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一種帶有骨架的地膜及其應用,本申請還涉及一種用于鋪設帶有骨架的地膜的地膜攤鋪機。
背景技術:
從70年代地膜引用至今,地膜的增溫、保墑作用已經被接受,地膜被廣泛應用于農業種植。80年代初除草地膜被引入中國,除草地膜在原有保溫、保墑作用的基礎上又進一步的解決了除草問題,隨后也被廣泛應用。隨著地膜的不斷改進發展,地膜的功能越來越強大,在農業種植方面被廣泛的利用。但是,地膜依舊存在很多可完善的弊端,例如可回收利用性差,鋪設過程繁雜,保墑能力未被充分利用。
現有技術中有多種增強型復合結構的農用地膜,其整體強度高,抗風能力強,不易破損,使用壽命長,生產成本低,而且透光、保溫性能好,鋪膜作業和回收廢舊地膜都可以實現機械化作業,但因在播種時,需要在地膜上打孔,從而會造成水份流失,也沒有解決地膜的保墑問題。
同時,當每次撤掉地膜時壓在土下的地膜經常會被撕裂而留在土壤中,造成白色污染;并且種子發芽至幼苗階段后,需要撤除地膜,但由于種苗是由地膜上播種時所留的播種孔內長出,使得地膜和種苗會交錯,直接撤除地膜時會將種苗拔出,故在撤除地膜時通常會避開種苗附近區域,這樣種苗附近的地膜也會殘留在土地中,造成白色污染;該種地膜只能一次性使用,不僅造成資源的浪費,而且引起白色污染。同時現有地膜厚度為0.004~0.06mm,為減少成本,多使用較薄的地膜,但較薄的地膜不利于回收,在回收過程中容易撕裂,無法再次使用。
現有技術中為解決增溫、保墑問題,多是采用鋪設雙層地膜的辦法,首先一層地膜覆蓋在播種行上,通過穴盤播種機的鴨嘴進行播種,因在播種過程中會在播種位置形成破口,播種完畢后,需再覆蓋一層地膜以防止水份流失。待種子發芽后的一定時間內需要撤除第二層地膜,以防止芽苗因地膜內溫度過高而枯萎。這種方式在撤除第二層地膜后如果遇到天氣突變鄒然降溫的極端情況下,芽苗則會大面積凍傷而死亡。這種方式既增加了勞動強度,又由于第二層地膜利用時間短,增加了生產成本。
現有技術中,地膜攤鋪機只適合鋪設現有的地膜,并不適合鋪設本申請所提出的帶有骨架的地膜。
專利號為201520478453.5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提出了一種便于鋪設的環保育秧地膜,包括網格骨架,所述網格骨架上固定有地膜本體,該地膜本體由每個獨立的彼此緊鄰的中空地膜氣囊組成;地膜氣囊的上表面設有帶氣塞的孔,地膜氣囊的下表面設有微滲孔;所述網格骨架設置有折疊支架;所述折疊支架的底端設有固定底盤。該地膜使得地膜本體具有了骨架的支撐,較之現有地膜更容易展開進行鋪設。該地膜不僅便于鋪設,而且可以進行重復使用,節能環保。
但其鋪設方式為:裁剪出所需大小的地膜后,將位于網格骨架上的折疊支架打開,然后將折疊支架插入土壤中即可,但其說明書中并未提到如何打開折疊支架,也就說該地膜是否適用于機械化鋪設有待商榷。
同時,由其附圖1、2可見,其折疊支架外并為覆蓋地膜本體,若折疊支架未完全插入地面,則會失去地膜所應有的保溫、保墑作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申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適合機械化鋪膜、撤膜,且保水性能好、預留空間大、抗風強度高,有利于種苗成長,且可重復使用,在土壤中無殘留的帶有骨架的地膜;在前一目的的基礎上,本申請的另一目的是提出一種帶有骨架的地膜的應用;在最先或前一目的的基礎上,本申請的另一目的是提出一種用于鋪設帶有骨架的地膜的地膜攤鋪機。
本申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帶有骨架的地膜包括表層的地膜本體和用于支撐地膜本體的骨架組,所述骨架組由若干平行排列的橫骨架組成,所述橫骨架包括頂膜段,位于頂膜段兩側的支撐段,以及位于支撐段底部可變形的覆土段,所述頂膜段和支撐段間通過可變形的連接段相連。
帶有骨架的地膜的應用包括順播種土層鋪設的帶有骨架的地膜,橫骨架的覆土段插入預先順播種土層兩側開出的溝槽內,并在覆土段上覆蓋有覆土層,在帶有骨架的地膜內形成種子成長空間,在每段種子成長空間兩端設置有與地膜內連通的通風換氣裝置。
用于鋪設帶有骨架的地膜的地膜攤鋪機包括前后設置的主、副機架,在主機架上設置有用以纏繞地膜本體及骨架組的第一、第二輪盤,在副機架中部設置有與橫骨架的頂膜段頂觸,且位于頂膜段下側的頂膜機構,在頂膜機構兩側設置有用以下壓橫骨架兩側覆土段的壓膜輪,在壓膜輪后設置有用于向內覆土的覆土片。
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申請的帶有骨架的地膜通過在地膜內設置可變形骨架使得在地膜鋪設過程中骨架彎曲撐起地膜,從而形成一滿足種子發芽至幼苗期的成長空間,故只需鋪設一層,同時可延緩撤膜時間,防止突遇低溫天氣而凍死、凍傷幼苗。本申請的帶有骨架的地膜抗風強度遠大于現有地膜,且由于本申請的帶有骨架的地膜在使用時是先播種再鋪設地膜,鋪膜后留有足夠的空間,無需在地膜本體上打孔,從而可防止水份的流失,有利于種子發芽。
由于采用本申請的帶有骨架的地膜后作業方式為先播種后鋪膜,使得本申請可適用于各種播種方式。而現有技術中的地膜是采用先鋪膜后播種的方式,其只能適用于膜上打孔點種的方式。
本申請的帶有骨架的地膜在攤鋪和回收時均可機械化進行,且回收后可重復利用,降低生產成本。由于可重復利用,生產成本的降低,本申請中的地膜本體就可以使用較厚的地膜,從而增加整體強度,并有利于回收成卷。
本申請的用于鋪設帶有骨架的地膜的地膜攤鋪機是在原有鋪膜機上進行的改進,改進后可適用于鋪設本申請的帶有骨架的地膜,其改動適合于現有任何一種地膜攤鋪機。
附圖說明
本申請的具體結構由以下的附圖和實施例給出:
圖1是帶有骨架的地膜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具有一段頂膜段的骨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具有多段頂膜段的骨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頂膜段為可變形段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帶有骨架的地膜的應用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通風換氣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骨架組由網格狀排列的骨架組成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用于鋪設帶有骨架的地膜的地膜攤鋪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用于鋪設具有一段頂膜段的骨架時頂膜機構與壓膜輪的結構示意圖;
圖10是用于鋪設具有多段頂膜段的骨架和頂膜段為可變形段時頂膜機構與壓膜輪的結構示意圖。
圖例:1、橫骨架,1-1、頂膜段,1-2、連接段,1-3、支撐段,1-4、覆土段,1-5、頂部變形段,1-6、可變形頂膜段,2、地膜本體,3、播種土層,4、溝槽,5、覆土層,6、通風換氣裝置,6-1、出風道,6-2、箱體,6-3、進風道,6-4、出風機,6-5、進風機,7、縱骨架,8、主機架,9、第一過渡輪組,10、第二過渡輪組,11、張緊輪,12、壓膜輪,13、覆土片,14、升降裝置,15、頂膜機構,15-1、圓輥,15-2、側輪,15-3、輪軸,15-4、中輪,16、副機架,17、第二輪盤,18、第一輪盤。
具體實施方式
本申請不受下述實施例的限制,可根據本申請的技術方案與實際情況來確定具體的實施方式。
實施例:如圖1-4、7所示,帶有骨架的地膜包括表層的地膜本體2和用于支撐地膜本體的骨架組,所述骨架組包括若干平行排列的橫骨架1,所述橫骨架1包括頂膜段1-1,位于頂膜段1-1兩側的支撐段1-3,以及位于支撐段1-3底部可變形的覆土段1-4,所述頂膜段1-1和支撐段間通過可變形的連接段1-2相連。
如圖2所示,橫骨架1具有至少一段不可變形的頂膜段1-1,所述頂膜段1-1位于地膜本體2中部。
如圖3所示,橫骨架1具有至少兩段不可變形的頂膜段1-1,在兩兩頂膜段1-1之間連接有頂部變形段1-5,所述頂部變形段1-5位于地膜本體2中部。
如圖4所示,橫骨架1具有至少一段弧形的可變形頂膜段1-6,所述可變形頂膜段1-6位于地膜本體2中部。
如圖7所示,帶有骨架的地膜包括表層的地膜本體2和襯于地膜本體下的骨架組,所述骨架組由網格狀排列的橫、縱骨架1、7組成,其中橫骨架1平行排列,在兩兩橫骨架1之間連接有縱骨架7。
所述縱骨架7連接在兩兩橫骨架1的頂膜段1-1或支撐段1-3之間。
如圖1-4、7所示,地膜本體寬度不小于橫骨架1長度。
本申請改變了傳統的鋪膜-播種-鋪膜的播種方式,為種子的成長預留了合適的成長空間,完全可等芽苗成長到較為成熟的階段后再撤除地膜,提高芽苗在自然環境中的成活率。
如圖5、7所示,帶有骨架的地膜的應用包括順播種土層3鋪設的帶有骨架的地膜,橫骨架1的覆土段1-4插入預先順播種土層3兩側開出的溝槽4內,并在覆土段1-4上覆蓋有覆土層5,在帶有骨架的地膜內形成種子成長空間,在每段種子成長空間兩端設置有與地膜內連通的通風換氣裝置6。
如圖6所示,通風換氣裝置6包括箱體6-2,在箱體6-2兩側分別設置有出風道6-1和進風道6-2,在出風道6-1內設置有用以向外引風的出風機6-4,在進風道6-2內設置有用以向內引風的進風機6-5。出風道6-1的進風口與種子成長空間的出風口連通,出風道6-1的出風口與外界導通;進風道6-2的進風口與外界導通,進風道6-2的出風口與種子成長空間的進風口連通。
通風換氣裝置6的架設可隨時向地膜內通入新鮮空氣,無需在地膜上開孔,從而有效的維持了地膜內部的溫度和濕度。
如圖8-10所示,用于鋪設帶有骨架的地膜的地膜攤鋪機包括前后設置的主、副機架8、16,在主機架8上設置有用以纏繞地膜本體及骨架組的第一、第二輪盤18、17,在副機架16中部設置有與橫骨架1的頂膜段1-1頂觸,且位于頂膜段1-1下側的頂膜機構15,在頂膜機構15兩側設置有用以下壓橫骨架1兩側覆土段1-4的壓膜輪12,在壓膜輪12后設置有用于向內覆土的覆土片13。
所述頂膜機構15最上端高于壓膜輪12最上端。
所述頂膜機構15由一升降裝置14控制可上下位移,所述升降裝置14為現有技術,可以采用液壓桿和液壓油缸的組合,設置兩液壓桿分別與頂膜機構15的兩側相連。
在第一、第二輪盤18、17后分別設置有用以導向的第一過渡輪組9,第二過渡輪組10。
在第二輪盤17和頂膜機構15之間設置有張緊輪11。
如圖9所示,所述頂膜機構15為橫向設置的圓柱形的圓輥,圓輥兩端為圓臺形,圓輥兩端與橫骨架1的連接段1-2頂觸。
如圖10所示,所述頂膜機構15包括設置在兩側與橫骨架1的連接段1-2頂觸的側輪15-2,以及與橫骨架1的頂膜段1-1中部頂觸的中輪15-4,側輪15-2和中輪15-4通過輪軸15-3相連。
地膜本體2及骨架組可分別盤繞在第一、第二輪盤18、17上,也可同時盤繞在第一輪盤18或第二輪盤17上。
用于鋪設帶有骨架的地膜的地膜攤鋪機可在現有的地膜攤鋪機上加裝頂膜機構15,改造幅度小,成本低。
鋪膜前,在播種土層3兩側開設溝槽4,隨后通過播種機向播種土層3內播種。鋪膜時,將地膜本體及骨架組由第一、第二輪盤18、17上引出時,骨架組中的橫骨架1為展開狀態,即覆土段1-4、支撐段1-3、連接段1-2、頂膜段1-1位于同一直線上。引出后經第一過渡輪組9或/和第二過渡輪組10,再經張緊輪11后,骨架組中橫骨架1的頂膜段1-1或/和連接段1-2由頂膜機構15上側通過,橫骨架1的覆土段1-4由壓膜輪12下側通過,經頂膜機構15和壓膜輪12的共同作用,使得連接段1-2彎曲變形,支撐段1-3隨著連接段1-2的彎曲變形,向下向內收攏,最終豎立于溝槽4內。同時,在壓膜輪12的作用下,覆土段1-4也會彎曲變形,向兩側延展。隨著整體的行進,經頂膜機構15和壓膜輪12的共同作用不斷抽動帶有骨架的地膜,并使得其改變為向上拱起的形狀,從而形成種子成長空間。位于后側的覆土片13隨后將開設溝槽時的浮土刮至溝槽4內,將覆土段1-4覆蓋,從而使得橫骨架1定位。
回收時,由于本申請帶有骨架組,且橫骨架1的頂膜段1-1與地面和種苗之間留有足夠間隙,這就使得回收本申請時可避開種苗,對本申請實現完全回收再次使用,在回收過程中可采用專用的回收機械實現機械化。
顯然,本申請的上述說明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申請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申請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凡是屬于本申請的技術方案所引申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申請的保護范圍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