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水稻種植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水稻種植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1、目前,在水稻種植培育研究中,一般通過設立實驗田來對水稻進行種植觀測實驗,在水稻種植培育實驗過程中,需要對水稻施加各種肥,最終被水稻的根部所吸收。
2、為加快水稻的根部吸收肥料的速度,為此,現有技術通過在土壤中增加裝置,致使肥料直接流入土壤中,譬如申請號為“201911133960.4”申請的“一種水稻種植裝置”,其包括池體、主輸送桿、固體輸送支桿和液體輸送支桿;池體具有上部開口的容納空間;主輸送桿排列水平插裝在池體周壁上并伸入容納空間底部,主輸送桿中部設置有一分隔板將內部空間分隔為固體輸送腔和液體輸送腔;固體輸送支桿與固體輸送腔連通;液體輸送支桿對稱排列在主輸送桿伸入容納空間部分的兩側且與液體輸送腔連通。其中固體輸送支桿、液體輸送支桿則沿主輸送桿排列,能夠均勻地將肥料施入土壤內;固體輸送支桿和液體輸送支桿分別與固體輸送腔和液體輸送腔連通以將肥料送入泥土內以實現將固體和液體肥料分開送入水稻根部位置,實現施肥的準確性,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以及減少水稻吸收肥料的延遲。
3、但是現有技術中對水稻根部輸送養料的方式過于擴散化,因為整個池體范圍較廣,輸送支桿的分布寬泛,導致對單個水稻施肥效果明顯。為此,本發明設計了一種可針對單個水稻根部施肥的裝置,以加快水稻根部對肥料的吸收速度,從而加快水稻種植培育實驗的進程。
技術實現思路
1、為了彌補以上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水稻種植裝置及其使用方法,旨在改善現有技術中對水稻根部輸送養料的方式過于擴散化的問題。
2、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
3、本發明提供一種水稻種植裝置,包括池體,所述池體內設置多組水稻補給組件,所述水稻補給組件包括:
4、補給環,水平等距排列在池體內,呈環形且其頂部和底部敞口,內含補給料通道;其內壁等距環形設置多個延伸管,且所述延伸管與所述補給料通道連通;
5、輸送管,連接于相鄰兩個所述補給環之間,且其包括固體輸送通道和液體輸送通道,所述固體輸送通道和液體輸送通道和所述補給料通道連通。
6、優選的,所述延伸管傾斜設置,且傾斜方向朝向所述補給環的中軸線。
7、優選的,所述補給環包括:
8、定外環,固定在所述輸送管的端部,所述補給料通道為所述定外環環壁內設置的固體輸送環道和液體輸送環道,且所述固體輸送環道和所述液體輸送環道錯位排列,所述固體輸送環道底部設有向下輸料的固體輸料道,所述液體輸送環道底部設有向下輸料的液體輸料道;所述定外環環壁內還設置有環形腔;
9、動內環,轉動于所述環形腔內,其頂部設置有與所述延伸管數量對應的弧形料槽,所述弧形料槽靠近所述延伸管側壁底部設置有弧形出料口,所述弧形出料口與所述延伸管的進料口位置對應。
10、優選的,所述輸送管底部設置有線道,所述線道內設置有拉線a,所述拉線a的兩端分別連接于相鄰兩個所述動內環外壁;
11、所述動內環的外壁和所述環形腔內壁之間通過扭簧連接。
12、優選的,所述延伸管包括:
13、上檔座,頂壁和底壁平行設置,且左右兩端為弧形壁,其內設置有料道,所述料道下方設置有線性出料口;所述上檔座的底部兩側還設置有弧形滑道;
14、料腔,所述料腔由下圍壁和所述上檔座底壁形成,所述下圍壁由中密封臺和其兩側的動弧形壁組成,所述動弧形壁滑動于所述弧形滑道內,所述中密封臺連接在所述上檔座上;
15、端壁,頂壁和底壁平行設置,且左右兩端為半圓形壁,數量為兩個,分別設置于所述上檔座和所述料腔的兩端,其中一個所述端壁上設置有料口,所述料口兩端分別與所述料道和所述弧形出料口連通。
16、優選的,所述定外環內轉動有驅動環,所述驅動環上外壁設置有齒槽,所述齒槽嚙合有齒輪棒,所述齒輪棒一端固定有螺桿;相鄰兩個所述驅動環通過拉線b連接,且所述拉線b位于所述線道內;
17、其中一個所述端壁外壁設置有凸起,所述螺桿螺紋貫穿所述凸起并轉動連接有連接座,所述連接座滑動于端壁上;
18、所述動弧形壁的一端貫穿端壁并固定有驅動盤兩個所述驅動盤通過偏心設置的連桿與同一個所述連接座連接。
19、優選的,所述中密封臺線性滑動于所述上檔座下方,且當所述料腔呈密封狀態下,所述中密封臺的底部凸出所述動弧形壁底部。
20、優選的,所述中密封臺的頂部固定有7字型滑桿,所述7字型滑桿的水平端延伸至所述弧形滑道內,且所述中密封臺頂部和所述上檔座之間通過復位彈簧連接。
21、優選的,所述上檔座內轉動有雙頭螺桿,且所述雙頭螺桿的端部固定有齒輪,所述動弧形壁內壁設置有與所述齒輪嚙合的驅動齒環凸起和限位齒環凸起,所述齒輪位于驅動齒環凸起和限位齒環凸起之間;
22、所述雙頭螺桿的兩端螺紋連接有螺紋滑座,兩個所述螺紋滑座的底部通過傾斜設置的連接連桿連接于所述中密封臺上。
23、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水稻種植裝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過程:
24、s1、安裝:將水稻補給組件安裝于池體內,通過底層土壤的填充量,確定水稻補給組件在池體內的安裝位置;
25、s2、填土:將池體內填入土壤至覆蓋水稻補給組件;
26、s3、養料補充:通過輸送管的輸送,對補給環和延伸管內補充養料;可拉動拉線a,控制固體養料、液體養料或混合養料的輸送;
27、s4、養料進入土壤:拉動拉線b,打開料腔,致使養料流入原下圍壁區域,實現養料與土壤接觸;往復拉動拉線b將料腔內養料完全排出。
28、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29、本發明采用單個水稻培養在單個補給環內的方式,在通過傾斜設置的延伸管,實現對水稻的根部進行四周多方位的補充養料,相比現有技術中擴散化的補充方式,本發明可加快水稻的根部對養料的吸收。另外,通過對補給環的結構改進,可實現固體養料、液體養料和混合養料三種補給。
30、另外,本發明采用料腔的下圍壁提前預埋土壤內后,形成固土單元,接著下圍壁打開后,養料進入至原固土后的下圍壁區域,采用該種方式可增加養料和土壤的接觸面積,同時避免土壤侵入輸料道內。最后,通過往復拉動拉線b,致使中密封臺往復實現上下的線性運動,當中密封臺向上運動,打開中密封臺下方區域,方便養料流入;當中密封臺向下運動,擠壓中密封臺下方區域內的養料,從而可將料腔內的養料排出干凈。
1.一種水稻種植裝置,包括池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池體(1)內設置多組水稻補給組件,所述水稻補給組件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稻種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管(3)傾斜設置,且傾斜方向朝向所述補給環(2)的中軸線。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水稻種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補給環(2)包括: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水稻種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輸送管(4)底部設置有線道(5),所述線道(5)內設置有拉線a(6),所述拉線a(6)的兩端分別連接于相鄰兩個所述動內環(21)外壁;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水稻種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管(3)包括: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水稻種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外環(20)內轉動有驅動環(8),所述驅動環(8)上外壁設置有齒槽,所述齒槽嚙合有齒輪棒(80),所述齒輪棒(80)一端固定有螺桿(81);相鄰兩個所述驅動環(8)通過拉線b(9)連接,且所述拉線b(9)位于所述線道(5)內;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水稻種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密封臺(32)線性滑動于所述上檔座(30)下方,且當所述料腔(31)呈密封狀態下,所述中密封臺(32)的底部凸出所述動弧形壁(33)底部。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水稻種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密封臺(32)的頂部固定有7字型滑桿(320),所述7字型滑桿(320)的水平端延伸至所述弧形滑道(302)內,且所述中密封臺(32)頂部和所述上檔座(30)之間通過復位彈簧(321)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水稻種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檔座(30)內轉動有雙頭螺桿(322),且所述雙頭螺桿(322)的端部固定有齒輪(323),所述動弧形壁(33)內壁設置有與所述齒輪(323)嚙合的驅動齒環凸起(324)和限位齒環凸起(325),所述齒輪(323)位于驅動齒環凸起(324)和限位齒環凸起(325)之間;
10.一種水稻種植裝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應用權利要求8或9中任一一項所述的一種水稻種植裝置的過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