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葡萄種植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適用于熱帶地區的葡萄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葡萄品種很多,全世界約有8000種,葡萄的生長環境需種植在夏季少雨且陽光充足的季風地帶,熱帶全年高溫多雨不適合葡萄生長,種植葡萄需要休眠時有低溫,生長時有適溫。因此熱帶地區不適合種植葡萄,目前在熱帶地區沒有可以批量種植葡萄并且可以確保高產量的種植方法,鑒于此,申請人在不斷鉆研發現中提出了一種適用于熱帶地區的葡萄種植方法。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適用于熱帶地區的葡萄種植方法,解決了熱帶地區無法批量種植葡萄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手段如下:一種適用于熱帶地區的葡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1月份,進行土地整理,整理后的種植行面不能起壟,對土地施二層底肥,下層施用腐熟有機肥1.5~2.5噸/畝,覆土5~15cm,上層施用腐熟有機肥1~2噸/畝、過磷酸鈣35~45公斤/畝、復合肥15~25公斤/畝;
2)2月份,假植苗移栽至穴盤,采用口徑30~40cm大小的穴盤,基質采用黃泥、草炭土、珍珠巖混合而成,待苗成活、分級后進行種植,種植的株行距為200cm~250cm×300cm~350cm,種植后進行搭棚架;
3)3月份,小苗護理,按以下方法進行水肥管理:a、在主干生長期間,每2~3天滴灌水1次,每次1~2小時,每7~8天施復合肥1次,每次3~4公斤/畝;b、在主蔓生長期間,每2~3天滴灌水1次,每次2~3小時,每5~6天施復合肥1次,每次3~4公斤/畝,每13~15天采用1000~1200倍磷酸二氫鉀對葉面進行噴霧1次;c、在副梢生長期間,每1~2天滴灌水1次,每次3~4小時,每5~6天施復合肥1次,每次5~6公斤/畝,每10~12天采用1000~1200倍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噴霧1次,每10~12天施微量元素肥1次,施微量元素肥3~5天后再進行葉面噴霧;
4)4月份,主干進行摘心處理,摘心時間是當主干最頂端距離棚架9~12cm處時;
5)5月份,副梢培育,主蔓前后3個副梢處于4張完全展葉時進行摘心處理;
6)6月份,初期冬芽培育,當80%以上的副梢完全展葉至16張時,通過降低水肥量控制副梢生產勢頭,水量降低至每5~6天一次,每次1~2小時;
7)7月份,后期冬芽培育,當80%以上的副梢有完全展葉20張時,通過降低水肥控制副梢生產勢頭,水量降低至每12~14天一次,每次1~2小時,采用700~800倍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噴霧1次,7~8天后,再用500~600倍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噴霧1次;
8)8月份,8月中旬前,嚴格控水肥,確保葉片營養回流主干、主蔓和冬芽;8月下旬,副梢修剪、出芽出花;
9)9月份,進行正常的保花保果;
10)10月份,進行正常的套袋、顆粒膨大管理;
11)11月份,進行正常的葡萄著色、轉色管理;
12)12月份,葡萄成熟、采摘。
優選地,在步驟2)中,下層距離表土40~45cm,上層距離表土20~25cm。
優選地,在步驟2)中,搭棚架采用“t”形的平棚架。
優選地,在步驟2)中,黃泥、炭土、珍珠巖的混合重量比例為2:2:1。
優選地,在步驟2)中,每行長度不大于3000cm。
優選地,在步驟7)中,可以采用800~1000倍矮壯素配合進行葉面噴霧。
優選地,在步驟8)中,修剪方法采用3芽修剪法,催芽方法采用2芽催芽法。
采用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適用于熱帶地區的葡萄種植方法,突破了熱帶地區葡萄商品化生產的技術瓶頸,使得熱帶地區的葡萄種植可以實現批量化,該方法種植葡萄的冬芽含花率較高,確保高產量,而且技術簡單,成本低,種植過程標準化,易于大規模推廣,節約成本。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對本發明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施例只用于解釋本發明,并非用于限定本發明的范圍。
實施例1:巨玫瑰葡萄的種植
一種適用于熱帶地區的葡萄種植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1月份,進行土地整理,整理后的種植行面不能起壟,熱帶地區高溫時間長,晝夜溫差小,葡萄根系容易受限,因此,不起壟種植有利于根系生長,對土地施二層底肥,下層施用腐熟有機肥2噸/畝,覆土10cm,上層施用腐熟有機肥2噸/畝、過磷酸鈣40公斤/畝、復合肥20公斤/畝。其中,下層距離表土40cm,上層距離表土20cm。
2)2月份,取巨玫瑰葡萄的假植苗移栽至穴盤,采用口徑35cm大小的穴盤,基質采用黃泥、草炭土、珍珠巖混合而成,待苗成活、分級后進行種植至整理好的土地中,種植的株行距為250cm×300cm,種植后進行搭棚架,搭棚架采用“t”形的平棚架,有利于防臺風、有利于生長空間的滿足,達到最佳葉果比(熱帶地區單張葡萄葉面積小于亞熱帶地區)。熱帶地區1、2月溫度適宜新苗萌芽,如果不進行假植采用直接進入大田栽培會出現生長不整齊、后期難管理的問題。假植苗移栽利于緩苗及生長勢調節,為便于散熱和防病,一般情況下,每行長度不宜大于3000cm。
3)3月份,小苗護理,按以下方法進行水肥管理:a、在主干生長期間,每2天滴灌水1次,每次1小時,每7天施復合肥1次,每次3公斤/畝;b、在主蔓生長期間,每2天滴灌水1次,每次2小時,每5天施復合肥1次,每次3公斤/畝,每15天采用1200倍磷酸二氫鉀對葉面進行噴霧1次;c、在副梢生長期間,每1天滴灌水1次,每次3小時,每5天施復合肥1次,每次5公斤/畝,每10天采用1200倍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噴霧1次,每10天施微量元素肥1次,施微量元素肥3天后再進行葉面噴霧。
4)4月份,主干進行摘心處理,摘心時間是當主干最頂端距離棚架10cm處時。
5)5月份,副梢培育,主蔓前后3個副梢處于4張完全展葉時進行摘心處理。使得中間副梢有良好的營養分配,達到所有副梢均勻,弱化頂端優勢。
6)6月份,初期冬芽培育,當80%以上的副梢完全展葉至16張時,通過降低水肥量控制副梢生產勢頭,水量降低至每5天一次,每次2小時。
7)7月份,后期冬芽培育,當80%以上的副梢有完全展葉20張時,通過降低水肥控制副梢生產勢頭,水量降低至每12天一次,每次1小時,采用800倍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噴霧1次,7天后,再用600倍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噴霧1次。
8)8月份,8月中旬前,嚴格控水肥,確保葉片營養回流主干、主蔓和冬芽;8月下旬,副梢修剪、出芽出花。
9)9月份,進行正常的保花保果。
10)10月份,進行正常的套袋、顆粒膨大管理。
11)11月份,進行正常的葡萄著色、轉色管理。
12)12月份,葡萄成熟、采摘。
采用以上方法種植,巨玫瑰冬芽含花率達97%。
實施例2:陽光玫瑰葡萄的種植
一種適用于熱帶地區的葡萄種植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1月份,進行土地整理,整理后的種植行面不能起壟,熱帶地區高溫時間長,晝夜溫差小,葡萄根系容易受限,因此,不起壟種植有利于根系生長,對土地施二層底肥,下層施用腐熟有機肥1.5噸/畝,覆土8cm,上層施用腐熟有機肥1.5噸/畝、過磷酸鈣35公斤/畝、復合肥15公斤/畝。其中,下層距離表土45cm,上層距離表土25cm。
2)2月份,取陽光玫瑰葡萄的假植苗移栽至穴盤,采用口徑40cm大小的穴盤,基質采用黃泥、草炭土、珍珠巖混合而成,黃泥、炭土、珍珠巖的混合重量比例為2:2:1,待苗成活、分級后進行種植至整理好的土地中,種植的株行距為200cm×300cm,種植后進行搭棚架,搭棚架采用“t”形的平棚架,有利于防臺風、有利于生長空間的滿足,達到最佳葉果比(熱帶地區單張葡萄葉面積小于亞熱帶地區)。熱帶地區1、2月溫度適宜新苗萌芽,如果不進行假植采用直接進入大田栽培會出現生長不整齊、后期難管理的問題。假植苗移栽利于緩苗及生長勢調節,為便于散熱和防病,一般情況下,每行長度不宜大于3000cm。
3)3月份,小苗護理,按以下方法進行水肥管理:a、在主干生長期間,每3天滴灌水1次,每次2小時,每8天施復合肥1次,每次4公斤/畝;b、在主蔓生長期間,每3天滴灌水1次,每次3小時,每6天施復合肥1次,每次4公斤/畝,每13天采用1000倍磷酸二氫鉀對葉面進行噴霧1次;c、在副梢生長期間,每2天滴灌水1次,每次4小時,每6天施復合肥1次,每次6公斤/畝,每12天采用1000倍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噴霧1次,每12天施微量元素肥1次,施微量元素肥5天后再進行葉面噴霧。
4)4月份,主干進行摘心處理,摘心時間是當主干最頂端距離棚架11cm處時。
5)5月份,副梢培育,主蔓前后3個副梢處于4張完全展葉時進行摘心處理。使得中間副梢有良好的營養分配,達到所有副梢均勻,弱化頂端優勢。
6)6月份,初期冬芽培育,當80%以上的副梢完全展葉至16張時,通過降低水肥量控制副梢生產勢頭,水量降低至每6天一次,每次2小時。
7)7月份,后期冬芽培育,當80%以上的副梢有完全展葉20張時,通過降低水肥控制副梢生產勢頭,水量降低至每14天一次,每次2小時,采用700倍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噴霧1次,8天后,再用500倍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噴霧1次,可以采用1000倍矮壯素配合進行葉面噴霧。
8)8月份,8月中旬前,嚴格控水肥,確保葉片營養回流主干、主蔓和冬芽;8月下旬,副梢修剪、出芽出花,修剪方法采用3芽修剪法,催芽方法采用2芽催芽法。
9)9月份,進行正常的保花保果。
10)10月份,進行正常的套袋、顆粒膨大管理。
11)11月份,進行正常的葡萄著色、轉色管理。
12)12月份,葡萄成熟、采摘。
采用以上方法種植,陽光玫瑰冬芽含花率達92%。
實施例3:夏黑葡萄的種植
一種適用于熱帶地區的葡萄種植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1月份,進行土地整理,整理后的種植行面不能起壟,熱帶地區高溫時間長,晝夜溫差小,葡萄根系容易受限,因此,不起壟種植有利于根系生長,對土地施二層底肥,下層施用腐熟有機肥2.5噸/畝,覆土12cm,上層施用腐熟有機肥2噸/畝、過磷酸鈣45公斤/畝、復合肥25公斤/畝。其中,下層距離表土42cm,上層距離表土22cm。
2)2月份,取夏黑葡萄的假植苗移栽至穴盤,采用口徑30cm大小的穴盤,基質采用黃泥、草炭土、珍珠巖混合而成,黃泥、炭土、珍珠巖的混合重量比例為2:2:1,待苗成活、分級后進行種植至整理好的土地中,種植的株行距為250cm×350cm,種植后進行搭棚架,搭棚架采用“t”形的平棚架,有利于防臺風、有利于生長空間的滿足,達到最佳葉果比(熱帶地區單張葡萄葉面積小于亞熱帶地區)。熱帶地區1、2月溫度適宜新苗萌芽,如果不進行假植采用直接進入大田栽培會出現生長不整齊、后期難管理的問題。假植苗移栽利于緩苗及生長勢調節,為便于散熱和防病,一般情況下,每行長度不宜大于3000cm。
3)3月份,小苗護理,按以下方法進行水肥管理:a、在主干生長期間,每2天滴灌水1次,每次2小時,每7天施復合肥1次,每次4公斤/畝;b、在主蔓生長期間,每3天滴灌水1次,每次3小時,每5天施復合肥1次,每次4公斤/畝,每14天采用1000倍磷酸二氫鉀對葉面進行噴霧1次;c、在副梢生長期間,每2天滴灌水1次,每次4小時,每6天施復合肥1次,每次6公斤/畝,每11天采用1000倍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噴霧1次,每11天施微量元素肥1次,施微量元素肥4天后再進行葉面噴霧。
4)4月份,主干進行摘心處理,摘心時間是當主干最頂端距離棚架12cm處時。
5)5月份,副梢培育,主蔓前后3個副梢處于4張完全展葉時進行摘心處理。使得中間副梢有良好的營養分配,達到所有副梢均勻,弱化頂端優勢。
6)6月份,初期冬芽培育,當80%以上的副梢完全展葉至16張時,通過降低水肥量控制副梢生產勢頭,水量降低至每5天一次,每次2小時。
7)7月份,后期冬芽培育,當80%以上的副梢有完全展葉20張時,通過降低水肥控制副梢生產勢頭,水量降低至每13天一次,每次2小時,采用800倍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噴霧1次,8天后,再用600倍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噴霧1次,可以采用900倍矮壯素配合進行葉面噴霧。
8)8月份,8月中旬前,嚴格控水肥,確保葉片營養回流主干、主蔓和冬芽;8月下旬,副梢修剪、出芽出花,修剪方法采用3芽修剪法,催芽方法采用2芽催芽法。
9)9月份,進行正常的保花保果。
10)10月份,進行正常的套袋、顆粒膨大管理。
11)11月份,進行正常的葡萄著色、轉色管理。
12)12月份,葡萄成熟、采摘。
采用以上方法種植,夏黑冬芽含花率達89.5%。
綜上所述,采用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適用于熱帶地區的葡萄種植方法、突破了熱帶地區葡萄商品化生產的技術瓶頸,使得熱帶地區的葡萄種植可以實現批量化,該方法種植葡萄的冬芽含花率較高,確保高產量,而且技術簡單,成本低,種植過程標準化,易于大規模推廣,節約成本。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保護的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