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人工魚礁,特別是涉及一種自潔式人工魚礁。
背景技術:
人工魚礁是指人們在水中經過科學選點而設置的構造物,旨在改善海域生態環境,為魚類等水生生物的聚集、索餌、繁殖、生長和避敵提供必要而又安全的棲息場所,以達到保護、增殖漁業資源和提高漁獲量的目的。
近些年來,我國在持續增長的高強度捕撈壓力下,海洋環境和漁業資源已遭到嚴重破壞,如何采取措施來改善海洋環境和資源已勢在必行,其中在海洋中投放魚礁來改善海洋環境已取得較好的效果,投放人工魚礁不僅可以修復近海漁業資源,還可以起到改善海洋生態環境的功能,因此人工魚礁已經成為國內外非常重要的漁業增殖方式。現有的人工魚礁雖然種類繁多,但容易發生阻塞現象,對海流有一定的阻擋作用,從而引起了海域內溫躍層和鹽躍層的出現,減緩了水體的垂直交換而使海底形成缺氧層,容易導致參類、浮游生物的死亡,因此需要對現有人工魚礁做出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自潔式人工魚礁,它不但能夠為海洋生物提供生長、繁殖、附著等場所,而且內部葉輪軸在海流的帶動下轉動能夠有效解決現有人工魚礁容易發生阻塞問題,適用于我國廣闊的水產海域。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是:一種自潔式人工魚礁,它是由魚礁隔板和外部框架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魚礁隔板由外部框邊和葉輪軸組成,所述的外部框邊的兩條相對的框邊內部側面分別設置有葉輪裝配孔,所述的葉輪軸由葉片和中心轉軸組成,所述的葉片具有一定的彎度且繞中心轉軸均勻分布,所述的外部框架由支撐柱和魚礁底座組成,所述的支撐柱內部側壁上開設有隔板裝配槽,所述的葉輪軸與所述的外部框邊上的葉輪裝配孔形成轉動連接,所述的魚礁隔板分別與所述的外部框架上的隔板裝配槽形成嵌接,并由混凝土粘結固定,所述的魚礁隔板自上而下依次交錯排布,上下相鄰的魚礁隔板內部的葉輪軸的軸向相互交錯。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自潔式人工魚礁具有如下特點和作用: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自潔式人工魚礁由魚礁隔板和外部框架組成,魚礁隔板上安裝有可以轉動的葉輪軸,葉輪軸在海流的帶動下可以繞其軸心轉動,葉輪軸的轉動避免了由于魚礁內部雜物的沉積而引發的阻塞問題,使魚礁的透水性更好,從而能夠產生很好的水動力學性能,增強了魚礁周圍海域內的物種的豐富性和活力,相互交錯的魚礁隔板可以適應不同方向的海流,提高了葉輪軸的利用率,降低了魚礁的投放難度,同時多層的魚礁隔板也可以為藻類等生物提供更大的附著面積,極大的增殖了魚礁周圍的海域。
附圖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由以下的實施例及附圖給出。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自潔式人工魚礁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魚礁隔板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外部框邊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葉輪軸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葉輪軸軸向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外部框架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自潔式人工魚礁做進一步詳細描述。
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自潔式人工魚礁,它是由魚礁隔板1和外部框架2組成。
參見圖2,圖3,圖4,圖5,所述的魚礁隔板1由外部框邊11和葉輪軸12組成,所述的外部框邊11的兩條相對的框邊內部側面分別設置有葉輪裝配孔111,所述的葉輪軸12由葉片121和中心轉軸122 組成,所述的葉片111具有一定的彎度且繞中心轉軸均勻分布。
參見圖6,所述的外部框架2由支撐柱21和魚礁底座22組成,所述的支撐柱21內部側壁上開設有隔板裝配槽211。
參見圖1,圖2,所述的葉輪軸12與所述的外部框邊11上的葉輪裝配孔111形成轉動連接,所述的魚礁隔板1分別與所述的外部框架2上的隔板裝配槽211形成嵌接,并由混凝土粘結固定,所述的魚礁隔板1自上而下依次交錯排布,上下相鄰的魚礁隔板1內部的葉輪軸12的軸向相互交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