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一種山體邊坡綠化的節水智能灌溉系統,屬于灌溉領域。
背景技術:
1、在綠化澆灌的技術中,已存在澆灌水二次利用以及根據濕度自動澆灌達到節水的目的,適用于雨量、水量不是很充足的地區,如授權公告號為cn?218680805?u的一種節水智能綠化灌溉系統,包括儲水槽、水泵、灌溉噴頭、plc控制器、濕度傳感器,儲水槽設置于綠化帶內部邊側,與水泵連接,水泵與灌溉噴頭通過管道連接,plc控制器的輸出端與水泵的輸入端連接,plc控制器的輸入端與濕度傳感器的輸出端連接。
2、二次利用主要是對表層流淌水的二次利用,不是非常適合山體邊坡綠化,因為表層流淌水沿著邊坡斜面上向下流動,在邊坡坡底處聚集,有可能對邊坡底部處的土壤形成較大的沖刷,從而有較大的土壤流失風險。
技術實現思路
1、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申請提供一種降低山體邊坡土壤流失風險的適用于山體邊坡綠化的節水智能灌溉系統。
2、一種山體邊坡綠化的節水智能灌溉系統,包含儲水槽、多個噴頭、連接多個所述噴頭與儲水槽的水管、安裝于水管上的水泵、根據土壤濕度控制水泵出水量的控制器、用于檢測土壤濕度的濕度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儲水槽設置于邊坡的坡底處,多個噴頭設置于邊坡綠化的上方;
3、還包含埋入在邊坡綠化下方的土壤層中的分流回水框,分流回水框上形成有相互平行設置的向所述儲水槽回水的多個回水主流道,相鄰回水主流道之間通過多個并排設置的回水分流支道相連通。
4、優選的,所述回水主流道包含流道壁一,所述流道壁一高出于山體邊坡的土壤層。
5、優選的,所述回水分流支道包含上流道壁與下流道壁,所述上流道壁與下流道壁均高出于山體邊坡的土壤層,并且上流道優選的,所述過濾網體由三維土工網制成。
6、優選的,所述下流道壁還連接有向邊坡坡頂處翻折的擋水邊。
7、優選的,所述水管包含水泵安裝段、和所述水泵安裝段相連接的輸出段、對應安裝于多個所述回水主流道中的并與輸出段相連接的多個主管段以及對應安裝于所述回水分流支道中的并和所述主管段相連通的支管段。
8、優選的,所述支管段沿著回水分流支道的路徑布置,支管段上布置有若干所述噴頭,噴頭的噴口朝向山體邊坡的坡底。
9、優選的,所述回水主流道的下端位于儲水槽的上方。
10、綜上,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1、1:?本實用新型,對澆灌水二次利用以及根據濕度自動澆灌達到節水效果,同時,澆灌水不會聚集到邊坡坡底處,對邊坡坡底處的土壤沖刷小,從而降低山體邊坡土壤流失的風險。
12、2:本實用新型,水管布置在分流回水框上,水管的這種結構與安裝方式,不影響植被的布置,也不易受到植被生長的影響,后期如果想要維修、更換也比較方便,僅需要站在分流回水框:上處理就可以。
1.一種山體邊坡綠化的節水智能灌溉系統,包含儲水槽(1)、多個噴頭(2)、連接多個所述噴頭(2)與儲水槽(1)的水管(3)、安裝于水管(3)上的水泵(4)、根據土壤濕度控制水泵(4)出水量的控制器、用于檢測土壤濕度的濕度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儲水槽(1)設置于邊坡的坡底處,多個噴頭(2)設置于邊坡綠化的上方;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山體邊坡綠化的節水智能灌溉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主流道(51)包含流道壁一,所述流道壁一高出于山體邊坡的土壤層。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山體邊坡綠化的節水智能灌溉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分流支道(52)包含上流道壁(521)與下流道壁(522),所述上流道壁(521)與下流道壁(522)均高出于山體邊坡的土壤層,并且上流道壁(521)具有由過濾網體制成的進水部(5211)。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山體邊坡綠化的節水智能灌溉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網體由三維土工網制成。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山體邊坡綠化的節水智能灌溉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流道壁(522)還連接有向邊坡坡頂處翻折的擋水邊(523)。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山體邊坡綠化的節水智能灌溉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3)包含水泵安裝段(31)、和所述水泵安裝段(31)相連接的輸出段(32)、對應安裝于多個所述回水主流道(51)中的并與輸出段(32)相連接的多個主管段(33)以及對應安裝于所述回水分流支道(52)中的并和所述主管段(33)相連通的支管段(34)。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山體邊坡綠化的節水智能灌溉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段(34)沿著回水分流支道(52)的路徑布置,支管段(34)上布置有若干所述噴頭(2),噴頭(2)的噴口朝向山體邊坡的坡底。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山體邊坡綠化的節水智能灌溉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主流道(51)的下端位于儲水槽(1)的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