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含有氟嘧菌酯和小檗堿的復配殺菌劑及其應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464949閱讀:2074來源:國知局

本發明涉及一種復配殺菌劑,具體涉及的是一種含有氟嘧菌酯和小檗堿的殺菌組合物及其應用防治農作物病害的應用。



背景技術:

白粉病是一種廣泛發生的世界性病害,生產上主要采用化學農藥防治白粉病,目前主要依賴苯并咪唑類、三唑類、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然而,長期使用單一種類的殺菌劑會使病害產生不同程度的抗性,防治效果降低。

氟嘧菌酯,fluoxastrobin,為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作用機理是線粒體呼吸抑制劑,即通過在細胞色素b和c1間電子轉移抑制線粒體的呼吸,在作用于線粒體呼吸的較多殺菌劑中,甲氧基丙烯酸酯類化合物作用的部位與其它不同,因此對甾醇抑制劑、苯基酰胺類、二羧酰胺類和苯并咪唑類產生抗性的菌株有效,但由于其使用成本太高,目前國內應用較少。

小檗堿又稱黃連素。一種常見的異喹啉生物堿,分子式c20h18no4。它存在于小檗科等四個科十個屬的許多植物中。1826年m.-e.夏瓦利埃和g.佩爾坦從xanthoxylonclava樹皮中首次獲得。植保專家對小檗堿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發現其對植物病原真菌、細菌、病毒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可以用來制作植物源生物農藥,可用于番茄灰霉、黃瓜白粉病、葡萄霜霉、辣椒疫病等多種病害的防治。

雖然氟嘧菌酯和小檗堿均是現有技術中已知的殺菌活性成分,但現有技術中并未發現兩者復配的相關報道。本申請的發明人經過大量的研究試驗表明,氟嘧菌酯和小檗堿是化學結果完全不同的農用殺菌活性成分,作用機制互不相同,將兩者復配,一方面增加了對農作物病原菌的防治作用,可以達到減少有效成分用量的目的;此外,兩者復配可以有效延緩或克服病原菌抗藥性的產生;另外,申請人通過大量的室內活性篩選和田間藥效試驗表明,兩者復配在一定的范圍內對多種農作物病害的防治表現出明顯的協同增效作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具有明顯協同增效作用、防治效果好、安全低毒的含有氟嘧菌酯和小檗堿的復配殺菌劑。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復配殺菌劑的應用,所述殺菌劑尤其適用于防治白粉病、霜霉病等農作物病害。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公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農藥復配殺菌劑,它的活性成分包含氟嘧菌酯和小檗堿,其中,氟嘧菌酯和小檗堿的重量份數比為1:30-20:1。

進一步的,所述復配殺菌劑中氟嘧菌酯和小檗堿的重量份數比為1:10-10:1。

進一步的,所述復配殺菌劑中活性成分的重量百分含量為5-80%,優選為6-50%,其余為農藥制劑加工中的助劑、填料和/或其它有利于有效成分在貯存和使用中穩定以及藥效發揮的已知物質。

進一步的,所述復配殺菌劑可以通過農藥制劑加工中常規的制備方法加工成農業上允許的任意劑型,例如可以是乳油、可濕性粉劑、水分散粒劑、水乳劑、微乳劑、懸浮劑、可分散油懸浮劑。

進一步的,所述的復配殺菌劑還可以加入其它農用活性成分,例如其它殺菌劑、殺蟲劑、除草劑、肥料、植物生長調節劑、安全劑、增效劑等農用活性成分。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復配殺菌劑的有益效果為:

(1)本發明的復配殺菌劑活性成分復配合理,在一定的范圍內復配對多種農作物病害具有明顯的協同增效作用,防治效果與單劑相比明顯提高;

(2)本發明的復配殺菌劑中活性成分作用機理互不相同,兩者復配使用后,防治有害病原菌時作用位點增加,有利于克服和/或延緩病原菌抗藥性的產生;

(3)本發明的復配殺菌劑對農作物安全,對有益天敵也無不良影響,值得在生產上推廣應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發明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理解,從而對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做出更清楚明確的界定,但本發明絕非限于這些例子,具體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限定為準。

一、制劑實施例

1、實施例1:33%氟嘧菌酯·小檗堿可濕性粉劑(1:10)

氟嘧菌酯3%

小檗堿30%

十二烷基硫酸鈉4%

木質素磺酸鈉7%

萘磺酸鹽甲醛縮合物4%

高嶺土余量

所述可濕性粉劑的制備方法為:按配方將農藥活性成分、潤濕劑、分散劑和填料等一次按比例混合,經氣流粉碎機粉碎后即可制得本發明所述的可濕性粉劑。

2、實施例2:40%氟嘧菌酯·小檗堿水分散粒劑(1:1)

氟嘧菌酯20%

小檗堿20%

十二烷基硫酸鈉6%

木質素磺酸鈣4%

硫酸鈉3%

淀粉4%

高嶺土余量

所述水分散粒劑的制備方法為:將農藥活性成分、分散劑、潤濕劑、崩解劑以及填料混合均勻,用超微氣流粉碎機粉碎,經捏合,然后加入流化床造粒干燥機中進行造粒、干燥、篩分后經取樣分析,即可制得本發明組合物的水分散粒劑。

3、實施例3:28.6%氟嘧菌酯·小檗堿乳油(9:4)

氟嘧菌酯19.8%

小檗堿8.8%

n-甲基吡咯烷酮6%

環氧大豆油4%

蓖麻油聚氧乙烯醚5%

二甲苯余量

所述乳油的制備方法為:先將有效成分氟嘧菌酯和小檗堿加入溶劑、助溶劑混合于反應釜中,攪拌均勻,然后把穩定劑、乳化劑加入反應釜中,攪拌均勻,即可制得本發明所述的乳油。

4、實施例4:22%氟嘧菌酯·小檗堿懸浮劑(10:1)

氟嘧菌酯20%

小檗堿2%

二丁基萘磺酸鹽4%

聚氧乙烯醚磷酸酯5%

硅酸鎂鋁2%

有機硅酮1%

甲醛0.5%

丙三醇3%

去離子水余量

所述懸浮劑的制備方法為:先將其它助劑混合均勻,經高速剪切混合均勻,加入氟嘧菌酯和小檗堿,在磨球機中磨球2-3小時,使得制劑粒徑均在5微米以下,即可制得本發明所述的懸浮劑。

二、室內活性測定

試驗對象:黃瓜白粉病菌

試驗方法:試驗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ny/t1156.11-2008《農藥室內生物測定試驗準則殺菌劑第11部分:防治瓜類白粉病試驗盆栽法》,采用盆栽法測定。

播種感病黃瓜品種,盆栽生長至2片真葉期備用。將配制好的氟嘧菌酯和小檗堿母液用0.1%吐溫-80表面活性劑水溶液溶解并制備濃度梯度。并設只含溶劑和表面活性劑而不含有效成分的處理作空白對照。藥劑處理后24h,噴霧接種黃瓜白粉病菌孢子懸浮液。孢子懸浮液的配制過程如下:取長滿白粉病菌葉片,用加油少量吐溫-80表面活性劑的無菌水將孢子洗下,雙層紗布過濾,鏡檢后調制成1×105個/ml的懸浮液。接種后置于恒溫室中,在溫度24℃條件下培養7天。待空白對照病液率達到80%以上時,分級調查各處理發病情況,計算各處理的病情指數和防治效果。

防治效果換算成機率值(y),藥液濃度(ug/ml)轉換成對數值(x),以最小而乘法計算毒力方程和抑制中濃度ec50,依孫云沛法計算藥劑的毒力指數及共毒系數(ctc)。試驗結果見表1。

室內毒力測定結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氟嘧菌酯和小檗堿復配后在1:30-20:1的范圍內對黃瓜白粉病的防治表現出協同增效作用;其中,當兩者復配比例為1:10-10:1時,協同增效作用相對更明顯。

三、田間應用實施例

為了更好的驗證本發明的實際應用效果,采用本發明實施例的藥劑進行防治黃瓜白粉病田間藥效試驗。

供試藥劑:(1)33%氟嘧菌酯·小檗堿可濕性粉劑(1:10);(2)40%氟嘧菌酯·小檗堿水分散粒劑(1:1);(3)28.6%氟嘧菌酯·小檗堿乳油(9:4);(4)22%氟嘧菌酯·小檗堿懸浮劑(10:1);(5)對比文件1:40%氟嘧菌酯懸浮劑;(6)對比文件2:0.5%小檗堿水劑。

分別于藥后4天、7天調查病情指數并計算防效,試驗結果見表2。

田間試驗結果表明,小檗堿由于獨特的作用機理在用量較低的情況下在田間即可達到有益的防治效果,且持效期較長,而氟嘧菌酯懸浮劑單劑在50g/hm2的用量時對黃瓜白粉病藥后6天的防效可達50%,而兩者復配后在有效成分用量為40g/hm2的用量時對黃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均在70%以上,表明將氟嘧菌酯和小檗堿復配后可以達到明顯的協同增效作用。另外,在用藥范圍內,未發現本發明的復配殺菌劑對黃瓜作物有藥害產生,對有益生物也無不良影響,表明本發明的復配殺菌劑安全性也較好,值得在生產上推廣應用。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鹰潭市| 叶城县| 泗洪县| 黔西| 会理县| 康乐县| 靖西县| 安国市| 南木林县| 敖汉旗| 鄂托克前旗| 公主岭市| 五大连池市| 平南县| 陇川县| 扶绥县| 依安县| 九寨沟县| 横峰县| 青铜峡市| 龙海市| 灵台县| 滕州市| 郧西县| 敦煌市| 昭苏县| 上栗县| 都江堰市| 西畴县| 夏津县| 巴南区| 喀喇| 连江县| 桂阳县| 丹棱县| 墨玉县| 日土县| 东乡族自治县| 和平县| 澄江县| 柯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