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農業領域,尤其是一種桃樹和金銀花套種共生方法。
背景技術:
桃(學名:amygdaluspersical.):薔薇科、桃屬植物。落葉小喬木;葉為窄橢圓形至披針形,長15厘米,寬4厘米,先端成長而細的尖端,邊緣有細齒,暗綠色有光澤,葉基具有蜜腺;樹皮暗灰色,隨年齡增長出現裂縫;花單生,從淡至深粉紅或紅色,有時為白色,有短柄,直徑4厘米,早春開花;近球形核果,表面有毛茸,肉質可食,為橙黃色泛紅色,直徑7.5厘米,有帶深麻點和溝紋的核,內含白色種子。
桃樹種植時,由于對采光要求較高,且桃樹枝葉較茂盛,相鄰桃樹需要間隔較遠。一般為每畝種植30棵左右。此種方式導致部分土地浪費。而且長時間種植同一種植物,會導致土壤微量元素急劇變化而影響桃樹的生長。
金銀花,又名忍冬(學名:lonicerajaponica),忍冬科,忍冬屬多年生半常綠纏繞灌木。三月開花,五出,微香,蒂帶紅色,花初開則色白,經一、二日則色黃,故名金銀花。金銀花適應性很強,喜陽、耐陰,耐寒性強,也耐干旱和水濕,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濕潤、肥沃的深厚沙質壤上生長最佳,每年春夏兩次發梢。根系繁密發達,萌蘗性強,莖蔓著地即能生根。喜陽光和溫和、濕潤的環境,生活力強,適應性廣,耐寒,耐旱。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桃樹和金銀花套種共生方法,具體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1)8-9月,按照每1000m240-50棵的密度種植桃樹。
(2)當年10-12月在桃樹株行間,按照每畝種植金銀花1000-1600株的密度移栽成活的金銀花苗。
(3)將金銀花在剪枝過程中修剪下來的金銀花枝條收集,進行腐熟,然后作為生物肥料埋入桃樹下。使用腐熟后的金銀花枝條作為桃樹的肥料,可以減少化肥用量,降低桃樹炭疽病的發病率。
(4)待桃樹葉子掉落后,收集桃樹葉進行腐熟,然后作為生物肥料埋入金銀花下。使用腐熟后的桃樹葉作為金銀花的肥料,可以減少化肥用量,提升金銀花產量。
所述金銀花枝條和桃樹葉腐熟方式優選的:使用由菌落形成單位數目比為(0.5-2):(0.5-2):(0.5-2):(0.5-2)的熱帶假絲酵母、米曲霉、綠色木霉菌和枯草芽孢桿菌組成的腐熟劑,用薄膜覆蓋使其腐熟;或噴灑清糞水使桃樹葉濕潤后用薄膜覆蓋使其自然腐熟。
所述桃樹種植方法如下:
(1)對桃樹種植區域的土地進行整理,除去雜草,并在種植區域填入營養土,形成高度為40-60cm的高起壟;
(2)將桃樹種植在所述的高起壟區域,每株桃樹間距≥4m,并按行排列,在兩行桃樹之間挖深度為30cm的排水溝;
(3)每年7月份之前進行摘心,然后進行常規修剪管理;
(4)在7月份摘心之后,新稍生長到20-30cm之間時,采用100倍的哆效唑噴灑葉面;
(5)冬季進行常規修剪,并在桃子采摘完成后施有機肥,并添加氮磷鉀復合肥。
所述金銀花移栽方法如下:
(1)移栽前,在桃樹株行間做成高30-40㎝,寬100-120cm的畦,畦面橫向每間隔40-50cm開一寬為10-15cm、深為10-15cm的淺溝,畦間距為1米;
(2)移栽:在整好的畦面按照株距20-25㎝、行距40-50㎝定植,一行四株,一畦多行,栽植密度為4-5株/㎡,經修剪后培育成100-120cm寬的金銀花移栽帶,兩相鄰種植帶間距≥100㎝,種植帶與桃樹株間距≥100㎝;
(3)施肥:在金銀花移栽第3年進入盛產期后,按以下方法進行施肥:在春季新梢萌發前,每行采用環狀或溝狀施腐熟有機肥15-25kg,尿素0.4-0.6kg,鈣鎂磷肥1.0-1.2kg,硫酸鉀0.3-0.4kg;在現蕾之前進行葉面施肥,用質量濃度為0.4%的尿素以及質量濃度0.1%硼肥或者質量濃度0.1%硫酸鋅水溶液噴施;分別在5-6月采花后,每行施磷酸二銨和硫酸鉀各0.6-0.8kg;在8-11月,每行采用環狀或溝狀施腐熟有機肥20-30kg,尿素0.4kg,鈣鎂磷肥1.0kg,硫酸鉀0.4kg;
(4)修剪:以行為單位,整體整形;行內株間重剪,確保通風透光,疏去基部的全部分蘗,每株保留主干1個,高30厘米,維持一級骨干枝2至3個,二級骨干枝5至7個,三級骨干枝10至15個,每行保留結花母枝160至200個,行間自然過渡銜接,每畦形成一寬100-120㎝金銀花籬帶。
桃樹在3月中旬以前以花蕾和細小嫩葉出現,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葉面全展,而金銀花在3月份生長旺盛,花期在在4-6月。這樣不會因為桃樹的遮擋而影響金銀花的光合作用。4月下旬至6月中旬桃枝新梢繁茂,而此時金銀花已經進入采收期,需要的陽光減弱,也不會影響采收的金銀花的品質。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創造的技術效果體現在:
通過將桃樹和金銀花套種共生的方法,提高了土地和陽光的利用率,使得桃子和金銀花的產量和質量都得到了提高,土壤結構得到改善,降低了桃樹炭疽病的發病率,畝產經濟價值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的實施方式來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限定,但要求保護的范圍不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
實施例1
一種桃樹和金銀花套種共生方法,具體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1)8-9月,按照每1000m245棵的密度種植桃樹。
(2)當年10-12月在桃樹株行間,按照每畝種植金銀花1300株的密度移栽成活的金銀花苗。
(3)將金銀花在剪枝過程中修剪下來的金銀花枝條收集,堆放成堆后,加入微生物腐熟劑,用薄膜覆蓋使其自然腐熟,然后作為生物肥料埋入桃樹下,所述腐熟劑是由菌落形成單位數目比為(0.5-2):(0.5-2):(0.5-2):(0.5-2)的熱帶假絲酵母、米曲霉、綠色木霉菌和枯草芽孢桿菌組成。
(4)待桃樹葉子掉落后,收集桃樹葉,將收集好的桃樹葉堆放成堆后,加入微生物腐熟劑,用薄膜覆蓋使其自然腐熟,然后作為生物肥料埋入金銀花下,所述腐熟劑是由菌落形成單位數目比為(0.5-2):(0.5-2):(0.5-2):(0.5-2)的熱帶假絲酵母、米曲霉、綠色木霉菌和枯草芽孢桿菌組成。
所述桃樹種植方法如下:
(1)對桃樹種植區域的土地進行整理,除去雜草,并在種植區域填入營養土,形成高度為50cm的高起壟;
(2)將桃樹種植在所述的高起壟區域,每株桃樹間距5m,并按行排列,在兩行桃樹之間挖深度為30cm的排水溝;
(3)每年7月份之前進行摘心,然后進行常規修剪管理;
(4)在7月份摘心之后,新稍生長到20-30cm之間時,采用100倍的哆效唑噴灑葉面;
(5)冬季進行常規修剪,并在桃子采摘完成后施有機肥,并添加氮磷鉀復合肥。
所述金銀花移栽方法如下:
(1)移栽前,在桃樹株行間做成高35㎝,寬110cm的畦,畦面橫向每間隔45cm開一寬為13cm、深為13cm的淺溝,畦間距為1m;
(2)移栽:在整好的畦面按照株距23㎝、行距45㎝定植,一行四株,一畦多行,栽植密度為5株/㎡,經修剪后培育成110cm寬的金銀花移栽帶,兩相鄰種植帶間距100㎝,種植帶與桃樹株間距≥100㎝;
(3)施肥:在金銀花移栽第3年進入盛產期后,按以下方法進行施肥:在春季新梢萌發前,每行采用環狀或溝狀施腐熟有機肥20kg,尿素0.5kg,鈣鎂磷肥1.1kg,硫酸鉀0.35kg;在現蕾之前進行葉面施肥,用質量濃度為0.4%的尿素以及質量濃度0.1%硼肥;分別在5-6月采花后,每行施磷酸二銨和硫酸鉀各0.7kg;在8-11月,每行采用環狀施腐熟有機肥25kg,尿素0.4kg,鈣鎂磷肥1.0kg,硫酸鉀0.4kg;
(4)修剪:以行為單位,整體整形;行內株間重剪,確保通風透光,疏去基部的全部分蘗,每株保留主干1個,高30厘米,維持一級骨干枝2至3個,二級骨干枝5至7個,三級骨干枝10至15個,每行保留結花母枝160至200個,行間自然過渡銜接,每畦形成一寬110㎝金銀花籬帶。
實施例2
一種桃樹和金銀花套種共生方法,具體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1)8-9月,按照每1000m240棵的密度種植桃樹。
(2)當年10-12月在桃樹株行間,按照每畝種植金銀花1300株的密度移栽成活的金銀花苗。
(3)將金銀花在剪枝過程中修剪下來的金銀花枝條收集,堆放成堆后,加入微生物腐熟劑,用薄膜覆蓋使其自然腐熟,然后作為生物肥料埋入桃樹下,所述腐熟劑是由菌落形成單位數目比為(0.5-2):(0.5-2):(0.5-2):(0.5-2)的熱帶假絲酵母、米曲霉、綠色木霉菌和枯草芽孢桿菌組成。
(4)待桃樹葉子掉落后,收集桃樹葉,將收集好的桃樹葉堆放成堆后,加入微生物腐熟劑,用薄膜覆蓋使其自然腐熟,然后作為生物肥料埋入金銀花下,所述腐熟劑是由菌落形成單位數目比為(0.5-2):(0.5-2):(0.5-2):(0.5-2)的熱帶假絲酵母、米曲霉、綠色木霉菌和枯草芽孢桿菌組成。
所述桃樹種植方法如下:
(1)對桃樹種植區域的土地進行整理,除去雜草,并在種植區域填入營養土,形成高度為50cm的高起壟;
(2)將桃樹種植在所述的高起壟區域,每株桃樹間距5m,并按行排列,在兩行桃樹之間挖深度為30cm的排水溝;
(3)每年7月份之前進行摘心,然后進行常規修剪管理;
(4)在7月份摘心之后,新稍生長到20-30cm之間時,采用100倍的哆效唑噴灑葉面;
(5)冬季進行常規修剪,并在桃子采摘完成后施有機肥,并添加氮磷鉀復合肥。
所述金銀花移栽方法如下:
(1)移栽前,在桃樹株行間做成高35㎝,寬110cm的畦,畦面橫向每間隔45cm開一寬為13cm、深為13cm的淺溝,畦間距為1m;
(2)移栽:在整好的畦面按照株距23㎝、行距45㎝定植,一行四株,一畦多行,栽植密度為5株/㎡,經修剪后培育成110cm寬的金銀花移栽帶,兩相鄰種植帶間距100㎝,種植帶與桃樹株間距≥100㎝;
(3)施肥:在金銀花移栽第3年進入盛產期后,按以下方法進行施肥:在春季新梢萌發前,每行采用環狀或溝狀施腐熟有機肥20kg,尿素0.5kg,鈣鎂磷肥1.1kg,硫酸鉀0.35kg;在現蕾之前進行葉面施肥,用質量濃度為0.4%的尿素以及質量濃度0.1%硼肥;分別在5-6月采花后,每行施磷酸二銨和硫酸鉀各0.7kg;在8-11月,每行采用環狀施腐熟有機肥25kg,尿素0.4kg,鈣鎂磷肥1.0kg,硫酸鉀0.4kg;
(4)修剪:以行為單位,整體整形;行內株間重剪,確保通風透光,疏去基部的全部分蘗,每株保留主干1個,高30厘米,維持一級骨干枝2至3個,二級骨干枝5至7個,三級骨干枝10至15個,每行保留結花母枝160至200個,行間自然過渡銜接,每畦形成一寬110㎝金銀花籬帶。
實施例3
一種桃樹和金銀花套種共生方法,具體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1)8-9月,按照每1000m250棵的密度種植桃樹。
(2)當年10-12月在桃樹株行間,按照每畝種植金銀花1300株的密度移栽成活的金銀花苗。
(3)將金銀花在剪枝過程中修剪下來的金銀花枝條收集,堆放成堆后,加入微生物腐熟劑,用薄膜覆蓋使其自然腐熟,然后作為生物肥料埋入桃樹下,所述腐熟劑是由菌落形成單位數目比為(0.5-2):(0.5-2):(0.5-2):(0.5-2)的熱帶假絲酵母、米曲霉、綠色木霉菌和枯草芽孢桿菌組成。
(4)待桃樹葉子掉落后,收集桃樹葉,將收集好的桃樹葉堆放成堆后,加入微生物腐熟劑,用薄膜覆蓋使其自然腐熟,然后作為生物肥料埋入金銀花下,所述腐熟劑是由菌落形成單位數目比為(0.5-2):(0.5-2):(0.5-2):(0.5-2)的熱帶假絲酵母、米曲霉、綠色木霉菌和枯草芽孢桿菌組成。
所述桃樹種植方法如下:
(1)對桃樹種植區域的土地進行整理,除去雜草,并在種植區域填入營養土,形成高度為50cm的高起壟;
(2)將桃樹種植在所述的高起壟區域,每株桃樹間距5m,并按行排列,在兩行桃樹之間挖深度為30cm的排水溝;
(3)每年7月份之前進行摘心,然后進行常規修剪管理;
(4)在7月份摘心之后,新稍生長到20-30cm之間時,采用100倍的哆效唑噴灑葉面;
(5)冬季進行常規修剪,并在桃子采摘完成后施有機肥,并添加氮磷鉀復合肥。
所述金銀花移栽方法如下:
(1)移栽前,在桃樹株行間做成高35㎝,寬110cm的畦,畦面橫向每間隔45cm開一寬為13cm、深為13cm的淺溝,畦間距為1m;
(2)移栽:在整好的畦面按照株距23㎝、行距45㎝定植,一行四株,一畦多行,栽植密度為5株/㎡,經修剪后培育成110cm寬的金銀花移栽帶,兩相鄰種植帶間距100㎝,種植帶與桃樹株間距≥100㎝;
(3)施肥:在金銀花移栽第3年進入盛產期后,按以下方法進行施肥:在春季新梢萌發前,每行采用環狀或溝狀施腐熟有機肥20kg,尿素0.5kg,鈣鎂磷肥1.1kg,硫酸鉀0.35kg;在現蕾之前進行葉面施肥,用質量濃度為0.4%的尿素以及質量濃度0.1%硼肥;分別在5-6月采花后,每行施磷酸二銨和硫酸鉀各0.7kg;在8-11月,每行采用環狀施腐熟有機肥25kg,尿素0.4kg,鈣鎂磷肥1.0kg,硫酸鉀0.4kg;
(4)修剪:以行為單位,整體整形;行內株間重剪,確保通風透光,疏去基部的全部分蘗,每株保留主干1個,高30厘米,維持一級骨干枝2至3個,二級骨干枝5至7個,三級骨干枝10至15個,每行保留結花母枝160至200個,行間自然過渡銜接,每畦形成一寬110㎝金銀花籬帶。
實施例4
一種桃樹和金銀花套種共生方法,具體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1)8-9月,按照每1000m245棵的密度種植桃樹。
(2)當年10-12月在桃樹株行間,按照每畝種植金銀花1000株的密度移栽成活的金銀花苗。
(3)將金銀花在剪枝過程中修剪下來的金銀花枝條收集,堆放成堆后,加入微生物腐熟劑,用薄膜覆蓋使其自然腐熟,然后作為生物肥料埋入桃樹下,所述腐熟劑是由菌落形成單位數目比為(0.5-2):(0.5-2):(0.5-2):(0.5-2)的熱帶假絲酵母、米曲霉、綠色木霉菌和枯草芽孢桿菌組成。
(4)待桃樹葉子掉落后,收集桃樹葉,將收集好的桃樹葉堆放成堆后,加入微生物腐熟劑,用薄膜覆蓋使其自然腐熟,然后作為生物肥料埋入金銀花下,所述腐熟劑是由菌落形成單位數目比為(0.5-2):(0.5-2):(0.5-2):(0.5-2)的熱帶假絲酵母、米曲霉、綠色木霉菌和枯草芽孢桿菌組成。
所述桃樹種植方法如下:
(1)對桃樹種植區域的土地進行整理,除去雜草,并在種植區域填入營養土,形成高度為50cm的高起壟;
(2)將桃樹種植在所述的高起壟區域,每株桃樹間距5m,并按行排列,在兩行桃樹之間挖深度為30cm的排水溝;
(3)每年7月份之前進行摘心,然后進行常規修剪管理;
(4)在7月份摘心之后,新稍生長到20-30cm之間時,采用100倍的哆效唑噴灑葉面;
(5)冬季進行常規修剪,并在桃子采摘完成后施有機肥,并添加氮磷鉀復合肥。
所述金銀花移栽方法如下:
(1)移栽前,在桃樹株行間做成高35㎝,寬110cm的畦,畦面橫向每間隔45cm開一寬為13cm、深為13cm的淺溝,畦間距為1m;
(2)移栽:在整好的畦面按照株距23㎝、行距45㎝定植,一行四株,一畦多行,栽植密度為5株/㎡,經修剪后培育成110cm寬的金銀花移栽帶,兩相鄰種植帶間距100㎝,種植帶與桃樹株間距≥100㎝;
(3)施肥:在金銀花移栽第3年進入盛產期后,按以下方法進行施肥:在春季新梢萌發前,每行采用環狀或溝狀施腐熟有機肥20kg,尿素0.5kg,鈣鎂磷肥1.1kg,硫酸鉀0.35kg;在現蕾之前進行葉面施肥,用質量濃度為0.4%的尿素以及質量濃度0.1%硼肥;分別在5-6月采花后,每行施磷酸二銨和硫酸鉀各0.7kg;在8-11月,每行采用環狀施腐熟有機肥25kg,尿素0.4kg,鈣鎂磷肥1.0kg,硫酸鉀0.4kg;
(4)修剪:以行為單位,整體整形;行內株間重剪,確保通風透光,疏去基部的全部分蘗,每株保留主干1個,高30厘米,維持一級骨干枝2至3個,二級骨干枝5至7個,三級骨干枝10至15個,每行保留結花母枝160至200個,行間自然過渡銜接,每畦形成一寬110㎝金銀花籬帶。
實施例5
一種桃樹和金銀花套種共生方法,具體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1)8-9月,按照每1000m245棵的密度種植桃樹。
(2)當年10-12月在桃樹株行間,按照每畝種植金銀花1600株的密度移栽成活的金銀花苗。
(3)將金銀花在剪枝過程中修剪下來的金銀花枝條收集,堆放成堆后,加入微生物腐熟劑,用薄膜覆蓋使其自然腐熟,然后作為生物肥料埋入桃樹下,所述腐熟劑是由菌落形成單位數目比為(0.5-2):(0.5-2):(0.5-2):(0.5-2)的熱帶假絲酵母、米曲霉、綠色木霉菌和枯草芽孢桿菌組成。
(4)待桃樹葉子掉落后,收集桃樹葉,將收集好的桃樹葉堆放成堆后,加入微生物腐熟劑,用薄膜覆蓋使其自然腐熟,然后作為生物肥料埋入金銀花下,所述腐熟劑是由菌落形成單位數目比為(0.5-2):(0.5-2):(0.5-2):(0.5-2)的熱帶假絲酵母、米曲霉、綠色木霉菌和枯草芽孢桿菌組成。
所述桃樹種植方法如下:
(1)對桃樹種植區域的土地進行整理,除去雜草,并在種植區域填入營養土,形成高度為50cm的高起壟;
(2)將桃樹種植在所述的高起壟區域,每株桃樹間距5m,并按行排列,在兩行桃樹之間挖深度為30cm的排水溝;
(3)每年7月份之前進行摘心,然后進行常規修剪管理;
(4)在7月份摘心之后,新稍生長到20-30cm之間時,采用100倍的哆效唑噴灑葉面;
(5)冬季進行常規修剪,并在桃子采摘完成后施有機肥,并添加氮磷鉀復合肥。
所述金銀花移栽方法如下:
(1)移栽前,在桃樹株行間做成高35㎝,寬110cm的畦,畦面橫向每間隔45cm開一寬為13cm、深為13cm的淺溝,畦間距為1m;
(2)移栽:在整好的畦面按照株距23㎝、行距45㎝定植,一行四株,一畦多行,栽植密度為5株/㎡,經修剪后培育成110cm寬的金銀花移栽帶,兩相鄰種植帶間距100㎝,種植帶與桃樹株間距≥100㎝;
(3)施肥:在金銀花移栽第3年進入盛產期后,按以下方法進行施肥:在春季新梢萌發前,每行采用環狀或溝狀施腐熟有機肥20kg,尿素0.5kg,鈣鎂磷肥1.1kg,硫酸鉀0.35kg;在現蕾之前進行葉面施肥,用質量濃度為0.4%的尿素以及質量濃度0.1%硼肥;分別在5-6月采花后,每行施磷酸二銨和硫酸鉀各0.7kg;在8-11月,每行采用環狀施腐熟有機肥25kg,尿素0.4kg,鈣鎂磷肥1.0kg,硫酸鉀0.4kg;
(4)修剪:以行為單位,整體整形;行內株間重剪,確保通風透光,疏去基部的全部分蘗,每株保留主干1個,高30厘米,維持一級骨干枝2至3個,二級骨干枝5至7個,三級骨干枝10至15個,每行保留結花母枝160至200個,行間自然過渡銜接,每畦形成一寬110㎝金銀花籬帶。
實施例6
一種桃樹和金銀花套種共生方法,具體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1)8-9月,按照每1000m245棵的密度種植桃樹。
(2)當年10-12月在桃樹株行間,按照每畝種植金銀花1300株的密度移栽成活的金銀花苗。
(3)將金銀花在剪枝過程中修剪下來的金銀花枝條收集,堆放成堆后,噴灑清糞水使桃樹葉濕潤,用薄膜覆蓋使其自然腐熟。
(4)待桃樹葉子掉落后,收集桃樹葉,將收集好的桃樹葉堆放成堆后,噴灑清糞水使桃樹葉濕潤,用薄膜覆蓋使其自然腐熟
所述桃樹種植方法如下:
(1)對桃樹種植區域的土地進行整理,除去雜草,并在種植區域填入營養土,形成高度為50cm的高起壟;
(2)將桃樹種植在所述的高起壟區域,每株桃樹間距5m,并按行排列,在兩行桃樹之間挖深度為30cm的排水溝;
(3)每年7月份之前進行摘心,然后進行常規修剪管理;
(4)在7月份摘心之后,新稍生長到20-30cm之間時,采用100倍的哆效唑噴灑葉面;
(5)冬季進行常規修剪,并在桃子采摘完成后施有機肥,并添加氮磷鉀復合肥。
所述金銀花移栽方法如下:
(1)移栽前,在桃樹株行間做成高35㎝,寬110cm的畦,畦面橫向每間隔45cm開一寬為13cm、深為13cm的淺溝,畦間距為1m;
(2)移栽:在整好的畦面按照株距23㎝、行距45㎝定植,一行四株,一畦多行,栽植密度為5株/㎡,經修剪后培育成110cm寬的金銀花移栽帶,兩相鄰種植帶間距100㎝,種植帶與桃樹株間距≥100㎝;
(3)施肥:在金銀花移栽第3年進入盛產期后,按以下方法進行施肥:在春季新梢萌發前,每行采用環狀或溝狀施腐熟有機肥20kg,尿素0.5kg,鈣鎂磷肥1.1kg,硫酸鉀0.35kg;在現蕾之前進行葉面施肥,用質量濃度為0.4%的尿素以及質量濃度0.1%硼肥;分別在5-6月采花后,每行施磷酸二銨和硫酸鉀各0.7kg;在8-11月,每行采用環狀施腐熟有機肥25kg,尿素0.4kg,鈣鎂磷肥1.0kg,硫酸鉀0.4kg;
(4)修剪:以行為單位,整體整形;行內株間重剪,確保通風透光,疏去基部的全部分蘗,每株保留主干1個,高30厘米,維持一級骨干枝2至3個,二級骨干枝5至7個,三級骨干枝10至15個,每行保留結花母枝160至200個,行間自然過渡銜接,每畦形成一寬110㎝金銀花籬帶。
在桃樹種植園中分散選取7塊地,每塊1畝,分別按照實施例1-6的方式進行種植,一畝作為對照組使用常規方法種植。對最終收獲進行測定與評估。結果如下:
對比可知,采用本發明的套種方法的桃子產量高于常規方法,還附帶有金銀花收益,整體收益獲得明顯提升。
最后,應當指出,以上實施例僅是本發明較有代表性的例子。顯然,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并不限于上述實施例,還可以有許多變形。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從本發明公開的內容直接導出或聯想到的所有變形,均應認為是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