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河蟹的養殖系統和養殖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1237901閱讀:865來源:國知局
一種河蟹的養殖系統和養殖方法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農業養殖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河蟹的養殖系統和養殖方法。



背景技術:

河蟹又稱中華絨螯蟹,是一種名貴淡水產品,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深受人們的喜愛,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河蟹養殖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要使養殖的蟹具備香、鮮、甜的獨特風味,需要精細化的管理,要綜合考慮養殖區(池塘)的設計布局、水體環境、水草養殖、投喂的食料及時間、防止病害等各種因素;另外,對于現代養殖,還需要達到生態化養殖的需求,減少水污染,節能降耗等,如此來適應規模化養殖的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現代養殖生態化的需求,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河蟹養殖系統和養殖方法,可以實現現代養殖業的規模化生產、生態化養殖、精細化管理的要求,成蟹品質優異,且節能降耗。

為達到本發明的目的,本發明的一種河蟹養殖系統,其包括矩形結構的養殖池塘,池深1.5m~1.8m,坡比1:2.5以上;池底種植水草且水草的種植面積占全池水體面積的60%-70%;在矩形池的對角設置的進水口以及排水口,所述的池底平面向出水口傾斜;在進水口設置欄網以及濾水網袋,在排水口設置網袋;在矩形池的一角用網欄設置河蟹苗種暫養區,暫養區的面積占全池水體面積的1/10-1/5;當河蟹苗種放養時,先在蟹種暫養區培育,其余部分用于護養水草;在所述養殖池中鋪設有納米微孔增氧管道,其通過變徑接頭與通氣總管連接,羅茨風機增氧機與通氣總管連接,所述納米微孔增氧管道固定在離池底10~15cm處;曝氣管設置在通氣總管的兩側,垂直進入池塘;以及防逃設施,所述防逃設施是采用聚乙烯網片將池塘四周圍起,網底部埋入土中,在聚乙烯網片內側,用鋁皮或塑料薄膜作為防逃墻,防逃墻高0.5~0.6m,埋入土中。

優選的,在水草中間每隔10~15m開設有寬度為1.5~2m的無草通道。

再優選的,所述的種植的水草包括輪葉黑藻、苦草和/或伊樂藻;苦草用種量0.1千克/667m2;輪葉黑藻和伊樂藻采取切莖分段扦、插的方法,用量25~30千克/667m2

再優選的,所述的納米微孔增氧管道每間隔8m安裝一根。

再優選的,所述增氧機上配置定時器,可按照設定的時間定時自動增氧。

再優選的,所述的增氧機設置為并聯的多個,且采用分路控制。

再優選的,所述的養殖系統具有水質在線監測系統,對池塘溶氧進行在線實時監測,當溶氧低于一設定值,可以自動或遠程開/關增氧機。

再優選的,所述的養殖系統還包括水位監測裝置,根據監測的水位結果控制進水閘和排水閘進行水位調控。

根據上述的河蟹養殖系統,本發明的一種基于上述的河蟹養殖系統的河蟹養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蟹苗選擇:選用長江水系中華絨螯蟹幼蟹作蟹種,放養時,用3~4%食鹽水溶液浸洗3~5分鐘,或用每升15~20毫克濃度的高錳酸鉀浸泡20~30分鐘;雌雄比例為3:1左右;

扣蟹培育:在蟹苗培育池塘內栽種水草輪葉黑藻、伊樂藻,水面移植水花生,覆蓋面占水面的30~50%;蟹苗下塘前15天,加注新水;蟹苗先在暫養區放養,待水草長出后再放養至養殖區,畝放蟹苗1~1.5千克;

水草培植及飼料投喂:輪葉黑藻和伊樂藻為點狀栽培,栽培點間距80~100cm,覆蓋面各占水面的20%;池塘內總體水草覆蓋率為60~70%;清明前,投放經消毒的鮮活螺螄200千克左右/667m2,全池均勻拋放,7~8月份根據蟹池螺螄存塘量補投螺螄,投放量150千克左右/667m2;養殖前期以豆餅、麥粉、蠶蛹粉、魚粉或以切碎的小魚、軋碎的螺螄與蚌肉為原料,混合成團粒投喂,或以開口性配合飼料為主進行投喂;中期以豆餅、玉米、小麥、馬鈴薯、南瓜、山芋等精、青飼料為主;后期增加50%動物性餌料或投喂河蟹后期專用配合飼料;

水質監控及增氧:根據水質監控數據控制增養裝置的工作開關和工作時間;利用生石灰進行水質調節,10~15天用一次,每次濃度使用為10~15ppm,配合投施磷酸二氫鈣,每月1次,每次施用2千克/667m2,與生石灰進行交叉使用;

生物制劑調控:從4月份起追施光合細菌、芽孢桿菌、乳酸菌、雙歧桿菌、放線菌、酵母菌(em)、礦物質等調水生物制劑;6月份開始,每隔15天潑灑一次em菌和高分子有機聚合物、增氧劑、增效劑等底改生物制劑;

水位監控及調節:根據水位監測結果,適時進行養殖池塘的水位調節;池水深度穩定在1~1.5m;

應激反應預防和控制:用生物制劑溶水噴灑顆粒飼料投喂,在飼料中添加vc、聚維多糖;4~5月份,用纖蟲凈、甲殼凈、纖蟲必克或硫酸鋅復配藥等殺纖毛蟲一次;在黃梅結束后,進行一次水體消毒和內服藥餌,連服3天;9月中旬,殺一次纖毛蟲,并進行水體消毒和內服藥餌。

優選的,所述的養殖方法中還可以包括河蟹與鱖魚混養、河蟹與小龍蝦混養或者河蟹與青蝦混養的步驟。

本發明的河蟹養殖系統和養殖方法,不但養殖的成蟹質量優異,口味鮮美,且可以規模化養殖,經濟效益高,養殖病害減少30%以上,養殖效益提升20%以上,實現養殖過程中尾水零排放,系統資源平均占有率下降30%以上。

附圖說明

通過下面結合附圖的詳細描述,本發明前述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優點將變得顯而易見。其中:

圖1所示為本發明的河蟹養殖系統的成蟹養殖池的布局結構示意圖;

圖2所示為圖1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本發明的特征及優點詳述如下。

參照圖1所示的本發明的河蟹養殖系統的布局結構示意圖,所述的養殖區域(池塘)設計為矩形池,面積在20~30畝,池深1.5m~1.8m,坡比1:2.5以上,池埂寬2~3m;在一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的矩形池的東西向長,南北向短;池底種植水草12,在一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水草的種植面積占全池水體面積的2/3;當水草生長過密時,可在水草中間每隔10~15m開設寬度為1.5~2m的無草通道121;在矩形池的對角設置的進水口141以及排水口143,所述的池底平面向出水口傾斜,比降為0.5%左右;進、排水口為對角線設置,每口池塘設高灌低排水系統,進水閘和排水閘分設在蟹池的兩端;在進水口用孔徑0.88mm網片設置欄網,再用孔徑為0.45mm的網片設置濾水網袋,在排水口用孔徑0.88mm網片設置網袋;在矩形池的一角設置有河蟹苗種暫養區10,暫養區10的面積占全池水體面積的1/10-1/5,其可以是用聚乙烯網布圍成,當河蟹苗種放養時,先在蟹種暫養區培育,其余部分用于護養水草,待護養區的水草漸漸恢復、快速生長后,將暫養區的網欄撤除。種植的水草品種,主要有輪葉黑藻、苦草、伊樂藻等,以輪葉黑藻與伊樂藻為最佳,苦草次之。苦草以播種為主,用種量0.1千克/667m2;輪葉黑藻和伊樂藻以無性繁殖為主,采取切莖分段扦、插的方法,用量25~30千克/667m2。水草種植應在蟹種放養前進行,種植時間一般在清明左右,保證蟹種下塘前已有水草長出,否則草的嫩芽被河蟹攝食,影響水草生長。

接著參見圖1及圖2,在成蟹養殖池中鋪設有納米微孔增氧管道18,其通過變徑接頭與通氣總管16連接,將羅茨風機(未圖示)與通氣總管16連接,可以采用直徑50mm的pvc塑料管為通氣總管;納米微孔增氧管道每間隔8m安裝一根,并用竹樁將納米微孔增氧管道固定在離池底10~15cm處。如此,通過風機把含氧空氣直接輸到池塘底部,使納米微孔增氧管道從池底往上曝氣,形成一條“v”型的霧化氣泡流,從池底往上向水體散氣補充氧氣,使各個水層溶氧量同步快速提高,同時對池底積存的一些有毒有害氣體有氧化和釋放作用。正常情況下,風機在夜間22:00時左右開機,至翌日太陽出來后停機;在一優選的實施方案中,可在增氧機上配置定時器,按照設定的時間定時自動增氧;在連續陰雨天以及高溫季節要適當提前并延長開機時間,白天也應增氧。

曝氣管19設置在通氣總管的兩側,垂直進入池塘,實現水體上、中、下同時增氧,保證溶氧更加均勻。一般來說,15畝左右的池塘可以并聯安裝2-3套增氧設施,根據池塘面積合理選擇搭配安裝功率適合的羅茨風機。在一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曝氣裝置采用分路控制,節能增效,根據溶氧情況,可選擇啟動一臺增氧設施或啟動全部增氧設施。在另一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的養殖系統具有水質在線監測系統,對池塘溶氧進行在線實時監測,當溶氧低于一設定值,比如5.5mg/l時,會發出警示,自動或遠程開/關增氧機。

所述的養殖系統中,還包括配套的防逃設施,采用孔徑為5.35mm的聚乙烯網片將池塘四周圍起,網底部埋入土中10cm,網高1m。在聚乙烯網片內側,相隔一定距離比如相隔1米處,用鋁皮或塑料薄膜等材料作為防逃墻,防逃墻高0.5~0.6m,埋入土中10cm,并稍向池內側傾斜;防逃墻拐角處呈圓弧形。

養殖池塘對角設置進水及排水口,用于對池塘內的水位進行適時調控,水位調控堅持“前淺、中深、后勤”的原則,4月份水溫偏低,保持低水位,促進水草的生長和水溫的提高,促進河蟹脫殼;中期特別是炎熱的夏季保持深水位,后期勤加水換水,保持水質清新,溶氧充足。通常每3~4天換水1次,水溫低時,7~l0天換水1次,天氣悶熱時,堅持天天換水,特別是發現河蟹上岸、爬網與以往有異時,則要及時換水,每次換水量一般占池水總量1/5左右。前期水深0.5~0.6m,中期水深1~1.2m,后期水深0.8m左右。

根據上述的河蟹養殖系統,本發明的一種基于上述的河蟹養殖系統的河蟹養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蟹苗選擇:選用自育的長江水系中華絨螯蟹幼蟹作蟹種,要求體色正常、色澤光亮、規格整齊,體質健壯、爬行敏捷,附肢齊全,指節無損傷,肝臟金黃色有光澤、鰓絲白色、無寄生蟲附著。放養時,用3~4%食鹽水溶液浸洗3~5分鐘,或用每升15~20毫克濃度的高錳酸鉀浸泡20~30分鐘;雌雄比例為3:1左右;

扣蟹培育:在蟹苗培育池塘內栽種水草輪葉黑藻、伊樂藻,水面移植水花生,覆蓋面占水面的30~50%;蟹苗下塘前15天,加注新水10cm;蟹苗先在暫養區放養,待水草長出后再放養至養殖區,放養時間一般在5月下旬,畝放蟹苗1~1.5千克;

水草培植及飼料投喂:主要飼料為浮萍等水草,其次為麥麩、豆渣、配合飼料和小雜魚;商品飼料的日投飼量一般為存塘幼蟹體重的2~3%,飼料沿池邊或淺水處,多點投喂;輪葉黑藻和伊樂藻由條帶栽培改為點狀栽培,栽培點間距80~100cm,覆蓋面各占水面的20%。伊樂藻池塘內水面覆蓋率下降到20%以下時移植水花生入池,水花生入池前要用水沖洗消毒;池塘內水花生水面覆蓋率不大于20%,池塘內水草覆蓋率達60~65%。伊樂藻從4月中旬至6月下旬伊樂藻生長快速,水面覆蓋率由20%逐步上升到40%;7月上旬至9月下旬水面覆蓋率由40%逐步回落到20%以下。4月中旬至5月下旬伊樂藻生長快速,夜間消耗水體溶氧增多,要及時割除伊樂藻上端易腐爛部分,伊樂藻的長度維持在20~40cm且不露出水面。清除多余水草時要努力避免傷害蟹苗。扣蟹池七月份水花生生長旺盛,要及時處理,保證其水面覆蓋率40~50%,輪葉黑藻、伊樂藻水面覆蓋率低于20%,以提高養殖水體溶氧水平;清明前,投放經消毒的鮮活螺螄200千克左右/667m2,全池均勻拋放,7~8月份根據蟹池螺螄存塘量再補投一次螺螄,投放量150千克左右/667m2;適時施用生物肥料、有機肥料。前期以豆餅、麥粉、蠶蛹粉、魚粉或以切碎的小魚、軋碎的螺螄與蚌肉為原料,混合成團粒投喂,或以開口性配合飼料為主進行投喂。中期以豆餅、玉米、小麥、馬鈴薯、南瓜、山芋等精、青飼料為主。后期則適當增加動物性餌料的比例(動物性餌料占50%左右)或投喂河蟹后期專用配合飼料。蟹蛻殼來臨前,投喂適口性專用配合飼料或投喂動物性餌料,使動物性餌料比例占總投餌量的2/3以上,并增投蝦蟹蛻殼生長素,不投喂單一性飼料,以保證河蟹脫殼有充足的營養。有的蛻殼區水草較少,則要及時投放水花生等水生植物,給河蟹蛻殼提供場所,以保證河蟹蛻殼有良好的生態環境。

水質監控及增氧:根據水質監控數據控制增養裝置的工作開關和工作時間;保證水體的含氧量;利用生石灰進行水質調節,一般10~15天用一次,每次濃度使用為10~15ppm,主要是提高ph值和增加水體鈣的含量。配合投施易溶解于水的磷酸二氫鈣,不但可調節水質,而且河蟹可直接通過鰓表皮及胃腸內壁吸收,可相應加快河蟹蛻殼速度,對促進河蟹生長有較好的作用。一般每月1次,每次施用2千克左右/667m2,與生石灰進行交叉使用;

生物制劑調控:從4月份起追施光合細菌、芽孢桿菌、乳酸菌、雙歧桿菌、放線菌、酵母菌(em)、礦物質等調水生物制劑,養殖中后期晴天中午微孔增氧開動2~3個小時、陰雨天氣則夜晚開機增氧;6月份開始,每隔15天潑灑一次em菌和高分子有機聚合物、增氧劑、增效劑等底改生物制劑;

水位監控及調節:根據水位監測結果,適時進行養殖池塘的水位調節;根據河蟹養殖的周期保證不同時期的水深;對于養殖老塘口,由于塘底較肥,每畝施過磷酸鈣2~2.5千克和水全池潑灑;每15~20天潑灑一次生石灰,每次每667m2用量10千克;池水深度穩定在1~1.5m,定期潑灑光合細菌;

應激反應預防和控制:遵循“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堅持生態調節與科學用藥相結合。做好消毒,包括池塘的清塘消毒,蟹體的消毒,餌料及食場的消毒。在捕撈、運輸過程中,盡量小心操作,避免蟹體損傷。合理搭配品種比例及放種的規格,選用優質餌料,避免餌料變質污染,保證河蟹在每個生長階段都有適口的新鮮餌料。在河蟹蛻殼期間,應做到勤注換新水,保持微流水,以刺激河蟹的蛻殼。蟹病流行季節提前做好預防工作,在養殖期間,用底質改良劑和微生態制劑改善底質和調節水質,少量多次定期使用生石灰,適時開動增氧機,注重微生態制劑的應用,改善水質和底質,全年用生物制劑溶水噴灑顆粒飼料投喂,定期在飼料中添加vc、聚維多糖提高河蟹的免疫力。4~5月份,用纖蟲凈、甲殼凈、纖蟲必克或硫酸鋅復配藥等殺纖毛蟲一次(在蛻殼前7天使用)。在黃梅結束后,高溫來臨之前,進行一次水體消毒和內服藥餌,連服3天。9月中旬,殺一次纖毛蟲,并進行水體消毒和內服藥餌。

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可以采取混養的方式,比如:

1、河蟹與鱖魚混養

充分利用水體空間及天然餌料,鱖魚捕食池中的野雜魚,解決了野雜魚與河蟹爭食、爭溶氧、爭水體等問題,在只增加鱖魚苗種投入,而無需增加餌料及其他生產成本和管理成本的情況下,增加河蟹養殖單位面積養殖產量,實現低質魚向優質魚的轉化,提高河蟹養殖經濟綜合效益。選擇自育大規格扣蟹,規格120~140只/千克,放養密度600只/667m2。6月中旬放養5~7cm的鱖魚種20~50尾/667m2。鱖魚下塘前一次投足餌料魚,一般是鱖魚苗尾數4~5倍,15天以后,待餌料魚剩余20%左右,再正常投喂。

2、河蟹與小龍蝦混養

小龍蝦與河蟹習性、食性、活動空間上基本相似,同時混養同一個池塘,能最大利用養殖資源,增加河蟹養殖單位面積養殖產量,提高河蟹養殖經濟綜合效益。選擇自育大規格扣蟹,規格120~140只/千克,放養密度600只/667m2。小龍蝦規格200~400尾/千克,畝放2500~3000尾。鰱魚規格11尾/千克,畝放10尾。扣蟹3月下旬放入環溝中暫養,待移植的水草成活后放入池塘,同時放養鰱魚種,4月下旬放小龍蝦幼蝦。

3、河蟹與青蝦混養

充分利用池塘的面積和餌料,河蟹、青蝦相互之間不影響,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能有效提高池塘的綜合生產能力,適當增加苗種及飼料的投入,可比單養河蟹或青蝦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選擇自育大規格扣蟹,規格120~140只/千克,放養密度600只/667m2。5月中下旬投放抱卵蝦,抱卵蝦選擇卵粒呈黃綠色、無傷殘、平均規格4~6厘米的優質蝦,放養3千克/667m2左右。親蝦下塘2~3天,用生物有機肥1~3千克/667m2培育水質,仔蝦孵出后3~5天,用黃豆浸泡磨漿1千克/667m2去渣沿池邊均勻潑灑,促其快速變成幼蝦。

采用本發明的河蟹養殖系統和養殖方法,不但成蟹的質量優異,且可以規模化養殖,經濟效益高,按照此養殖模式核心示范面積1萬畝,畝均產量80~100公斤,公蟹規格200克/只以上、母蟹規格在150克/只以上達到60%,河蟹畝均利潤5000元以上,畝均增效800元,實現養殖病害減少30%以上,養殖效益提升20%以上,實現養殖過程中尾水零排放,系統資源平均占有率下降30%以上,輻射帶動25萬畝。

本發明并不局限于所述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即公開范圍內,仍可作一些修正或改變,故本發明的權利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書限定的范圍為準。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竹市| 肇州县| 广灵县| 平潭县| 北京市| 五台县| 天峨县| 松溪县| 惠安县| 长兴县| 博罗县| 曲周县| 南丰县| 北宁市| 金门县| 安远县| 南靖县| 朝阳市| 资中县| 依兰县| 定襄县| 区。| 呼图壁县| 西峡县| 车险| 南江县| 响水县| 镇宁| 长白| 博爱县| 丰县| 临颍县| 额济纳旗| 冀州市| 文安县| 大港区| 金乡县| 牟定县| 清水县| 青海省| 榆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