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小龍蝦稻田生態養殖的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1489125閱讀:509來源:國知局

本發明屬于水產養殖的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小龍蝦稻田生態養殖的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小龍蝦養殖的主要方法下三種形式:1、投放種蝦形式,2、投放抱卵蝦形式,3,放養育蝦形式。第一種放養形式是在7~8月稻收割前一月左右放養種蝦,這一時期不僅正處高溫而且又是水稻使用農藥的旺季,容易導致龍蝦成活率下降,且卵出的幼體龍蝦生長速度減慢時間延長。第二種形式是在9~10月中稻收割后投放抱卵蝦,幼蝦的生長期較短,從時間推算有可能延長到來年5月后才能上市銷售,而且售出的高品蝦數量達不到高品蝦規格要求。第三種形式是種稻收獲后放養幼蝦,但能收購到的幼蝦數量不多,而收購價格偏高,隨之生產成本同步增高,同樣導致養殖的效益降低,無意中造成養殖過程中的惡性循環。

目前稻田養殖方法與模式不當,產出的小龍蝦普遍存在個體較小、色澤較差且病害較多,使得小龍蝦的成活率與稻田產量均受到影響,不能保證養殖戶獲得相應的經濟效益。另外,由于目前稻田養殖的小龍蝦多喂食人工復配的飼料,產生的小龍蝦口感與營養差,達不到天然小龍蝦的營養。因此,提供一種使小龍蝦生長快,且不影響水稻的正常生產的養殖方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針對目前稻田養殖小龍蝦的方法與模式不當,使得小龍蝦的成活率與稻田產量受到了影響,且小龍蝦的口感與營養差,達不到天然小龍蝦營養的缺陷,提供了一種小龍蝦稻田生態養殖的方法。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所述的技術方案:

(1)待水稻收割后,選取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土質肥沃、保水性強的稻田土壤,在田埂內層2.0~2.2m處開溝,挖井字形的田溝,田溝的寬度為1.0~1.2m,深度為0.7~0.8m,每溝間隔為5~7m,挖出的泥土可以加固田埂,并在稻田四周設置防逃網和放置增氧設備對水體進行增氧,橫、縱田溝成型后得小龍蝦養殖地;

(2)向水稻種植地和田溝中施撒生石灰進行消毒,每畝施撒量為40~45kg,施撒3~5天后向田溝中注水至55~60cm水位,注水后向水中和土壤上施撒農家肥,每畝施肥量為700~800kg,施撒后3~5天后向田溝中種植伊樂藻,每畝田溝種植量為40~50kg;

(3)種植后,及時測量田溝中水溫,在水溫為20~25℃時進行投放親蝦,每畝田溝投放量5~7kg,并且控制親蝦的雌雄比例為2:1,投放后每天18:00~19:00時向田溝中投喂混合飼料,向每平方水溝投喂50~70g,投喂至第二年3~4月份,調整田溝中蝦苗的密度為1.3~1.5萬尾/畝,養殖時一直保持水位在55~60cm;

(4)待第二年初春時,向田溝和稻田上施撒農家肥,每畝施撒量為500~700kg,施撒5~7天后水稻溝中種植眼子菜、輪葉黑藻、鳳眼蓮和伊樂藻,待4月下旬捕撈長至50~70g的成蝦并及時上市;

(5)5~6月份時,待水稻栽秧后田溝中投放2~4cm小龍蝦幼蝦,在投放之前用濃度為2~4%食鹽水對幼蝦進行沖洗10~15min,每畝稻田中投放4000~6000尾;

(6)待投放小龍蝦幼蝦后進行投喂混合飼料,每日投喂2次,上午8:00~9:00投喂一次,下午18:00~19:00投喂一次,向每平方水溝投喂50~70g,待水稻抽穗期時,升高水位90~100cm,可便于小龍蝦攝食水面上的稻花和田中雜草,水稻抽穗期后降低水位至55~60cm;

(7)將田溝中長至50~70g的成蝦及時捕撈出來并補充小龍蝦幼蝦,補充幼蝦數量為捕撈成蝦數量的15~20%,在水稻收割前將超過40g重量的成蝦全部捕撈,未捕撈的小龍蝦在田溝中留作種蝦,讓其自然繁殖,10~11月份水稻收割后進行循環輪替種植養殖的過程。

所述的農家肥是由按重量份數計,分別選取80~100份豬糞、10~20份雞屎、20~30份小麥秸稈、20~30份食用菌菌渣、1~3份硫酸鉀、1~3份硫酸亞鐵和1~3份碳酸氫銨,攪拌混合后得混合物,噴灑水至混合物含水量為60~70%后進行堆肥發酵,發酵18~20天,堆肥發酵后得農家肥。

所述的混合飼料是由按重量份數計,分別選取30~50份小雜魚、20~40份螺肉、30~50份蚯蚓、40~60份玉米、40~60份水浮蓮、50~60份大豆粕、100~120份麥麩和30~50份甜象草,加入切碎機中切碎后混合,得混合飼料。

所述的步驟(1)中增氧設備在晴天時12:00~14:00啟動,在陰天時早上5:00~6:00啟動,在雨天時22:00~23:00開啟,將水中溶氧控制在4.5~5mg/l即可。

所述的在水稻種殖過程中,每次噴灑農藥和施撒化肥后將田溝中的水立即更換,每次換掉田溝中的水體積50~60%,3~4月份,每8~10天后向田溝中加水,保持55~60cm水位,7~9月份季節,每周換水1~2次,每次換掉田溝中的水體積20~40%。

本發明與其他方法相比,有益技術效果是:

(1)本發明在水稻收割后,開挖井字形田溝,并在稻田四周設置防逃網和放置增氧設備,得小龍蝦養殖地,本發明設計的養殖地在方便養殖的同時便于農夫對水稻的種植和管理,充分利用養殖空間,有效提高小龍蝦的產量和水稻的產量,且不會浪費水資源,有利于可持續發展;

(2)本發明向小龍蝦養殖地中施撒生石灰消毒后施農家肥,種植伊樂藻后在適宜的水溫投放親蝦,每天時向田溝中投喂混合飼料,本發明先對養殖塘消毒處理后種植水草,易于親蝦支撐在水草上進行孵化產卵;

(3)本發明在養殖第二年春天時,向田溝和稻田上施撒農家肥并種植淡水植物,待水稻抽穗期時食用稻花和稻田中的雜草,不僅對稻田中的雜草進行天然處理,未使用除草劑,安全健康,而且食用稻花后的小龍蝦的營養價值得到提高,使小龍蝦肉質具有稻香味;

(4)本發明將小龍蝦長大后及時上市,最后在水稻栽秧后投放小龍蝦幼蝦,并投放混合飼料,在水稻收割前將成蝦完全捕撈,未捕撈的小龍蝦在池中留作種蝦,讓其自然繁殖,本發明進行循環輪替種植養殖養殖方式,所養殖的小龍蝦生長快,不影響水稻的正常生產,一田兩用,而且還能夠提高小龍蝦抗病能力,增加存活率,最后通過控水管理和養殖管理,使得龍蝦的生長環境能夠長期的維持在一個比較平衡的狀態。

具體實施方式

待10~11月份水稻收割后,選取5~7畝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土質肥沃、保水性強的稻田土壤,在田埂內層2.0~2.2m處開溝,挖井字形的田溝,田溝的寬度為1.0~1.2m,深度為0.7~0.8m,每溝間隔為5~7m,挖出的泥土可以加固田埂,并在稻田四周設置防逃網和放置增氧設備對水體進行增氧,橫、縱田溝成型后得小龍蝦養殖地;向水稻種植地和田溝中施撒生石灰進行消毒,每畝施撒量為40~45kg,施撒3~5天后向田溝中注水至55~60cm水位,注水后向水中和土壤上施撒農家肥,每畝施肥量為700~800kg,施撒后3~5天后向田溝中種植伊樂藻,每畝田溝種植量為40~50kg;待種植3~5天后,及時測量田溝中水溫,在水溫為20~25℃時進行投放親蝦,每畝田溝投放量5~7kg,并且控制親蝦的雌雄比例為2:1,投放后每天18:00~19:00時向田溝中投喂混合飼料,向每平方水溝投喂50~70g,投喂至第二年3~4月份,保持每畝稻田中蝦苗數量在1.3~1.5萬尾/畝,養殖時一直保持水位在55~60cm;待第二年3~4月份時,向田溝和稻田上施撒農家肥,每畝施撒量為500~700kg,施撒5~7天后水稻溝中種植10~15kg眼子菜、8~12kg輪葉黑藻、10~15kg鳳眼蓮和20~30kg伊樂藻,待4月下旬捕撈長至50~70g的成蝦并及時上市;5~6月份時,待水稻栽秧后田溝中投放2~4cm小龍蝦幼蝦,在投放之前用濃度為2~4%食鹽水對幼蝦進行沖洗10~15min,每畝稻田中投放4000~6000尾;待投放小龍蝦幼蝦后進行投喂混合飼料,每日投喂2次,上午8:00~9:00投喂一次,下午18:00~19:00投喂一次,向每平方水溝投喂50~70g,待水稻抽穗期時,升高水位90~100cm,可便于小龍蝦攝食水面上的稻花和田中雜草,水稻抽穗期后降低水位至55~60cm;將田溝中長至50~70g的成蝦及時捕撈出來并補充小龍蝦幼蝦,補充幼蝦數量為捕撈成蝦數量的15~20%,在水稻收割前將超過40g重量的成蝦全部捕撈,未捕撈的小龍蝦在池中留作種蝦,讓其自然繁殖,10~11月份水稻收割后進行循環輪替種植養殖的過程。所述的農家肥是由按重量份數計,分別選取80~100份豬糞、10~20份雞屎、20~30份小麥秸稈、20~30份食用菌菌渣、1~3份硫酸鉀、1~3份硫酸亞鐵和1~3份碳酸氫銨,攪拌混合后得混合物,噴灑水至混合物含水量為60~70%,噴灑后進行堆肥發酵,發酵18~20天,堆肥發酵后得農家肥。所述的混合飼料是由按重量份數計,分別選取30~50份小雜魚、20~40份螺肉、30~50份蚯蚓、40~60份玉米、40~60份水浮蓮、50~60份大豆粕、100~120份麥麩和30~50份甜象草,加入切碎機中切碎后混合,得混合飼料。所述的增氧設備在晴天時12:00~14:00啟動,在陰天時早上5:00~6:00啟動,在雨天時22:00~23:00開啟,將水中溶氧控制在4.5~5mg/l即可。所述的在水稻種殖過程中,每次噴灑農藥和施撒化肥后將田溝中的水立即更換,每次換掉田溝中的水體積50~60%,3~4月份,每8~10天后向田溝中加水,保持55~60cm水位,7~9月份季節,每周換水1~2次,每次換掉田溝中的水體積20~40%。

實例1

待10月份水稻收割后,選取5畝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土質肥沃、保水性強的稻田土壤,在田埂內層2.0m處開溝,挖井字形的田溝,田溝的寬度為1.0m,深度為0.7m,每溝間隔為5m,挖出的泥土可以加固田埂,并在稻田四周設置防逃網和放置增氧設備對水體進行增氧,橫、縱田溝成型后得小龍蝦養殖地;向水稻種植地和田溝中施撒生石灰進行消毒,每畝施撒量為40kg,施撒3天后向田溝中注水至55cm水位,注水后向水中和土壤上施撒農家肥,每畝施肥量為700kg,施撒后3天后向田溝中種植伊樂藻,每畝田溝種植量為40kg;待種植3天后,及時測量田溝中水溫,在水溫為20℃時進行投放親蝦,每畝田溝投放量5kg,并且控制親蝦的雌雄比例為2:1,投放后每天18:00時向田溝中投喂混合飼料,向每平方水溝投喂50g,投喂至第二年3月份,保持每畝稻田中蝦苗數量在1.3萬尾/畝,養殖時一直保持水位在55cm;待第二年3月份時,向田溝和稻田上施撒農家肥,每畝施撒量為500kg,施撒5天后水稻溝中種植10kg眼子菜、8kg輪葉黑藻、10kg鳳眼蓮和20kg伊樂藻,待4月下旬捕撈長至50g的成蝦并及時上市;5月份時,待水稻栽秧后田溝中投放2cm小龍蝦幼蝦,在投放之前用濃度為2%食鹽水對幼蝦進行沖洗10min,每畝稻田中投放4000尾;待投放小龍蝦幼蝦后進行投喂混合飼料,每日投喂2次,上午8:00投喂一次,下午18:00投喂一次,向每平方水溝投喂50g,待水稻抽穗期時,升高水位90cm,可便于小龍蝦攝食水面上的稻花和田中雜草,水稻抽穗期后降低水位至55cm;將田溝中長至50g的成蝦及時捕撈出來并補充小龍蝦幼蝦,補充幼蝦數量為捕撈成蝦數量的15%,在水稻收割前將超過40g重量的成蝦全部捕撈,未捕撈的小龍蝦在池中留作種蝦,讓其自然繁殖,10月份水稻收割后進行循環輪替種植養殖的過程。所述的農家肥是由按重量份數計,分別選取80份豬糞、10份雞屎、20份小麥秸稈、20份食用菌菌渣、1份硫酸鉀、1份硫酸亞鐵和1份碳酸氫銨,攪拌混合后得混合物,噴灑水至混合物含水量為60%,噴灑后進行堆肥發酵,發酵18天,堆肥發酵后得農家肥。所述的混合飼料是由按重量份數計,分別選取30份小雜魚、20份螺肉、30份蚯蚓、40份玉米、40份水浮蓮、50份大豆粕、100份麥麩和30份甜象草,加入切碎機中切碎后混合,得混合飼料。所述的增氧設備在晴天時12:00啟動,在陰天時早上5:00啟動,在雨天時22:00開啟,將水中溶氧控制在4.5mg/l即可。所述的在水稻種殖過程中,每次噴灑農藥和施撒化肥后將田溝中的水立即更換,每次換掉田溝中的水體積50%,3月份,每8天后向田溝中加水,保持55cm水位,7月份季節,每周換水1次,每次換掉田溝中的水體積20%。

實例2

待11月份水稻收割后,選取7畝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土質肥沃、保水性強的稻田土壤,在田埂內層2.2m處開溝,挖井字形的田溝,田溝的寬度為1.2m,深度為0.8m,每溝間隔為7m,挖出的泥土可以加固田埂,并在稻田四周設置防逃網和放置增氧設備對水體進行增氧,橫、縱田溝成型后得小龍蝦養殖地;向水稻種植地和田溝中施撒生石灰進行消毒,每畝施撒量為45kg,施撒5天后向田溝中注水至60cm水位,注水后向水中和土壤上施撒農家肥,每畝施肥量為800kg,施撒后5天后向田溝中種植伊樂藻,每畝田溝種植量為50kg;待種植5天后,及時測量田溝中水溫,在水溫為25℃時進行投放親蝦,每畝田溝投放量7kg,并且控制親蝦的雌雄比例為2:1,投放后每天19:00時向田溝中投喂混合飼料,向每平方水溝投喂70g,投喂至第二年4月份,保持每畝稻田中蝦苗數量在1.5萬尾/畝,養殖時一直保持水位在60cm;待第二年4月份時,向田溝和稻田上施撒農家肥,每畝施撒量為700kg,施撒7天后水稻溝中種植15kg眼子菜、12kg輪葉黑藻、15kg鳳眼蓮和30kg伊樂藻,待4月下旬捕撈長至70g的成蝦并及時上市;6月份時,待水稻栽秧后田溝中投放4cm小龍蝦幼蝦,在投放之前用濃度為4%食鹽水對幼蝦進行沖洗15min,每畝稻田中投放6000尾;待投放小龍蝦幼蝦后進行投喂混合飼料,每日投喂2次,上午9:00投喂一次,下午19:00投喂一次,向每平方水溝投喂70g,待水稻抽穗期時,升高水位100cm,可便于小龍蝦攝食水面上的稻花和田中雜草,水稻抽穗期后降低水位至60cm;將田溝中長至70g的成蝦及時捕撈出來并補充小龍蝦幼蝦,補充幼蝦數量為捕撈成蝦數量的20%,在水稻收割前將超過40g重量的成蝦全部捕撈,未捕撈的小龍蝦在池中留作種蝦,讓其自然繁殖,11月份水稻收割后進行循環輪替種植養殖的過程。所述的農家肥是由按重量份數計,分別選取100份豬糞、20份雞屎、30份小麥秸稈、30份食用菌菌渣、3份硫酸鉀、3份硫酸亞鐵和3份碳酸氫銨,攪拌混合后得混合物,噴灑水至混合物含水量為70%,噴灑后進行堆肥發酵,發酵20天,堆肥發酵后得農家肥。所述的混合飼料是由按重量份數計,分別選取50份小雜魚、40份螺肉、50份蚯蚓、60份玉米、60份水浮蓮、60份大豆粕、120份麥麩和50份甜象草,加入切碎機中切碎后混合,得混合飼料。所述的增氧設備在晴天時14:00啟動,在陰天時早上6:00啟動,在雨天時23:00開啟,將水中溶氧控制在5mg/l即可。所述的在水稻種殖過程中,每次噴灑農藥和施撒化肥后將田溝中的水立即更換,每次換掉田溝中的水體積60%,4月份,每10天后向田溝中加水,保持60cm水位,9月份季節,每周換水2次,每次換掉田溝中的水體積40%。

實例3

待11月份水稻收割后,選取6畝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土質肥沃、保水性強的稻田土壤,在田埂內層2.1m處開溝,挖井字形的田溝,田溝的寬度為1.1m,深度為0.7m,每溝間隔為6m,挖出的泥土可以加固田埂,并在稻田四周設置防逃網和放置增氧設備對水體進行增氧,橫、縱田溝成型后得小龍蝦養殖地;向水稻種植地和田溝中施撒生石灰進行消毒,每畝施撒量為43kg,施撒4天后向田溝中注水至58cm水位,注水后向水中和土壤上施撒農家肥,每畝施肥量為750kg,施撒后4天后向田溝中種植伊樂藻,每畝田溝種植量為45kg;待種植4天后,及時測量田溝中水溫,在水溫為22℃時進行投放親蝦,每畝田溝投放量6kg,并且控制親蝦的雌雄比例為2:1,投放后每天18:30時向田溝中投喂混合飼料,向每平方水溝投喂60g,投喂至第二年3月份,保持每畝稻田中蝦苗數量在1.4萬尾/畝,養殖時一直保持水位在58cm;待第二年3月份時,向田溝和稻田上施撒農家肥,每畝施撒量為600kg,施撒6天后水稻溝中種植13kg眼子菜、10kg輪葉黑藻、13kg鳳眼蓮和25kg伊樂藻,待4月下旬捕撈長至60g的成蝦并及時上市;5月份時,待水稻栽秧后田溝中投放3cm小龍蝦幼蝦,在投放之前用濃度為3%食鹽水對幼蝦進行沖洗13min,每畝稻田中投放5000尾;待投放小龍蝦幼蝦后進行投喂混合飼料,每日投喂2次,上午8:30投喂一次,下午18:30投喂一次,向每平方水溝投喂60g,待水稻抽穗期時,升高水位95cm,可便于小龍蝦攝食水面上的稻花和田中雜草,水稻抽穗期后降低水位至58cm;將田溝中長至60g的成蝦及時捕撈出來并補充小龍蝦幼蝦,補充幼蝦數量為捕撈成蝦數量的18%,在水稻收割前將超過40g重量的成蝦全部捕撈,未捕撈的小龍蝦在池中留作種蝦,讓其自然繁殖,10月份水稻收割后進行循環輪替種植養殖的過程。所述的農家肥是由按重量份數計,分別選取90份豬糞、15份雞屎、25份小麥秸稈、25份食用菌菌渣、2份硫酸鉀、2份硫酸亞鐵和2份碳酸氫銨,攪拌混合后得混合物,噴灑水至混合物含水量為65%,噴灑后進行堆肥發酵,發酵19天,堆肥發酵后得農家肥。所述的混合飼料是由按重量份數計,分別選取40份小雜魚、30份螺肉、40份蚯蚓、50份玉米、50份水浮蓮、55份大豆粕、110份麥麩和40份甜象草,加入切碎機中切碎后混合,得混合飼料。所述的增氧設備在晴天時13:00啟動,在陰天時早上5:30啟動,在雨天時22:30開啟,將水中溶氧控制在4.8mg/l即可。所述的在水稻種殖過程中,每次噴灑農藥和施撒化肥后將田溝中的水立即更換,每次換掉田溝中的水體積55%,3月份,每9天后向田溝中加水,保持58cm水位,8月份季節,每周換水1次,每次換掉田溝中的水體積30%。

使用本發明實例1~3中提供的方法所捕撈的小龍蝦,并對小龍蝦的產量,平均每只的重量等進行檢測,并同時對水稻的產量進行檢測,檢測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本發明與傳統養殖方法相比,小龍蝦的成活率提高了30~50%,水稻的產量增加了12~18%,小龍蝦的銷售價值是普通小龍蝦的1.5~2.5倍。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蓥市| 漳浦县| 穆棱市| 东莞市| 子长县| 阿勒泰市| 长丰县| 屏边| 四川省| 桦南县| 沈丘县| 怀安县| 彭山县| 兴安盟| 榆中县| 绥滨县| 新邵县| 玛纳斯县| 南城县| 公安县| 淳化县| 华安县| 乐清市| 苏尼特右旗| 扶风县| 洱源县| 惠来县| 台安县| 孟津县| 桐乡市| 贡嘎县| 化德县| 洞头县| 应用必备| 漳州市| 光泽县| 淳安县| 高州市| 绥化市| 孙吴县| 鹿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