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菇類種植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利用率高且自動化高的循環式栽培架。
背景技術:
食用菌營養價值高,經濟便宜,已成為當今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菜肴之一。眾所周知,目前市場上大部分的菌菇是通過人工栽培的,菌菇需要在陰暗潮濕的壞境中生長,而目前為了有效地利用菇房的空間,提高菇床單位面積的產量,通常在菇房內將菇床與菇床疊放在一起以利用高度上的空間,但是當菇床與菇床疊高之后就給日常養殖(比如澆水、搔菌等)和采菇的工作造成了困難,不但工作效率低下,而且對工作人員來說增加了危險性。因此,有必要設計一款利用率高且自動化高的循環式栽培架。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種利用率高且自動化高的循環式栽培架。
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循環式栽培架,包括主體框架、多個栽培床架和安裝在主體框架上的驅動裝置;所述主體框架兩側分別對稱安裝有兩個相互對稱的鏈條;所述驅動裝置包括驅動電機和兩對主動輪、從動輪;所述兩條鏈條之間均勻設置有多根呈水平狀態的懸掛軸,所述懸掛軸的兩端固定連接在鏈條上;所述每個懸掛軸的下方均鉸接有一個栽培床架;所述驅動電機控制主動輪轉動;所述兩個主動輪分別對稱安裝在主體框架的兩側下方,所述兩個從動輪分別對稱安裝在主體框架的兩側上方;所述驅動電機控制主動輪轉動,兩個主動輪各驅動一條鏈條在豎直面作上下垂直循環運動,鏈條帶動栽培床架作上下垂直循環運動。
優選的,所述鏈條的上部和下部為半圓形,中部為直線形;所述相鄰兩根懸掛軸的間距為主動輪周長的四分之一。
優選的,所述主動輪與鏈條之間采用嚙合傳動。
優選的,所述主體框架的下方設置有多個加強筋。
優選的,所述主體框架底端固定設置有安裝板,所述安裝板上開設有安裝孔。
優選的,所述驅動電機固定連接在主體框架的側部。
優選的,所述驅動電機上連接有轉軸;所述轉軸帶動兩個主動輪轉動。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的運用,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
本發明的循環式栽培架,其設計合理,空間利用率有較大的提高,同時工人站在原地就可以實現所有菌菇的放置和采摘,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1是本發明的循環式栽培架拆除了部分栽培床架后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是附圖1的主視圖;
附圖3是附圖1的左視圖;
附圖4是附圖1中a處放大示意圖。
其中:1、主體框架;11、加強筋;12、安裝板;13、安裝孔;2、栽培床架;3、驅動裝置;31、驅動電機;32、主動輪;33、從動輪;34、轉軸;4、鏈條;5、懸掛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來說明本發明。
本發明的一種循環式栽培架,參考圖1~4所示,包括主體框架1、多個栽培床架2和安裝在主體框架1上的驅動裝置3;所述主體框架1兩側分別對稱安裝有兩個相互對稱的鏈條4;所述驅動裝置3包括驅動電機31和兩對主動輪32、從動輪33;所述兩條鏈條4之間均勻設置有多根呈水平狀態的懸掛軸5,所述懸掛軸5的兩端固定連接在鏈條4上;所述每個懸掛軸5的下方均鉸接有一個栽培床架2,所述栽培床架2始終保持水平狀態;所述驅動電機31固定連接在主體框架1的側部,且所述驅動電機31上連接有轉軸34;所述轉軸34帶動兩個主動輪32轉動,所述主動輪32與鏈條4之間采用嚙合傳動;所述兩個主動輪32分別對稱安裝在主體框架1的兩側下方,所述兩個從動輪33分別對稱安裝在主體框架1的兩側上方;所述驅動電機31控制主動輪32轉動,兩個主動輪32各驅動一條鏈條4在豎直面作上下垂直循環運動,鏈條4帶動栽培床架2作上下垂直循環運動。
進一步的說明,所述鏈條4的上部和下部為半圓形,中部為直線形,所述相鄰兩根懸掛軸5的間距為主動輪32周長的四分之一因此最頂端和最底端均只有一個栽培床架2,而兩側直線型鏈條上同一高度對稱有兩個栽培床架2。
進一步的說明,所述主體框架1的下方設置有多個加強筋11,所述主體框架1底端固定設置有安裝板12,所述安裝板12上開設有安裝孔13,通過安裝孔可以將主體框架1穩定的安裝在底面上,有效加強了整個循環式栽培架的穩固性。
本發明的循環式栽培架,其設計合理,空間利用率有較大的提高,同時工人站在原地就可以實現所有菌菇的放置和采摘,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發明的內容并加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發明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