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水產養殖機械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可移動投飼增氧機。
背景技術:
在水產養殖領域,為了減輕養殖人員的勞動強度,多采用投飼機向魚類進行定時、定量投喂飼料,而為了增加水中的氧氣含量以確保水中的魚類不會缺氧,會使用增氧機,目前投飼機和增氧機已成為水產養殖業不可缺少的養殖機械。
現在所使用的投飼機和增氧機均為獨立的機具,還沒有一個在投料的時候同時又能增氧的機具。
中國發明專利(公告號:cn105660502a)公開了一種投飼增氧機,主要包括增氧機、轉換機構,轉換機構固定在魚塘水面增氧區域的當中,增氧機放在水中浮在水面,有連接桿和轉換機構的轉子連接,增氧機在動力的作用下繞著轉換機構的中心軸公轉。增氧機浮在水面增氧的同時,利用自身推力繞中心軸旋轉,擴大增氧面積;可利用自身推力繞中心軸旋轉的功能附帶投飼機構,把風力吹送的飼料拋投到水面。
然而,在使用過程中發現某些魚飼料,比如飼料丸,通常質地較硬可能會傷害魚嘴內部,魚類在沒有先嚼碎的情況下,如果直接吞入硬質飼料丸可能會對魚嘴造成傷害,影響魚的進食,從而使魚的體質變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意在提供一種改進型的可移動投飼增氧機,以解決魚類體質變差的問題。
本發明提供基礎方案是:可移動投飼增氧機,包括增氧主機、進氣管和投飼容器,還包括噴氣機構,增氧主機通過進氣管與噴氣機構連接,投飼容器與噴氣機構固定連接,投飼容器器壁上設有若干通孔,噴氣機構包括至少一個噴氣嘴,增氧主機置于水外,投飼容器及噴氣機構置于水內,所述增氧主機將氧氣通過進氣管輸送至噴氣機構,噴氣機構通過噴氣嘴將氧氣噴入水中。
基礎方案的工作原理:增氧主機設置于水面或陸地,通過負壓吸氣將氧氣通過進氣管吸入噴氣機構,噴氣機構在進氣管源源不斷輸送氧氣的過程中通過噴氣嘴將氧氣噴出,進入水中,增加水中的氧氣含量,因投飼容器與噴氣機構固定連接,投飼容器中放置有飼料,飼料被水浸泡變軟,并通過投飼容器器壁上的通孔排出,以供魚類安全地食用,氧氣通過噴氣嘴噴出時提供給投飼容器一個反向作用力,反向作用力使投飼容器在水中移動,潮濕變軟的飼料也會在反沖作用下加快散出,并在移動過程中增大了投飼范圍,由于投飼容器不斷散出潮濕變軟的飼料,所以魚在覓食過程中會跟隨投飼容器游動。
基礎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可以將質地較硬的魚飼料浸泡變軟,供魚安全的食用,避免傷害魚嘴內部,進一步解決了魚類在沒有先嚼碎的情況下,直接吞入較多硬質飼料對魚胃造成影響進而影響魚的體質的問題,如果魚進食了較多硬質飼料,硬質飼料在魚胃中浸泡發脹,處在魚胃中的飼料消化速度慢,使魚一直處于飽足狀態,影響魚正常進食,進而影響魚的體質。
噴氣機構在增氧的同時提供給投飼容器一個反向作用力,反向作用力使投飼容器在水中移動,潮濕變軟的飼料也會隨著投飼容器的移動散出,魚在覓食過程中會跟隨投飼容器游動,進而增加了魚游動的時間,增強了魚的體質;與此同時,飼料也會在反沖作用下加快散出,保證了魚的正常進食。如果投飼容器僅僅是浸泡在水中固定的位置,水侵入飼料的時間變長,飼料浸泡變軟散出的時間也變長,且飼料散出速度慢,無法保證魚在饑餓狀態下的正常進食,進而影響魚的身體健康。
因此,本方案可以有效控制魚飼料散開成足夠小的塊體,以供魚類安全、及時的食用,且有效幫助魚游動,增強魚的體質,從而降低魚的死亡幾率。
優選方案一:作為基礎方案的優選,噴氣嘴分設于投飼容器兩側,所述投飼容器兩側噴氣嘴數量相同。有益效果:噴氣嘴對稱的設于投飼容器兩側,使兩側受到相同的反向作用力,這樣在反沖作用下,可保證投飼容器向前平穩的做直線移動,不至于投飼容器兩側受力不同,發生翻轉,且投飼容器內潮濕變軟的飼料也會在反沖作用下加快散出。
優選方案二:作為基礎方案的優選,噴氣嘴分設于投飼容器兩側,所述投飼容器兩側噴氣嘴數量不同。有益效果:設于投飼容器兩側的噴氣嘴數量不同,使兩側受到大小不同的兩個反向作用力,這樣在兩個不同發現作用力的反沖作用下,可使投飼容器做環形運動,通過控制氧氣噴出的速度進而控制投飼容器的移動速度,也增加了投飼的范圍,擴大了魚游動的空間。
優選方案三:作為優選方案一的優選,所述增氧主機設有周期性通斷的電源開關。有益效果:增氧主機在電源開關作用下周期性工作,使投飼容器周期性的上下運動,而投飼容器內的飼料因慣性周期性的上下移動并散開,使顆粒狀的魚飼料與水充分接觸,加快魚飼料變軟散出,同時也防止了投飼容器在單向反作用力下沖出水面。
優選方案四:作為基礎方案、優選方案一、優選方案二或優選方案三的優選,通孔的尺寸小于飼料的尺寸。有益效果:防止未浸水的魚飼料放置于投飼容器中時,魚飼料會從通孔漏出。
優選方案五:作為優選方案三的優選,投飼容器為桶狀結構,投飼容器包括具有通孔的附加籠子,附加籠子套裝在投飼容器內,附加籠子相對投飼容器轉動。有益效果:投飼容器套裝在附件籠子外,通過旋轉附加籠子,使投飼容器和附加籠子的通孔重合或部分重合,以控制魚飼料散出大小和散出量,當養殖人員想要選擇性地釋放出較少或較小的魚飼料時,附加籠子可被放置于投飼容器內,根據需求調整通孔的重合大小。
優選方案六:作為優選方案四的優選,附加籠子頂端與投飼容器內壁頂端磁性連接。有益效果:可定位附加籠子的位置,防止附加籠子在投飼容器內移動,進而影響飼料的散出。
優選方案七:作為優選方案五的優選,投飼容器下方設有蓋體,所述蓋體上設有第一扣件,投飼容器器壁外側對應位置設有對應的第二扣件。有益效果:打來蓋體放置飼料,放置完畢蓋合蓋體,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接觸扣合,將蓋體蓋緊,防止飼料外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可移動投飼增氧機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可移動投飼增氧機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增氧主機1、電源開關11、投飼容器2、第一通孔21、附加籠子22、第二通孔23、進氣管3、噴氣機構4、噴氣嘴41。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可移動投飼增氧機包括增氧主機1、電源開關11、投飼容器2、第一通孔21、附加籠子22、第二通孔23、進氣管3、噴氣機構4、噴氣嘴41。
為敘方便,附圖中點畫線以上為水上,點畫線以下為水下。
其中增氧主機1通過進氣管3與噴氣機構4連接,連接處分別設有密封膠圈對進氣管3兩端進行密封,防止氧氣泄漏,投飼容器2與噴氣機構4固定連接且位于噴氣機構4的下端,投飼容器2下方設置有容器開口,開口上設有蓋體,蓋體和器壁外側對應位置分別設有扣件,用于鎖緊投飼容器開口,防止移動過程中飼料外漏,投飼容器2器壁上設有若干第一通孔21,第一通孔21的尺寸小于飼料的尺寸,防止未浸水的魚飼料放置于投飼容器2中時,魚飼料會從第一通孔21漏出,投飼容器2為桶狀結構,投飼容器2內套裝有具有第二通孔23的附加籠子22,附加籠子22頂端與投飼容器2內壁頂端磁性連接,附加籠子22可相對投飼容器2轉動,通過旋轉附加籠子22,使投飼容器2和附加籠子22的通孔重合或部分重合,以控制魚飼料散出大小和散出量,當養殖人員想要選擇性地釋放出較少或較小的魚飼料時,附加籠子22可被放置于投飼容器1內,根據需求調整通孔的重合大小,可有效控制飼料散開的大小,以供魚類安全地食用;噴氣機構4包括兩個噴氣嘴41,噴氣嘴41對稱的設于投飼容器2兩側,氧氣通過噴氣嘴41噴出體內時提供給投飼容器2兩側兩側一個相同的反向作用力,這樣在反沖作用下,可保證投飼容器2向前平穩的向上做直線移動,不至于投飼容器兩側受力不同,發生翻轉,且投飼容器內潮濕變軟的飼料也會在反沖作用下加快散出。由于增氧主機1在電源開關11作用下周期性工作,使投飼容器2周期性的上下運動,而投飼容器2內的飼料因慣性周期行的上下移動并散開,使顆粒狀的魚飼料與水充分接觸,加快魚飼料變軟散出,同時也防止了投飼容器2在單向反作用力下沖出水面。
使用時,將飼料放置于投飼容器2中,增氧主機1放置于水面或陸地,投飼容器2放置于水中,打開增氧主機1開關,氧氣通過進氣管3進入噴氣機構4,并通過置于投飼容器2兩側的噴氣嘴41噴出體外,投飼容器2在噴氣反作用力下向上開始移動,而飼料充分浸泡后變軟隨著投飼容器2的移動進行大面積散出,噴射完成,電源開關11斷開,投飼容器2在重力作用下快速下沉,飼料隨著投飼容器2的下沉繼續散出在水中,下降完成,電源開關11閉合,增氧主機1工作,噴氣嘴41噴射氧氣進入水中,如此周而復始,不僅有效控制魚飼料散開成足夠小的塊體,以供魚類安全、及時的食用,且有效幫助魚游動,增強魚的體質,從而降低魚的死亡幾率。
實施例2:
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不同的地方是:無周期性工作的電源開關11、噴色嘴43有3個。
噴氣嘴43分設于投飼容器2兩側,所述投飼容器兩側噴氣嘴數量不同,一側為1個,另一側為兩個,由于投飼容器3兩側的噴氣嘴43數量不同,使兩側受到大小不同的兩個反向作用力,這樣在兩個不同反向作用力的反沖作用下,可使投飼容器2不停的做環形運動,使投飼范圍增大,保證魚跟隨投飼容器2不停的游動,擴大了魚游動的空間。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明的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及特性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發明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申請要求的保護范圍應當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等記載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