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農業機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中藥材種植機具。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北方中藥材的種植面積越來越大,這就需要配套高效率的農機裝備。現有技術中,根莖類的中藥材種植機具一般設置一排放苗口,種植行距較大,工作效率低。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中藥材種植機具,從而有效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中藥材種植機具,機架(1)設有牽引架(2),機架(1)后端下部設有連接件(3),下部設有地輪(8),其特征在于:機架(1)底板上面前部設有平臺(10),中部設有前排座椅(5a),后部設有后排座椅(5b);前排座椅(5a)前的底板上設有多個間隔均勻的前放苗口(4a),機架(1)底板下面設有多個前開溝鏟(7a),與前放苗口(4a)對應;后排座椅(5b)前的底板上設有多個間隔均勻的后放苗口(4b),機架(1)底板下面設有多個后開溝鏟(7b),與后放苗口(4b)對應;后放苗口(4b)設于相鄰兩前放苗口(4a)中間。
所述前放苗口(4a)和后放苗口(4b)兩端中間均設有限位槽(9)。
所述后排座椅(5b)兩側設有后側擋板(6),平臺(10)外圍設有前擋板(11)。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結構設計合理,設置前后兩排放苗口,后排放苗口與前排放苗口位置交錯,使行距縮小,工作效率提高一倍。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俯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左視圖;
圖中,1-機架,2-牽引架,3-連接件,4a-前放苗口,4b-后放苗口,5a -前排座椅,5b-后排座椅, 6-后側擋板,7a-前開溝鏟,7b–后開溝鏟,8-地輪,9-限位槽,10-平臺,11-前擋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實施例1,見圖1-3,一種中藥材種植機具,機架1設有牽引架2,機架1后端下部設有連接件3,下部設有地輪8,其特征在于:機架1底板上面前部設有平臺10,平臺10外圍設有前擋板11,待種
的藥材苗可放在該平臺上。前排座椅5a前的底板上設有三個間隔均勻的前放苗口4a,機架1底板下面設有三個前開溝鏟7a,與前放苗口4a對應;后排座椅5b前的底板上設有三個間隔均勻的后放苗口4b,機架1底板下面設有三個后開溝鏟7b,與后放苗口4b對應;后放苗口4b設于相鄰兩前放苗口4a中間。所述前放苗口4a和后放苗口4b兩端中間均設有限位槽9。
所述后排座椅5b兩側設有后側擋板6,保證人的安全。后側擋板6為活動式,不工作時,后側擋板6可打開。
前后排各坐3人對著每個放苗口,機具在進行過時,開溝鏟開出一條溝,操作者將藥材苗從放苗口放下,落在溝中,土自動覆在上面。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