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家禽養殖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桃樹下養雞方法。
背景技術:
林下養雞是將雞群散放于林下田間的養殖模式,能充分利用林地田間的青草飼糧、昆蟲飼料等食物來源,既能節約養殖成本,又能增強雞的活動能力和抗病能力,是飼養柴雞的生態養殖新模式。在提高了果樹、雞蛋附加值的同時,也建立起蛋雞與果林互促互利的良性循環,目前林下養雞一般都避免在果樹下養殖,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果樹在種植期需要大量噴灑農藥,容易引起雞群中毒,加之果樹在種植期、花果很容易落地腐爛,被雞群采食后容易引發病害。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果林下養雞存在的技術難點,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桃樹下養雞方法。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桃樹下養雞方法,具體管理方法為:
(1)選擇2-3年生桃林作為林下養殖地,每年2-3月份,對桃林作一次充分殺毒驅蟲措施,具體的,在每株桃樹樹干上環割寬度在0.3-0.4cm的割口,割口深度達到木質部,環割完成后,將殺毒驅蟲膏填充于割口處,用聚乙烯薄膜將樹干完全包裹,4-5天后,將聚乙烯薄膜拆除;
(2)殺毒、驅蟲當天對園地進行翻耕,翻耕機械采用小型微耕機,翻耕時注意避免傷及果樹根部,翻耕深度為25-30cm,翻耕結束后,向大田澆灌em益生菌液,使翻耕土濕度達到85-88%,15-18天后,在園地挖穴孔,每畝園地等間距挖38-40個穴孔,將蚯蚓卵撒入穴孔內,用原土將穴孔填至穴孔深度的1/2,撒入螻蛄卵,在剩余園土中摻加10-15粒小麥籽,填滿穴孔;
(3)4月初,將8-10日齡仔雞放入園地,在園地挖誘引穴,誘引穴深6-8cm,每隔10-12天,在誘引穴穴底撒布一層生芽小麥,在生芽小麥上撒布園土至原地面高度,每天將育肥飼料施撒在誘引穴上方;
(4)飼養期間,誘導雞群在桃樹上棲息,每天清掃一次園地,將清掃得到的廢棄物經發酵、腐熟后,作為肥料施用于桃樹根部,施用時集中施用,每年花期前15-20天施用一次,每株施用150-180g,掛果后再次補施一次,每株補施60-80g,每年12月底施用一次,每株施用220-250g。
優選的,所述殺毒驅蟲膏具體制作時,將臭液、過氧乙酸、甘氨酸按1000:0.2-0.25:5的重量比混合均勻,加入海藻膠調和成膠體狀得到。
優選的,所述臭液具體制作時,挑選雌性臭蟲成蟲,持續對其進行變溫處理,收集其分泌液體,即為臭液,具體變溫處理時,在38-40℃下處理3-5分鐘后,迅速降溫至-8~-5℃處理60-80秒,如此反復循環處理。
優選的,所述穴孔深28-30cm,穴孔孔徑在1.8-2.4cm。
優選的,每穴孔撒3-5粒蚯蚓卵。
優選的,每穴孔撒2-3粒螻蛄卵。
優選的,所述生芽小麥的芽根長度在3-5cm。
優選的,所述育肥飼料由麥仁、玉米、豆粕、海藻籽按1:3-5:1;1的重量比混合制粉、造粒、膨化后得到。
優選的,所述育肥飼料按每只雞體重0.02-0.025的重量比/每只添加。
優選的,雞群飼養期間飲喂水源為益生水,所述益生水由每1000ml水中添加5-8g乳酸菌多糖、0.01-0.02g聚季銨鹽得到;
優選的,每畝果林散養130-150只仔雞。
本發明有益效果在于,本發明在桃樹下養雞,充分利用了土地資源,并能形成良好、生態、健康的種植養殖循環系統,果樹種植期間無需施用化學肥料以及化學防病處理劑,既能保證所產果實天然無公害,又能保證林下雞群育肥快,肉質鮮美、營養豐富,桃樹種植管理成本相較于普通常規臨近地域種植管理成本每年降低了12.3元/株,雞群養殖管理成本相較于普通常規臨近地域土雞養殖管理成本每年降低了5.0元/只,兩者結合,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
其中,具體管理過程中,2-3年生桃樹已進入結果樹齡,選作為養殖地能夠保證種植和養殖效益,具體殺毒驅蟲過程中,以在桃樹樹干上環割寬度在0.3cm的割口,并在割口處涂抹殺毒驅蟲膏,有利于殺毒驅蟲膏快速、充分滲入樹體,從而起到充分滅殺樹體殘留病菌、蟲卵的作用,降低養殖期桃樹病害發生率,由臭液、過氧乙酸、甘氨酸1000:0.2-0.25:5的重量比混合均勻,加入海藻膠調和成膠體狀得到的殺毒驅蟲膏對子囊菌門真菌、擔子菌亞門真菌、鐮刀菌、黃單胞桿菌有顯著滅殺作用,其特有氣味對樹體殘留越冬蟲體及蟲卵具有有效毒殺作用;
其中,具體管理過程中,向園地澆灌復合菌液,能夠起到疏松、軟化土壤,并有效分解土壤中化學殘留肥料及藥劑的作用,提高園地土壤的品質,使所投放至穴內的蚯蚓卵、螻蛄卵更易孵化、成活;
其中,具體管理過程中,在誘引穴內鋪灑生芽小麥,為螻蛄生長繁殖提供充足食材,避免螻蛄蠶食桃樹地下根莖,將育肥料施撒于誘引穴周圍,有利于雞群發現、獲取、攝食地下螻蛄;
其中,具體管理過程中,由乳酸菌多糖、聚季銨鹽與水混合得到的益生水能提高雞抗病性能,降低雞群病害感染率,改善雞群健康狀況,并使得雞群所產雞糞中含有豐富的有益菌,發酵時不添加發酵劑,也能實現充分腐熟發酵;
其中,本發明在桃樹下施撒由雞糞、落葉等組成的廢棄物腐熟料作為營養來源,既充分利用了廢棄資源,在桃樹花期、果期施用能有效避免落花落果現象,在12月底施用,為來年豐產奠定營養基礎。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桃樹下養雞方法,具體管理方法為:
(1)選擇2-3年生桃林作為林下養殖地,每年2月份,對桃林作一次充分殺毒驅蟲措施,具體的,在每株桃樹樹干上環割寬度在0.3cm的割口,割口深度達到木質部,環割完成后,將殺毒驅蟲膏填充于割口處,用聚乙烯薄膜將樹干完全包裹,4天后,將聚乙烯薄膜拆除,所述殺毒驅蟲膏具體制作時,將臭液、過氧乙酸、甘氨酸按1000:0.2:5的重量比混合均勻,加入海藻膠調和成膠體狀得到,所述臭液具體制作時,挑選雌性臭蟲成蟲,持續對其進行變溫處理,收集其分泌液體,即為臭液,具體變溫處理時,在38℃下處理3分鐘后,迅速降溫至-8℃處理60秒,如此反復循環處理;
(2)殺毒、驅蟲當天對園地進行翻耕,翻耕機械采用小型微耕機,翻耕時注意避免傷及果樹根部,翻耕深度為25cm,翻耕結束后,向大田澆灌em益生菌液,使翻耕土濕度達到85%,15天后,在園地挖穴孔,每畝園地等間距挖38個穴孔,所述穴孔深28-30cm,穴孔孔徑在1.8-2.4cm,將蚯蚓卵撒入穴孔內,用原土將穴孔填至穴孔深度的1/2,撒入螻蛄卵,在剩余園土中摻加10粒小麥籽,填滿穴孔,每穴孔撒3粒蚯蚓卵、2粒螻蛄卵;
(3)4月初,將8-10日齡仔雞放入園地,在園地挖誘引穴,誘引穴深6-8cm,每隔10天,在誘引穴穴底撒布一層生芽小麥,所述生芽小麥的芽根長度在3cm,在生芽小麥上撒布園土至原地面高度,每天將育肥飼料施撒在誘引穴上方,所述育肥飼料由麥仁、玉米、豆粕、海藻籽按1:3:1;1的重量比混合制粉、造粒、膨化后得到,所述育肥飼料按每只雞體重0.02的重量比/每只添加;
(4)飼養期間,誘導雞群在桃樹上棲息,每天清掃一次園地,將清掃得到的廢棄物經發酵、腐熟后,作為肥料施用于桃樹根部,施用時集中施用,每年花期前15-20天施用一次,每株施用150g,掛果后再次補施一次,每株補施60g,每年12月底施用一次,每株施用220g。
其中,雞群飼養期間飲喂水源為益生水,所述益生水由每1000ml水中添加5g乳酸菌多糖、0.01g聚季銨鹽得到。
實施例2、
一種桃樹下養雞方法,具體管理方法為:
(1)選擇2-3年生桃林作為林下養殖地,每年2-3月份,對桃林作一次充分殺毒驅蟲措施,具體的,在每株桃樹樹干上環割寬度在0.4cm的割口,割口深度達到木質部,環割完成后,將殺毒驅蟲膏填充于割口處,用聚乙烯薄膜將樹干完全包裹,5天后,將聚乙烯薄膜拆除,所述殺毒驅蟲膏具體制作時,將臭液、過氧乙酸、甘氨酸按1000:0.25:5的重量比混合均勻,加入海藻膠調和成膠體狀得到,所述臭液具體制作時,挑選雌性臭蟲成蟲,持續對其進行變溫處理,收集其分泌液體,即為臭液,具體變溫處理時,在40℃下處理5分鐘后,迅速降溫至-5℃處理80秒;
(2)殺毒、驅蟲當天對園地進行翻耕,翻耕機械采用小型微耕機,翻耕時注意避免傷及果樹根部,翻耕深度為25-30cm,翻耕結束后,向大田澆灌em益生菌液,使翻耕土濕度達到88%,18天后,在園地挖穴孔,每畝園地等間距挖40個穴孔,所述穴孔深28-30cm,穴孔孔徑在1.8-2.4cm,將蚯蚓卵撒入穴孔內,用原土將穴孔填至穴孔深度的1/2,撒入螻蛄卵,在剩余園土中摻加15粒小麥籽,填滿穴孔,每穴孔撒5粒蚯蚓卵、3粒螻蛄卵;
(3)4月初,將8-10日齡仔雞放入園地,在園地挖誘引穴,誘引穴深6-8cm,每隔12天,在誘引穴穴底撒布一層生芽小麥,所述生芽小麥的芽根長度在5cm,在生芽小麥上撒布園土至原地面高度,每天將育肥飼料施撒在誘引穴上方,所述育肥飼料由麥仁、玉米、豆粕、海藻籽按1:5:1;1的重量比混合制粉、造粒、膨化后得到,所述育肥飼料按每只雞體重0.025的重量比/每只添加;
(4)飼養期間,誘導雞群在桃樹上棲息,每天清掃一次園地,將清掃得到的廢棄物經發酵、腐熟后,作為肥料施用于桃樹根部,施用時集中施用,每年花期前15-20天施用一次,每株施用180g,掛果后再次補施一次,每株補施80g,每年12月底施用一次,每株施用250g。
其中,雞群飼養期間飲喂水源為益生水,所述益生水由每1000ml水中添加8g乳酸菌多糖、0.02g聚季銨鹽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