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生態養殖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蝦、水稻、紫云英連作生態循環種養新模式。
背景技術:
農民采用的蝦稻共作綜合種養模式,主要是具有投資少、風險小、周期短、見效快、效益好、操作易的特點。以蝦稻共作為例,畝產優質稻谷(有機稻谷質量)500kg左右,蝦增收,一般畝產小龍蝦75-100kg,合計畝產值6000-8000元,每畝純利3000元以上,比單純種普通水稻畝純收入增加2500元以上。另外,紫云英作為小龍蝦飼料,可節省喂養成本,增加田間景觀效果,實際效益還要增加。
近年來,小龍蝦國內市場需求日益增加,呈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尤其是國內消費更為火爆,小龍蝦價格持速上漲,并成為水產品中漲幅最大的品種。同時優質大米市場需求呈現良好的上升趨勢,人們追求消費安全優質的大米產品成為新常態。
2016年上半年我市產地最高價每公斤達60元,平均價格超過15元,優質稻米價格在5元以上,蝦稻共作經濟效益十分顯著,激發了農民的積極性,有力地拉動了稻田綜合種養的發展。
但是普通蝦稻種養模式存在水稻收獲后至第二年田塊上水前大約3個半月左右時間農田空閑的問題,農田空閑的時間較長,資源利用不充分。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蝦、水稻、紫云英連作生態循環種養新模式。本種養模式可以充分利用閑置農田資源,減低農漁民的種養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蝦、水稻、紫云英連作生態循環種養新模式,其特征在于:在稻田養蝦捕撈結束后,按照有機種植方式種植一季優質粳稻,水稻收獲后種植一季紫云英,通過調整好紫云英的播種期,使得紫云英在第二年田塊上水養殖小龍蝦前苗進入花期,此時紫云英苗作為小龍蝦很好的營養飼料,又能增加田間觀賞效果。
所述的一種蝦、水稻、紫云英連作生態循環種養新模式,其特征在于,具體操作包括以下內容:龍蝦田間養殖、有機水稻栽培和紫云英栽培。
所述的龍蝦田間養殖具體操作如下:
(1)稻田改造和建設
a、稻田選擇與改造:選擇臨近充足水源的田塊,將相對平整的田塊進行合并整理,形成每個單元面積20-30畝大小的小區,再對每個小區進行土地平整,平整后高低差不超過5公分;
b、實施灌排水分開:
灌水的要求:每個單元小區用水要潔凈可靠,灌水的水源要從沒有污染的庫、河、渠中直接取得或將可靠的水源先存放在自備的塘、渠中沉降后再灌溉;
排水的要求:要建設好通暢的排水溝渠,排水的溝渠要與養殖溝相通;
(2)開挖好養殖溝、夯實田?。喝轮埃诿總€單元小區埂內側四周開挖環形溝,溝寬2-3米,深1米,溝的布局要考慮機械耕作和收割,挖出的土方用于養蝦稻田四周的田埂加寬加高加固,做到田中可保水60厘米以上;(3)消毒除害、種植水草:蝦種投放前10-15天,排干田水,每畝蝦溝面積用生石灰75公斤消毒,殺滅黑魚、黃鱔等害魚及小雜魚,消毒7天后,可在溝內種植一些水生植物,如伊樂藻等,栽植面積占蝦溝面積50%左右;
(4)龍蝦苗放養
a、放養時間,第一次春季蝦苗投放時間為4月初至中旬,第二次蝦苗投放時間一般為8月中下旬;b、放養密度及投放方法:第一次投放的蝦苗大小為5-10克/只,每畝投放量為15-25公斤,第二次補投投放的蝦苗大小為24-26克/只,每畝補投放量為5-15公斤,雄雌比例約1∶2;
(5)飼養管理
a、飼料投喂:4-5月這兩個多月應強化喂養,投喂量根據田中龍蝦多少決定,當有龍蝦達到15-20克時應停止施肥,加大飼料投喂量,以龍蝦能吃完為度,飼料選擇米糠、小麥、玉米、菜餅、大豆粕、野雜魚等未加工的天然飼料為主,還應補充大量水草或優質牧草等青飼料,以降低成本,秋季稻田養殖龍蝦,在越冬前應適量投喂,11至1月一般不需投餌;
b、水位控制:9-10月龍蝦掘洞越冬前,水稻收割后,當溫度達到15℃以下時,田面水位應逐步降低至10-20厘米;11月份至整個越冬期田面干涸,環形溝保持40-50厘米,便于種植經飼作物,第二年經飼作物收獲后,進入4月中旬以后將田面水位逐漸提高至40-50厘米;(6)成蝦捕撈:起捕時間應集中在4月10日至6月30日,一般采用蝦籠進行誘捕,回捕率可達80%以上,捕撈重量大于30克的大蝦,重量不足30克的小蝦,放回田里繼續放養,同時將已成熟的體色深紅小蝦一起捕撈銷售,至耕種前一周時,開始排放池水,直至可耕種為止,捕撈可結束,轉入水稻種植。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蝦、水稻、白菜型油菜連作生態循環種養新模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機水稻栽培具體操作如下:
(1)品種選擇:粳稻品種選擇南粳46、南粳5055、長粒粳等優質特異品種,雜交稻選擇y兩優1928、隆兩優華占、豐兩優香1號等優質品種;
(2)播種時間:粳稻播種時間5月15-20日、雜交稻播種時間為5月5-10日;
(3)栽種方式:
a、采用白醋浸種:浸種前,將種子晾曬2個太陽,然后按照一斤白醋對水100斤,將種子浸在白醋溶液中,粳稻種子浸種48小時,秈稻種子浸種24小時,待催芽露白后即可播種;
b、育秧:采用人工育秧,濕潤育秧的每畝粳稻秧田用種量40-50公斤,雜交稻用種量10-15公斤;旱育秧的每畝秧田用種量可增加40-50%,秧齡期30-35天,對于大田非常平整的可采用硬盤育秧機械插秧方式,粳稻種子每盤用種量100克,雜交稻種子每盤用種54-58克,秧盤土可加適宜數量有機肥混勻,然后播種;
c、栽插密度:人工育秧的采用30×(15-20)公分的行株距,粳稻每穴插3-4個種子苗,雜交稻每穴插2個種子苗;機械化插秧的采用30×20公分的行株距,粳稻每穴插5-6個基本苗,雜交稻每穴插2-3個基本苗,有機水稻秧苗播種前要單獨放在紗帳中或用防蟲網中,播種要?。?/p>
(4)水肥管理:在每畝施用80-100公斤優質商品有機肥的基礎上,栽插6-7天活顆后,灌5cm以上的水層,每畝施用50公斤新鮮的米糠或餅肥,保持深水層20天,以保障除草效果,中后期的水管理基本上是上水——自然落干——落干前再上水,有機水稻揚花灌水前每畝施用18-22公斤腐熟的餅肥,可以提高產量。對生產富硒稻米產品的,選用有效的硒元素肥料于破口揚花期間對水稻進行噴霧;
(5)病蟲害防治:
a、按照每20-30畝的標準安裝一盞誘蟲燈,并按照每畝一盞性引誘劑裝置,以殺滅害蟲,若稻縱卷葉螟、螟蟲大發生時,可選用短穩桿菌等生物農藥防治;
b、穗期病害中的稻曲病可在破口前10-15天用“井岡·嘧苷素”或“井蠟芽”防治;稻瘟病在破口前3-5天用“白醋”防治,過5-7天再防治一次;
(6)收割:稻谷成熟后,在晴天上午人工進行收割,曬干、除雜、入庫,按要求貯藏。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蝦、水稻、紫云英連作生態循環種養新模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紫云英栽培具體操作如下:
(1)品種選用:選用安徽大葉青、咸寧紫云英等品種;
(2)播栽時間:紫云英最佳播種期在10月中旬,對于收獲期較遲的水稻品種,可在水稻收獲前一星期將紫云英種子均勻撒播于水稻田塊,第二年上水放養小龍蝦可推遲至來年三月底或四月初,可確保紫云英進入花期;
(3)播栽方式:紫云英適宜采用均勻撒播方式播種;
(4)播種量:適宜播種期內紫云英播種量2-2.5公斤/畝;
(5)大田整理與施肥要求:紫云英播種田塊可施用磷鉀肥,但水稻收獲后一定要開好三溝,以利排水降漬,否則紫云英生長不良或死亡;
(6)除草和病蟲害:根據本地生產實際,由于這種模式下田塊灌深水時間較長,雜草基數較低,紫云英種植后不需除草,也沒有病蟲害發生。
本發明的優點在于:
一是充分利用蝦稻種養田塊的資源,解決了普通蝦稻種養模式水稻收獲后至第二年田塊上水前大約3個半月左右時間田塊空閑的問題,既充分田塊的資源、增加復種指數,又能為第二年田塊的小龍蝦提供優質飼料,節省養殖成本,龍蝦吃過后的紫云英苗剩余物還能作有機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紫云英還增加田間觀賞功能。二是水稻種植采用獨特的純有機栽培方式,水稻生產總個過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學肥料、農藥和除草劑,并且構建良好的適宜稻蝦共生的空間環境和生態環境,確保稻蝦產品安全和品質、風味。三是整個種養循環過程中,采用生物和物理的方法進行除草,解決了有機水稻生產雜草防除的難題,并且成本相對較低。四是該種養結合模式下,單位面積的產值較普通單純水稻種植的產值高三倍、效益增加四倍。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蝦、水稻、紫云英連作生態循環種養新模式,在稻田養蝦捕撈結束后,按照有機種植方式種植一季優質粳稻,水稻收獲后種植一季紫云英,通過調整好紫云英的播種期,使得紫云英在第二年田塊上水養殖小龍蝦前苗進入花期,此時紫云英苗作為小龍蝦很好的營養飼料,又能增加田間觀賞效果,具體操作如下:
一、龍蝦田間養殖:
(1)稻田改造和建設
a、稻田選擇與改造:選擇臨近充足水源的田塊,將相對平整的田塊進行合并整理,形成每個單元面積20-30畝大小的小區,再對每個小區進行土地平整,平整后高低差不超過5公分;
b、實施灌排水分開:
灌水的要求:每個單元小區用水要潔凈可靠,灌水的水源要從沒有污染的庫、河、渠中直接取得或將可靠的水源先存放在自備的塘、渠中沉降后再灌溉;
排水的要求:要建設好通暢的排水溝渠,排水的溝渠要與養殖溝相通;
(2)開挖好養殖溝、夯實田埂:三月之前,在每個單元小區埂內側四周開挖環形溝,溝寬2-3米,深1米,溝的布局要考慮機械耕作和收割,挖出的土方用于養蝦稻田四周的田埂加寬加高加固,做到田中可保水60厘米以上;(3)消毒除害、種植水草:蝦種投放前10-15天,排干田水,每畝蝦溝面積用生石灰75公斤消毒,殺滅黑魚、黃鱔等害魚及小雜魚,消毒7天后,可在溝內種植一些水生植物,如伊樂藻等,栽植面積占蝦溝面積50%左右;
(4)龍蝦苗放養
a、放養時間,第一次春季蝦苗投放時間為4月初至中旬,第二次蝦苗投放時間一般為8月中下旬;b、放養密度及投放方法:第一次投放的蝦苗大小為5-10克/只,每畝投放量為15-25公斤,第二次補投投放的蝦苗大小為24-26克/只,每畝補投放量為5-15公斤,雄雌比例約1∶2;
(5)飼養管理
a、飼料投喂:4-5月這兩個多月應強化喂養,投喂量根據田中龍蝦多少決定,當有龍蝦達到15-20克時應停止施肥,加大飼料投喂量,以龍蝦能吃完為度,飼料選擇米糠、小麥、玉米、菜餅、大豆粕、野雜魚等未加工的天然飼料為主,還應補充大量水草或優質牧草等青飼料,以降低成本,秋季稻田養殖龍蝦,在越冬前應適量投喂,11至1月一般不需投餌;
b、水位控制:9-10月龍蝦掘洞越冬前,水稻收割后,當溫度達到15℃以下時,田面水位應逐步降低至10-20厘米;11月份至整個越冬期田面干涸,環形溝保持40-50厘米,便于種植經飼作物,第二年經飼作物收獲后,進入4月中旬以后將田面水位逐漸提高至40-50厘米;(6)成蝦捕撈:起捕時間應集中在4月10日至6月30日,一般采用蝦籠進行誘捕,回捕率可達80%以上,捕撈重量大于30克的大蝦,重量不足30克的小蝦,放回田里繼續放養,同時將已成熟的體色深紅小蝦一起捕撈銷售,至耕種前一周時,開始排放池水,直至可耕種為止,捕撈可結束,轉入水稻種植。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蝦、水稻、白菜型油菜連作生態循環種養新模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機水稻栽培具體操作如下:
(1)品種選擇:粳稻品種選擇南粳46、南粳5055、長粒粳等優質特異品種,雜交稻選擇y兩優1928、隆兩優華占、豐兩優香1號等優質品種;
(2)播種時間:粳稻播種時間5月15-20日、雜交稻播種時間為5月5-10日;
(3)栽種方式:
a、采用白醋浸種:浸種前,將種子晾曬2個太陽,然后按照一斤白醋對水100斤,將種子浸在白醋溶液中,粳稻種子浸種48小時,秈稻種子浸種24小時,待催芽露白后即可播種;
b、育秧:采用人工育秧,濕潤育秧的每畝粳稻秧田用種量40-50公斤,雜交稻用種量10-15公斤;旱育秧的每畝秧田用種量可增加40-50%,秧齡期30-35天,對于大田非常平整的可采用硬盤育秧機械插秧方式,粳稻種子每盤用種量100克,雜交稻種子每盤用種54-58克,秧盤土可加適宜數量有機肥混勻,然后播種;
c、栽插密度:人工育秧的采用30×(15-20)公分的行株距,粳稻每穴插3-4個種子苗,雜交稻每穴插2個種子苗;機械化插秧的采用30×20公分的行株距,粳稻每穴插5-6個基本苗,雜交稻每穴插2-3個基本苗,有機水稻秧苗播種前要單獨放在紗帳中或用防蟲網中,播種要?。?/p>
(4)水肥管理:在每畝施用80-100公斤優質商品有機肥的基礎上,栽插6-7天活顆后,灌5cm以上的水層,每畝施用50公斤新鮮的米糠或餅肥,保持深水層20天,以保障除草效果,中后期的水管理基本上是上水——自然落干——落干前再上水,有機水稻揚花灌水前每畝施用18-22公斤腐熟的餅肥,可以提高產量。對生產富硒稻米產品的,選用有效的硒元素肥料于破口揚花期間對水稻進行噴霧;
(5)病蟲害防治:
a、按照每20-30畝的標準安裝一盞誘蟲燈,并按照每畝一盞性引誘劑裝置,以殺滅害蟲,若稻縱卷葉螟、螟蟲大發生時,可選用短穩桿菌等生物農藥防治;
b、穗期病害中的稻曲病可在破口前10-15天用“井岡·嘧苷素”或“井蠟芽”防治;稻瘟病在破口前3-5天用“白醋”防治,過5-7天再防治一次;
(6)收割:稻谷成熟后,在晴天上午人工進行收割,曬干、除雜、入庫,按要求貯藏。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蝦、水稻、紫云英連作生態循環種養新模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紫云英栽培具體操作如下:
(1)品種選用:選用安徽大葉青、咸寧紫云英等品種;
(2)播栽時間:紫云英最佳播種期在10月中旬,對于收獲期較遲的水稻品種,可在水稻收獲前一星期將紫云英種子均勻撒播于水稻田塊,第二年上水放養小龍蝦可推遲至來年三月底或四月初,可確保紫云英進入花期;
(3)播栽方式:紫云英適宜采用均勻撒播方式播種;
(4)播種量:適宜播種期內紫云英播種量2-2.5公斤/畝;
(5)大田整理與施肥要求:紫云英播種田塊可施用磷鉀肥,但水稻收獲后一定要開好三溝,以利排水降漬,否則紫云英生長不良或死亡;
(6)除草和病蟲害:根據本地生產實際,由于這種模式下田塊灌深水時間較長,雜草基數較低,紫云英種植后不需除草,也沒有病蟲害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