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農業食品科學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提高火龍果食用品質和延長貯藏期的方法。
技術背景
火龍果是一種新興的熱帶、亞熱帶果樹,集“水果”、“花卉”、“蔬菜”、“保健”、“醫藥”為一體,含有一般植物少有的植物性白蛋白、活性多糖、豐富的維生素和水溶性膳食纖維等,在預防便秘及降低血糖、血脂、血壓、尿酸等方面保健功能顯著,深受消費者歡迎,是貴州精品水果產業“十二五”期間重點發展的果樹之一。目前,貴州省火龍果產業已躍居全國第一,但至今還缺乏完善的商業化配套貯藏保鮮技術。隨著火龍果產業的飛速發展,盛果期大量鮮果集中成熟上市、口感淡、銷售期短、銷售半徑小的矛盾日益凸顯。
火龍果口味清淡、裂果及季節性等引起火龍果品質不穩定問題,品質穩定與否是影響消費者選擇的關鍵因素,因此開展火龍果鮮果品質提升及穩定性研究是有效吸引消費者的最佳途徑。
ca、mg、氨基酸為植物生長所需營養素,通過葉面噴施營養素,提高果實的食用品質,防治裂果;有機酸具有提高植物及其果實抗病性;木霉菌劑、乳酸鏈球菌素、納他霉素為微生物源殺菌劑,油茶提取液為植物源抑菌劑,將微生物源和植物源殺菌劑復配使用,從而大幅提高殺菌譜系。
本發明將植物營養素、有機酸和殺菌劑進行合理復配用于火龍果生產中,可同時實現提高火龍果食用品質、增加抗病性、降低裂果、減少田間及貯藏期病害,從而大幅降低農藥使用量,提高火龍果食用安全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針對火龍果口感淡、采后抗病性差、貯藏期短等的問題,提供一種提高火龍果食用品質和延長貯藏期的方法,通過生長發育期噴施營養液,達到提高火龍果食用品質和延長貯藏期的目的,適用于‘紫紅龍’、‘粉紅龍’、‘晶紅龍’等火龍果鮮果保鮮。
本發明的目的及解決其主要技術問題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提高火龍果食用品質和延長貯藏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火龍果坐果后對果實和枝條噴施兩至三次復配液,最后一次在采前五天完成;果實8~9成熟時采摘;
所述復配液由ca、mg、氨基酸和有機酸組成,其中ca和mg可為有機螯合型或無機離子型,氨基酸為動物性氨基酸,有機酸為草酸、檸檬酸和乳酸中一種,殺菌劑為木霉菌劑、納他霉素、乳酸鏈球菌和油茶提取液中一種或幾種復配;
所述復配液中ca含量為100~160g/l,mg含量為10~15g/l,氨基酸含量為100~150g/l,有機酸為70~100g/l;使用時復配液稀釋800-1600倍。
上述的一種提高火龍果食用品質和延長貯藏期的方法,其中:火龍果坐果2~5天后開始噴施,每隔5~10天噴施一次。
上述的一種提高火龍果食用品質和延長貯藏期的方法,其中:陰天噴施或早上露水干后9點以前或下午5點以后。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術方案可知,本發明具有以下特點:
(1)本發明將ca、mg和氨基酸復合用于提高火龍果生長發育期噴施,既可提高火龍果果皮強度從而防治裂果,又可提高火龍果的食用品質;
(2)本發明將ca、mg和有機酸復合用于提高火龍果生長發育期噴施,在提高火龍果果皮強度同時,又能提高火龍果采后抗病性,從而延長貯藏期。
(3)本發明將果蔬營養液與殺菌劑復合用于提高火龍果生長發育期噴施,在提高火龍果食用品質、裂果率的同時,對田間病蟲害進行有效防控,降低采后貯藏期間微生物病害引起的腐爛。
(4)采后與專利cn106258659a《一種火龍果采后病害的防控方法》聯合使用效果更佳。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1對火龍果感官評分和裂果率的影響;
圖2是實施例2對火龍果感官評分和裂果率的影響;
圖3是實施例3對火龍果感官評分和裂果率的影響;
圖4是實施例4對火龍果貯藏期腐爛指數和果皮硬度的影響;
圖5是實施例5對火龍果貯藏期腐爛率和霉爛指數的影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發明提出的一種提高火龍果食用品質和延長貯藏期的方法具體實施方式、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后。
一種提高火龍果食用品質和延長貯藏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火龍果坐果后對果實和枝條噴施兩至三次復配液,最后一次在采前五天完成,果實8~9成熟時采摘;
所述復配液由ca、mg、氨基酸和有機酸組成,其中ca和mg可為有機螯合型或無機離子型,氨基酸為動物性氨基酸,有機酸為草酸、檸檬酸和乳酸中一種或幾種,殺菌劑為木霉菌劑、納他霉素、乳酸鏈球菌和油茶提取液中一種或幾種;
所述復配液中ca含量為100~160g/l,mg含量為10~15g/l,氨基酸含量為100~150g/l,有機酸為70~100g/l;使用時復配液稀釋800-1600倍。
上述的一種提高火龍果食用品質和延長貯藏期的方法,其中:火龍果坐果2~5天后開始噴施,每隔5~10天噴施一次。
上述的一種提高火龍果食用品質和延長貯藏期的方法,其中:陰天噴施或早上露水干后9點以前或下午5點以后。
實施例1:
以‘紫紅龍’、‘晶紅龍’和‘粉紅龍’3個品種為對象,坐果后2天開始進行噴施處理,每隔10天噴施一次,具體如下:t1為70g/l檸檬酸,t2為80g/l草酸,t3為100g/l草酸,以清水作為對照,記為ck,t1~t3稀釋1600倍后進行噴施,果實8成熟時采摘。采收時統計不同處理組的裂果率和感官評分,結果見圖1。
實施例2:
以‘紫紅龍’、‘晶紅龍’和‘粉紅龍’3個品種為對象,坐果后5天開始進行噴施處理,每隔10天噴施一次,具體如下:t1為12g/l乳酸鈣,t2為160g/l糖醋螯合鈣,t3為170g/l螯合鋅,t4為150g/l螯合硼,t5為100g/l氨基酸,20g/l螯合鈣,10g/lmg,以清水作為對照,記為ck,t1~t3稀釋1600倍后進行噴施,果實9成熟時采摘。采收時統計不同處理組的裂果率和感官評分,結果見圖2。
實施例3:
以‘紫紅龍’、‘晶紅龍’和‘粉紅龍’3個品種為對象,坐果后3天開始進行噴施處理,每隔10天噴施一次800倍復合液,具體如下:t1為木霉菌劑,t2為納他霉素+乳酸鏈球菌,果實9成熟時采摘。采收時統計不同處理組的裂果率和感官評分,結果見圖3。
實施例4:
以‘紫紅龍’、‘晶紅龍’和‘粉紅龍’3個品種為對象,坐果后5天開始進行噴施處理,每隔10天噴施一次,具體如下:t1為160g/l糖醋螯合鈣,t2為100g/l氨基酸,20g/l螯合鈣,10g/lmg,t3為100g/l氨基酸,120g/l螯合鈣,10g/lmg,以清水作為對照,記為ck,t1~t3稀釋1600倍后進行噴施,果實8成熟時采摘,分選,挑選大小均勻一致的果實,剔除機械傷、殘次及病蟲害果實,散去田間熱,按10kg每袋分裝于周轉箱中,常溫愈傷處理24h后轉入15.0±1.0℃、rh90%冷庫,采用臭氧發生器生產10mg/m3的臭氧進行殺菌處理,貯藏5天后,將冷庫溫度調至9.0±1.0℃進行貯藏。統計貯藏期間不同處理組火龍果的腐爛指數和果皮硬度,結果見圖4。
實施例5:
以‘紫紅龍’、‘晶紅龍’和‘粉紅龍’3個品種為對象,坐果后5天開始進行噴施處理,每隔10天噴施一次,具體如下:a為木霉菌劑和乳酸鏈球菌,b為納他霉素+乳酸鏈球菌,c為油茶提取液,以清水作為對照,記為ck,a~c稀釋1600倍后進行噴施,果實8成熟時采摘,分選,挑選大小均勻一致的果實,剔除機械傷、殘次及病蟲害果實,散去田間熱,按10kg每袋分裝于周轉箱中,常溫愈傷處理24h后轉入15.0±1.0℃、rh90%冷庫,采用臭氧發生器生產10mg/m3的臭氧進行殺菌處理,貯藏5天后,將冷庫溫度調至9.0±1.0℃進行貯藏。統計貯藏期間不同處理組火龍果的腐爛指數和霉爛指數,結果見圖5。
由圖1-圖5結果可見,本發明能有效提高火龍果的感官評分、降低其裂果率,降低貯藏期腐爛指數和霉爛指數,維持較高的果皮硬度。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發明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