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蔬菜種植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生姜的高產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
生姜,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新鮮根莖,根莖肉質、肥厚、扁平,有芳香和辛辣味,辛辣成分為一種芳香性揮發油脂中的"姜油酮"。生姜,素以藥食俱佳見稱,經常食用能保健強身,養生益壽,并常在烹飪中用以去腥。
大田種植生姜一般于春季播種,霜前收獲。由于生姜喜溫暖、不耐寒、不耐霜,所以必須在溫暖無霜的季節栽培。傳統的生姜栽培都是實行均行單芽栽培方式,這種傳統栽培方法不利于生姜群體密度的發展,也不利于生姜的生長,不能實現生姜的超高產栽培需要。因為,生姜的產量在很大程度上受種植密度的影響,而單株的發展又受株距和行距的影響。均行單芽栽培方式要想增加種植密度就只能從縮小株距和行距來入手,但株距和行距過小會直接影響單株的生長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采用均行雙芽栽培方式以提高生姜產量的生姜的高產栽培方法。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生姜的高產栽培方法,包括如下主要步驟:
(1)種姜篩選:選擇上年霜降前后收獲的且姜塊肥大、皮色鮮黃光亮、不干縮、不受凍、無病蟲、芽眼飽滿、節間粗壯的老熟姜作種;
(2)曬姜困姜:將種姜用清水洗去泥土,并平鋪于草席上晾曬1-2天,再轉入室內用草簾覆蓋后堆放2-3天;
(3)浸種消毒:將種姜放入50-55℃浸種液中浸泡10min,同時剔除表皮有脫落現象或肉質變色的種姜;
(4)種姜催芽:將壤土和細河沙分別經70-80℃干燥8h,并以干燥后壤土和細河沙重量比5:1的比例混合,再經粉碎機制成粒度0.25-0.3mm的催芽土,噴水調節催芽土含水量達到70-75%,然后將種姜埋于催芽土中,種姜埋入催芽土深度5-10cm,最后轉入溫度22-25℃、相對濕度70-75%的催芽室中催芽;
(5)掰姜選芽:根據出芽情況將種姜掰成若干小塊,每塊重量50-75g,且每塊留兩個芽,同時剔除姜芽發黑、斷面有黑圈的姜塊;
(6)均行播種:播種地施足底肥和拌合消毒殺蟲劑,整地起壟,姜溝上頂寬30-35cm、溝深25-30cm,澆足底水,將姜塊平放于溝底,姜芽朝向一致,株距15-20cm,行距45-50cm,并覆蓋地膜;
(7)田間管理:待姜苗陸續出土后在地膜上打孔引出幼苗,待白天地溫達到15-20℃時去掉地膜,適時澆水以控制土壤含水量在70-75%,并中耕除草,待姜苗進入旺盛生長期后追施一次尿素,將尿素5-10kg/畝溶于水后灌根;
(8)生姜采收:收獲前2-3天澆水使土壤濕潤,便于收刨,生姜采收分為收嫩姜、收鮮姜和收種姜三步,嫩姜在根莖旺盛生長期、姜塊鮮嫩時采收,鮮姜在初霜到來之前、地上莖葉尚未霜枯時采收,種姜可與鮮姜一并采收,也可提前至幼苗后期采收。
所述浸種液由如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聚乙烯醇-羧甲基殼寡糖聚合物10-15份、萜烯樹脂/泊洛沙姆復合物5-10份、茶枯粉3-5份、棉籽餅3-5份、陽離子聚丙烯酰胺2-3份、羥丙基甲基纖維素1-2份、松節油0.5-1份、納米硼酸鋅0.05-0.1份、氨基二茂鐵0.05-0.1份、水100-150份,其制備方法為:向1/3水中加入茶枯粉和棉籽餅,充分分散后靜置30min,并利用功率1.5kw磨漿機反復磨漿三次,過濾,向所得濾液中加入陽離子聚丙烯酰胺和松節油,升溫至回流狀態保溫混合10min,再加入剩余水、聚乙烯醇-羧甲基殼寡糖聚合物、萜烯樹脂/泊洛沙姆復合物和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繼續回流保溫混合15min,然后加入納米硼酸鋅和氨基二茂鐵,充分混合后送入球磨機中,球磨至出料粒度在0.05-0.08mm,即得浸種液。
所述聚乙烯醇-羧甲基殼寡糖聚合物是由聚乙烯醇和羧甲基殼寡糖經酯化反應后并經改性處理制得的聚合物,其制備方法為:向沸水中加入聚乙烯醇、羧甲基殼寡糖和pw12/sio2,充分混合后利用微波處理器微波回流處理5min,靜置15min后繼續微波回流處理5min,微波結束后立即轉入0-5℃環境中密封靜置30min,過濾,向所得濾渣中加入六羥甲基三聚氰胺六甲醚和聚天門冬氨酸,然后升溫至110-115℃保溫混合30min,所得固體經超微粉碎機制成微粉,即得聚乙烯醇-羧甲基殼寡糖聚合物。
所說沸水、聚乙烯醇、羧甲基殼寡糖、pw12/sio2、六羥甲基三聚氰胺六甲醚和聚天門冬氨酸的質量比為50-100:10-15:5-10:0.1-0.2:2-5:0.5-1。
所述微波處理器的工作條件為微波頻率2450mhz、輸出功率700w。
所述萜烯樹脂/泊洛沙姆復合物是由萜烯樹脂和泊洛沙姆在復合助劑作用下制得的復合物,其制備方法為:向萜烯樹脂中加入鯨蠟醇和環氧大豆油,升溫至115-120℃保溫混合15min,再加入泊洛沙姆,繼續在115-120℃保溫混合30min,并以5℃/min的降溫速度降溫至10-15℃保溫混合15min,然后加入沸水,攪拌分散均勻后送入噴霧干燥機中,干燥所得顆粒經超微粉碎機制成微粉,即得萜烯樹脂/泊洛沙姆復合物。
所述萜烯樹脂、鯨蠟醇、環氧大豆油、泊洛沙姆和沸水的質量比為10-15:0.5-1:0.5-1:5-10:50-100。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該浸種液的使用不僅能對種姜起到消毒殺菌作用;還能在種姜表面形成一層透氣且緩控透水的保護膜,防止種姜因催芽過程中催芽土含水量過大而降低種姜發芽率;同時該保護膜還能起到鎖水效果,在催芽土水分供給不足時將保護膜上的水分直接供給給種姜,保證種姜發芽的正常需水量;
(2)通過所述催芽土的濕法催芽方法顯著提高種姜的發芽率,使發芽率達到99.9%以上,且每塊種姜上發有5個以上的壯芽;
(3)協以種姜雙芽播種方式有效提高出苗率,使出苗率達到99.8%以上,且生姜產量相對于單芽播種提高20%以上。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實施例1
(1)種姜篩選:選擇上年霜降前后收獲的且姜塊肥大、皮色鮮黃光亮、不干縮、不受凍、無病蟲、芽眼飽滿、節間粗壯的老熟姜作種;
(2)曬姜困姜:將種姜用清水洗去泥土,并平鋪于草席上晾曬2天,再轉入室內用草簾覆蓋后堆放3天;
(3)浸種消毒:將種姜放入50-55℃浸種液中浸泡10min,同時剔除表皮有脫落現象或肉質變色的種姜;
(4)種姜催芽:將壤土和細河沙分別經70-80℃干燥8h,并以干燥后壤土和細河沙重量比5:1的比例混合,再經粉碎機制成粒度0.25-0.3mm的催芽土,噴水調節催芽土含水量達到70-75%,然后將種姜埋于催芽土中,種姜埋入催芽土深度10cm,最后轉入溫度22-25℃、相對濕度70-75%的催芽室中催芽;
(5)掰姜選芽:根據出芽情況將種姜掰成若干小塊,每塊重量50-75g,且每塊留兩個芽,同時剔除姜芽發黑、斷面有黑圈的姜塊;
(6)均行播種:播種地施足底肥和拌合消毒殺蟲劑,整地起壟,姜溝上頂寬35cm、溝深30cm,澆足底水,將姜塊平放于溝底,姜芽朝向一致,株距15cm,行距50cm,并覆蓋地膜;
(7)田間管理:待姜苗陸續出土后在地膜上打孔引出幼苗,待白天地溫達到15-20℃時去掉地膜,適時澆水以控制土壤含水量在70-75%,并中耕除草,待姜苗進入旺盛生長期后追施一次尿素,將尿素5kg/畝溶于水后灌根;
(8)生姜采收:收獲前2天澆水使土壤濕潤,便于收刨,生姜采收分為收嫩姜、收鮮姜和收種姜三步,嫩姜在根莖旺盛生長期、姜塊鮮嫩時采收,鮮姜在初霜到來之前、地上莖葉尚未霜枯時采收,種姜可與鮮姜一并采收,也可提前至幼苗后期采收。
浸種液的制備:向50g水中加入5g茶枯粉和3g棉籽餅,充分分散后靜置30min,并利用功率1.5kw磨漿機反復磨漿三次,過濾,向所得濾液中加入2g陽離子聚丙烯酰胺和0.5g松節油,升溫至回流狀態保溫混合10min,再加入50g水、10g聚乙烯醇-羧甲基殼寡糖聚合物、10g萜烯樹脂/泊洛沙姆復合物和1g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繼續回流保溫混合15min,然后加入0.05g納米硼酸鋅和0.05g氨基二茂鐵,充分混合后送入球磨機中,球磨至出料粒度在0.05-0.08mm,即得浸種液。
聚乙烯醇-羧甲基殼寡糖聚合物的制備:向100g沸水中加入10g聚乙烯醇、5g羧甲基殼寡糖和0.1gpw12/sio2,充分混合后利用微波頻率2450mhz、輸出功率700w的微波處理器微波回流處理5min,靜置15min后繼續微波回流處理5min,微波結束后立即轉入0-5℃環境中密封靜置30min,過濾,向所得濾渣中加入2g六羥甲基三聚氰胺六甲醚和0.5g聚天門冬氨酸,然后升溫至110-115℃保溫混合30min,所得固體經超微粉碎機制成微粉,即得聚乙烯醇-羧甲基殼寡糖聚合物。
萜烯樹脂/泊洛沙姆復合物的制備:向15g萜烯樹脂中加入0.5g鯨蠟醇和0.5g環氧大豆油,升溫至115-120℃保溫混合15min,再加入10g泊洛沙姆,繼續在115-120℃保溫混合30min,并以5℃/min的降溫速度降溫至10-15℃保溫混合15min,然后加入100g沸水,攪拌分散均勻后送入噴霧干燥機中,干燥所得顆粒經超微粉碎機制成微粉,即得萜烯樹脂/泊洛沙姆復合物。
實施例2
(1)種姜篩選:選擇上年霜降前后收獲的且姜塊肥大、皮色鮮黃光亮、不干縮、不受凍、無病蟲、芽眼飽滿、節間粗壯的老熟姜作種;
(2)曬姜困姜:將種姜用清水洗去泥土,并平鋪于草席上晾曬2天,再轉入室內用草簾覆蓋后堆放3天;
(3)浸種消毒:將種姜放入50-55℃浸種液中浸泡10min,同時剔除表皮有脫落現象或肉質變色的種姜;
(4)種姜催芽:將壤土和細河沙分別經70-80℃干燥8h,并以干燥后壤土和細河沙重量比5:1的比例混合,再經粉碎機制成粒度0.25-0.3mm的催芽土,噴水調節催芽土含水量達到70-75%,然后將種姜埋于催芽土中,種姜埋入催芽土深度10cm,最后轉入溫度22-25℃、相對濕度70-75%的催芽室中催芽;
(5)掰姜選芽:根據出芽情況將種姜掰成若干小塊,每塊重量50-75g,且每塊留兩個芽,同時剔除姜芽發黑、斷面有黑圈的姜塊;
(6)均行播種:播種地施足底肥和拌合消毒殺蟲劑,整地起壟,姜溝上頂寬35cm、溝深30cm,澆足底水,將姜塊平放于溝底,姜芽朝向一致,株距15cm,行距50cm,并覆蓋地膜;
(7)田間管理:待姜苗陸續出土后在地膜上打孔引出幼苗,待白天地溫達到15-20℃時去掉地膜,適時澆水以控制土壤含水量在70-75%,并中耕除草,待姜苗進入旺盛生長期后追施一次尿素,將尿素5kg/畝溶于水后灌根;
(8)生姜采收:收獲前2天澆水使土壤濕潤,便于收刨,生姜采收分為收嫩姜、收鮮姜和收種姜三步,嫩姜在根莖旺盛生長期、姜塊鮮嫩時采收,鮮姜在初霜到來之前、地上莖葉尚未霜枯時采收,種姜可與鮮姜一并采收,也可提前至幼苗后期采收。
浸種液的制備:向50g水中加入5g茶枯粉和5g棉籽餅,充分分散后靜置30min,并利用功率1.5kw磨漿機反復磨漿三次,過濾,向所得濾液中加入3g陽離子聚丙烯酰胺和0.5g松節油,升溫至回流狀態保溫混合10min,再加入50g水、15g聚乙烯醇-羧甲基殼寡糖聚合物、5g萜烯樹脂/泊洛沙姆復合物和2g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繼續回流保溫混合15min,然后加入0.1g納米硼酸鋅和0.05g氨基二茂鐵,充分混合后送入球磨機中,球磨至出料粒度在0.05-0.08mm,即得浸種液。
聚乙烯醇-羧甲基殼寡糖聚合物的制備:向100g沸水中加入15g聚乙烯醇、10g羧甲基殼寡糖和0.2gpw12/sio2,充分混合后利用微波頻率2450mhz、輸出功率700w的微波處理器微波回流處理5min,靜置15min后繼續微波回流處理5min,微波結束后立即轉入0-5℃環境中密封靜置30min,過濾,向所得濾渣中加入3g六羥甲基三聚氰胺六甲醚和0.5g聚天門冬氨酸,然后升溫至110-115℃保溫混合30min,所得固體經超微粉碎機制成微粉,即得聚乙烯醇-羧甲基殼寡糖聚合物。
萜烯樹脂/泊洛沙姆復合物的制備:向10g萜烯樹脂中加入0.5g鯨蠟醇和0.5g環氧大豆油,升溫至115-120℃保溫混合15min,再加入5g泊洛沙姆,繼續在115-120℃保溫混合30min,并以5℃/min的降溫速度降溫至10-15℃保溫混合15min,然后加入100g沸水,攪拌分散均勻后送入噴霧干燥機中,干燥所得顆粒經超微粉碎機制成微粉,即得萜烯樹脂/泊洛沙姆復合物。
對照例1
(1)種姜篩選:選擇上年霜降前后收獲的且姜塊肥大、皮色鮮黃光亮、不干縮、不受凍、無病蟲、芽眼飽滿、節間粗壯的老熟姜作種;
(2)曬姜困姜:將種姜用清水洗去泥土,并平鋪于草席上晾曬2天,再轉入室內用草簾覆蓋后堆放3天;
(3)浸種消毒:將種姜放入50-55℃浸種液中浸泡10min,同時剔除表皮有脫落現象或肉質變色的種姜;
(4)種姜催芽:將壤土和細河沙分別經70-80℃干燥8h,并以干燥后壤土和細河沙重量比5:1的比例混合,再經粉碎機制成粒度0.25-0.3mm的催芽土,噴水調節催芽土含水量達到70-75%,然后將種姜埋于催芽土中,種姜埋入催芽土深度10cm,最后轉入溫度22-25℃、相對濕度70-75%的催芽室中催芽;
(5)掰姜選芽:根據出芽情況將種姜掰成若干小塊,每塊重量50-75g,且每塊留兩個芽,同時剔除姜芽發黑、斷面有黑圈的姜塊;
(6)均行播種:播種地施足底肥和拌合消毒殺蟲劑,整地起壟,姜溝上頂寬35cm、溝深30cm,澆足底水,將姜塊平放于溝底,姜芽朝向一致,株距15cm,行距50cm,并覆蓋地膜;
(7)田間管理:待姜苗陸續出土后在地膜上打孔引出幼苗,待白天地溫達到15-20℃時去掉地膜,適時澆水以控制土壤含水量在70-75%,并中耕除草,待姜苗進入旺盛生長期后追施一次尿素,將尿素5kg/畝溶于水后灌根;
(8)生姜采收:收獲前2天澆水使土壤濕潤,便于收刨,生姜采收分為收嫩姜、收鮮姜和收種姜三步,嫩姜在根莖旺盛生長期、姜塊鮮嫩時采收,鮮姜在初霜到來之前、地上莖葉尚未霜枯時采收,種姜可與鮮姜一并采收,也可提前至幼苗后期采收。
浸種液的制備:向50g水中加入5g茶枯粉和5g棉籽餅,充分分散后靜置30min,并利用功率1.5kw磨漿機反復磨漿三次,過濾,向所得濾液中加入3g陽離子聚丙烯酰胺和0.5g松節油,升溫至回流狀態保溫混合10min,再加入50g水、15g聚乙烯醇-羧甲基殼寡糖聚合物和2g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繼續回流保溫混合15min,然后加入0.1g納米硼酸鋅和0.05g氨基二茂鐵,充分混合后送入球磨機中,球磨至出料粒度在0.05-0.08mm,即得浸種液。
聚乙烯醇-羧甲基殼寡糖聚合物的制備:向100g沸水中加入15g聚乙烯醇、10g羧甲基殼寡糖和0.2gpw12/sio2,充分混合后利用微波頻率2450mhz、輸出功率700w的微波處理器微波回流處理5min,靜置15min后繼續微波回流處理5min,微波結束后立即轉入0-5℃環境中密封靜置30min,過濾,向所得濾渣中加入3g六羥甲基三聚氰胺六甲醚和0.5g聚天門冬氨酸,然后升溫至110-115℃保溫混合30min,所得固體經超微粉碎機制成微粉,即得聚乙烯醇-羧甲基殼寡糖聚合物。
對照例2
(1)種姜篩選:選擇上年霜降前后收獲的且姜塊肥大、皮色鮮黃光亮、不干縮、不受凍、無病蟲、芽眼飽滿、節間粗壯的老熟姜作種;
(2)曬姜困姜:將種姜用清水洗去泥土,并平鋪于草席上晾曬2天,再轉入室內用草簾覆蓋后堆放3天;
(3)浸種消毒:將種姜放入50-55℃浸種液中浸泡10min,同時剔除表皮有脫落現象或肉質變色的種姜;
(4)種姜催芽:將壤土和細河沙分別經70-80℃干燥8h,并以干燥后壤土和細河沙重量比5:1的比例混合,再經粉碎機制成粒度0.25-0.3mm的催芽土,噴水調節催芽土含水量達到70-75%,然后將種姜埋于催芽土中,種姜埋入催芽土深度10cm,最后轉入溫度22-25℃、相對濕度70-75%的催芽室中催芽;
(5)掰姜選芽:根據出芽情況將種姜掰成若干小塊,每塊重量50-75g,且每塊留兩個芽,同時剔除姜芽發黑、斷面有黑圈的姜塊;
(6)均行播種:播種地施足底肥和拌合消毒殺蟲劑,整地起壟,姜溝上頂寬35cm、溝深30cm,澆足底水,將姜塊平放于溝底,姜芽朝向一致,株距15cm,行距50cm,并覆蓋地膜;
(7)田間管理:待姜苗陸續出土后在地膜上打孔引出幼苗,待白天地溫達到15-20℃時去掉地膜,適時澆水以控制土壤含水量在70-75%,并中耕除草,待姜苗進入旺盛生長期后追施一次尿素,將尿素5kg/畝溶于水后灌根;
(8)生姜采收:收獲前2天澆水使土壤濕潤,便于收刨,生姜采收分為收嫩姜、收鮮姜和收種姜三步,嫩姜在根莖旺盛生長期、姜塊鮮嫩時采收,鮮姜在初霜到來之前、地上莖葉尚未霜枯時采收,種姜可與鮮姜一并采收,也可提前至幼苗后期采收。
浸種液的制備:向50g水中加入5g茶枯粉和5g棉籽餅,充分分散后靜置30min,并利用功率1.5kw磨漿機反復磨漿三次,過濾,向所得濾液中加入3g陽離子聚丙烯酰胺和0.5g松節油,升溫至回流狀態保溫混合10min,再加入50g水和2g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繼續回流保溫混合15min,然后加入0.1g納米硼酸鋅和0.05g氨基二茂鐵,充分混合后送入球磨機中,球磨至出料粒度在0.05-0.08mm,即得浸種液。
對照例3
(1)種姜篩選:選擇上年霜降前后收獲的且姜塊肥大、皮色鮮黃光亮、不干縮、不受凍、無病蟲、芽眼飽滿、節間粗壯的老熟姜作種;
(2)曬姜困姜:將種姜用清水洗去泥土,并平鋪于草席上晾曬2天,再轉入室內用草簾覆蓋后堆放3天;
(3)浸種消毒:將種姜放入50-55℃0.4%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泡10min,同時剔除表皮有脫落現象或肉質變色的種姜;
(4)種姜催芽:將壤土和細河沙分別經70-80℃干燥8h,并以干燥后壤土和細河沙重量比5:1的比例混合,再經粉碎機制成粒度0.25-0.3mm的催芽土,噴水調節催芽土含水量達到70-75%,然后將種姜埋于催芽土中,種姜埋入催芽土深度10cm,最后轉入溫度22-25℃、相對濕度70-75%的催芽室中催芽;
(5)掰姜選芽:根據出芽情況將種姜掰成若干小塊,每塊重量50-75g,且每塊留兩個芽,同時剔除姜芽發黑、斷面有黑圈的姜塊;
(6)均行播種:播種地施足底肥和拌合消毒殺蟲劑,整地起壟,姜溝上頂寬35cm、溝深30cm,澆足底水,將姜塊平放于溝底,姜芽朝向一致,株距15cm,行距50cm,并覆蓋地膜;
(7)田間管理:待姜苗陸續出土后在地膜上打孔引出幼苗,待白天地溫達到15-20℃時去掉地膜,適時澆水以控制土壤含水量在70-75%,并中耕除草,待姜苗進入旺盛生長期后追施一次尿素,將尿素5kg/畝溶于水后灌根;
(8)生姜采收:收獲前2天澆水使土壤濕潤,便于收刨,生姜采收分為收嫩姜、收鮮姜和收種姜三步,嫩姜在根莖旺盛生長期、姜塊鮮嫩時采收,鮮姜在初霜到來之前、地上莖葉尚未霜枯時采收,種姜可與鮮姜一并采收,也可提前至幼苗后期采收。
對照例4
(1)種姜篩選:選擇上年霜降前后收獲的且姜塊肥大、皮色鮮黃光亮、不干縮、不受凍、無病蟲、芽眼飽滿、節間粗壯的老熟姜作種;
(2)曬姜困姜:將種姜用清水洗去泥土,并平鋪于草席上晾曬2天,再轉入室內用草簾覆蓋后堆放3天;
(3)種姜催芽:將種姜置于稻草上,并在溫度22-25℃、相對濕度70-75%的催芽室中催芽;
(4)掰姜選芽:根據出芽情況將種姜掰成若干小塊,每塊重量50-75g,且每塊留一個芽,同時剔除姜芽發黑、斷面有黑圈的姜塊;
(5)均行播種:播種地施足底肥和拌合消毒殺蟲劑,整地起壟,姜溝上頂寬35cm、溝深30cm,澆足底水,將姜塊平放于溝底,姜芽朝向一致,株距15cm,行距50cm,并覆蓋地膜;
(6)田間管理:待姜苗陸續出土后在地膜上打孔引出幼苗,待白天地溫達到15-20℃時去掉地膜,適時澆水以控制土壤含水量在70-75%,并中耕除草,待姜苗進入旺盛生長期后追施一次尿素,將尿素5kg/畝溶于水后灌根;
(7)生姜采收:收獲前2天澆水使土壤濕潤,便于收刨,生姜采收分為收嫩姜、收鮮姜和收種姜三步,嫩姜在根莖旺盛生長期、姜塊鮮嫩時采收,鮮姜在初霜到來之前、地上莖葉尚未霜枯時采收,種姜可與鮮姜一并采收,也可提前至幼苗后期采收。
實施例3
分別利用實施例1、實施例2、對照例1、對照例2、對照例3和對照例4所述方法對生姜進行栽培,測定種姜發芽率、壯芽平均數、催芽時間、姜苗出土率、姜苗成活率和產量,并以對照例4栽培的生姜產量為基準,計算實施例1、實施例2、對照例1、對照例2、對照例3栽培的生姜產量相對于對照例4的增長率,結果如表1所示。
表1生姜栽培情況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