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造林技術領域,是極端干旱區的沙區多枝檉柳生長季直播造林方法。
背景技術:
多枝檉柳(tamarixramosissima)為檉柳科檉柳屬植物,在我國主要分布于西藏西部、新疆、青海、甘肅、內蒙古和寧夏,是沙漠地區鹽化、沙土化和河湖灘地固沙造林及鹽堿地綠化造林的優良樹種,是分布最廣的一種檉柳,是塔里木盆地荒漠、半荒漠生態系統中的關鍵物種和建群種,在我國荒漠植被中占有重要地位分布于我國西北干旱、極端干旱區,具有抗旱、抗寒、耐高溫、耐沙埋、耐鹽堿、適應性強等優良特性,是干旱、極端干旱沙區造林的最主要樹種之一,除防風固沙以外,多枝檉柳還是沙產業接種管花肉蓯蓉的寄主植物,在林業和生態建設中應用廣泛,,通過綠洲外圍沙區的造林和生態建設起到防風固沙、改善環境,保護和保障綠洲內部的可耕地、農牧業、工業和其他社會經濟的正常有序發展,保障綠洲生態安全;另一方面通過干旱、極端干旱沙區多枝檉柳林的營建,廣泛發展管花肉蓯蓉,在生態建設中形成高效的沙產業,擴大就業能力、擴大林業產出和提高林業的經濟效益,同時提高生態建設的自養經濟功能。
現有極端干旱區多枝檉柳造林采用育苗栽種的方法:春季植苗造林方法(即在春季通過挖坑栽植苗木進行造林,這種造林方法通常每畝地的造林成本在1600元至2000元,包括滴灌設備900元至1100元,苗木費200元至300元,挖坑、栽植人工費500元至700元;保存率通常在40%至70%)。極端干旱沙區這多枝檉柳造林方法和發展的兩個瓶頸難題就是:造林的成本極高和成活、保存率極低(沒有保證)。同時極端干旱區林業生產中,通常春天造林時間大約25天左右,即造林時間短、常規造林苗木起苗、調運和栽種困難,農民春季較忙,也可以避開農民春季農忙時間。
迄今為止,中國專利(cn104012363a)公開了干旱、半干旱區檉柳夏季硬枝扦插造林方法,發明中的干旱、半干旱區檉柳夏季硬枝扦插造林方法,能夠顯著提高檉柳在夏季扦插的成活率以及保存率,檉柳硬枝在干旱、半干旱區在夏季扦插能夠成活,在本發明中,儲存的檉柳硬枝種條與現代灌溉技術相結合,有效降低了干旱、高溫和風沙等限制因素對檉柳扦插造林造成的不良影響,實現了檉柳扦插造林在時間上的突破,在林業和生態建設中,尤其是在規?;炝趾蜕鷳B建設中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但是,其缺點是枝條的加工,運輸,保存要求較高,勞動成本較高。中國專利(cn101810121a)公開了濱海鹽堿地檉柳檉柳快速造林綠化的方法,借助風力進行種子傳播,用來種子繁殖,其不適合極端干旱的環境。中國專利(cn103329723a)公開了干旱荒漠區河漫灘檉柳恢復方法,該方法采用在具有或接近檉柳母樹林的河漫灘,選擇洪水漫溢區域作為檉柳更新的場所,利用檉柳種子成熟與洪水同步的特點,進行常規的河漫灘檉柳更新恢復,或輔助人工撒種。其專利實用的范圍和時間有限,不適合大面積的種植。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極端干旱區的沙區多枝檉柳直播造林方法,該方法是由采種,選地,鋪設滴灌管,播種,灌溉,除草和管理步驟完成。本發明所述方法,其優點是成活率和保存率都有較大幅度的提高,能夠節約勞動力,方法簡單,成本低,生長季節幾乎都可以播種,適宜播種時間長。克服了上述現有技術之不足,其能有效解決現有在干旱、極端干旱沙區多枝檉柳造林的成本高、成活率和保存率低,同時克服了造林時間短、造林苗木起苗、調運和栽種困難的問題。
本發明所述的一種極端干旱區的沙區多枝檉柳直播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述步驟進行:
a、采種:6月初到8月中旬在種子成熟時進行采收充分成熟的種子,將采收的種子進行篩選,去除雜質留下飽滿的種子,在溫度-5℃環境下貯藏;
b、選地:在極端干旱區選擇能實施滴灌的沙地作為造林地,其中造林地中沙的質量百分含量為40%-90%;
c、在步驟b選擇的造林地上鋪設滴灌管,將滴灌管按照間距1米和3米交錯鋪設,在滴灌管上相鄰兩個滴頭的間距為1米,滴頭流量為2-4l/h;
d、播種:從當年4月初到8月初,在步驟c鋪設滴灌管的造林地上進行播種,在每個滴頭滴灌后的濕潤區播種8-10粒多枝檉柳種子,播種深度為0.1-0.2cm;
e、灌溉:多枝檉柳種子直播后當年管理,播種后滴灌3小時,之后每3天滴灌1次,每次滴灌3-4小時,出苗后不間苗,15天后每7天滴灌1次,每次滴灌3-4小時,30天后每15天滴灌1次,每次滴灌3-4小時;
f、除草:在幼苗生長過程中,需要在6月,8月除草2次;
g、管理:播種第二年之后管理,每個月滴灌1次,滴灌時間10-12小時,同時,間苗,每個滴頭處留2株苗,即完成多枝檉柳直播造林。
本發明所述極端干旱區的沙區多枝檉柳直播造林方法,該方法的有益效果:通過本發明所述方法比春季植苗造林方法每畝節約成本500元至700元。苗木存活率提高了30%至50%。同時,解決了極端干旱區林業生產中,造林時間短、常規造林苗木起苗、調運和栽種困難的問題。同時,播種時間比較寬,在和田地區,從4月初到8月初。農民春季較忙,也可以避開農民春季農忙時間。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策勒綠洲外圍的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策勒沙漠研究站的試驗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不受下述實施方式的限制,可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與實際情況來確定具體的實施方式。
本發明在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策勒綠洲外圍的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策勒沙漠研究站開展,策勒綠洲(37°00′n,80°43′e)的年平均氣溫11.9℃,極端最高氣溫41.9℃,極端最低氣溫-23.9℃,年均降水量僅35.1mm,北部沙漠區僅13mm,年蒸發量高達2595.3mm。
實施例1
a、采種:6月初到8月中旬在種子成熟時進行采收充分成熟的種子,將采收的種子進行篩選,去除雜質留下飽滿的種子,在溫度-5℃環境下貯藏;
b、選地:在極端干旱區選擇能實施滴灌的沙地作為造林地,其中造林地中沙的質量百分含量為40%;
c、在步驟b選擇的造林地上鋪設滴灌管,將滴灌管按照間距1米和3米交錯鋪設,在滴灌管上相鄰兩個滴頭的間距為1米,滴頭流量為2l/h;
d、播種:從當年4月初到8月初,在步驟c鋪設滴灌管的造林地上進行播種,在每個滴頭滴灌后的濕潤區播種8粒多枝檉柳種子,播種深度為0.1cm;
e、灌溉:多枝檉柳種子直播后當年管理,播種后滴灌3小時,之后每3天滴灌1次,每次滴灌3小時,出苗后不間苗,15天后每7天滴灌1次,每次滴灌3小時,30天后每15天滴灌1次,每次滴灌3小時;
f、除草:在幼苗生長過程中,需要在6月,8月除草2次;
g、管理:播種第二年之后管理,每個月滴灌1次,滴灌時間10小時,同時間苗,每個滴頭處留2株苗,即完成多枝檉柳直播造林。
實施例2
a、采種:6月初到8月中旬在種子成熟時進行采收充分成熟的種子,將采收的種子進行篩選,去除雜質留下飽滿的種子,在溫度-5℃環境下貯藏;
b、選地:在極端干旱區選擇能實施滴灌的沙地作為造林地,其中造林地中沙的質量百分含量為90%;
c、在步驟b選擇的造林地上鋪設滴灌管,將滴灌管按照間距1米和3米交錯鋪設,在滴灌管上相鄰兩個滴頭的間距為1米,滴頭流量為4l/h;
d、播種:從當年4月初到8月初,在步驟c鋪設滴灌管的造林地上進行播種,在每個滴頭滴灌后的濕潤區播種10粒多枝檉柳種子,播種深度為0.2cm;
e、灌溉:多枝檉柳種子直播后當年管理,播種后滴灌3小時,之后每3天滴灌1次,每次滴灌4小時,出苗后不間苗,15天后每7天滴灌1次,每次滴灌4小時,30天后每15天滴灌1次,每次滴灌4小時;
f、除草:在幼苗生長過程中,需要在6月,8月除草2次;
g、管理:播種第二年之后管理,每個月滴灌1次,滴灌時間12小時,同時間苗,每個滴頭處留2株苗,即完成多枝檉柳直播造林。
本發明所述的極端干旱區的沙區多枝檉柳直播造林方法,該方法較現有造林方法的成活率和保存率都有較大幅度的提高,大大節約了成本,提高了勞動生產效率,拓展了造林時間,且不受天氣的影響。同時,不同時間的造林也可以避開用水和用工的高峰期,有效的利用農民農閑和水相對充足的季節去造林。本發明所述方法在和田沙漠地區策勒縣極端干旱環境中得到應用,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實施效果,現在已經發揮了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