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蔬果種植
技術領域:
,具體涉及一種草莓無公害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草莓,為我國常見水果之一,口感酸甜、清香,深受大眾喜愛,祖國醫學認為,草莓味甘、性涼,有潤肺生津草莓、健脾和胃等功效,飯后食幾顆草莓,有助于消化開胃,健脾生津。近來醫學家發現,經常食用草莓對防治動脈硬化和冠心病也有益處。據國外醫學家研究,草莓中含有抗癌成分,可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在歐洲,草莓早就享有“水果皇后”的美稱,并被作為兒童和老年人的保健食品。草莓屬于病害高發性水果,其主要高發病害主要包括枯萎病、疫霉病、炭疽病、葉斑病、白粉病這幾種,目前草莓枯萎病防治方法多采用化學滅菌劑進行防治,防治效果不穩定、容易產生抗藥性不說,對草莓和環境也易造成一定的污染。技術實現要素:為克服現有草莓種植中病害防治存在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草莓無公害種植方法。本發明的方案如下:一種草莓無公害種植方法,具體的,(1)在大田挖施水槽及碗形種植穴,施水槽南北向設置,碗形種植穴設置在施水槽兩邊,每2排碗形種植穴之間設置一條施水槽,在種植穴穴底攤鋪抑菌劑,將穴內原土經充分暴曬后填于穴內,將草莓苗定值于穴內;(2)在草莓植株周圍土壤上鋪覆一層隔熱顆粒;(3)草莓種植期間,每次澆水完成后,保持通風良好;(4)草莓種植期間,溫度超過36℃時,注意放風、遮陽;(5)草莓掛果后,將每g甲硫氨酸溶解于600-800g水中,除陰雨天外,每天中午12-1點間,噴施于草莓果面。優選的,施水槽深40-50cm,寬8-12cm。優選的,碗形種植穴穴口面積為0.04-0.05㎡,穴口深30-35cm。優選的,在草莓植株0.04-0.05㎡范圍土壤上鋪覆隔熱顆粒。優選的,所述隔熱顆粒由二氧化硅、三氧化四鐵、酸性硅溶膠按10-15:1:0.2的重量比混合造粒得到。優選的,所述抑菌劑由嗜酸乳桿菌包埋于麥麩粉中造粒得到,嗜酸乳桿菌與麥麩粉使用比例為1-1.2:500。本發明草莓無公害種植方法能有效控制草莓種植期如枯萎病、疫霉病、炭疽病、葉斑病、白粉病這幾種高發病害的發生,種植穴呈碗形,利于根系舒展,由嗜酸乳桿菌包埋于麥麩粉中造粒得到的抑菌顆粒攤鋪在穴底,不斷且緩慢分泌的發酵物具有極強的抑菌性,阻隔穴外土壤菌體入侵,是控制草莓病害發生的關鍵因素,在草莓植株周圍土壤上鋪覆一層由二氧化硅、三氧化四鐵、酸性硅溶膠按10-15:1:0.2的重量比混合造粒得到的隔熱顆粒,能有效阻隔土壤的潮氣濕氣和熱氣,同時結合每次澆水保持良好通風,溫度超過36℃時注意放風,降低環境因素引起高發病害的幾率,草莓掛果后,將每g甲硫氨酸溶解于600-800g水中,除陰雨天外,每天中午12-1點間,噴施于草莓果面,利于提高草莓果實光合作用,對促進草莓果實膨大、著色以及營養積累有顯著幫助,最終獲得品質較好的草莓果實。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一種草莓無公害種植方法,(1)在大田挖施水槽及碗形種植穴,施水槽南北向設置,施水槽深40-50cm,寬8-12cm,碗形種植穴設置在施水槽兩邊,每2排碗形種植穴之間設置一條施水槽,碗形種植穴穴口面積為0.04-0.05㎡,穴口深30-35cm,在種植穴穴底攤鋪抑菌劑,將穴內原土經充分暴曬后填于穴內,將草莓苗定值于穴內,所述抑菌劑由嗜酸乳桿菌包埋于麥麩粉中造粒得到,嗜酸乳桿菌與麥麩粉使用比例為1:500;(2)在草莓植株0.04-0.05㎡范圍內土壤上鋪覆一層由二氧化硅、三氧化四鐵、酸性硅溶膠按10:1:0.2的重量比混合造粒得到的隔熱顆粒;(3)草莓種植期間,每次澆水完成后,保持通風良好;(4)草莓種植期間,溫度超過36℃時,注意放風、遮陽;(5)草莓掛果后,將每g甲硫氨酸溶解于600g水中,除陰雨天外,每天中午12-1點間,噴施于草莓果面。實施例2、一種草莓無公害種植方法,(1)在大田挖施水槽及碗形種植穴,施水槽南北向設置,施水槽深40-50cm,寬8-12cm,碗形種植穴設置在施水槽兩邊,每2排碗形種植穴之間設置一條施水槽,碗形種植穴穴口面積為0.04-0.05㎡,穴口深30-35cm,在種植穴穴底攤鋪抑菌劑,將穴內原土經充分暴曬后填于穴內,將草莓苗定值于穴內,所述抑菌劑由嗜酸乳桿菌包埋于麥麩粉中造粒得到,嗜酸乳桿菌與麥麩粉使用比例為1.2:500;(2)在草莓植株0.04-0.05㎡范圍內土壤上鋪覆一層由二氧化硅、三氧化四鐵、酸性硅溶膠按15:1:0.2的重量比混合造粒得到的隔熱顆粒;(3)草莓種植期間,每次澆水完成后,保持通風良好;(4)草莓種植期間,溫度超過36℃時,注意放風、遮陽;(5)草莓掛果后,將每g甲硫氨酸溶解于800g水中,除陰雨天外,每天中午12-1點間,噴施于草莓果面。實施例3、一種草莓無公害種植方法,(1)在大田挖施水槽及碗形種植穴,施水槽南北向設置,施水槽深40-50cm,寬8-12cm,碗形種植穴設置在施水槽兩邊,每2排碗形種植穴之間設置一條施水槽,碗形種植穴穴口面積為0.04-0.05㎡,穴口深30-35cm,在種植穴穴底攤鋪抑菌劑,將穴內原土經充分暴曬后填于穴內,將草莓苗定值于穴內,所述抑菌劑由嗜酸乳桿菌包埋于麥麩粉中造粒得到,嗜酸乳桿菌與麥麩粉使用比例為1.1:500;(2)在草莓植株0.04-0.05㎡范圍內土壤上鋪覆一層由二氧化硅、三氧化四鐵、酸性硅溶膠按12:1:0.2的重量比混合造粒得到的隔熱顆粒;(3)草莓種植期間,每次澆水完成后,保持通風良好;(4)草莓種植期間,溫度超過36℃時,注意放風、遮陽;(5)草莓掛果后,將每g甲硫氨酸溶解于700g水中,除陰雨天外,每天中午12-1點間,噴施于草莓果面。隨機從本蚌埠市寶熙家庭農場中選擇一畝連作3年草莓的種植田,該地塊上一年種植草莓在進行防治枯萎病發生的前提下,當年枯萎病發生率為6.6%,將該大田深翻后,將大田面積等分成兩組,其中一組作為實驗組、另一組作為對照組,兩組所用草莓苗為同一品種、按相同育苗方式培育得到,草莓苗株長勢、健康狀況無差異;其中,實驗組按本發明實施例1方法定值草莓,對照組按常規方式定值草莓,兩組單位面積定值株樹相同,定植后,兩組均按常規方式進行管理,兩組種植期間不進行病害防治與處理,至草莓最后一輪收獲結束,統計該期間草莓總病害發生率,以及常規方法檢測兩組所產草莓單個平均果重,果實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實甜度,結果見下表1:組別總病害發生率(%)草莓單個平均果重(g)果實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實甜度實驗組7.126.8g22.613.5對照組58.516.314.49.3由上表1可知,采用本發明實施例1方式種植草莓除能夠有效預防種植期高發病害發生外,還能顯著提高草莓品質。當前第1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