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全自動植物培育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全自動植物培育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的植物培育和養殖缺少實時監控的設備,而在培育貴重,珍稀植物時,對其實時監控和養肥的供給更加重要,如監控不及時,造成植物的枯死或者疾病,不但增加了經濟損失,同時也破壞了其生長。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全自動植物培育裝置。
[0004]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5]—種全自動植物培育裝置,包括控制機構,培育桶,環形輸送管,傳感器一,噴頭,輸送總管,輸送支管,自動培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環形輸送管在培育桶內,所述傳感器一安裝在環形輸送管的下方,所述的噴頭安裝在環形輸送管的上方,所述的環形輸送管與輸送總管連接,所述的輸送支管與輸送總管連接,所述的自動培育裝置與輸送支管連接,所述的自動培育裝置包括料桶,電磁閥一,料斗,電磁閥二,承接管,自動計量裝置,所述的電磁閥一安裝在料桶的下方,所述的料斗在料桶的下方,所述的電磁閥二安裝在料斗的下方,所述的料斗通過自動計量裝置與承接管連接。
[0006]作為一種優選,所述的自動計量裝置包括承接塊一,感應彈簧,承接塊二,所述的承接塊一安裝在料斗下方,所述的承接塊二安裝在承接管上方,所述的感應彈簧一端與承接塊一連接,所述的感應彈簧另一端與承接塊二連接。
[0007]作為一種優選,所述的料斗下方設有下料管,所述的承接管與下料管間隙配合。
[0008]作為一種優選,所述的料桶下方設有傳感器二。
[0009]作為一種優選,所述的噴頭下方設有電磁閥三。
[0010]作為一種優選,所述的控制機構在培育桶的一側。
[0011]作為一種優選,所述的噴頭與傳感器一圓周陣列在環形輸送管上。
[0012]作為一種優選,所述的輸送總管設有增壓栗。
[0013]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通過全自動植物培育裝置的設置,實現了對植物生長狀況的實時監控,當通過傳感器一的分析,植物缺少營養元素時,通過自動培育裝置,實現了自動供給,減少了勞動力輸送,同時也減少了植物的生病和死亡。
[0014]同時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全自動植物培育裝置正剖視圖。
[0016]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全自動植物培育裝置仰剖視圖。
[0017]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全自動植物培育裝置的自動培育裝置剖視圖。
[0018]圖中:1、控制機構,2、培育桶,3、環形輸送管,4、傳感器一,5、噴頭,6、輸送總管,61、增壓栗,7、輸送支管,8、自動培育裝置,81、料桶,82、電磁閥一,83、料斗,83a、下料管,84、電磁閥二,85、承接管,86、自動計量裝置,86a、承接塊一,86b、感應彈簧,86c、承接塊二,9、電磁閥三。
【具體實施方式】
[0019]實施例:
[0020]如圖1-3所示,一種全自動植物培育裝置,包括控制機構1,培育桶2,環形輸送管3,傳感器一 4,噴頭5,輸送總管6,輸送支管7,自動培育裝置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環形輸送管3在培育桶2內,所述傳感器一 4安裝在環形輸送管3的下方,所述的噴頭5安裝在環形輸送管3的上方,所述的環形輸送管3與輸送總管6連接,所述的輸送支管7與輸送總管6連接,所述的自動培育裝置8與輸送支管7連接,所述的自動培育裝置8包括料桶81,電磁閥一 82,料斗83,電磁閥二 84,承接管85,自動計量裝置86,所述的電磁閥一 82安裝在料桶81的下方,所述的料斗83在料桶81的下方,所述的電磁閥二 84安裝在料斗83的下方,所述的料斗83通過自動計量裝置86與承接管85連接。
[0021]進一步的,所述的自動計量裝置86包括承接塊一 86a,感應彈簧86b,承接塊二86c,所述的承接塊一 86a安裝在料斗83下方,所述的承接塊二 86c安裝在承接管85上方,所述的感應彈簧86b —端與承接塊一 86a連接,所述的感應彈簧86b另一端與承接塊二 86c連接,通過自動計量裝置86的設置,實現了自動化對微量元素營養液的自動計量,保證了供給的精確度。
[0022]進一步的,所述的料斗83下方設有下料管83a,所述的承接管85與下料管83a間隙配合,通過承接管85與下料管83a的間隙配合,避免了承接管85與下料管83a卡死,無法實現計量要求。
[0023]進一步的,所述的料桶81下方設有傳感器二 81a,通過傳感器二 81a的設置,當料桶81內營養元素液體缺少時,傳感器二 81a將信號發送至控制機構1,通過控制機構I發出警報,提醒操作者進行添加。
[0024]進一步的,所述的噴頭5下方設有電磁閥三9,通過電磁閥三9的設置,實現了培育桶2內分開供給,進一步保證了供給養分的精確性。
[0025]進一步的,所述的控制機構I在培育桶2的一側。
[0026]進一步的,所述的噴頭5與傳感器一 4圓周陣列在環形輸送管3上,通過噴頭5與傳感器一 4的環形陣列,實現了多點供給,經一步提高了供給的精確度。
[0027]進一步的,所述的輸送總管6設有增壓栗61,通過增壓栗61的設置,為分點供給提供了壓力。
[0028]本實用新型中,當傳感器一 4感應到土壤內的監測點缺少微量元素時,將信號發送至控制機構1,通過控制機構I控制該微量元素的營養液對應的自動培育裝置8的電磁閥一 82打開,營養液進入到料斗83內,通過感應彈簧86b感應到料斗83內營養液的重量,當達到所需重量時,控制機構I控制電磁閥一 82關閉,電磁閥二 84打開,通過輸送支管7進入到輸送總管6,隨后通過增壓栗61栗入環形輸送管3內,同時電磁閥三9打開,對對應的供應點進行營養液供給,實現了多點供給,提高了輸送的精確度。
[0029]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通過全自動植物培育裝置的設置,實現了對植物生長狀況的實時監控,當通過傳感器一的分析,植物缺少營養元素時,通過自動培育裝置,實現了自動供給,減少了勞動力輸送,同時也減少了植物的生病和死亡。
[0030]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實施方式,任何人應該得知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做出的結構變化,凡是與本實用新型具有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全自動植物培育裝置,包括控制機構,培育桶,環形輸送管,傳感器一,噴頭,輸送總管,輸送支管,自動培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環形輸送管在培育桶內,所述傳感器一安裝在環形輸送管的下方,所述的噴頭安裝在環形輸送管的上方,所述的環形輸送管與輸送總管連接,所述的輸送支管與輸送總管連接,所述的自動培育裝置與輸送支管連接,所述的自動培育裝置包括料桶,電磁閥一,料斗,電磁閥二,承接管,自動計量裝置,所述的電磁閥一安裝在料桶的下方,所述的料斗在料桶的下方,所述的電磁閥二安裝在料斗的下方,所述的料斗通過自動計量裝置與承接管連接。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植物培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動計量裝置包括承接塊一,感應彈簧,承接塊二,所述的承接塊一安裝在料斗下方,所述的承接塊二安裝在承接管上方,所述的感應彈簧一端與承接塊一連接,所述的感應彈簧另一端與承接塊二連接。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植物培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料斗下方設有下料管,所述的承接管與下料管間隙配合。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植物培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料桶下方設有傳感口口 _-?σ~- ο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植物培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噴頭下方設有電磁閥三。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植物培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機構在培育桶的一側。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植物培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噴頭與傳感器一圓周陣列在環形輸送管上。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植物培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輸送總管設有增壓栗O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全自動植物培育裝置,包括控制機構,培育桶,環形輸送管,傳感器一,噴頭,輸送總管,輸送支管,自動培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環形輸送管與輸送總管連接,所述的自動培育裝置與輸送支管連接,所述的自動培育裝置包括料桶,電磁閥一,料斗,電磁閥二,承接管,自動計量裝置,所述的電磁閥一安裝在料桶的下方,所述的料斗在料桶的下方,所述的電磁閥二安裝在料斗的下方,所述的料斗通過自動計量裝置與承接管連接。本實用新型通過全自動植物培育裝置的設置,實現了對植物生長狀況的實時監控,當通過傳感器一的分析,植物缺少營養元素時,通過自動培育裝置,實現了自動供給,減少了勞動力輸送,同時也減少了植物的生病和死亡。
【IPC分類】A01G27/00, A01G9/02
【公開號】CN204888122
【申請號】CN201520436356
【發明人】張添玉, 劉沁, 張譯方, 歐陽樂心
【申請人】張添玉, 劉沁, 張譯方, 歐陽樂心
【公開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請日】2015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