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養雞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土雞喂食器。
背景技術:
現代社會的生活水平得以較大提升,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尤其是在食物上,越來越追求健康、原始的獨特風味,例如土雞。土雞有別于籠養的肉雞,主要以山坡散養為主,長期于山野林間、果園飼養,具有較強的就巢性和抗病力,土雞的肉質鮮美、蛋品質優良、營養豐富,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土雞的飼養原料主要以多種谷物為主,目前在土雞的喂養中,為了減少飼養員的工作量,通常省略谷物混合的程序,而將不同種類的谷物分次喂養,但是這樣會使土雞一次性能夠攝取的營養物質比較單一,不利于土雞的成長。并且,在現有土雞的喂養器結構中,缺少飼料打磨結構,無法對玉米粒一類的較大顆粒飼料進行破碎,致使小型土雞進食困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意在提供土雞喂食器,以對較大顆粒飼料進行破碎,并對不同飼料進行自動混合。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基礎技術方案如下:土雞喂食器,包括喂食槽和往復電機,喂食槽上端設有兩個相對設置的支撐柱,喂食槽上方設有兌食翻槽,兌食翻槽鉸接在兩個支撐柱之間,兌食翻槽的上方設有杠桿,杠桿的中部為與往復電機連接的中心軸,杠桿一端連接有第一連接桿,第一連接桿下端設有活塞,第一連接桿下方設有供料管,活塞與供料管間隙配合,供料管上設有進料口,進料口連接有料箱,供料管下端靠近兌食翻槽,杠桿的另一端連接有第二連接桿,第二連接桿下端設有錘頭,第二連接桿下方設有儲存倉,儲存倉內設有篩網,錘頭置于篩網上,儲存倉的底壁上具有與底壁一體成型的轉動軸,底壁通過轉動軸轉動連接在儲存倉下端,底壁靠近兌食翻槽。
本方案的原理是:實際應用時,在料箱中放入細料,在儲存倉的篩網上放入需要破碎的粗料。往復電機工作,使杠桿兩端不斷上升與下降,當第二連接桿下降時,推動錘頭下落至篩網上,對篩網上的粗料進行錘磨,使粗料破碎,破碎后的粗料由篩網下漏至儲存箱下部。
在第二連接桿下降時,杠桿作用下,第一連接桿帶動活塞上升,將進料口打開,料箱中的細料進入供料管。而后杠桿通過第一連接桿推動活塞下移,將進料口關閉,并將進入供料管中的細料推入下方的兌食翻槽中。 細料在活塞的推動下,具有向下的沖力,當細料下沖至兌食翻槽上時,由于兌食翻槽鉸接在兩個支撐柱之間,沒有支撐結構進行穩定,當細料下沖時,兌食翻槽發生擺動,兌食翻槽正對供料管的一端向下偏移,使正對儲存倉的一端向上偏移而將儲存倉的底壁頂起。底壁在兌食翻槽的作用力下,以轉動軸為旋轉中心旋轉一定角度而呈傾斜狀態,使儲存倉下部破碎后的粗料得以下漏至兌食翻槽中。隨后供料管再次向兌食翻槽供給細料,細料下沖至兌食翻槽中,通過細料的沖力對兌食翻槽中的飼料進行氣動式攪拌混合。
供料管和儲存倉向兌食翻槽先后多次供料,兌食翻槽在供料管排出的細料的沖力作用下一直處于搖擺狀態。當兌食翻槽中的飼料堆積到一定質量后,當供料管再次對兌食翻槽供料時,細料的沖力使兌食翻槽再次搖擺而傾斜,兌食翻槽中的飼料向較低端滑動而聚集,兌食翻槽兩端的重量嚴重失衡,令兌食翻槽較重一端向下運動,而較輕的一端向上運動,使兌食翻槽發生翻轉,從而將飼料傾倒至下方的喂食槽中,完成自動灌料。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杠桿機構能夠對粗料進行破碎,并通過細料的沖力使細料和破碎后的粗料自動混合,此外,還通過兌食翻槽在受到一定重力后能夠發生旋轉,能夠實現對喂食槽的定時自動灌料。
優選的,作為一種改進,供料管下端呈錐形,供料管底端為小端。當供料管在活塞的推動下對兌食翻槽供料時,由于出料空間的減小,空氣壓力增大,細料所受推力增大,獲得更大的沖力,進而增強飼料的攪拌混合效果。
優選的,作為一種改進,喂食槽的槽沿設有弧形擋板,當兌食翻槽向喂食槽傾倒飼料時,弧形擋板能夠防止飼料在傾倒過程中落至喂食槽外部。
優選的,作為一種改進,料箱與供料管之間設有進料閥,通過調節進料閥的開啟程度,對細料的進料量進行調節,以調控飼料中細料的比例,以滿足不同時期土雞的喂養需求。
優選的,作為一種改進,第一連接桿和第二連接桿的上方均設有限位塊。杠桿轉動時,限位塊能夠限定杠桿轉動的角度,防止杠桿在慣性作用下發生大幅度反轉。
優選的,作為一種改進,錘頭與儲存倉的頂部之間設有彈簧。錘頭下移破碎粗料時,拉伸彈簧,之后錘頭上升,彈簧收縮而加快錘頭上升復位,從而加快活塞的下移,使細料獲得更大的沖力,促進飼料的均勻混合。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施例中儲存倉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施例中喂食槽與兌食翻槽的側視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喂食槽1、往復電機2、兌食翻槽3、支撐柱4、杠桿5、中心軸6、第一連接桿7、第二連接桿8、活塞9、錘頭10、供料管11、儲存倉12、進料口13、料箱14、篩網15、底壁16、轉動軸17、弧形擋板18、進料閥19、限位塊20、彈簧21。
實施例基本如圖1所示:土雞喂食器,包括喂食槽1和往復電機2,如圖3所示,喂食槽1的槽沿設有弧形擋板18,喂食槽1上端設有兩個相對設置的支撐柱4,喂食槽1上方設有兌食翻槽3,兌食翻槽3鉸接在兩個支撐柱4之間,兌食翻槽3的上方設有杠桿5,杠桿5的中部為與往復電機2連接的中心軸6,杠桿5左端連接有第一連接桿7,第一連接桿7下端設有活塞9,第一連接桿7下方設有供料管11,活塞9與供料管11間隙配合,供料管11下端呈錐形,供料管11底端為小端,供料管11上設有進料口13,進料口13通過進料閥19與料箱14連接,供料管11下端靠近兌食翻槽3,杠桿5的右端連接有第二連接桿8,第一連接桿7和第二連接桿8的上方均設有限位塊20,第二連接桿8下端設有錘頭10,第二連接桿8下方設有儲存倉12,如圖1和圖2所示,儲存倉12內設有篩網15,錘頭10置于篩網15上,錘頭10與儲存倉12的頂部之間焊接有彈簧21,儲存倉12的底壁16上具有與底壁16一體成型的轉動軸17,底壁16通過轉動軸17轉動連接在儲存倉12下端,底壁16靠近兌食翻槽3。
本實施例中,實際應用時,在料箱14中放入細料,在儲存倉12的篩網15上放入需要破碎的粗料。往復電機2工作,使杠桿5兩端不斷上升與下降,限位塊20限定杠桿5的轉動范圍,防止杠桿5在慣性作用下發生大幅度反轉。當第二連接桿8下降時,錘頭10下落至篩網15上,對篩網15上的粗料進行錘磨,使粗料破碎,破碎后的粗料由篩網15下漏至儲存箱下部。
在第二連接桿8下降的同時,活塞9上升,將進料口13打開,料箱14中的細料進入供料管11。而后杠桿5通過第一連接桿7推動活塞9下移,彈簧21收縮而加快錘頭10上升復位,從而加快活塞9的下移,將進料口13關閉,并將進入供料管11中的細料推入下方的兌食翻槽3中。細料下沖至兌食翻槽3上,兌食翻槽3在細料的沖力作用下發生擺動,兌食翻槽3左端向下偏移,右端向上偏移而將儲存倉12的底壁16頂起。底壁16以轉動軸17為旋轉中心旋轉一定角度而呈傾斜狀態,儲存倉12下部破碎后的粗料得以下漏至兌食翻槽3中。隨后供料管11再次向兌食翻槽3供給細料,細料的沖力對兌食翻槽3中的飼料進行氣動式攪拌混合。調節進料閥19,對細料的進料量進行控制。
供料管11和儲存倉12向兌食翻槽3先后多次供料,兌食翻槽3在供料管11排出的細料的沖力作用下一直處于搖擺狀態。當兌食翻槽3中的飼料堆積到一定質量后,供料管11再次對兌食翻槽3供料時,細料的沖力使兌食翻槽3再次搖擺而向左下方傾斜,兌食翻槽3中的飼料向左下方滑動而聚集,兌食翻槽3兩端的重量嚴重失衡,令兌食翻槽3左端向下運動,而右端向上運動,使兌食翻槽3發生翻轉,從而將飼料沿弧形擋板18傾倒至下方的喂食槽1中,完成自動灌料。之后兌食翻槽3又進行下一次的兌食工作,兌食翻槽3中的飼料再次達到使兌食翻槽3翻轉的重量時,兌食翻槽3再次向喂食槽1灌料,喂食槽1得以自動定時灌料。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和/或特性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實用新型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申請要求的保護范圍應當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等記載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