置2,開啟水泵3和電磁閥5,澆灌管7內形成高壓水流,高壓水流經霧化噴頭6噴出霧化液體,使得大棚內彌漫著霧化液體覆蓋整個植物體。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