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郁金香鱗莖低溫春化方法。
背景技術:
郁金香是世界名花,屬百合科郁金香屬的類短命球根花卉植物,學名:Tulipa gesneriana,英文名:Tulip。現行栽培的品種是由雜交、芽變與野生種類選育出的等品種組成,其品種有記載的達1萬多個,現行作為商品種球推廣的有400多個。荷蘭是郁金香引種馴化栽培與品種培育最成功的國家,已有300多年歷史。郁金香作為花卉栽培己廣泛在世界各國推廣種植。我國作為花卉引種栽培郁金香歷史很短,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開始,以后逐漸在全國推廣,其所用郁金香種球完全依賴進口,對郁金香生態生物學特性尚未完全認識的情況下,我國許多郁金香愛好者,曾在我國內地大量引種馴化栽培郁金香,企圖生產郁金香商品種球,已經歷了30多年時間,由于氣候因素,目前我國內地尚無郁金香種球生產基地,我國所用郁金香種球仍依賴進口,我國郁金香種球繁育與生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對郁金香栽培方面盲目性大,現在我們從郁金香生態生物學特性的基礎上,進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初步掌握了其主要特性,并采用農業氣候相似論的原理,選擇了我國郁金香原產地新疆低溫半干旱氣候類型的昭蘇縣,作為我國郁金香種球繁育與生產基地。目前已取得了進展,有望今后建成為我國郁金香種球繁育與生產基地。
郁金香在自然狀態下,只能在早春開花,郁金香促成栽培是要求提早在冬季或延后在早春開花季節后開花,所以郁金香促成栽培必須經過其鱗莖“休眠”、“預冷”、低溫春化等生育階段的處理,鱗莖栽培后才能順利開花,郁金香鱗莖每個生育階段的通過都要嚴格按其生態與生物學規律進行,其中某個發育階段未通過,下個發育階段就會延長或者停止進行。郁金香促成栽培是郁金香種球開發利用的一個主要利用方式之一,也是豐富我國冷季花卉品種資源的重要手段。通過人工處理的鱗莖可采用智能溫室,在我國冷季的元旦、春節、情人節、三八婦女節及清明等傳統節日進行促成栽培種植,主要用作切花、盆花;還可在我國南亞熱帶的廣西、廣東、福建及臺北等省市進行反季節的露天栽培;延后開花主要用在低溫的高山、高原、高緯度等地區促成栽培。
目前我國已經進入到郁金香促成栽培新階段,尤其我國亞熱帶長江流域的各大中城市廣泛地開展了郁金香促成栽培,采用自然種球,處理仍存在許多關鍵技術問題亟待解決,其中一個是郁金香鱗莖低溫春化處理的生態條件控制。如果使用已通過“休眠”的國產種球,或引入國外自然種球,鱗莖必須通過低溫春化處理,才能進行促成栽培,郁金香鱗莖低溫春化處理的條件主要是適宜的低溫、溫度范圍與所需時間的控制。目前我國尚無可操作的規程與具體的操作方案,鱗莖栽培后出現開花不整齊、花朵小、花莖短、盲花率高、甚致病害等嚴重問題。這些是我國當前促成栽培生產中迫切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郁金香低溫春化,郁金香是一種類短命植物,長期生長在夏季高溫干旱、冬春多雨雪而嚴寒的生態環境中,所以低溫是其生育過程必須經過的生態條件,春化是植物在低溫條件下會縮短營養器官生長期,加速生殖生長階段出現;同時,低溫能使鱗莖內儲存的淀粉物質在酶的作用下轉化為可溶性單糖或雙糖增強其耐寒性。郁金香在促成栽培種植前,鱗莖必須用適宜的低溫及足以通過低溫春化所需要的時間,郁金香栽種后才能順利開花,低溫春化溫度高低與時間長短都會影響郁金香的正常開花。通過實踐證實,每個品種需要低溫與時間都是有差異。因此在促成栽培時,必須熟悉品種的生態習性,促成栽培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郁金香鱗莖春化方法確定的原則:它必須在郁金香原產地氣候類型生境中進行觀測試驗,其所收集的資料才具有代表性與真實性,是與郁金香生態生物學特性相吻合,其所取的得結果科學可靠、操作簡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郁金香鱗莖低溫春化方法,該方法是由春化鱗莖準備、春化用鱗莖入庫、鱗莖春化庫內觀測和鱗莖低溫春化溫度控制步驟完成,該方法通過對郁金香鱗莖低溫春化所需溫度、溫度范圍與變化規律、通過春化所需時間、鱗莖春化期間相對濕度與光照控制措施,為我國郁金香反季節促成栽培,人工春化處理鱗莖提供了可操作的參數與措施。
本發明所述的一種郁金香鱗莖低溫春化方法,按下列步驟進行:
a、春化鱗莖準備:春化用的種球鱗莖是通過夏季高溫休眠期,花芽等器官分化與形成后,進行春化處理;
b、春化用鱗莖入庫:將已通過休眠的鱗莖按品種裝筐、厚度15cm,使鱗莖能均勻感受低溫;并掛牌,以防品種混雜;春化用庫房采用保鮮庫;種球筐碼5-6層高,兩排之間距50cm,有利空氣對流與檢查;
c、鱗莖春化庫內觀測:選用具有氣象用的最高溫度表,最低溫度表與溫濕表,每天1次定時對鱗莖春化庫內溫度與濕度進行觀測記錄;
d、鱗莖低溫春化溫度控制:將已通過休眠的鱗莖放入已備好的保鮮庫內,入保鮮庫時用0.2%甲醛溶液消毒或用多菌靈粉末拌種,其溫度控制:開始階段控制在12℃,范圍14℃—10℃,時間21天;中期溫度控制在7℃,范圍10℃-4℃,時間22天;后期溫度控制在2.5℃,范圍4℃-1℃,時間25天,相對濕度控制在55%—65%;庫內保持黑暗條件;定期通風,當相對濕度>70—80%以上時,打開門窗通氣,或開啟排風扇通風降低濕度,鱗莖經過68天的春化處理就可提前開花促成栽培;通過低溫春化的鱗莖凍藏溫度控制在-2℃—-6℃。
步驟c中相對濕度為60%。
步驟c中保鮮庫內相對濕度>70%以上時進行通風,相對濕度<60%時停止通風。
本發明所述的一種郁金香鱗莖低溫春化方法,該方法中的低溫春化是郁金香生長發育過程必須經過的一個低溫階段,使鱗莖儲存的淀粉物質在酶的作用轉化成可溶性單糖或雙糖,增強耐寒性,縮短營養生長,加速生殖生長;確定春化方法的原則:必須選擇郁金香原產地生境中進行;低溫春化溫度與時間確定的依據:在其原產地栽培郁金香,鱗莖生根發芽開始至土壤耕作層凍結前的地溫是鱗莖通過春化的溫度,時間60天;而且溫度變化是由高向低逐漸降低的規律。本發明通過多年在我國郁金香原產地生境下,對郁金香鱗莖低溫春化的實質、春化溫度與所需時間確定原則與依據,進行了系統研究,從而獲得了郁金香鱗莖。
低溫春化溫度與時間確定依據:
郁金香春化溫度主要是低溫條件。根據郁金香生長在原產地,冬季土壤耕作層溫度是鱗莖通過低溫春化的基本溫度。通過多年在郁金香原產地烏魯木齊三坪地區栽培觀測:郁金香秋季生根始期在10月上旬,溫度16.6℃,到10月中、下旬溫度下降至13.4-7.9℃,是其生根盛期,10月下旬溫度7.9℃,逐漸降至12月中旬-0.5℃(是耕作層土壤凍結溫度)以下,耕作層土壤被凍結。這時期將鱗莖移至室內栽培,加溫14℃~17℃,經過33天生長發育,花蕾已著色待開放,由此表明10月中旬至12月中旬的溫度是郁金香鱗莖通過春化的基本溫度,時間在60天以上。由此證實郁金香鱗莖低溫春化溫度是由高逐漸降低的規律。同時還證實郁金香鱗莖在原產地,土壤被凍結前已開始通過春化階段,而且鱗莖內的淀粉物質已轉化成單糖與雙糖,表現在土壤被凍結后,鱗莖也被凍鮚,即使土壤耕作層溫度降至-6℃~-10℃時,鱗莖仍然安全、無凍害觀象,待早春積雪融化時,土壤溫度>-0.5℃時鱗莖解凍恢復生機,開始出苗。
低溫對郁金香生長發育影響:
郁金香鱗莖組織成分,主要由淀粉物質組成,鱗莖為了適應低溫環境,所以鱗莖內貯存的淀粉物質在低溫條件下,通過酶的作用,將其淀粉物質逐漸轉化為可溶性單糖或雙糖,以增加其抗寒性。通過試驗證實,未通過低溫春化處理的鱗莖,尤其花芽,在-6℃的低溫下,鱗莖內已分化的花芽受到凍害,栽培后產生盲花,或鱗莖脫水腐爛;已通過春化處理的鱗莖在-6℃時均不受到凍害,鱗莖是安全的;>-10℃時鱗莖開始受到凍害,所以-10℃是郁金香鱗莖受凍害的臨界溫度。
郁金香鱗莖春化的生態條件:
(1)鱗莖春化溫度與時間的確定:依據郁金香原產地,在自然狀態下鱗莖通過春化的溫度,是由高向低逐漸降低的規律,及冬季土壤耕作層被凍結前的溫度,是郁金香鱗莖通過春化階段的基本溫度的這個原理,據此,按照原產地鱗莖春化溫度變化規律進行了10個品種鱗莖春化試驗,春化溫度與時間如下表所示:
郁金香鱗莖春化溫度與時間表
結果:由上表所示,鱗莖通過春化初期(預冷階段)溫度由14℃逐漸降至10℃,平均12℃,時間21天;春化中期溫度由10℃降至4℃,平均7℃,時間22天;春化后期溫度由4℃降至1℃,平均2.5℃,時間25天,春化過程時間68天。該春化鱗莖于12月9日—15日分別進行種植,栽種期間保持土濕潤,耕作溫度控制12℃-15℃;光照8小時以上;栽種后8—10天出苗,出苗后由于品種及生育期給予的溫度高低的差異,分別在20-37天之內先后開花了。由此證明本試驗確定的春化溫度、溫度變化規律,及通過春化所需時間是可靠的。
(2)濕度條件:郁金香鱗莖春化處理的相對濕度保持55%—65%,當時濕度不夠時,可在保鮮庫內鋪上塑料膜,其四周用磚塊圍上,形成一個淺水池,其大小隨濕度高低而定,其池內倒入清潔水,用濕度表測量相對濕度。
(3)光照控制:郁金香鱗莖春化期間,保持保鮮庫內黑暗條件,避免鱗莖內子球受到光的刺激而產生下延莖結出下延球。
(4)通風:定時通風換氣,控制保鮮庫內相對濕度,是防鱗莖暴發霉菌病害的關鍵措施,當庫內相對濕度>70%以上時,應打開門窗,或開啟排風扇通風。
(5)鱗莖消毒:鱗莖入庫前用2‰的甲醛溶液殺菌,或用多菌靈拌種。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本發明所述方法可用在我國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及南溫帶至北溫帶廣大國土上的冷季進行提前促成栽培,如元旦、春節、情人節、三八婦女節及清明節等節日生產鮮切花供應市場;還可在我國南亞熱帶的廣西、廣東、福建及臺北等省市,進行冷季露天促成栽培,具體操作按下列步驟進行:
a、春化鱗莖準備:春化用的種球鱗莖是通過夏季高溫休眠期,花芽等器官分化與形成后,進行春化處理,嚴格按郁金香個體發育階段進行,即:通過對休眠后的鱗莖進行解剖觀測,當花芽三柱頭明顯可見時,證明鱗莖已通過休眠了,這時就可進行鱗莖的春化處理;
b、春化用鱗莖入庫:將已通過休眠的鱗莖按品種裝筐、厚度15cm,使鱗莖能均勻感受低溫;并掛牌,以防品種混雜;春化用庫房采用保鮮庫;種球筐碼5-6層高,兩排之間距50cm,有利空氣對流與檢查;
c、鱗莖春化庫內觀測:選用具有氣象用的最高溫度表,最低溫度表與溫濕表,每天1次定時對鱗莖春化庫內溫度與濕度進行觀測記錄,以便隨時調控保鮮庫的溫度與濕度,使其控制在設定的溫、濕范圍內;
d、鱗莖低溫春化溫度控制:將已通過休眠的鱗莖放入已備好的保鮮庫內,入保鮮庫時用0.2%甲醛溶液消毒或用多菌靈粉末拌種,鱗莖春化處理的溫度必須嚴格遵循由高逐漸降低的規律進行,保障每個溫度階段所需時間,其溫度控制:開始階段控制在12℃,范圍14℃—10℃,時間21天;中期溫度控制在7℃,范圍10℃-4℃,時間22天;后期溫度控制在2.5℃,范圍4℃-1℃,時間25天,相對濕度控制在60%;庫內保持黑暗條件;定期通風,當相對濕度>70—80%以上時,打開門窗通氣通風,或開啟排風扇通風降低濕度,相對濕度<60%時停止通風,鱗莖經過68天的春化處理就可提前開花促成栽培。
實施例2
本發明可用在延后開花促成栽培,延后開花促成栽培主要用有低溫的高山、高原及高緯度地區旅游景點、景區或特殊用花促成栽培,具體操作按下列步驟進行:
a、春化鱗莖準備:春化用的種球鱗莖是通過夏季高溫休眠期,花芽等器官分化與形成后,進行春化處理,嚴格按郁金香個體發育階段進行,即:通過對休眠后的鱗莖進行解剖觀測,當花芽三柱頭明顯可見時,證明鱗莖已通過休眠了,這時就可進行鱗莖的春化處理;
b、春化用鱗莖入庫:將已通過休眠的鱗莖按品種裝筐、厚度15cm,使鱗莖能均勻感受低溫;并掛牌,以防品種混雜;春化用庫房采用保鮮庫;種球筐碼5-6層高,兩排之間距50cm,有利空氣對流與檢查;
c、鱗莖春化庫內觀測:選用具有氣象用的最高溫度表,最低溫度表與溫濕表,每天1次定時對鱗莖春化庫內溫度與濕度進行觀測記錄;
d、鱗莖低溫春化溫度控制:將已通過休眠的鱗莖進行春化處理,是郁金香延后開花鱗莖凍藏前必須的一個生態條件,其鱗莖春化處理的溫度必須嚴格遵循由高逐漸降低的規律進行,及保障每個溫度階段所需時間,將已通過休眠的鱗莖放入已備好的保鮮庫內,入保鮮庫時用體積0.2%甲醛溶液消毒或用多菌靈粉末拌種,其溫度控制:開始階段控制在12℃,范圍14℃—10℃,時間21天;中期溫度控制在7℃,范圍10℃-4℃,時間22天;后期溫度控制在2.5℃,范圍4℃-1℃,時間25天,相對濕度控制在55%—65%;庫內保持黑暗條件;定期通風,當相對濕度>70—80%以上時,打開門窗通氣進行通風,或開啟排風扇通風降低濕度,相對濕度<60%時停止通風,該春化鱗莖經68天后可接著進行凍藏,將庫內溫度降至-2℃—-6℃進行,可在需要栽培時取出鱗莖進行延后開花促成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