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草莓的種植方法,涉及農產品種植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
草莓屬多年生草本,高10-40厘米,莖低于葉或近相等,密被開展黃色柔毛。葉三出,小葉具短柄,質地較厚,倒卵形或菱形,上面深綠色,幾無毛,下面淡白綠色,疏生毛,沿脈較密,葉柄密被開展黃色柔毛,聚傘花序,花序下面具一短柄的小葉。花期4-5月,果期6-7月,而目前關于草莓的種植方法中,其果實的口感和甜度以及產量并不理想,而且需要耗費較多的人工去精心培育和照顧。
技術實現要素:
: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有效提高產量以及果實口感和優質度的草莓的種植方法。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草莓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育苗,選擇草莓匍匐莖上前期生長的健壯小苗,移植到露地苗床中進行育苗,要求育苗床土或缽土保水性、透氣性好,育苗間距為10-15公分,育苗密度為7000-7500棵/畝,且將苗木根系剪留10厘米左右;
(2)土壤發酵,將土壤與發酵組合物混合均勻,在33℃-37℃的條件下,在土壤與發酵組合物的混合土壤上覆蓋一層非透氣膜;
(3)施肥,對土壤進行耕翻,施復合肥或者其它天然家禽腐肥55~70kg/畝;
(4)作基地,作畦,畦寬1米,畦溝深28~35cm;
(5)定植,9月中下旬選擇新葉正常開展,小葉對稱,葉色濃綠葉柄粗,葉片大,長勢健壯,豐產性好的幼苗進行定植;
(6)大棚控溫,室外溫度較低時鋪好地膜,室外溫度為零度時,增加棚膜;
(7)病蟲妨害,利用稻糠放入土壤發酵,防治病蟲害;
(8)待草莓果實充分成熟后采摘。
作為優選,育苗間距為設置為12-13公分。
作為優選,所述復合肥施加量為60-65kg/畝。
作為優選,畦溝深30-32cm。
作為優選,所述棚膜由抗老化且高強度材質制成。
作為優選,病蟲妨害中,每隔一周噴一次多氧霉素來防治芽枯病。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之處是:所述草莓的種植方法前期施肥少,人工照料時間少且人工栽種強度低,且能有效提高產量以及口感度,成本較低,因而經濟效益高。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一種草莓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育苗,選擇草莓匍匐莖上前期生長的健壯小苗,移植到露地苗床中進行育苗,要求育苗床土或缽土保水性、透氣性好,育苗間距為10-15公分,育苗密度為7000-7500棵/畝,且將苗木根系剪留10厘米左右,作為優選實施方案,為提高育苗生長效果,育苗間距為設置為12-13公分;(2)土壤發酵,將土壤與發酵組合物混合均勻,在33℃-37℃的條件下,在土壤與發酵組合物的混合土壤上覆蓋一層非透氣膜;(3)施肥,對土壤進行耕翻,施復合肥或者其它天然家禽腐肥55~70kg/畝,進一步地,為提高施肥效果,所述復合肥施加量為60-65kg/畝;(4)作基地,作畦,畦寬1米,畦溝深28~35cm,優選地,畦溝深30-32cm;(5)定植,9月中下旬選擇新葉正常開展,小葉對稱,葉色濃綠葉柄粗,葉片大,長勢健壯,豐產性好的幼苗進行定植;(6)大棚控溫,室外溫度較低時鋪好地膜,室外溫度為零度時,增加棚膜,在本實施例中,為提高防護效果和較少人工強度,所述棚膜由抗老化且高強度材質制成;(7)病蟲妨害,利用稻糠放入土壤發酵,防治病蟲害,進一步地,病蟲妨害中,每隔一周噴一次多氧霉素來防治芽枯病;(8)待草莓果實充分成熟后采摘。
按照本實施例中的草莓的種植方法,其產量為4000-5500斤每畝,且口感度得到較大的提升。
上述草莓的種植方法前期施肥少,人工照料時間少且人工栽種強度低,且能有效提高產量以及口感度,成本較低。
需要強調的是:以上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