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漚肥
技術領域:
,尤其涉及一種稻田紫云英翻壓方法。
背景技術:
:紫云英是豆科黃芪屬的植物,為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又稱紅花草、翹搖。紫云英是重要的綠肥、飼料兼用作物。按生育期和成熟期可分早、中、晚3個類型。主根肥大,側根發達,莖直立或匍匐,羽狀復葉,總狀花序近傘形,莢果細長而微彎。性喜溫暖濕潤條件。有一定耐寒能力,全生育期間要求足夠的水分,土壤水分低于12%時開始死苗。對土壤要求不嚴,以ph5.5-7.5的砂質和粘質壤土較為適宜。耐鹽性差,不宜在鹽堿地上種植。異花傳粉,雜交率較高。由于紫云英養分含量和飼料價值均較高,所以,中國南方用作稻田冬季綠肥栽種。但傳統的紫云英翻壓技術不適合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如傳統紫云英翻耕勞動強度大,養分流失風險高,早稻易“僵苗”,而且傳統紫云英翻壓過早,紫云英生物量和養分積累尚未達到最高時期,紫云英利用達不到最佳效果等,這一系列問題已經成為阻礙南方稻田紫云英發展的重要技術瓶頸。基于上述陳述,本發明提出了一種稻田紫云英翻壓方法。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稻田紫云英翻壓方法。一種稻田紫云英翻壓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在九月下旬,即十月之前,以2-2.5m的行間距在晚稻田間開好排水溝,并在田面無積水,排水溝內有積水的情況下,以1.8-2.8kg/畝的量將紫云英種子均勻撒在田面,完成紫云英的播種工作;b.完成晚稻收割后,將草木灰均勻的撒在田間,然后將稻草按6-10cm的厚度均勻的鋪蓋在田間,并時刻保證田面無積水,排水溝內有積水;c.在紫云英生長期保證田面積水位不高于1cm,并適時做好除草、追肥、防治病害的工作;d.在紫云英鮮花盛開期,往田間灌水至田面積水位為1.2-2.5cm,然后將紫云英進行翻漚,翻漚深度為42-56cm,使紫云英漚制7-14天,繼續往田間灌水至田面積水位為3-4.5cm,即可進行稻田耙平、施肥和早稻移栽的操作。優選的,所述步驟s1中的播種工作前2-5d,先將紫云英種子晾曬3-5h,然后按比例1-2:1,將紫云英種子加粗砂進行擦種處理,將紫云英種子加入到45-62℃的濃度為4-8%的鹽水中,攪拌混合均勻后,靜置4-8min,去除漂浮的病種、癟種后,將紫云英種子浸入到45-62℃的草木灰、氯化銨和水1:0.2-0.5:9-15的混合液中,攪拌浸泡14-18h后瀝干,最后將紫云英根瘤菌和洗米水按1:2.8-4.5的比例混合均勻后,加9.2-10.5倍的紫云英種子和5.5-7倍的鈣鎂磷肥拌和均勻備用。優選的,所述步驟s2中草木灰的量為4.5-5.8kg/畝。優選的,所述步驟s3中的除草工作具體指在11月初,以45-55kg/畝的量噴灑濃度為0.01-0.04%的除草劑。優選的,所述步驟s3中的追肥工作具體指分別以1.5-2.2kg/畝的量在11月中旬和以3-4.8kg/畝的量在1月下旬追加尿素。優選的,所述步驟s3中的防治病害工作具體指在11月初,以62-68kg/畝的量噴灑濃度為0.018-0.03%的多菌靈稀釋液。本發明提出的一種稻田紫云英翻壓方法,包括對紫云英種子進行預處理,到紫云英播種期到開花期的管理,直到最后的紫云英漚制,通過科學合理的管理,有效的控制了田間含水量、防治了病蟲害,提高了紫云英的發芽率和紫云英產量,并在紫云英鮮花盛開期對紫云英進行漚制,有效的獲得的最佳的肥效,避免了過早漚制產量低,利用率低和過晚漚制,紫云英植株老化,不利于腐爛分解,肥效低的問題,本發明在紫云英翻耕前適量往田間灌水,通過增加土壤含水量,有效的降低了翻耕難度,將紫云英深翻后進行漚制,最后灌水耙田進行早稻移栽,有效避免了現有技術早稻易“僵苗”的問題,值得推廣。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解說。實施例一本發明提出的一種稻田紫云英翻壓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在九月下旬,即十月之前,以2.2m的行間距在晚稻田間開好排水溝,并在田面無積水,排水溝內有積水的情況下,以2.2kg/畝的量將紫云英種子均勻撒在田面,完成紫云英的播種工作,播種前3d,先將紫云英種子晾曬4h,然后按比例1.2:1,將紫云英種子加粗砂進行擦種處理,將紫云英種子加入到48℃的濃度為5%的鹽水中,攪拌混合均勻后,靜置8min,去除漂浮的病種、癟種后,將紫云英種子浸入到48℃的草木灰、氯化銨和水1:0.3:12的混合液中,攪拌浸泡15h后瀝干,最后將紫云英根瘤菌和洗米水按1:3的比例混合均勻后,加9.5倍的紫云英種子和5.8倍的鈣鎂磷肥拌和均勻;b.完成晚稻收割后,將草木灰以5kg/畝的量均勻的撒在田間,然后將稻草按8cm的厚度均勻的鋪蓋在田間,并時刻保證田面無積水,排水溝內有積水;c.在紫云英生長期保證田面積水位不高于1cm,并在11月初,以48kg/畝的量噴灑濃度為0.02%的除草劑,做好除草工作,分別以1.8kg/畝的量在11月中旬和以3.5kg/畝的量在1月下旬追加尿素,做好追肥工作,在11月初,以62kg/畝的量噴灑濃度為0.02%的多菌靈稀釋液,做好防治病害的工作;d.在紫云英鮮花盛開期,往田間灌水至田面積水位為1.5cm,然后將紫云英進行翻漚,翻漚深度為45cm,使紫云英漚制8天,繼續往田間灌水至田面積水位為3cm,即可進行稻田耙平、施肥和早稻移栽的操作。實施例二本發明提出的一種稻田紫云英翻壓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在九月下旬,即十月之前,以2.5m的行間距在晚稻田間開好排水溝,并在田面無積水,排水溝內有積水的情況下,以2.5kg/畝的量將紫云英種子均勻撒在田面,完成紫云英的播種工作,播種前5d,先將紫云英種子晾曬5h,然后按比例2:1,將紫云英種子加粗砂進行擦種處理,將紫云英種子加入到60℃的濃度為8%的鹽水中,攪拌混合均勻后,靜置5min,去除漂浮的病種、癟種后,將紫云英種子浸入到60℃的草木灰、氯化銨和水1:0.5:15的混合液中,攪拌浸泡15h后瀝干,最后將紫云英根瘤菌和洗米水按1:4的比例混合均勻后,加10倍的紫云英種子和6.5倍的鈣鎂磷肥拌和均勻;b.完成晚稻收割后,將草木灰以5.5kg/畝的量均勻的撒在田間,然后將稻草按10cm的厚度均勻的鋪蓋在田間,并時刻保證田面無積水,排水溝內有積水;c.在紫云英生長期保證田面積水位不高于1cm,并在11月初,以55kg/畝的量噴灑濃度為0.04%的除草劑,做好除草工作,分別以2.2kg/畝的量在11月中旬和以4.5kg/畝的量在1月下旬追加尿素,做好追肥工作,在11月初,以65kg/畝的量噴灑濃度為0.03%的多菌靈稀釋液,做好防治病害的工作;d.在紫云英鮮花盛開期,往田間灌水至田面積水位為2.5cm,然后將紫云英進行翻漚,翻漚深度為55cm,使紫云英漚制14天,繼續往田間灌水至田面積水位為4.5cm,即可進行稻田耙平、施肥和早稻移栽的操作。實施例三本發明提出的一種稻田紫云英翻壓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在九月下旬,即十月之前,以2m的行間距在晚稻田間開好排水溝,并在田面無積水,排水溝內有積水的情況下,以1.8kg/畝的量將紫云英種子均勻撒在田面,完成紫云英的播種工作,播種前4d,先將紫云英種子晾曬3h,然后按比例1:1,將紫云英種子加粗砂進行擦種處理,將紫云英種子加入到45℃的濃度為4%的鹽水中,攪拌混合均勻后,靜置4min,去除漂浮的病種、癟種后,將紫云英種子浸入到45℃的草木灰、氯化銨和水1:0.2:9的混合液中,攪拌浸泡14h后瀝干,最后將紫云英根瘤菌和洗米水按1:3.5的比例混合均勻后,加10.5倍的紫云英種子和6.2倍的鈣鎂磷肥拌和均勻;b.完成晚稻收割后,將草木灰以4.5kg/畝的量均勻的撒在田間,然后將稻草按6cm的厚度均勻的鋪蓋在田間,并時刻保證田面無積水,排水溝內有積水;c.在紫云英生長期保證田面積水位不高于1cm,并在11月初,以45kg/畝的量噴灑濃度為0.01%的除草劑,做好除草工作,分別以1.5kg/畝的量在11月中旬和以3kg/畝的量在1月下旬追加尿素,做好追肥工作,在11月初,以65kg/畝的量噴灑濃度為0.025%的多菌靈稀釋液,做好防治病害的工作;d.在紫云英鮮花盛開期,往田間灌水至田面積水位為2cm,然后將紫云英進行翻漚,翻漚深度為50cm,使紫云英漚制10天,繼續往田間灌水至田面積水位為4cm,即可進行稻田耙平、施肥和早稻移栽的操作。分別觀測本發明實施例一-三中提出的一種稻田紫云英翻壓方法中,紫云英種子的發芽率,得出如下結果:實施例一二三發芽率(%)89.893.591.7將本發明實施例一-三中提出的一種稻田紫云英翻壓方法中,紫云英翻壓后的稻田用于早稻種植,觀測早稻有無“僵苗”問題,并計算收獲的早稻量比往年的增產情況,得出如下結果:實施例一二三有無“僵苗”無無無增產率(%)41.539.943.2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技術領域:
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當前第1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