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農業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可用于白粉病防治的殺菌組合物。
背景技術:
:戊唑醇屬于三唑類殺菌劑,是硫醇脫甲基抑制劑,是用于重要經濟作物的種子處理或葉面噴灑的高效內吸性殺菌劑。可有效的防治禾谷類作物的多種銹病、白粉病、網斑病、根腐病、赤霉病、黑穗病及種傳輪斑病、茶樹茶餅病,香蕉葉斑病等。三唑類殺菌劑,麥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劑。可用于禾谷類作物防治白粉菌屬、柄銹菌屬、喙孢屬、核腔菌屬和殼針孢屬菌引起的病害。氟吡菌酰胺是一種新型吡啶乙基苯甲酰胺類殺菌劑,通過阻礙呼吸鏈中琥珀酸脫氫酶的電子轉移而抑制線粒體呼吸。主要用于闊葉作物上防治囊菌引起的病害,對黃瓜、西葫蘆等蔬菜上的霜霉病、白粉病,果樹的霜霉病等由病菌引起多種病害有較好防效。現有技術中沒有戊唑醇和氟吡菌酰胺的復配報道。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適用范圍廣、成本低、效果好的一種可用于白粉病防治的殺菌組合物。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可用于白粉病防治的殺菌組合物,包含戊唑醇和氟吡菌酰胺,所述的戊唑醇和氟吡菌酰胺的重量比為1-50:50-1。作為優選,所述的可用于白粉病防治的殺菌組合物,所述的戊唑醇和氟吡菌酰胺的重量比為1-10:10-1。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包含上述的可用于白粉病防治的殺菌組合物的農藥制劑,所述的殺菌組合物占農藥制劑的重量百分含量為2-80%。作為優選,所述的農藥制劑中,所述的殺菌組合物占農藥制劑的重量百分含量為20-60%。作為優選,所述農藥制劑的劑型是乳油、懸浮劑、水乳劑、可濕性粉劑、微乳劑或水分散顆粒劑。本發明還提供了所述的殺菌組合物在防治農作物白粉病中的用途。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發明殺菌組合物的用量比單獨活性化合物的用量大大降低,即混合物的活性大于單獨組分的活性,與單劑相比,減少防治用工、用藥成本。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描述,但應當理解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受具體實施方式的限制。實施例1:42%戊唑醇·氟吡菌酰胺懸浮劑按照常規工藝制成,其中戊唑醇40g,氟吡菌酰胺2g,木質素磺酸鈉(分散劑)4g,十二烷基硫酸鈉(潤濕劑)2g,乙二醇(抗凍劑)4g,膨潤土(增稠劑)3g,有機硅酮(消泡劑)3g,去離子水補至100g。實施例2:30%戊唑醇·氟吡菌酰胺水分散粒劑按照常規工藝制成,其中戊唑醇25g,氟吡菌酰胺5g,烷基萘磺酸鈉(分散劑)5g,木質素磺酸鈉(分散劑)7g,十二烷基硫酸鈉(潤濕劑)2g,硫酸銨(崩解劑)5g,輕質碳酸鈣(填料)補足至100g。實施例3:74%戊唑醇·氟吡菌酰胺可濕性粉劑按照常規工藝制成,其中戊唑醇70g,氟吡菌酰胺4g,十二烷基硫酸鈉(潤濕劑)2g,木質素磺酸鈉(分散劑)3g,nno(分散劑)5g,高嶺土補足至100g。實施例4:6%戊唑醇·氟吡菌酰胺微乳劑按照常規工藝制成,其中戊唑醇1g,氟吡菌酰胺5g,n-甲基吡咯烷酮(溶劑)10g,異丙醇(溶劑)5g,農乳500號(乳化劑)5g,農乳1601號(乳化劑)5g,去離子水補足至100g。大田試驗:測定實施例1-4所制備的農藥制劑對小麥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具體結果見下表1。表1本發明的農藥制劑對小麥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處理稀釋濃度防效%實施例1250089.9實施例2250086.7實施例3400090.2實施例4100085.2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脫離本發明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技術特征:技術總結本發明屬于農業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可用于白粉病防治的殺菌組合物。一種可用于白粉病防治的殺菌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戊唑醇和氟吡菌酰胺,所述的戊唑醇和氟吡菌酰胺的重量比為1?50:50?1。本發明殺菌組合物的用量比單獨活性化合物的用量大大降低,即混合物的活性大于單獨組分的活性,與單劑相比,減少防治用工、用藥成本。技術研發人員:張宗斌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天峨縣平昌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技術研發日:2017.06.21技術公布日:2017.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