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機械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用于玉米收獲機摘穗臺的摘穗板、玉米收獲機摘穗臺及玉米收獲機。
背景技術:
玉米是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我國的夏播玉米主要集中在黃淮海地區,是我國玉米最為集中產區,播種面積約為1.6億畝,占全國玉米總面積的30%以上。這一地區采用一年兩熟的種植模式,大面積連片種植,比較容易實現機械化聯合收獲作業。果穗收獲基本趨于成熟,籽粒收獲成為該區域玉米收獲機的熱點,玉米收獲機摘穗臺是其重要的工作部件之一。由于板式摘穗臺作業效率高,果穗損傷小,成為籽粒收獲機的首選,但仍存在摘穗板間隙無法自動調整,對不同狀態的玉米適應性差的問題,對于收獲時含水率較高的玉米會產生大量斷秸稈。創新研發新型摘穗板對玉米實現低損高效收獲非常必要。
我國玉米收獲機摘穗臺現有摘穗板當前存在的主要技術問題有:
(1)我國市場現有的玉米收獲機板式摘穗臺,摘穗效率高、對果穗損傷小,但對于黃淮海地區收獲條件而言會產生大量斷秸稈,造成摘穗臺堵塞。
(2)現有的玉米收獲機板式摘穗臺的摘穗板,雖然間隙能夠手動調整,但由于調整摘穗板間隙需要停機,影響作業效率,因此實際作業時間隙基本不作調整。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于玉米收獲機摘穗臺的摘穗板、玉米收獲機摘穗臺及玉米收獲機。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于玉米收獲機摘穗臺的摘穗板,包括兩個左右間隔布置的摘穗架,每個摘穗架上設有摘穗板,摘穗板與連接桿相連,摘穗板與連接桿之間設有能夠帶動摘穗板左右移動的調節機構。
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調節機構包括滑槽、滑塊和偏心輪,滑槽設在摘穗架上,滑塊與連接桿相連,且能在滑槽內往復運動,偏心輪設置在滑槽和滑塊之間。
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摘穗板前端是弧形結構,后部用于安置拉莖輥。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玉米收獲機摘穗臺,包括所述的摘穗板,摘穗架后部設有摘穗齒箱。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玉米收獲機,包括所述的玉米割臺。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偏心輪、滑塊、連接桿等部件,作業時兩側滑塊可在各自滑槽中左往復運動,帶動連接桿往復運動,最終帶動摘穗板往復運動,實現兩摘穗板之間間隙的自動調整;使用該實用新型后作業更流暢,效率更高,產生的斷秸稈量明顯下降,可有效防止摘穗臺堵塞。
附圖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左摘穗板 2.左連接桿 3.左滑塊 4.左偏心輪 5.左滑槽 6.摘穗架7.右摘穗板 8.右連接桿 9.右滑塊 10.右偏心輪 11.右滑槽 12.摘穗齒箱。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參照附圖并舉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實施例中提供一種用于玉米收獲機摘穗臺的摘穗板,包括由左摘穗板1、左連接桿2、摘穗架6、右摘穗板7、右連接桿8和兩個調節機構。
本實施例中,摘穗架6為兩個左右間隔布置,左摘穗板1與左連接桿2連接、摘穗架6、右摘穗板7與右連接桿8連接,左摘穗板1及右摘穗板7分別與摘穗架6連接,左摘穗板1與左連接桿2以及右摘穗板7與右連接桿8之間設有能夠帶動左摘穗板1及右摘穗板7左右移動的調節機構。
本實施例中,左側的調節機構包括左滑塊3、左偏心輪4及左滑槽5,左滑槽5設在摘穗架6上,左滑塊3與左連接桿2相連,且能在左滑槽5內往復運動,左偏心輪4設置在左滑槽5和左滑塊3之間;右側的調節機構包括右滑塊9、右偏心輪10及右滑槽11,右滑槽11設在摘穗架6上,右滑塊9與右連接桿8相連,且能在右滑槽11內往復運動,右偏心輪10設置在右滑槽11和右滑塊9之間。
本實施例,左摘穗板1及右摘穗板7前端是弧形結構,后部用于安置拉莖輥。
本申請的另一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玉米收獲機摘穗臺,包括所述的摘穗板,摘穗架后部設有摘穗齒箱12。
本申請的還有一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玉米收獲機,包括所述的玉米割臺。
本實施例的實施過程如下:
摘穗齒箱12安裝在摘穗架6上,摘穗齒箱12將動力傳遞給左偏心輪4和右偏心輪10,左偏心輪4和右偏心輪10帶動左滑塊3和右滑塊9在左滑槽5和右滑槽11內往復運動,左滑塊3和右滑塊9帶動左連接桿2和右連接桿8往復運動,左連接桿2和右連接桿8帶動左摘穗板1及右摘穗板7往復運動,最終實現左摘穗板1及右摘穗板7間隙的自動調整。
上述具體實施方式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個案,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加以變更或改型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方式。但是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改型,皆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