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樹木移栽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銀杏樹的移栽方法。
背景技術:
銀杏為銀杏科、銀杏屬落葉喬木,胸徑可達4米,幼樹樹皮近平滑,淺灰色,大樹皮灰褐色,不規則縱裂,粗糙;有長枝與生長緩慢的距狀短枝。4月開花,10月成熟,種子具長梗,下垂,常為橢圓形、長倒卵形、卵圓形或近圓球形。銀杏為喜光樹種,深根性,對氣候、土壤的適應性較寬,能在高溫多雨及雨量稀少、冬季寒冷的地區生長,但生長緩慢或不良;能生于酸性土壤(ph值4.5)、石灰性土壤(ph值8)及中性土壤上,但不耐鹽堿土及過濕的土壤。
目前銀杏的移栽具有較多缺點:經濟投入大,需要較高的技術水平及雄厚的經濟基礎,破壞原生地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過重修剪的樹木視覺效果差,部分栽后恢復太慢,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影響景觀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移栽方便、成活率高的銀杏樹的移栽方法。
本發明解決技術問題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銀杏樹的移栽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土壤測定:檢測當地土壤成分,掌握土壤水分動態,然后根據銀杏樹的樹葉、枝條進行營養診斷,保持移栽地的土壤成分與原生境一致;
(2)探根:圍繞銀杏樹體土球定位24~28個探根點,密集根系基本分布在土層下1.5~2.2m之間;
(3)枝葉修剪:銀杏移栽前2~3年,剪掉全冠的1/3~1/2,剪口用涂抹劑包封,修剪掉內膛枝、重疊枝和病蟲枝,并力求保持樹形的完整;
(4)斷根處理:根據初步測定的根坨尺寸和形狀來定方位斷根,第一次斷根以正方形20~25m的對角線切面展開;第二次斷根以圓形半徑為4.5~5.5m展開,斷根深度為3~5m,斷根后在深度1.5~2.0m處施用生根粉稀釋液處理,然后培土,壓實土壤,用竹竿三角支架幫扶;
(5)樹身保護:去除樹干上附著的苔蘚類植物,清理樹體內部已腐爛的部分,用同類銀杏樹進行空洞填充,傷口涂敷液進行保護處理,樹體枝干在20cm以上的主枝表層用麻袋片包裹,以減少水分蒸騰;
(6)土臺挖掘、綁扎:清除樹干基部表土,以樹干為中心,劃出土臺雛形,將土球挖成圓錐形;對土球進行削圓處理,先從土臺往外將土球往下修整0.8~1.2m,再修筑碗狀底部土球;將生根劑調成漿糊,對斷根面進行傷口處理;在土球上部0.8~1.2m綁扎腰箍后采用五角型棕繩包扎,填實土球底部,再用麻繩包扎;
(7)移栽:標記好大樹朝陽的一面,移栽陽面角度偏差為2~10°,種植穴按一般的技術規程挖掘,穴底施基肥并鋪設細土墊層,選擇疏松肥沃的種植土,在種植穴內將銀杏樹立正栽好,填土后再踩實土壤并繼續填土至穴頂,最后在樹苗周圍設置攔水的圍堰;
(8)移栽后管理:移栽好后立即澆定根水,一邊灌水一邊對樹穴周邊的土壤進行攪動;之后每隔7~8天澆一次定根水,連續澆3~5次后改澆清水,移栽好后在4、5月份噴施葉面肥,間隔12~15天一次;6、7、8月各施肥一次,以氮肥為主;10月樹木進入生長期,停止施氮肥。
優選地,所述步驟(3)涂抹劑為凡士林、清漆、專用傷口涂抹劑中的一種或多種。
優選地,所述步驟(4)生根粉稀釋液為市售生根粉用水稀釋480~520倍。
優選地,所述步驟(6)挖好土球后,播撒保水劑羧甲基纖維素鈉0.4~0.5kg。
優選地,所述步驟(6)生根劑為重量比為2~3:1的硫磺粉與abt。
優選地,所述步驟(7)移栽選擇在銀杏樹的休眠期進行。
優選地,所述步驟(7)銀杏樹立正栽好后需要設立支撐木固定樹干。
優選地,所述步驟(8)澆清水時遇到夏天天氣干燥、曝曬時,要灌透水,每天向樹干噴水2-3次。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的銀杏樹的移栽方法,包括土壤測定、探根、枝葉修剪、斷根處理、樹身保護、土臺挖掘、綁扎、移栽、移栽后管理等主要步驟,通過科學的移栽和養護管理,使得銀杏樹移栽前營養充足、結構完整,移栽后建立起新的水分平衡系統,確保成活率,促進大量新根和新梢的萌發和生長,確保了銀杏樹的枝繁葉茂和復壯;特制的包裝、運輸土球方法,能最大程度的保證土球的牢固性,運輸過程中營養不會流失,移植后的樹木成活率高。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
實施例1
一種銀杏樹的移栽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土壤測定:檢測當地土壤成分,掌握土壤水分動態,然后根據銀杏樹的樹葉、枝條進行營養診斷,保持移栽地的土壤成分與原生境一致。
(2)探根:圍繞銀杏樹體土球定位25個探根點,密集根系基本分布在土層下1.5~2.2m之間。
(3)枝葉修剪:銀杏移栽前2~3年,剪掉全冠的1/3~1/2,剪口用凡士林包封,修剪掉內膛枝、重疊枝和病蟲枝,并力求保持樹形的完整。
(4)斷根處理:根據初步測定的根坨尺寸和形狀來定方位斷根,第一次斷根以正方形20~25m的對角線切面展開;第二次斷根以圓形半徑為4.5~5.5m展開,斷根深度為3~5m,斷根后在深度1.5~2.0m處施用生根粉稀釋液處理,然后培土,壓實土壤,用竹竿三角支架幫扶;其中,生根粉稀釋液為市售生根粉用水稀釋500倍。
(5)樹身保護:去除樹干上附著的苔蘚類植物,清理樹體內部已腐爛的部分,用同類銀杏樹進行空洞填充,傷口涂敷液進行保護處理,樹體枝干在20cm以上的主枝表層用麻袋片包裹,以減少水分蒸騰。
(6)土臺挖掘、綁扎:清除樹干基部表土,以樹干為中心,劃出土臺雛形,將土球挖成圓錐形,播撒保水劑羧甲基纖維素鈉0.4kg;對土球進行削圓處理,先從土臺往外將土球往下修整0.8~1.2m,再修筑碗狀底部土球;將重量比為2~3:1的硫磺粉與abt將生根劑調成漿糊,對斷根面進行傷口處理;在土球上部0.8~1.2m綁扎腰箍后采用五角型棕繩包扎,填實土球底部,再用麻繩包扎。
(7)移栽:標記好大樹朝陽的一面,移栽陽面角度偏差為2~10°,種植穴按一般的技術規程挖掘,穴底施基肥并鋪設細土墊層,選擇疏松肥沃的種植土,在種植穴內將銀杏樹立正栽好,設立支撐木固定樹干,填土后再踩實土壤并繼續填土至穴頂,最后在樹苗周圍設置攔水的圍堰。
(8)移栽后管理:移栽好后立即澆定根水,一邊灌水一邊對樹穴周邊的土壤進行攪動;之后每隔7~8天澆一次定根水,連續澆3~5次后改澆清水,遇到夏天天氣干燥、曝曬時,要灌透水,每天向樹干噴水2-3次;移栽好后在4、5月份噴施葉面肥,間隔12~15天一次;6、7、8月各施肥一次,以氮肥為主;10月樹木進入生長期,停止施氮肥。
實施例2
一種銀杏樹的移栽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土壤測定:檢測當地土壤成分,掌握土壤水分動態,然后根據銀杏樹的樹葉、枝條進行營養診斷,保持移栽地的土壤成分與原生境一致。
(2)探根:圍繞銀杏樹體土球定位26個探根點,密集根系基本分布在土層下1.5~2.2m之間。
(3)枝葉修剪:銀杏移栽前2~3年,剪掉全冠的1/3~1/2,剪口用清漆包封,修剪掉內膛枝、重疊枝和病蟲枝,并力求保持樹形的完整。
(4)斷根處理:根據初步測定的根坨尺寸和形狀來定方位斷根,第一次斷根以正方形20~25m的對角線切面展開;第二次斷根以圓形半徑為4.5~5.5m展開,斷根深度為3~5m,斷根后在深度1.5~2.0m處施用生根粉稀釋液處理,然后培土,壓實土壤,用竹竿三角支架幫扶;其中,生根粉稀釋液為市售生根粉用水稀釋520倍。
(5)樹身保護:去除樹干上附著的苔蘚類植物,清理樹體內部已腐爛的部分,用同類銀杏樹進行空洞填充,傷口涂敷液進行保護處理,樹體枝干在20cm以上的主枝表層用麻袋片包裹,以減少水分蒸騰。
(6)土臺挖掘、綁扎:清除樹干基部表土,以樹干為中心,劃出土臺雛形,將土球挖成圓錐形,播撒保水劑羧甲基纖維素鈉0.4~0.5kg;對土球進行削圓處理,先從土臺往外將土球往下修整0.8~1.2m,再修筑碗狀底部土球;將重量比為2~3:1的硫磺粉與abt將生根劑調成漿糊,對斷根面進行傷口處理;在土球上部0.8~1.2m綁扎腰箍后采用五角型棕繩包扎,填實土球底部,再用麻繩包扎。
(7)移栽:標記好大樹朝陽的一面,移栽陽面角度偏差為2~10°,種植穴按一般的技術規程挖掘,穴底施基肥并鋪設細土墊層,選擇疏松肥沃的種植土,在種植穴內將銀杏樹立正栽好,設立支撐木固定樹干,填土后再踩實土壤并繼續填土至穴頂,最后在樹苗周圍設置攔水的圍堰。
(8)移栽后管理:移栽好后立即澆定根水,一邊灌水一邊對樹穴周邊的土壤進行攪動;之后每隔7~8天澆一次定根水,連續澆3~5次后改澆清水,遇到夏天天氣干燥、曝曬時,要灌透水,每天向樹干噴水2-3次;移栽好后在4、5月份噴施葉面肥,間隔12~15天一次;6、7、8月各施肥一次,以氮肥為主;10月樹木進入生長期,停止施氮肥。
實施例3
一種銀杏樹的移栽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土壤測定:檢測當地土壤成分,掌握土壤水分動態,然后根據銀杏樹的樹葉、枝條進行營養診斷,保持移栽地的土壤成分與原生境一致。
(2)探根:圍繞銀杏樹體土球定位28個探根點,密集根系基本分布在土層下1.5~2.2m之間。
(3)枝葉修剪:銀杏移栽前2~3年,剪掉全冠的1/3~1/2,剪口用涂抹劑包封,修剪掉內膛枝、重疊枝和病蟲枝,并力求保持樹形的完整。
(4)斷根處理:根據初步測定的根坨尺寸和形狀來定方位斷根,第一次斷根以正方形20~25m的對角線切面展開;第二次斷根以圓形半徑為4.5~5.5m展開,斷根深度為3~5m,斷根后在深度1.5~2.0m處施用生根粉稀釋液處理,然后培土,壓實土壤,用竹竿三角支架幫扶;其中,生根粉稀釋液為市售生根粉用水稀釋480倍。
(5)樹身保護:去除樹干上附著的苔蘚類植物,清理樹體內部已腐爛的部分,用同類銀杏樹進行空洞填充,傷口涂敷液進行保護處理,樹體枝干在20cm以上的主枝表層用麻袋片包裹,以減少水分蒸騰。
(6)土臺挖掘、綁扎:清除樹干基部表土,以樹干為中心,劃出土臺雛形,將土球挖成圓錐形,播撒保水劑羧甲基纖維素鈉0.4~0.5kg;對土球進行削圓處理,先從土臺往外將土球往下修整0.8~1.2m,再修筑碗狀底部土球;將重量比為2~3:1的硫磺粉與abt將生根劑調成漿糊,對斷根面進行傷口處理;在土球上部0.8~1.2m綁扎腰箍后采用五角型棕繩包扎,填實土球底部,再用麻繩包扎。
(7)移栽:標記好大樹朝陽的一面,移栽陽面角度偏差為2~10°,種植穴按一般的技術規程挖掘,穴底施基肥并鋪設細土墊層,選擇疏松肥沃的種植土,在種植穴內將銀杏樹立正栽好,設立支撐木固定樹干,填土后再踩實土壤并繼續填土至穴頂,最后在樹苗周圍設置攔水的圍堰。
(8)移栽后管理:移栽好后立即澆定根水,一邊灌水一邊對樹穴周邊的土壤進行攪動;之后每隔7~8天澆一次定根水,連續澆3~5次后改澆清水,遇到夏天天氣干燥、曝曬時,要灌透水,每天向樹干噴水2-3次;移栽好后在4、5月份噴施葉面肥,間隔12~15天一次;6、7、8月各施肥一次,以氮肥為主;10月樹木進入生長期,停止施氮肥。
本發明的銀杏樹的移栽方法通過科學的移栽和養護管理,使得銀杏樹移栽前營養充足、結構完整,移栽后建立起新的水分平衡系統,確保成活率,促進大量新根和新梢的萌發和生長,確保了銀杏樹的枝繁葉茂和復壯。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發明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