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農業設備領域,具體為一種水稻脫粒設備及稻殼粉碎設備。屬于農產品加工設備領域。
背景技術:
水稻原產中國,七千年前中國長江流域就種植水稻。按照不同的方法,水稻可以分為秈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屬于直接經濟作物。還是世界上三分之一人類的主食。
目前,大多數使用的水稻脫粒設備及稻殼粉碎設備,都是采用分開設置的方式,首先運用脫粒設備對水稻進行脫殼處理后,再把稻殼收集放入專門的粉碎設備中,進行粉碎,這樣的操作方法加大了工作強度,在運輸和搬運的過程中,增加了人力消耗,雙設備的設定,提高了加工成本,在日常使用中,也不符合節能減排的要求,這些都為水稻的加工來了很多負面的影響,是實際存在又急需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水稻脫粒設備及稻殼粉碎設備,解決了背景技術中所提出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水稻脫粒設備及稻殼粉碎設備,包括脫粒組、傳輸組和粉碎組,所述脫粒組包含有脫粒箱,所述脫粒箱外固定設置有滾珠,所述脫粒箱下固定設置有電機箱,所述電機箱內固定設置有第一電機,所述電機箱旁固定焊接設置有傳輸組,所述傳輸組上固定設置有滾輥,所述滾輥下固定設置有第二電機,所述第二電機上固定設置有第二電機軸,所述第二電機通過第二電機軸與滾輥固定設置,所述第二電機前固定設置有粉碎組,所述粉碎組內包含有第三電機,所述第三電機前固定設置有粉碎輥,所述粉碎組前固定設置有存米箱。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脫粒箱內包含有脫粒壁,所述脫粒壁上固定焊接設置有脫粒齒。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第一電機包含有排熱孔,所述排熱孔下固定焊接有底座。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滾輥上固定套裝設置有履帶,所述滾輥為圓柱體,設置于履帶內部排列。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存米箱上固定焊接有防濺板,所述防濺板為斜型設計,所述存米箱側方固定設置有存米箱出口,所述存米箱為中空設置的正方體。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過在脫粒組設置一個脫粒箱,為水稻的脫粒提供了空間,下方設置有電機箱,電機箱內設置有第一電機,當需要脫粒處理時,下方第一電機啟動帶動主軸旋轉,主軸上旋轉的同時帶動主軸上設置的圓軸葉旋轉,起到攪拌的作用,當水稻通過入稻口進入后,會隨著旋轉的圓軸葉分散開來,彈射到脫粒壁之上,脫粒壁上均勻分布有脫粒齒,當水稻撞擊之時,就會隨著旋轉力逐步分解水稻殼,脫粒壁后的滾珠起到了增加旋轉力的作用,當脫粒完成之后,會隨著出料口下滑到傳輸組之上。
2.通過在傳輸組的下方設置第二電機,當啟動時第二電機帶動第二電機軸促使上方的滾輥自轉,滾軸為多個均勻排列設計,相互作用,達到帶動履帶旋轉的目的,上置的稻粒和稻殼隨著履帶進行運動,當稻粒和稻殼達到零界點時,因為物理重心的作用,重量較重的稻粒會被甩出到存米箱的位置,而重量較輕的稻殼,就會正常下滑到粉碎組之中,存米箱之上設置有防濺板,避免了稻粒的飛濺,當稻殼到達粉碎組后,通過被第三電機帶動的粉碎輥進行物理攪拌粉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種水稻脫粒設備及稻殼粉碎設備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一種水稻脫粒設備及稻殼粉碎設備脫粒壁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一種水稻脫粒設備及稻殼粉碎設備主軸示意圖;
圖中:1-脫粒組、2-傳輸組、3-粉碎組、11-脫粒箱、111-脫粒壁、112-脫粒齒、12-滾珠、13-入稻口、14-主軸、141-圓軸葉、15-出料口、16-電機箱、161-第一電機、162-排熱孔、163-底座、21-滾輥、211-履帶、22-第二電機、221-第二電機軸、23-存米箱、231-防濺板、24-存米箱出口、31-第三電機、32-粉碎輥。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至圖3,本發明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水稻脫粒設備及稻殼粉碎設備,包括脫粒組1、傳輸組2和粉碎組3,所述脫粒組1包含有脫粒箱11,所述脫粒箱111外固定設置有滾珠12,所述脫粒箱11下固定設置有電機箱16,所述電機箱16內固定設置有第一電機161,所述電機箱16旁固定焊接設置有傳輸組2,所述傳輸組2上固定設置有滾輥21,所述滾輥21下固定設置有第二電機22,所述第二電機22上固定設置有第二電機軸221,所述第二電機22通過第二電機軸221與滾輥21固定設置,所述第二電機22前固定設置有粉碎組3,所述粉碎組3內包含有第三電機31,所述第三電機31前固定設置有粉碎輥32,所述粉碎組3前固定設置有存米箱23。
脫粒箱11內包含有脫粒壁111,所述脫粒壁111上固定焊接設置有脫粒齒112,水稻在接觸到脫粒壁111后會進行碰撞,隨后受到脫粒壁111上脫粒齒112的影響,增加脫殼效果。
第一電機161包含有排熱孔162,所述排熱孔162下固定焊接有底座163,設置排熱孔162,對機器起到了保護作用,防止過熱,固定焊接底座163為電機161起到固定的作用。
滾輥21上固定套裝設置有履帶211,所述滾輥21為圓柱體,設置于履帶211內部排列,在滾輥21上固定套裝設置有履帶211為水稻的傳遞提供動能。
存米箱23上固定焊接有防濺板231,所述防濺板231為斜型設計,所述存米箱23側方固定設置有存米箱出口24,所述存米箱23為中空設置的正方體,水稻在脫離傳輸組2之后會因為物理離心力的作用被甩出到存米箱23內,防濺板231起到了防護的作用。
工作原理:首先通過在脫粒組1設置一個脫粒箱11,為水稻的脫粒提供了空間,下方設置有電機箱16,電機箱16內設置有第一電機161,當需要脫粒處理時,下方第一電機161啟動帶動主軸14旋轉,主軸14上旋轉的同時帶動主軸14上設置的圓軸葉141旋轉,起到攪拌的作用,當水稻通過入稻口13進入后,會隨著旋轉的圓軸葉141分散開來,彈射到脫粒壁111之上,脫粒壁111上均勻分布有脫粒齒112,當水稻撞擊之時,就會隨著旋轉力逐步分解水稻殼,脫粒壁111后的滾珠12起到了增加旋轉力的作用,當脫粒完成之后,會隨著出料口15下滑到傳輸組2之上。其次通過在傳輸組2的下方設置第二電機22,當啟動時第二電機22帶動第二電機軸221促使上方的滾輥21自轉,滾軸21為多個均勻排列設計,相互作用,達到帶動履帶221旋轉的目的,上置的稻粒和稻殼隨著履帶211進行運動,當稻粒和稻殼達到零界點時,因為物理重心的作用,重量較重的稻粒會被甩出到存米箱23的位置,而重量較輕的稻殼,就會正常下滑到粉碎組3之中,存米箱23之上設置有防濺板231,避免了稻粒的飛濺,當稻殼到達粉碎組3后,通過被第三電機31帶動的粉碎輥32進行物理攪拌粉碎。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