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種植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充分利用土地資源的玉竹種植技術。
背景技術:
玉竹為百合科植物,玉竹的根莖、直徑5-14毫米,性平,歸胃肺經。功能:滋陰潤肺、養胃生津、可抗衰老、延年益壽。煎劑可使血管和冠狀動脈擴張,并耐缺氧、強心的作用,還能降血脂、血糖及緩解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作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玉竹的種植方法,其產量高,出苗率優先,適用于荒廢土地中種植,能夠充分地利用土地資源。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充分利用土地資源的玉竹種植技術,包括以下步驟:
(1)選地、整地:宜選擇上層深厚、排水良好、通風向陽的微酸性砂壤土,深翻28厘米以上,同時每畝施入農家肥3000-4000千克作基肥,整細耙平,作成寬1.3厘米的高畦。
(2)用地下根莖繁殖:
1.種莖選擇:于秋季收獲時,選當年生長的肥大、黃白色根芽留作種用;隨挖、隨選、隨種,若遇天氣變化不能下種時,必須將根芽攤放在室內背風陰涼處;一般每畝用種莖200-300千克。
2.栽種方法:一般在10月上旬至10月下旬,選陰天或晴天栽種,裁時在畦上按行距30厘米開15厘米深的溝,然后將種莖按株距13-17厘米左右平排在溝里,隨即蓋上腐熟糞肥,再蓋一層細士至與畦面齊平。
(3)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栽后當年不出苗,翌春出苗后,及時除草,第一次可用手拔或淺鋤,以免鋤傷嫩芽,以后應保持上面無雜草;栽種2-3年的玉竹地,早春苗未出土前可噴除草劑草甘膦,效果較好。第三年根莖已密布地表層,只宜用手拔除雜草。
2.追肥:栽后當年冬季,在行間開淺溝,每畝施人畜肥800-1000千克,然后蓋土過冬,第二年苗高7-10厘米時,再施肥1次,至冬季倒苗后,在行間淺松表上,撒施腐熟干肥(牛糞、土雜堆肥等)1層,培土7-10厘米,如加蓋青草或枯枝落葉則更佳,第三年春季出苗后,施入人糞水加過磷酸鈣、油餅混合物每畝1500-2000千克,,施后培土;
(4)病蟲害防治:
1.灰斑病5-6月發生,為害葉片,可用1∶1.5∶300的波爾多液噴霧防治;
2.銹病5-7月發生,為害葉片,可用25%粉銹寧l000倍液噴霧防治。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在具有荒山資源的地區,利用荒山空地,栽培玉竹,是一項很有發展的新產業。即能充分地利用荒山閑地,又可以創造可觀的經濟收入。在荒山空地栽培,栽培的方法可根據地形、地勢靈活運用;在空地較大的地塊,可以選擇小面積的床畦栽培或大壟栽培;在空地較小的地塊可以選擇穴位栽培,能夠充分地利用土地資源;且通過該栽培技術可大大提高其玉竹的生產量及其優先的出苗率。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充分利用土地資源的玉竹種植技術,包括以下步驟:
(1)選地、整地:宜選擇上層深厚、排水良好、通風向陽的微酸性砂壤土,深翻28厘米以上,同時每畝施入農家肥4000千克作基肥,整細耙平,作成寬1.3厘米的高畦。
(2)用地下根莖繁殖:
1.種莖選擇:于秋季收獲時,選當年生長的肥大、黃白色根芽留作種用;隨挖、隨選、隨種,若遇天氣變化不能下種時,必須將根芽攤放在室內背風陰涼處;一般每畝用種莖300千克。
2.栽種方法:一般在10月上旬至10月下旬,選陰天或晴天栽種,裁時在畦上按行距30厘米開15厘米深的溝,然后將種莖按株距13-17厘米左右平排在溝里,隨即蓋上腐熟糞肥,再蓋一層細士至與畦面齊平。
(3)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栽后當年不出苗,翌春出苗后,及時除草,第一次可用手拔或淺鋤,以免鋤傷嫩芽,以后應保持上面無雜草;第三年根莖已密布地表層,只宜用手拔除雜草。
2.追肥:栽后當年冬季,在行間開淺溝,每畝施人畜肥1000千克,然后蓋土過冬,第二年苗高10厘米時,再施肥1次,至冬季倒苗后,在行間淺松表上,撒施腐熟干肥(牛糞、土雜堆肥等)1層,培土10厘米,如加蓋青草或枯枝落葉則更佳,第三年春季出苗后,施入人糞水每畝2000千克,施后培土;
(4)病蟲害防治:
1.灰斑病5-6月發生,為害葉片,可用1∶1.5∶300的波爾多液噴霧防治;
2.銹病5-7月發生,為害葉片,可用25%粉銹寧l000倍液噴霧防治。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