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種植肥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中藥材種植調節堿性土壤有機營養培植肥料及其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中藥材生產歷史悠久,新中國成立以來,中藥材產業得到了迅速恢復和發展,在改進栽培技術、引種馴化野生藥材、引進國外中藥材以及規范化生產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進展,目前在600多種常用藥材中,已有人工種植(養殖)的品種達到200多個,全國藥材種植總面積約2100萬畝。發展中藥材生產已經成為調整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發展地方經濟的主要產業。特別是隨著農業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化,農產品生產更加注重質量、安全、生態、營養和保健,各地在生產中還將中藥材種植與當地的地理環境、民族傳統、種植習慣相結合,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北藥、南藥、懷藥、浙藥、川藥、云藥等道地藥材,生產的規模化、規范化和產業化經營水平得到提高,呈現出健康、快速的發展勢頭。
隨著人們對中藥材資源的需求日益增加,野生藥用資源日益減少,而栽培藥材質量上和產量都難以滿足需求,人們需要完成現有的栽培技術,從質量和產量上下手,利用相關技術完善栽培方面研究,不但要提高產量,還要保證質量,增加經濟效益和藥用價值,為中藥現代化,國際化提供一個良好的保障。
目前,中藥材在市場上的利用日趨商業化,而中藥材在種植過程中鎖用到的肥料多數是人工合成的化學肥料,這些肥料對于中藥材的種植具有較大的局限性,在種植過程中不方便掌握使用計量,從而使中藥材不能良好的發育,甚至會造成中藥材無法生長而導致減產。
技術實現要素:
: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提高中藥種植存活率,增加植株根系發育,提高移栽存活率,有效促進藥材生長,利用花生殼粉,海帶渣等廢棄材料制成等優點的一種中藥材種植調節堿性土壤有機營養培植肥料及生產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中藥材種植調節堿性土壤有機營養培植肥料,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海帶渣5-22份、花生殼粉10-18份,醋糟10-25份、貝殼粉10-25份、蠶沙10-25份、腐植酸8-20份、固氮菌5-15份、解磷菌5-20份、植物混合料20-40份、微生物肥料10-25份、ABT生根粉10-30份、EM菌劑10-20份。
其中各種原料的重量配比是,海帶渣5-16份、花生殼粉10-16份,醋糟10-22份、貝殼粉10-20份、蠶沙10-20份、腐植酸8-14份、固氮菌5-10份、解磷菌5-14份、植物混合料20-35份、微生物肥料10-22份、ABT生根粉10-25份、EM菌劑10-18份。
其中各種原料的重量配比是,海帶渣12份、花生殼粉15份,醋糟16份、貝殼粉15份、蠶沙15份、腐植酸12份、固氮菌7份、解磷菌10份、植物混合料30份、微生物肥料20份、ABT生根粉20份、EM菌劑16份。
所述植物混合料是植物枯萎的枝葉和廢棄的食物所組成的混合料。
所述微生物肥料是為纖維素分解菌、放線菌中的一種或者兩種組合。
主要生產加工工藝流程為:
1、將花生殼粉,醋糟,貝殼粉,蠶沙,固氮菌,解磷菌,植物混合料,微生物肥料充分混合后,在好氧條件下,溫度30-45℃,發酵3-5小時,制成初級發酵物料,備用;
2、向初級發酵物料中加入除味劑,充分混合除味后,進行烘干粉碎,制成粉碎料,備用;
3、向粉碎料中加入海帶渣,腐植酸,ABT生根粉,EM菌劑充分混合后加適量水,再次混合攪拌后,進行脫水,制得脫水肥料;
4、將上述脫水肥料進行利用烘干機和造粒機進行烘干和造粒,制成成品,成片的含水量為≤10wt%。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發明通過合理的配方,利用合理的組合方式,使用良好的有機肥料進行發酵,產生易被中藥材吸收的營養,然后通過微生物肥料和良好的菌類進行搭配,使生產的肥料能夠良好的提供中藥材所需的營養,并且可良好的將所需營養持續生產和良好的保持,減少營養的流失,增加了中藥材的存活率,加強了中藥材的根系生長,提高了中藥材的品質。
本發明的工藝優點在于:1、選擇原料、配方科學,生產工藝先進,方便存放;2、產品中不添加香料及防腐劑,易被植物吸收;3原料來源廣泛,加工藝線路短,產品易加工制造。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1:
一種中藥材種植調節堿性土壤有機營養培植肥料,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海帶渣5-22份、花生殼粉10-18份,醋糟10-25份、貝殼粉10-25份、蠶沙10-25份、腐植酸8-20份、固氮菌5-15份、解磷菌5-20份、植物混合料20-40份、微生物肥料10-25份、ABT生根粉10-30份、EM菌劑10-20份。
其中各種原料的重量配比是,海帶渣5-16份、花生殼粉10-16份,醋糟10-22份、貝殼粉10-20份、蠶沙10-20份、腐植酸8-14份、固氮菌5-10份、解磷菌5-14份、植物混合料20-35份、微生物肥料10-22份、ABT生根粉10-25份、EM菌劑10-18份。
其中各種原料的重量配比是,海帶渣12份、花生殼粉15份,醋糟16份、貝殼粉15份、蠶沙15份、腐植酸12份、固氮菌7份、解磷菌10份、植物混合料30份、微生物肥料20份、ABT生根粉20份、EM菌劑16份。
所述植物混合料是植物枯萎的枝葉和廢棄的食物所組成的混合料。
所述微生物肥料是為纖維素分解菌、放線菌中的一種或者兩種組合。
主要生產加工工藝流程為:
1、將花生殼粉,醋糟,貝殼粉,蠶沙,固氮菌,解磷菌,植物混合料,微生物肥料充分混合后,在好氧條件下,溫度30-45℃,發酵3-5小時,制成初級發酵物料,備用;
2、向初級發酵物料中加入除味劑,充分混合除味后,進行烘干粉碎,制成粉碎料,備用;
3、向粉碎料中加入海帶渣,腐植酸,ABT生根粉,EM菌劑充分混合后加適量水,再次混合攪拌后,進行脫水,制得脫水肥料;
4、將上述脫水肥料進行利用烘干機和造粒機進行烘干和造粒,制成成品,成片的含水量為≤10wt%。
實施例2:
本發明中,所述步驟3中加入的適量水可用沼液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