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機械領域,尤其涉及香蕉、菠蘿等植物種植機械。
背景技術:
香蕉、菠蘿等是著名的熱帶水果,我國主要種植地區以廣東、海南、廣西、福建、云南為主。香蕉、菠蘿等收獲后,植物株莖的莖桿、根茬必需及時處理。以前大部分地區是靠人工挖掘、清理并搬運堆積于田間地頭,待植物株莖干枯后焚燒掉。這種處理方式的缺點是費工費時,由于處理所需時間較長,也會影響下茬作物的種植,焚燒時產生大量的煙霧會污染環境;另外,植物株莖含有豐富的有機質,上述處理方式未將其利用,也造成了資源浪費。
現在,有一些地區已有一些機械化的植物株莖粉碎還田設備,比較早的,如中國專利號200520104958.1公開了一種旋刀式香蕉滅茬還田機,其采用旋刀式粉碎處理,主要存在的缺陷是粉碎不徹底、纖維切不斷、纏繞刀具阻塞現象嚴重、動力要求高、工作效率低。后來又出現了另外的一種設備,如中國專利號為201420825304.7公開了另一種植物株莖粉碎還田機,如圖1所示,這種機械是在粉碎軸上焊接多個刀盤,粉碎軸轉動帶動刀盤上的刀片從而對植物株莖的莖桿、根茬進行粉碎還田作業。但是,刀盤如果過多,前方的拖拉機負重太大,速度下降或者油耗增加,而且,如果因為前述的原因需要控制所用刀盤的總數量,則由于刀盤與刀盤之間的間距較大,倒伏在粉碎軸前方的植物株莖很可能只有植物株莖軸向的半邊樹體或半邊地下的植物株莖的莖桿、根茬被刀盤粉碎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帶著粉碎軸的拖拉機需要反方向行駛一次,將未被粉碎的植物株莖的另一半樹體及另一 半地下的植物株莖的莖桿、根茬再次粉碎,而且,反方向行駛一次的結果不一定盡如人意,又如附圖1和附圖2所示的專利號為201620047400.2公開了另一種農作物株莖粉碎還田機,也同樣會發生植物纖維纏繞粉碎軸軸部的現象,導致軸的工作異常,甚至停止轉動,以至工作效率低下。
技術實現要素:
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植物株莖粉碎還田機,使用本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能夠解決現有技術中粉碎還田機的軸被植物纖維纏繞而導致粉碎效率低下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植物株莖粉碎還田機,包括機架,機架的前部及設置在機架上的懸掛機構用于與拖拉動力設備連接,機架上設有變速箱,動力輸入軸與變速箱連接,變速箱通過輸送軸與多個傳動件連接,機架上設有排成一排的偶數個立式粉碎軸,每個立式粉碎軸的一端連接一個傳動件、另一端固定連接轉動盤,每個轉動盤外周上設置有多個切刀。
進一步,兩個相鄰的立式粉碎軸用于以相反方向轉動。
進一步,每個切刀的上的頭部與轉動盤相連接、尾部朝下,每個切刀的刀刃與地面的夾角小于90度。
進一步,在機架上設置有前壓板,前壓板設置在偶數個立式粉碎軸前方朝向拖拉動力設備的方向,前壓板上部上抬,前壓板與地面成小于90度的夾角。
進一步,切刀與轉動盤之間通過焊使用切刀固定件固定連接。
進一步,轉動盤的形狀為圓形或多邊形。
進一步,立式粉碎軸的數量為兩個、四個或六個。
進一步,每個轉動盤上設置的切刀數量為兩個、三個或四個。
進一步,最左邊的轉動盤的左側設置有與機架連接的左側護板,左側護板的最下部連接有與地面接觸的左平板,最右邊的轉動盤的右側設置有與機架連接的右側護板,右側護板的最下部連接有與地面接觸的右平板。
進一步,左側護板與右側護板的高度可調節。
使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由于立式粉碎軸連接有轉動盤,轉動盤的外周上才連接有切刀,工作時,轉動盤轉動,切刀切碎植物的株莖,若有株莖纖維纏繞,也只能發生在與切刀之間,而不會纏繞到立式粉碎軸的軸部。因此,可以提高植物株莖粉碎還田機粉碎株莖的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技術中一種植物株莖粉碎還田機的示意圖;
圖2是圖1中植物株莖粉碎還田機粉碎軸與螺旋刀盤組裝件的立體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創造中植物株莖粉碎還田機的主視示意圖;
圖4是在圖3的右視示意圖;
圖5是轉動盤與切刀結合起來的示意圖;
圖6是轉動盤與切刀結合起來的立體示意圖;
圖7是圖3后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參照附圖并舉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1:
如圖3、圖4及圖5、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植物株莖粉碎還田機,包括機架1,機架1的前部及設置在機架上的懸掛機構12用于與拖拉動力設備連接,機架1上設有變速箱2,動力輸入軸3與變速箱2連接,變速箱2通過輸送軸4與多個傳動件5連接,機架1上設有排成一排的偶數個立式粉碎軸6,每個立式粉碎軸6的一端固定連接一個傳動件5、另一端固定連接轉動盤7,每個轉動盤7外周上設置有多個切刀8。
在圖3中,四個傳動件5及各自配備的立式粉碎軸6處于一個傳動箱集成箱體中,當然,輸送軸4與多個傳動件5的連接方式和傳動方式可采用現有技術中的公知常識來實施。圖3中的懸掛機構是三點懸掛式。
在本實施例中,由于立式粉碎軸連接有轉動盤,轉動盤的外周上才連接有切刀,工作時,轉動盤轉動,切刀8切碎植物的株莖,若有株莖纖維纏繞,也只能發生在纖維與切刀8之間,而不會纏繞到立式粉碎軸6的軸部。因此,可以提高植物株莖粉碎還田機粉碎株莖的效率。變速箱實現速度的可變性,低速時用于挖切地面以下的根莖,高速時用于切割地上的株莖。
實施例2:
如圖3所示,兩個相鄰的立式粉碎軸6用于以相反方向轉動。
在本實施例中,兩個相鄰的立式粉碎軸5以相反的方向轉動,使得還田機行進途中,植物株莖不會往同一側分布,例如,如果兩個相鄰的立式粉碎軸5以相同的方向如順時間轉動,那么,株莖在被粉碎后都會由于慣性甩向右側,這不導致土壤中的株莖碎塊分布不均勻,而且,如果兩個相鄰的立式粉碎軸5以相反的方向如順時間轉動,株莖中的“漏網之魚”會被相鄰的以相反方向轉動的切刀再次切碎,也能提高切碎效率。
而且,如圖5、圖6所示,每個切刀8的上的頭部與轉動盤7相連接、尾部朝下,每個切刀的刀刃81與地面的夾角小于90度,這種設置的作用在于減少株莖纖維纏繞,切刀的刀刃81在轉動過程中,即使有纏繞的纖維,由于這種角度設置,也易于滑落。
實施例3:
如圖4所示,在機架上設置有前壓板9,前壓板9設置在偶數個立式粉碎軸6前方朝向拖拉動力設備的方向,前壓板9的上部上抬,前壓板9與地面成小于90度的夾角。
在本實施例中,在還田機行進時,前壓板將株莖推伏,接著,倒伏的株莖接受切刀的粉碎,能提高效率,且降低植物纖維纏繞立式粉碎軸的機率。
實施例4:
如圖3、圖4及圖5所示,切刀8與轉動盤7之間通過使用切刀固定件71固定連接。
在本實施例中,轉動盤7與切刀8可以通過切刀固定件71——例如固定片及固定螺絲釘來加以固定,如固定片分為兩個部分,一個部分與轉動盤貼合的金屬片狀物,另一部分——固定片的下端突出部用于與切刀相固接,整個固定片呈類似倒L形的形態,固定片上有螺絲孔,這種固定連接方式方便檢修替換。
實施例5:
如圖6所示,轉動盤7的形狀為圓形或多邊形,立式粉碎軸6的數量為兩個或四個。
在本實施例中,轉動盤的形狀可以設置成圓形或多邊形如矩形或長方形,比較方便加工生產,立式粉碎軸的數量為偶數個,能使得還田機行駛工作過的土壤中的株莖碎塊分布均勻,而且株莖中的“漏網之魚”會被相鄰的以相反方向轉動的切刀再次切碎,能提高切碎效率。因為考慮到還田機機身的寬度及香蕉等株莖的長度的比例,在粉碎時,約小于二分之一機身的寬度為一個轉動盤的直徑,因此優選立式粉碎軸5的數量為兩個。
實施例6:
每個轉動盤7上設置的切刀8數量為兩個、三個或四個。
在本實施例中,切刀數量設置多個,可以使得株莖的粉碎率大大提高。
實施例7:
如圖3所示,最左邊的轉動盤7的左側設置有與機架連接的左側護板10,左側護板的最下部連接有與地面接觸的左平板101,最右邊的轉動盤的右側設置有與機架連接的右側護板11,右側護板的最下部連接有與地面接觸的右平板111。
本實施例中,由于設置有左側護板10與右側護板11,使得還田機在進行過程中粉碎的株莖碎塊被統一散落在左側護板10與右側護板11之間,而不會彈落飛濺到左側護板與右側護板之外的土壤中,也避免了誤傷旁邊的人與動物,而且,左平板101與右平板111能給予一個均衡的支撐力,使得行進中的切刀不會完全陷于土壤中,而是在一個規定的深度進入土壤,以及一個規定的高度高出土壤平面,以分配對土壤下根莖和土壤上桿莖的切割。
實施例8:
如圖3所示,左側護板10與右側護板11的高度可調節。
本實施例中,如前一個實施例所述,使用人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調節切刀進入土壤的深度,而達到更好的粉碎還田效果。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植物株莖粉碎還田機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同時,對于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