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水蛭養殖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高成活率的水蛭養殖方法。
背景技術:
水蛭,俗稱螞蟥,在內陸淡水水域內生長繁殖,是中國傳統的特種藥用水生動物,其干制品炮制后中醫用藥,具有治療中風、高血壓、清淤、閉經、跌打損傷等功效,而且發現水蛭制劑在防治心腦血管疾病和抗癌方面具有特效。但因這幾年,水蛭生長的自然環境被農藥、化工廠排污、生活垃圾所污染,造成了水蛭的嚴重匱乏,市場供求矛盾突出,而人工養殖成為一個嶄新致富產業。
目前,常規的水蛭養殖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沉底網箱養殖,二是水泥池精養。其中沉底網箱養殖,容易捕撈,是目前普遍采用的養殖方式,但網箱目數過低,小苗易夾死,目數過高,養殖過程中田螺及水蛭的排泄物堵塞網眼,水質調節成了最大難題,產量也隨年份時高時低;而水泥池精養,這種養殖方式打亂生物原有自然生存特性,水蛭苗能不能度過高溫是這種模式的決定性因素,當碰上35℃以上的夏天,水泥會被曬得滾燙,24h內換水效果也是杯水車薪,這種方式高投入,低產出,一般在四年穩產理論情況下才能收回成本,而且也不易捕撈。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高成活率的水蛭養殖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高成活率的水蛭養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構建養殖池:修建養殖池,并準備養殖土壤,先將養殖土壤用聚維酮碘浸泡8-12h,然后放掉土壤中的液體,并鋪在養殖池底15-20公分,再放入20-25公分水;
(2)放養種蛭:往養殖池中放養種蛭,孵化期間不給食;
(3)挑揀至泡沫箱:在1-2個月后,輕輕翻動養殖池,挑揀出成型好的卵繭,并按卵繭的顏色深淺至少分開裝兩類泡沫箱,每類苗種泡沫箱內預先放置有20-40公分消毒后的養殖土,在養殖土上整齊放置卵繭,再在卵繭的上方覆蓋一捏即碎的泥土,泥土的加入量以恰好覆蓋住卵繭為準,在泡沫箱期間,每天查看泡沫箱內卵繭上面泥土的干濕度,并適當進行灑水,以保證卵繭上覆蓋的土含水率達85-90%,并放置在通風陰涼的環境中;
(4)轉苗種箱:泡沫箱內只要有卵繭轉黑的情況,即轉移至苗種箱,卵繭轉黑以外表顏色深黑且撕開卵繭后不流水為準;苗種箱內預先放置20-30公分水,在轉移的時候,直接將泡沫箱內盛裝的所有物質一起倒入苗種箱內,然后往苗種箱內放泡沫塊、細葉濕草,再在苗種箱內水面以上的位置固定一排水管,在水管底部上開設有若干噴水孔,苗種箱上沿鋪設塑料膜以防止苗種箱上沿被雨水濺濕,頂部用100-120目的窗紗覆蓋住;在苗種箱期間,需喂食鐵螺螄仔,在喂食前,用清腸藥浸泡鐵螺螄仔3-4h,視苗種箱上所剩鐵螺螄仔的多少而確定是否需要再次投喂鐵螺螄仔,并往苗種箱內打電解多維,分每天的上、下午各一次;每8-12天按常規方法改底一次;
(5)分箱養殖:從進入苗種箱17-22天后分箱,分箱前3-5天往每個分種箱內丟一個水葫蘆,分種箱的網紗為60-80目,并在分箱后往分種箱內上方鋪竹竿,竹竿的覆蓋面積為分種箱面積的1/3-1/2,在分種箱期間,往分種箱內投喂鐵螺螄,鐵螺螄的大小以水蛭大小而定且投喂量以分種箱上內壁上粘附的鐵螺螄量而定,并在放入分種箱第8-12天往分種箱內打益生菌,并每天觀察水質情況,保證分種箱內水質清亮且呈綠色,若是顏色不是綠色,則需用生物肥肥水,若是水質渾濁,則需換水,換水選擇在晚上放水至15-20公分,再抽入消毒后的新鮮水;
(6)分種箱期間的管理:待水葫蘆長至爬到竹竿上時,將爬到竹竿上的水葫蘆洗根后拿出,其余同水蛭養殖的常規管理。
優選地,在苗種箱、分種箱內均放入由透明材質制作而成的水蛭活動箱,水蛭活動箱由箱體部分及封蓋部分構成,在箱體部分一側的左、右、底部三個面上均開有卡槽,封蓋部分插入箱體一側的卡槽內,箱體部分上一體注塑有多個斜向活動通道及一個豎向活動通道,斜向活動通道平行設置且底部或均設置在箱體部分的底部,或均設置在箱體一側且按高低順序排列,斜向活動通道的頂部與豎向活動通道的高低不同位置相連通,斜向活動通道內壁粗糙,豎向活動通道內放置有營養抗菌土,豎向活動通道的底部為濾網結構,豎向活動通道的頂部達到箱體部分的頂部,斜向通道與水平面的夾角為15°-45°;在箱體部分底部四角通過掛鉤固定有浮球,四個浮球浮力大小以恰好托起水蛭活動箱至有1/2-3/4部分是露出水面的,箱體部分上還有牽引繩,牽引繩固定在苗種箱或分種箱上。
優選地,上述營養抗菌土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而成:經過紫外線照射的水稻土20-40份、硅藻土15-30份、飯麥石3-5份、辣木葉粉末5-8份、刺五加粉3-5份、魚腥草5-10份、硒酵母1-3份、魔芋多糖3-5份。
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發明的有益效果:1、通過孵化、苗種箱、分種箱等各個階段的管理控制,在降低水蛭感染疾病幾率的同時,提高了水蛭的成活率;2、捕捉方便,在水蛭收成時幾乎能全部捕撈;3、即使夏季高溫,但水蛭生長速度所受影響不大;4、遵循水蛭自然生存特性,提高了水蛭養殖的經濟效益。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所述水蛭活動箱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側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現結合具體實施例,來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顯然,不能因此將本發明限制在所述的實施例范圍之中。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均應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下述實施例中未注明具體條件的實驗方法,按照常規方法和條件,或按照商品說明書選擇。
實施例一
高成活率的水蛭養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構建養殖池:修建養殖池,并準備養殖土壤,先將養殖土壤用聚維酮碘浸泡12h,然后放掉土壤中的液體,并鋪在養殖池底20公分,再放入25公分水;
(2)放養種蛭:往養殖池中放養種蛭,孵化期間不給食;
(3)挑揀至泡沫箱:在1個月后,輕輕翻動養殖池,挑揀出成型好的卵繭,并按卵繭的顏色深淺(粉紅色、白色、灰色)分開裝三類泡沫箱,每類苗種泡沫箱內預先放置有20公分消毒后的養殖土,在養殖土上整齊放置卵繭,再在卵繭的上方覆蓋一捏即碎的泥土,泥土的加入量以恰好覆蓋住卵繭為準,在泡沫箱期間,每天查看泡沫箱內卵繭上面泥土的干濕度,并適當進行灑水,以保證卵繭上覆蓋的土含水率達85%,并放置在通風陰涼的環境中;
(4)轉苗種箱:泡沫箱內只要有卵繭轉黑的情況,即轉移至苗種箱,卵繭轉黑以外表顏色深黑且撕開卵繭后不流水為準;苗種箱內預先放置20公分水,在轉移的時候,直接將泡沫箱內盛裝的所有物質一起倒入苗種箱內,然后往苗種箱內放泡沫塊、細葉濕草,再在苗種箱內水面以上的位置固定一排水管,在水管底部上開設有若干噴水孔,苗種箱上沿鋪設塑料膜以防止苗種箱上沿被雨水濺濕,頂部用120目的窗紗覆蓋住;在苗種箱期間,需喂食鐵螺螄仔,在喂食前,用清腸藥浸泡鐵螺螄仔4h,視苗種箱上所剩鐵螺螄仔的多少而確定是否需要再次投喂鐵螺螄仔,并每隔5天往苗種箱內打電解多維,電解多維的用量以電解多維使用說明上的劑量為準,分每天的上、下午各一次;每12天按常規方法改底一次;
(5)分箱養殖:從進入苗種箱22天后分箱,分箱前5天往每個分種箱內丟一個水葫蘆,分種箱的網紗為60目,并在分箱后往分種箱內上方鋪竹竿,竹竿的覆蓋面積為分種箱面積的1/3,在分種箱期間,往分種箱內投喂鐵螺螄,鐵螺螄的大小以水蛭大小而定且投喂量以分種箱上內壁上粘附的鐵螺螄量而定(遵循大水蛭投喂大鐵螺螄、小水蛭投喂小鐵螺螄的原則),并在放入分種箱第12天往分種箱內打益生菌,益生菌的使用量根據說明書而定,并每天觀察水質情況,保證分種箱內水質清亮且呈綠色,若是顏色不是綠色,則需用生物肥肥水,若是水質渾濁,則需換水,換水選擇在晚上放水20公分,再抽入消毒后的新鮮水;
(6)分種箱期間的管理:待水葫蘆長至爬到竹竿上時,將爬到竹竿上的水葫蘆洗根后拿出,其余同水蛭養殖的常規管理。
在苗種箱、分種箱內均放入由透明材質制作而成的水蛭活動箱1,水蛭活動箱1的覆蓋面積為苗種箱或分種箱面積的1/3。如圖1、圖2所示,水蛭活動箱1由箱體部分1.1及封蓋部分1.2構成,在箱體部分1.1一側的左、右、底部三個面上均開有卡槽,封蓋部分1.2插入箱體部分1.1一側的卡槽內,箱體部分1.1上一體注塑有多個斜向活動通道1.3及一個豎向活動通道1.4,斜向活動通道1.3平行設置且底部或均設置在箱體部分1.1的底部(圖中是設置在箱體部分的底部),或均設置在箱體部分1.1一側且按高低順序排列,斜向活動通道1.3的頂部與豎向活動通道1.4的高低不同位置相連通,斜向活動通道1.3內壁粗糙,豎向活動通道1.4內放置有營養抗菌土,營養抗菌土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而成:經過紫外線照射3h的水稻土40份、硅藻土30份、飯麥石5份、辣木葉粉末8份、刺五加粉5份、魚腥草10份、硒酵母3份、魔芋多糖5份;豎向活動通道1.4的底部為濾網結構,豎向活動通道1.4的頂部達到箱體部分1.1的頂部,且箱體部分1.1的寬度為10-20cm,箱體部分1.1的高度為20-40cm,斜向通道與水平面的夾角為15-45°;在箱體部分1.1底部四角通過掛鉤固定有浮球1.5,四個浮球1.5浮力大小以恰好托起水蛭活動箱1至有1/2-3/4部分是露出水面的,箱體部分1.1上還有牽引繩,牽引繩固定在苗種箱或分種箱上。
實施例二
高成活率的水蛭養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構建養殖池:修建養殖池,并準備養殖土壤,先將養殖土壤用聚維酮碘浸泡8h,然后放掉土壤中的液體,并鋪在養殖池底15公分,再放入20公分水;
(2)放養種蛭:往養殖池中放養種蛭,孵化期間不給食;
(3)挑揀至泡沫箱:在2個月后,輕輕翻動養殖池,挑揀出成型好的卵繭,并按卵繭的顏色深淺(粉紅色、白色、灰色)分開裝三類泡沫箱,每類苗種泡沫箱內預先放置有40公分消毒后的養殖土,在養殖土上整齊放置卵繭,再在卵繭的上方覆蓋一捏即碎的泥土,泥土的加入量以恰好覆蓋住卵繭為準,在泡沫箱期間,每天查看泡沫箱內卵繭上面泥土的干濕度,并適當進行灑水,以保證卵繭上覆蓋的土含水率達90%,并放置在通風陰涼的環境中;
(4)轉苗種箱:泡沫箱內只要有卵繭轉黑的情況,即轉移至苗種箱,卵繭轉黑以外表顏色深黑且撕開卵繭后不流水為準;苗種箱內預先放置30公分水,在轉移的時候,直接將泡沫箱內盛裝的所有物質一起倒入苗種箱內,然后往苗種箱內放泡沫塊、細葉濕草,再在苗種箱內水面以上的位置固定一排水管,在水管底部上開設有若干噴水孔,苗種箱上沿鋪設塑料膜以防止苗種箱上沿被雨水濺濕,頂部用100目的窗紗覆蓋住;在苗種箱期間,需喂食鐵螺螄仔,在喂食前,用清腸藥浸泡鐵螺螄仔3h,視苗種箱上所剩鐵螺螄仔的多少而確定是否需要再次投喂鐵螺螄仔,并每隔3天往苗種箱內打電解多維,電解多維的用量以電解多維使用說明上的劑量為準,分每天的上、下午各一次;每8天按常規方法改底一次;
(5)分箱養殖:從進入苗種箱17天后分箱,分箱前3天往每個分種箱內丟一個水葫蘆,分種箱的網紗為80目,并在分箱后往分種箱內上方鋪竹竿,竹竿的覆蓋面積為分種箱面積的1/2,在分種箱期間,往分種箱內投喂鐵螺螄,鐵螺螄的大小以水蛭大小而定且投喂量以分種箱上內壁上粘附的鐵螺螄量而定(遵循大水蛭投喂大鐵螺螄、小水蛭投喂小鐵螺螄的原則),并在放入分種箱第8天往分種箱內打益生菌,益生菌的使用量根據說明書而定,并每天觀察水質情況,保證分種箱內水質清亮且呈綠色,若是顏色不是綠色,則需用生物肥肥水,若是水質渾濁,則需換水,換水選擇在晚上放水15公分,再抽入消毒后的新鮮水;
(6)分種箱期間的管理:待水葫蘆長至爬到竹竿上時,將爬到竹竿上的水葫蘆洗根后拿出,其余同水蛭養殖的常規管理。
在苗種箱、分種箱內均放入由透明材質制作而成的水蛭活動箱1,水蛭活動箱1的覆蓋面積為苗種箱或分種箱面積的1/4。如圖1、圖2所示,水蛭活動箱1由箱體部分1.1及封蓋部分1.2構成,在箱體部分1.1一側的左、右、底部三個面上均開有卡槽,封蓋部分1.2插入箱體部分1.1一側的卡槽內,箱體部分1.1上一體注塑有多個斜向活動通道1.3及一個豎向活動通道1.4,斜向活動通道1.3平行設置且底部或均設置在箱體部分1.1的底部(圖中是設置在箱體部分的底部),或均設置在箱體部分1.1一側且按高低順序排列,斜向活動通道1.3的頂部與豎向活動通道1.4的高低不同位置相連通,斜向活動通道1.3內壁粗糙,豎向活動通道1.4內放置有營養抗菌土,營養抗菌土主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而成:經過紫外線照射的水稻土20份、硅藻土15份、飯麥石3份、辣木葉粉末5份、刺五加粉3份、魚腥草5-1份、硒酵母1份、魔芋多糖3份;豎向活動通道1.4的底部為濾網結構,豎向活動通道1.4的頂部達到箱體部分1.1的頂部,且箱體部分1.1的寬度為10-20cm,箱體部分1.1的高度為20-40cm,斜向通道與水平面的夾角為15-45°;在箱體部分1.1底部四角通過掛鉤固定有浮球1.5,四個浮球1.5浮力大小以恰好托起水蛭活動箱1至有1/2部分是露出水面的,箱體部分1.1上還有牽引繩,牽引繩固定在苗種箱或分種箱上。
本發明的水蛭養殖方法,可將水蛭的成活率提高至82%以上,而且水蛭易于捕捉,因為水蛭喜在水蛭活動箱中活動,在需要捕捉的時候,往水蛭活動箱中澆血水,即可吸引大部分的水蛭進入水蛭活動箱中,提起水蛭活動箱,倒入收集設備中。平時的時候,水蛭活動箱可作用水蛭的活動和棲息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