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辣椒保鮮貯藏劑及其應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天然生物制品蔬菜保鮮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殼聚糖酸性復合溶液及其在辣椒果實采后保鮮貯藏方面的應用。
背景技術:
辣椒是人們喜愛的一種食物,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A、B、B2及礦物元素,具有很高的食用價值和廣泛的應用加工途徑。水果蔬菜生長的季節性很強,在不同的季節其價格差異很大。辣椒是我國冬春季節“南菜北運”的重要蔬菜之一,辣椒采收后往往需要進行長途運輸。由于辣椒在常溫下耐貯性較差,導致品質下降和腐爛損失嚴重。因此,延長辣椒的保鮮期對減少辣椒采后損失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國內常用的果蔬保鮮劑有“京2B”、“仲丁胺”和“1-甲基環丙烯”,前兩者均屬人工合成的有機高分子化合物,具有毒性;1_甲基環丙烯的作用機理主要是通過抑制乙烯的形成來控制其后熟與衰老,成本較高,使用者經濟難以接受。國際品牌“森柏爾”屬于天然涂膜保鮮劑,試用后效果不甚理想,果蔬保存期短,且價格昂貴。為尋求一種天然無毒,環境友好、效果良好且成本低廉的新型保鮮劑,本發明利用我國沿海具有豐富的蟹蝦殼提取的殼聚糖為原料,加入適當的有機酸為溶劑,配制成一種新型涂膜保鮮劑。殼聚糖由于其分子結構中存在大量的氨基而具有某些獨特的理化性質和生理功能:良好的吸濕、保濕和抑菌功能,良好的生物適應性、降解性和成膜性,目前較多地應用于生物醫藥、食品、日用化妝品、環境保護等領域。而利用殼聚糖作為辣椒保鮮劑及其在貯藏中的應用,還未見有詳細的報道,特別是運用輻照后的殼聚糖與冰醋酸或酒石酸組成復合溶液對辣椒采后的保鮮及貯藏更是未見類似的報道。因此,對輻照殼聚糖復合溶液對辣椒采后保鮮功能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辣椒保鮮貯藏劑及其應用,本發明的辣椒保鮮貯藏劑天然無毒,環境友好、保鮮效果良好且成本低廉。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辣椒保鮮貯藏劑,它為殼聚糖酸性復合溶液,其中,殼聚糖濃度為300-500 mg/L,酸的體積百分比濃度為0.1-0.5%,所述酸由冰醋酸和酒石酸的一種或兩種組成,溶劑為水。進一步地,所述殼聚糖指的是脫乙酰度為90-95%且經50-100 kGy 60CoP射線輻照的殼聚糖。進一步地,所述酸為質量百分比濃度大于99.5%的分析純冰醋酸溶液、質量百分比濃度大于99.5%的分析純酒石酸溶液的任一種或兩種組合。上述辣椒保鮮貯藏劑在辣椒果實采后保鮮貯藏方面的應用,包括以下步驟:
(I)辣椒果實統一從果梗離層處采摘,實時收集,并預冷至18-22 °C備用;
(2 )用本發明殼聚糖酸性復合溶液浸泡辣椒果實3-5分鐘,取出辣椒后晾干,8-10 °C下貯藏。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創造性地利用輻照殼聚糖與冰醋酸/酒石酸復合溶液作為辣椒果實采后保鮮劑的技術方案,所用原料均為食用性原料,不存在藥害殘留問題,保證了辣椒的食用安全性,不影響顧客的消費心理。將本發明用于辣椒保鮮貯藏,輔以8-10°C溫控,可保鮮30-50天。30天時經檢測辣椒病情指數與轉色指數均明顯下降。本發明原料易得,處理方法環保,操作簡便,容易推廣應用。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以殼聚糖為主要成份的辣椒保鮮劑,將殼聚糖輻照后與酸配成一定質量濃度和體積濃度的復合溶液,作為辣椒采后保鮮劑及延長辣椒貯藏的方法。殼聚糖是自然界中帶正電荷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適應性、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粘附性;良好的吸濕、保濕和抑菌性能。殼聚糖輻照后降解為低分子量殼寡糖,大大促進了殼聚糖在酸性溶液中充分均勻地分散,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其量子效應和巨大的表面和界面效應,使其具有更優異的成膜性、吸濕性和保濕性。用該復合溶液浸泡辣椒后,可在辣椒表皮形成一層殼聚糖膠體薄膜,該膜具有優異的吸濕(空氣中水份)、保濕(辣椒表皮水份)等功能。該膜對氧氣和二氧化碳氣體具有一定的選擇性,能防止空氣中氧氣的侵入,大大降低辣椒的氧化反應速度。該保鮮劑同時兼具抑菌功能,可使辣椒在貯存期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態。具體來說,本發明辣椒保鮮貯藏劑為殼聚糖酸性復合溶液,殼聚糖濃度為300-500mg/L,酸的體積百分比濃度為0.1-0.5%,所述酸由冰醋酸和酒石酸的一種或兩種組成,溶劑為水。所述殼聚糖指的是脫乙酰度為90-95%且經50-100 kGy 60Co 射線輻照的殼聚糖。所述酸為質量百分比濃度大于99.5%的分析純冰醋酸溶液、質量百分比濃度大于99.5%的分析純酒石酸溶液的任一種或兩種組合。本發明辣椒保鮮貯藏劑可用于辣椒果實采后保鮮貯藏,包括以下步驟:
(I)辣椒果實統一從果梗離層處采摘,實時收集,并預冷至18-22 °C備用;
(2 )用本發明殼聚糖酸性復合溶液浸泡辣椒果實3-5分鐘,取出辣椒后晾干,8-10 °C下貯藏。本發明用病情指數和轉色指數來評價保鮮貯藏效果。病情指數=Σ [(病害果數X病害級值)/總果數X最高病害級值]X 100%。轉色指數(%)= Σ [(轉色果數X轉色級值)/總果數X最高轉色級值]X100%。下面根據實施例詳細描述本發明,本發明的目的和效果將變得更加明顯。實施例1
(I)辣椒實時采收
本實施例采收辣椒時,選取無病無傷的綠熟辣椒,并統一從果梗離層處采摘,預冷至18-22 °C 備用。( 2 )辣椒保鮮劑處理方法及貯藏應用
用殼聚糖質量濃度為300 mg/L,冰醋酸體積百分比濃度為0.1%的復合溶液浸泡辣椒果實3分鐘,取出辣椒后晾干,8-10 °(:下貯藏。30天后表現出較好的保鮮效果。統計結果發現辣椒果實病害明顯減輕,病情指數比對照降低了 17.6%,果皮轉色明顯延緩,轉色指數比對照降低了 5.3%。實施例2
步驟(I)同實施例1
(2)辣椒保鮮劑處理方法及貯藏應用
用殼聚糖質量濃度為500 mg/L,冰醋酸體積百分比濃度為0.4%的復合溶液浸泡辣椒果實5分鐘,取出辣椒后晾干,8-10 °(:下貯藏。30天后表現出較好的保鮮效果。統計結果發現辣椒果實病害明顯減輕,病情指數比對照降低了 23.8%,果皮轉色明顯延緩,轉色指數比對照降低了 18.1%。實施例3
步驟(I)同實施例1
(2)辣椒保鮮劑處理方法及貯藏應用
用殼聚糖質量濃度為300 mg/L,酒石酸體積百分比濃度為0.1%的復合溶液浸泡辣椒果實3分鐘,取出辣椒后晾干,8-10 °(:下貯藏。30天后表現出較好的保鮮效果。統計結果發現辣椒果實病害明顯減輕,病情指數比對照降低了 14.2%,果皮轉色明顯延緩,轉色指數比對照降低了 5.1%。實施例4 步驟(I)同實施例1
(2)辣椒保鮮劑處理方法及貯藏應用
用殼聚糖質量濃度為500 mg/L,酒石酸體積百分比濃度為0.5%的復合溶液浸泡辣椒果實5分鐘,取出辣椒后晾干,8-10 °(:下貯藏。30天后表現出較好的保鮮效果。統計結果發現辣椒果實病害明顯減輕,病情指數比對照降低了 20.6%,果皮轉色明顯延緩,轉色指數比對照降低了 15.8%。實施例5
步驟(I)同實施例1
(2)辣椒保鮮劑處理方法及貯藏應用
用殼聚糖質量濃度為400 mg/L,冰醋酸體積百分比濃度為0.2%,酒石酸體積百分比濃度為0.2%的復合溶液浸泡辣椒果實5分鐘,取出辣椒后晾干,8-10 0C下貯藏。40天后表現出較好的保鮮效果。統計結果發現辣椒果實病害明顯減輕,病情指數比對照降低了 15.7%,果皮轉色明顯延緩,轉色指數比對照降低了 10.6%。實施例6
步驟(I)同實施例1
(2)辣椒保鮮劑處理方法及貯藏應用
用殼聚糖質量濃度為500 mg/L,冰醋酸體積百分比濃度為0.3%,酒石酸體積百分比濃度為0.1%的復合溶液浸泡辣椒果實4分鐘,取出辣椒后晾干,8-10 0C下貯藏。50天后表現出較好的保鮮效果。統計結果發現辣椒果實病害明顯減輕,病情指數比對照降低了 8.7%,果皮轉色明顯延緩,轉色指數比對照降低了 3.4%。上述實施例用來解釋說明本發明,而不是對本發明進行限制,在本發明的精神和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對本發明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變,都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辣椒保鮮貯藏劑,其特征在于,它為殼聚糖酸性復合溶液,其中,殼聚糖濃度為300-500 mg/L,酸的體積百分比濃度為0.1-0.5%,所述酸由冰醋酸和酒石酸的一種或兩種組成,溶劑為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辣椒保鮮貯藏劑,其特征在于,所述殼聚糖指的是脫乙酰度為90-95%且經50-100 kGy 60Co ^射線輻照的殼聚糖。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辣椒保鮮貯藏劑,其特征在于,所述酸為質量百分比濃度大于99.5%的分析純冰醋酸溶液、質量百分比濃度大于99.5%的分析純酒石酸溶液的任一種或兩種組合。
4.一種權利要求1所述辣椒保鮮貯藏劑在辣椒果實采后保鮮貯藏方面的應用,其特征在于,該應用包括以下步驟: (I)辣椒果實統一從果梗離層處采摘,實時收集,并預冷至18-22 °C備用; (2 )用本發明殼聚糖酸性復合溶液浸泡辣椒果實3-5分鐘,取出辣椒后晾干,8-10 °C下貯 藏。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辣椒保鮮貯藏劑及其應用,將殼聚糖配制成質量百分比濃度為300-500mg/L,冰醋酸/酒石酸體積百分比濃度為0.1-0.5%的復合溶液對辣椒果實進行浸泡處理。本發明針對辣椒果實保鮮貯藏總結出適合濃度的殼聚糖酸性溶液和適宜的處理方法,成功實現對辣椒果實的保鮮貯藏。經本發明方法處理的辣椒果實,在8-10oC下貯藏30天后,病害明顯減輕,浸泡處理的辣椒果實病情指數下降明顯,最大降幅達23.8%;辣椒果皮轉色明顯延緩,轉色指數最大降幅達18.1%。本發明原料易得,成本低廉,處理方法綠色環保,且操作簡便,效果顯著,容易推廣使用。
文檔編號A23B7/04GK103155974SQ201310093089
公開日2013年6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22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22日
發明者丁興成, 徐超 申請人:浙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