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生物農藥殺菌劑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殺菌組合物及其在防治白粉病中應用。
背景技術:
國內農業生產活動中,由于真菌,細菌,線蟲和病毒等引起的作物葉片病害越發嚴重,加之風媒傳播,使添加作物葉片容易發生交叉感染加重了病害的發生。常見的白粉病有:小麥白粉病,草莓白粉病,葡萄白粉病,黃瓜白粉病,桃樹白粉病。具體白粉病在幼苗和生殖生殖階段都容易發生,白粉病病害不僅會易造成幼苗死亡,缺行斷壟,還會影響作物的產量和品質。
目前,白粉病的防治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一是在購入苗木時要嚴格剔除染病株,杜絕病源。二是進行擴繁時,要剪取無病蟲插枝或根蘗作為無性繁殖材料。三是作物田間管理時期,要進行施藥防治,嚴防帶病作物傳入新區。四是針對已經感染白粉病的作用主要采用藥物噴施,例如醚菌酯對孢子萌發及葉內菌絲體的生長有很強的抑制作用,具有保護、治療和鏟除活性;乙嘧酚對菌絲體、分生孢子、受精絲等都有極強的殺滅效果,并能強力抑制孢子的形成,阻斷孢子再侵染來源,殺菌效果全面徹底;氟硅唑咪鮮胺為內吸性三唑類農藥殺菌劑,在藥物噴施于植物葉面之后,能迅速被葉面吸收,傳導于植物體內,抑制麥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因而阻礙菌絲的生長,發育,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效果。上述化學農藥雖然能夠有效防治白粉病的發生或蔓延,但是存在農藥殘留量高的缺陷,不僅影響蔬菜作物的品質還會造成環境污染。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一種用于防治白粉病的殺菌組合物,通過使用大黃素甲醚和克里本類芽孢桿菌進行復配,得到一種增效明顯且無毒害的殺菌組合物。
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防治白粉病的殺菌組合物,包括大黃素甲醚和克里本類芽孢桿菌;大黃素甲醚的質量和克里本類芽孢桿菌的體積比為(0.2~0.8)mg:100ml;所述殺菌組合物中克里本類芽孢桿菌的含量為0.5×107cfu/ml~1.2×107cfu/ml。
優選的,所述殺菌組合物中克里本類芽孢桿菌的含量為0.7×107cfu/ml~1.0×107cfu/ml。
優選的,大黃素甲醚的質量和克里本類芽孢桿菌的體積比為(0.3~0.6)mg:100ml。
優選的,大黃素甲醚的質量和克里本類芽孢桿菌的體積比為0.5mg:100ml。
優選的,所述殺菌組合物的劑型為水劑;所述水劑包括下列含量組分:質量百分比為0.3~1.0%的大黃素甲醚,質量百分比為0.8~1.5%的分散劑,克里本類芽孢桿菌在水劑中菌體濃度為0.7~1.0×107cfu/ml。
優選的,所述水劑包括下列含量組分:質量百分比為0.5%的大黃素甲醚,質量百分比為1%的分散劑,克里本類芽孢桿菌在水劑中菌體濃度為0.8×107cfu/ml。
優選的,所述分散劑為2-萘磺酸甲醛聚合物鈉鹽。
本發明提供了所述殺菌組合物在防治白粉病中的應用。
優選的,所述白粉病為黃瓜白粉病和葡萄白粉病。
優選的,殺菌組合物的施用量為120~200ml/畝。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防治白粉病的殺菌組合物,包括大黃素甲醚和克里本類芽孢桿菌;大黃素甲醚的質量和克里本類芽孢桿菌的體積比為(0.2~0.8)mg:100ml;所述殺菌組合物中克里本類芽孢桿菌的含量為0.5×107cfu/ml~1.2×107cfu/ml。本發明提供的殺菌組合物,其中克里本類芽孢桿菌大黃素甲醚復配生物殺菌劑能夠代替化學農藥的使用,大黃素甲醚屬于植物源提取的藥物,克里本類芽孢桿菌菌液更不存在引入有害有毒物質殘留,并且改善了作物土壤的微生態環境,讓作物的生長環境更好,從而降低農藥殘留,引入有益微生物,改善蔬菜作物的生態環境,進而提高蔬菜產量和品質。
同時,本發明提供的殺菌組合物用于抑制黃瓜白粉病菌生長的室內毒力測定,說明大黃素甲醚和克里本類芽孢桿菌配合使用具有明顯的協同增效效應,所述殺菌組合物與單獨使用大黃素甲醚和克里本類芽孢桿菌制備的殺菌劑相比具有大幅提高殺菌藥效,降低使用量和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防治白粉病的殺菌組合物,包括大黃素甲醚和克里本類芽孢桿菌;大黃素甲醚的質量和克里本類芽孢桿菌的體積比為(0.2~0.8)mg:100ml;所述殺菌組合物中克里本類芽孢桿菌的含量為0.5×107cfu/ml~1.2×107cfu/ml。
本發明中,大黃素甲醚的質量和克里本類芽孢桿菌的體積比優選為(0.3~0.6)mg:100ml,最優選為0.5mg:100ml。本發明中,所述大黃素甲醚的來源沒有特殊限制采用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的大黃素甲醚即可。所述克里本類芽孢桿菌的來源沒有特殊限制采用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的克里本類芽孢桿菌的來源即可。
本發明中,所述殺菌組合物中克里本類芽孢桿菌的含量優選為0.7×107cfu/ml~1.0×107cfu/ml,更優選為0.89×107cfu/ml。所述克里本類芽孢桿菌優選指活芽孢數量。
本發明中,所述殺菌組合物的劑型優選為水劑;所述水劑優選包括下列含量組分:質量百分比為0.3~1.0%的大黃素甲醚,質量百分比為0.8~1.5%的分散劑,克里本類芽孢桿菌在水劑中菌體濃度為0.7~1.0×107cfu/ml;更優選為:質量百分比為0.5%的大黃素甲醚,質量百分比為1%的分散劑,克里本類芽孢桿菌在水劑中菌體濃度為0.8×107cfu/ml。
本發明中,所述分散劑優選為2-萘磺酸甲醛聚合物鈉鹽。所述2-萘磺酸甲醛聚合物鈉鹽的來源沒有特殊限制采用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的2-萘磺酸甲醛聚合物鈉鹽即可。
本發明中,所述殺菌組合物水劑的制備方法優選包括以下步驟:
克里本類芽孢桿菌、大黃素甲醚和分散劑混合攪拌,得到殺菌組合物水劑。
本發明中,所述克里本類芽孢桿菌在混合前優選稀釋成0.7~1.0×107cfu/ml。所述稀釋的方法沒有特殊限制,采用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的稀釋方法即可。所述稀釋用水優選為蒸餾水或無菌水。
本發明中,所述混合的方法沒有特殊限制采用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的混合方法即可。所述攪拌的方法優選為沒有特殊限制,采用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的攪拌方法即可。所述攪拌的速度優選為100~300rpm,更優選為200rpm。
本發明提供了所述殺菌組合物在防治白粉病中的應用。
本發明中,所述白粉病優選為黃瓜白粉病和葡萄白粉病。
本發明中,殺菌組合物的施用量優選為120~200ml/畝,更優選為160ml/畝。所述殺菌組合物的施用方法優選采用噴灑的方式進行。所述噴灑的時間優選在早上8點~9點或者下午4~5點進行。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殺菌組合物及其應用進行詳細的說明,但是不能把它們理解為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定。
實施例1
大黃素甲醚·克里本類芽孢桿菌水劑抑制黃瓜白粉病菌生長的測定
1、藥劑配置
在無菌操作臺上用水配制不同濃度的藥液:用質量百分含量4.5%的大黃素甲醚進行稀釋分別配制成0.5%溶液;用芽孢濃度為0.1×108cfu/ml的克里本類芽孢桿菌分別稀釋配制成1.0×107cfu/ml。
將上述質量百分含量的4.5%的大黃素甲醚和芽孢濃度為0.1×108cfu/ml的克里本類芽孢桿菌進行復配,配制如下濃度的殺菌組合物:0.2%+0.5×107cfu/ml、0.8%+1.2×107cfu/ml、0.5%+0.8×107cfu/ml、0.2%+1.2×107cfu/ml、0.8%+0.3×107cfu/ml和0.1%+0.5×107cfu/ml。
將上述配置的8種不同濃度的藥劑分別取1ml加入50℃的pda培養基中,倒平板,得到藥物處理的pda平板。以加入等體積水的pda平板為對照。
供試黃瓜白粉病菌(rhizoctoniasolanikühn)菌株在未使用藥物處理的pda平板培養基上活化,用打孔器截取在pda培養基上培養的待用病原菌菌餅,菌絲面朝上接種于已凝固的含藥pda培養基(或對照培養基)中央,置于25℃下黑暗培養,待對照菌落直徑長至大于平皿直徑2/3時,用卡尺測量菌落直徑(mm)。每個菌落用十字交叉法垂直測量直徑各1次,取其平均值。每處理重復4次,與對照比較計算各藥劑處理對菌落擴展的生長抑制率。以藥劑質量濃度的對數值為橫坐標、菌絲生長抑制率的幾率值為縱坐標,采用回歸分析法對試驗數據進行分析,計算各處理的ec50值、ec90值及其95%置信限。
實驗數據如表1所示。
表1復合殺菌劑及對照組抑菌率一覽表
實施例2
0.5%大黃素甲醚·0.1億活芽孢/ml克里本類芽孢桿菌水劑防治黃瓜白粉病的田間小區試驗:
1、藥劑配置
在無菌操作臺上用水配制不同濃度的藥液:用質量百分含量4.5%的大黃素甲醚進行稀釋分別配制成0.5%溶液;用芽孢濃度為0.1×108cfu/ml的克里本類芽孢桿菌分別稀釋配制成1.0×107cfu/ml。
將上述質量百分含量的4.5%的大黃素甲醚和芽孢濃度為0.1×108cfu/ml的克里本類芽孢桿菌進行復配,配制如下濃度的殺菌組合物:0.2%+0.5×107cfu/ml、0.8%+1.2×107cfu/ml、0.5%+0.8×107cfu/ml、0.2%+1.2×107cfu/ml、0.8%+0.3×107cfu/ml和0.1%+0.5×107cfu/ml。
將上述6種復配殺菌組合物和不同濃度的大黃素甲醚溶液、克里本類芽孢桿菌菌懸液分別對黃瓜園天敵生物的影響和對作物生產的其他影響,開展藥效試驗,并與對照藥劑比較,為農藥登記提供技術資料。
2、試驗條件
2.1試驗對象、作物和品種的選擇
試驗對象:黃瓜白粉病(erysiphecichoracearum、sphaerothecafuliginea)。
試驗作物:黃瓜,品種為“津優4號”。
2.2環境條件
試驗選擇在吉安市吉州區樟山鎮大江邊村蔬菜基地進行,試驗地歷年黃瓜白粉病發生為害較重,試驗地黃瓜為夏播,為2014年6月上旬大棚直播,每畝種植3000株左右,試驗時黃瓜長勢良好,處于苗期,黃瓜白粉病為還未發生。各試驗小區的土壤、栽培及水肥管理等條件一致,且符合當地科學的農業生產實踐。
3、試驗設計和安排
3.1藥劑
對照藥劑
50%嘧菌酯水分散粒劑,江西天人生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藥劑用量與處理編號見表2.
表2供試藥劑試驗設計
3.2小區安排
小區面積:20m2。
重復次數:4次重復。
3.3施藥方法
3.3.1使用方法
使用噴霧法施藥,全株葉片正反面進行均勻噴霧。
3.3.2施藥器械
3wbd-16型(紅土地牌)背負式電動噴霧器進行均勻噴霧(噴霧器為切向離心式整體單噴頭,噴孔直徑1.3mm,操作壓力2~4kg/cm2)。
3.3.3施藥時間和次數
于2014年6月21日黃瓜白粉病還未發病施第一次藥,6月28日(開始發生霜霉病)、7月5日再各施一次藥,共施三次藥。黃瓜長勢良好,處于苗期。
3.3.4使用容量
按照試驗設計用藥量配藥液,每畝用藥液兌水50升。
3.3.5防治其它病蟲害的藥劑資料
試驗期間及施藥前未施用過農藥防治其它病蟲害和雜草。
4調查、記錄和測量方法
4.1氣象及土壤資料
4.1.1氣象資料
第一次施藥當天(6月21日)為陰天,南風1-2級,氣溫23~28℃;藥后1~7天以多云或陰雨天氣為主,氣溫23~34℃。第二次施藥當天(6月28日)為陰天,南風1~2級,氣溫25~33℃;藥后1~7天以多云或小雨天氣為主,氣溫25~34℃。第三次施藥當天(7月5日)為多云,南風1~2級,氣溫26~33℃;藥后1~7天以多云或陰雨天氣為主,氣溫25~37℃。施藥當日試驗地天氣狀況及試驗期間氣象資料概要見表4、5。
4.1.2土壤資料
試驗地土壤為沙壤土,ph值6.8左右,土質較好,有機質含量一般,肥力水平中等,排灌方便,定植前每畝施人糞尿2600千克左右,n、p、k復合肥50千克作底肥,田間人工除草,雜草較少。
4.2調查方法、時間和次數
4.2.1調查時間和次數
第一次藥后7天(第二次藥前)、第二次藥后7天(第三次藥前)及第三次(最后一次)藥后10天各調查一次藥效,共調查3次。
4.2.2調查方法
每小區隨機4點取樣,每點調查2株,每小區共調查8株黃瓜,每株調查全部葉片,統計總葉數,病葉數及相應病株數,計算病情指數和防治效果。
病情分級按以下標準進行。
0級:無病斑;
1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5%以下;
3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6%~10%;
5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11~20%;
7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21%~40%;
9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40%以上。
4.2.3藥效計算方法
a、各處理四個重復的調查數據及計算結果詳見附表3。
b、藥效計算按以下公式進行:
式中:pt1—藥劑處理區藥后病情指數,ck1—空白對照區藥后病情指數。
4.3對作物的直接影響
試驗期間各藥劑處理區黃瓜均生長正常,未發生藥害及其它不良影響。
4.4產品的產量和質量
根據試驗協議,不需要進行產量和質量的記錄。
4.5對其它生物影響
4.5.1對其它病蟲害的影響
試驗期間觀察,試驗藥劑對其它病蟲草等的影響不明顯。
4.5.2對其它非靶標生物的影響
試驗期間觀察,試驗藥劑對周圍天敵及有益生物的影響不明顯。
生物統計分析方法:用鄧肯氏新復極差法(dmrt)
5結果與分析
復合殺菌組合物、0.1億cfu/ml克里本類芽孢桿菌(發酵原始液)、0.5%大黃素甲醚水劑和50%嘧菌酯水分散粒劑防治黃瓜白粉病試驗原始數據統計表。
復合殺菌組合物和對照組對黃瓜白粉病菌的抑制情況如表3所示。
表3復合殺菌組合物和對照組對黃瓜白粉病菌的抑制情況
藥劑評價:本試驗表明,供試藥劑處理1~4對黃瓜白粉病具有較好的抑菌性,平均抑菌防效達到92.6~95.4%,與對照藥劑50%嘧菌酯水分散粒劑45克/畝防效相比,顯著優于50%嘧菌酯水分散粒劑。0.1億cfu/ml克里本類芽孢桿菌(發酵原始液)、0.5%大黃素甲醚水劑對黃瓜白粉病有一定的抑制和防治效果,每畝分別用制劑4000毫升、500毫升連續噴施三次(間隔期為7天),第三次藥后10天的防效分別達59.90%、68.34%,試驗藥劑之間的防效間存在顯著性差異;0.5%大黃素甲醚水劑500毫升/畝與對照藥劑50%嘧菌酯水分散粒劑45克/畝防效相當,之間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安全性分析:該藥劑對黃瓜安全,未出現藥害和其他不正常的影響,對周圍天敵及有益生物的影響不明顯。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