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與植物耐寒性及抗病性相關的基因及其編碼蛋白與應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物工程領域中一種與植物耐寒性抗病相關的基因及其編碼蛋白與應用,特別涉及擬南芥的一種與耐寒性抗病相關的基因及其編碼蛋白的應用。
背景技術:
糧食問題是當今世界所面臨的幾大難題之一。通過提高單產或擴大種植面積、增 加農業投入改造中低產田等途徑來增加糧食產量都會碰到需要克服逆境限制或減輕逆境 危害的問題。因此,認識植物對逆境的反應機制,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已成為農業進一步增 產的重要基礎研究,倍受世界各國政府和科學家的關注,也是當前生命科學研究的熱點。隨著人類的經濟發展和人口膨脹,人們對環境的破壞也越來越嚴重,從而引起了 氣候的變化,比如南方的凍雪,北方氣候的短期內的巨變,這些因素嚴重地影響了農業生 產。目前,在冬季的蔬菜都是采用大棚技術,增加了農民的生產成本,而且也增加了農 藥的使用量,影響了蔬菜的食用安全性,通過基因工程技術提高蔬菜本身對低溫以及病原 菌的抗性,是非常有用及有必要的。擬南芥是一種典型的模式植物,其作用與實驗鼠相當,廣泛用于植物遺傳學、發育 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的研究。擬南芥的大多數基因在其它植物中都能找到,有關擬南芥的 任何發現都能應用于其它植物研究,專家指出,對擬南芥的研究將幫助科學家找到提高農 作物產量的方法。擬南芥共有約1. 3億個堿基對,2. 9萬個基因。目前大部分基因的功能還不清楚, 利用突變技術研究基因功能已成為一種有效方法。對雙子葉植物(主要是擬南芥)而言, EMS誘變是主要途徑,并且已經得到大量EMS誘變突變體。通過對突變體的研究,獲知了一 些逆境基因的功能,如ICEl (抗寒),SOSl (鹽敏感),SNCl (抗病),LEW2 (抗旱)等。
發明創造內容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與植物耐寒性及抗病性相關的蛋白及其編碼基因與應用。本發明提供的與植物耐寒性及抗病性相關的蛋白,名稱為CHS3m,來源于EMS誘變 后的哥倫比亞生態型的擬南芥(擬南芥atchs3突變體),是下述1)或2)所述的蛋白質1)序列表中的SEQ ID No . 2的氨基酸殘基序列;2)將序列表中的SEQ ID N2 . 2氨基酸殘基序列經過一個或幾個氨基酸殘基的取 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具有SEQ ID No 2的氨基酸殘基序列相同活性的蛋白質。序列表中序列2氨基酸殘基序列是由1422個氨基酸殘基組成的蛋白質。本發明提供的與植物耐寒性和抗病性相關的蛋白的編碼基因,其核苷酸序列是下 列核苷酸序列之一1)序列表中SEQ ID Na 1的DNA序列;
2)編碼序列表中SEQ ID Na 2蛋白質序列的多核苷酸;3)與序列表中SEQ ID Na 1限定的DNA序列具有90%以上同源性,且編碼相同功能蛋白質的DNA序列。序列表中序列SEQ ID No 1的DNA序列由5339個堿基組成,該基因的讀碼框為自 5’端第1位到第5339位堿基,含有9個內含子,分別為自5’端第417位到第762位堿基; 自5,端第1889位到第1978位堿基;自5,端第2276位到第2360位堿基;自5,端第3132 位到第3228位堿基;自5,端第4332位到第4420位堿基;自5,端第4542位到第4650位 堿基;自5,端第4732位到第4827位堿基;自5,端第4945位到第5029位堿基;自5,端 第5243位到第5315位堿基。上述與植物耐寒性和抗病性相關的蛋白的編碼基因,其cDN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是下列核苷酸序列之一1)序列表中SEQ ID Na 5的DNA序列;2)編碼序列表中SEQ ID Na 2蛋白質序列的多核苷酸;3)與序列表中SEQ ID Na 5限定的DNA序列具有90%以上同源性,且編碼相同功 能蛋白質的DNA序列。序列表中SEQ ID Na 5編碼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蛋白序列。含有本發明基因的表達載體、細胞系及擴增CHS3m中任一片段的引物對均屬于本 發明的保護范圍。擴增CHS3m中任一片段的引物對的序列可為引物1 :5,GTC GAC GAGATG GAACCA CCA GCT GCT C 3,(SEQ ID Ns :3)和引物 2 :5,GGA TCC TCA TAA CTTTGAATA TTG TGG AGT C 3,(SEQ ID Na 4)為了便于對轉基因植物細胞或植物進行鑒定及篩選,可對所使用的載體進行加 工,如加入植物可選擇性標記或具有抗性的抗生素標記物。被轉化的植物宿主既可以是單 子葉植物,也可以是雙子葉植物。實驗證明,本發明的蛋白和其編碼基因具有耐寒和抗病功能,可用于培育抗凍和/ 或抗病植物新品種以及抗凍抗病植物新品種,具有重要意義。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WT和chs3突變體的表型分析圖2為CHS3的圖位克隆圖3為35S:CHS3m轉基因植株的驗證和表型分析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植物耐寒性及抗病性相關的基因CHS3的克隆及其功能驗證一、植物耐寒性及抗病性相關的基因CHS3及其編碼蛋白的獲得1、突變體chs3的耐寒性和抗病性分析擬南芥 atchs3 突變體最早是 Arabidopsis Biological Resource Center(ABRC)購買獲得(Stock No :CS8000),按照下述的方法對突變體的形狀與野生型擬南芥(Col)進行對比分析將野生型擬南芥(Col,ABRC)和突變體chs3的種子經過次氯酸鈉的滅菌后,鋪在 1/2MS培養基上,分別放入22°C和16°C培養箱中生長。 結果如圖1所示,結果表明,22°C直接生長兩周后的植物野生型和突變體沒有任 何差異(圖1A),16°C直接生長三周后的植物野生型生長正常,突變體植株顯示出了植株矮 小,葉子向下卷曲的表型(圖1B)。圖IA和圖IB中的Col表示野生型擬南芥,chs3為突變 體 atchs3。將16°C直接生長三周后的野生型(Col)和突變體chs3(本文中突變體chs3, chs3-l均為擬南芥atchs3突變體)植株,移入低溫冰箱(型號為RuMED4001,溫差 士 0.5°C)進行抗凍性分析。4°C開蓋放置2-3h蒸發皿內和植株表面的水滴,之后從-1°C 開始每小時降一度降溫至_6°C放置2h-4h后取出,在4°C黑暗12h恢復培養,然后正常培養 條件4d后,計算存活率(葉片是否有綠色定為成活標準)并照相。結果如圖1中C和D所 示,將野生型和突變體atchs3的成活率進行比較后發現,突變體明顯抗凍。圖1中C和D 中的Col表示野生型擬南芥,chs3-l為突變體atchs3。將野生型(Col)和突變體atchs3的種子經過次氯酸鈉的滅菌后,鋪在1/2MS上, 分別放入22°C培養箱生長一周后將小苗移入土中,分別放入22°C和16°C溫室生長10天 后進行接菌實驗。具體方法為將培養至OD6tltl為0. 2的致病菌株Pseudomonassyringae pv tomato (Pst)DC3000(Dong X, Mindrinos Μ,Davis KR,Ausubel FM(1991)Induction of Arabidopsis defense genes by virulent and avirulent Pseudomonas syringaestrains and by a cloned avirulence gene. Plant Cell 3:61-72)通過沾苗的方法接入 22°C和 16°C培養的野生型和突變體的植株,分別取接菌后Od和3d的植株研磨稀釋測定植株中的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omato (Pst)DC3000 數目。結果如圖 1 中 E 所示,22°C 的野生型 和突變體的抗病性沒有什么明顯的差異,而16°C的突變體相對于野生型來說具有明顯的抗 病性。圖1中C和D中的Col表示野生型擬南芥,chs3-l為突變體atchs3。2、植物耐寒性及抗病性相關的基因的獲得將突變體atchs3與野生型Ler雜交后得到F2代,挑選16°C下生長矮小的植株構 建圖位克隆的群體。經過圖位克隆的初步定位得到該突變基因定位于第五條染色體的上 部,經過SSLP標記的進一步定位分析,把突變基因定位于ngal39與ngal51之間,進一步擴 大群體,把該基因定位于MP17-2和MCM23之間,經過測序分析發現突變堿基位于at5gl7890 基因的第5314位(圖2A),由G變為A,這個位點的突變發生在CHS3第九個內含子與外顯 子的連接處,導致剪切異常,從而產生一個截斷的蛋白CHS3m。該蛋白具有序列表中序列2 的氨基酸序列,是植物耐寒性及抗病性相關蛋白。圖2A表示CHS3基因的圖位克隆,在圖 中,(a)箭頭上方的是marker,橫線代表第五條染色體的一部分,下方數字代表染色體的位 置(kb) ; (b)括號中的數字代表重組數/總數;(c)CHS3基因被定位到第5條染色體MP17 和MCM23兩個BAC之間,(d)這個區域含有的基因從At5gl7850到At5gl7960 ; (e)CHS3基 因結構示意圖,黑色框代表外顯子,黑線代表內含子,箭頭所指處為突變位點。 按照下述方法獲得該植物耐寒性及抗病性相關的基因CHS3m 提取突變體atchs3的總DNA,以該總DNA為模板,以引物1和引物2為引物,進行 PCR擴增。引物序列為引物 1 :5,GTC GAC GAG ATG GAA CCA CCA GCT GCT C3,(SEQ ID Na 3);引物 2 :5,GGATCC TCATAACTT TGAATATTG TGGAGTC3,(SEQ ID Na :4)。將突變體atchs3的種子經過次氯酸鈉的滅菌后,鋪在1/2MS培養基上,放入22°C培養箱中生長10d,取突變體的一到兩株植物放入1. 5ml離心管中加入250ul的genomic DNA extraction buffer (200mM Tris-HCl pH7. 4,250mM NaCl,25mM EDTApH8. 0,0. 7% (v/ v) 二巰基乙醇),研磨至葉片破碎完全,加入35ul SDS(預先加熱熔解),混勻后65°C溫 育15min中,加入75ul 5M KOAC,上下混勻,放在冰上5min,離心,12000rpm, IOmin,將上 清液倒入新的1. 5ml離心管,加入30ul NaOAC和300ul異丙醇,混勻-20 °C 20min,離 心,12000rpm,20min,用70 %的乙醇清洗沉淀,室溫晾干,融于200ul的冊buffer (IOmM Tris-HCl ρΗ8· 0)得到 Genome DNA。PCR擴增反應體系為上述提取的 Genome DNA 5ul, IOXPyrobest buffer II 5ul, dNTP Mixture (各 2.5mM)4ul,引物 I(IOuM) 2ul,引物 2 (IOuM) 2ul,Pyrobest DNA Polymerase (5U/ul) 25ul, ddH20 32ul。在 BIO-RAD MyCycler thermalcycler 上進行 PCR0 Pyrobest DNA Polymerase 購于TaKaRa公司,引物在三博遠志公司合成。PCR擴增反應程序為94°C 預變性 10min,94°C lmin,56°C lmin,72°C 6min,共計 30 個循環;72°C 延伸 IOmin,將獲得的PCR產物,做1 %瓊脂糖凝膠電泳。結果擴增得到約5350bp的片段,即為本發明的植物耐寒性及抗病性相關的基因, 將其命名為CHS3m。測序表明該片段具有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序列表中序列 1的DNA序列由5339個堿基組成,該基因的讀碼框為自5’端第1位到第5339位堿基,含有 9個內含子,分別為自5’端第417位到第762位堿基;自5’端第1889位到第1978位堿基; 自5,端第2276位到第2360位堿基;自5,端第3132位到第3228位堿基;自5,端第4332 位到第4420位堿基;自5,端第4542位到第4650位堿基;自5,端第4732位到第4827位 堿基;自5,端第4945位到第5029位堿基;自5,端第5243位到第5315位堿基。該基因編 碼具有序列表中SEQ ID N2 :2氨基酸殘基序列的蛋白質,即抗凍抗病相關基因CHS3m的編 碼蛋白CHS3m。3、植物耐寒性及抗病性相關的基因的cDNA的獲得將突變體atchs3的種子經過次氯酸鈉的滅菌后,鋪在1/2MS培養基上,放入22°C 和培養箱中生長10d,取0. Ig的植物,使用液氮在研缽中研磨破碎,移入1. 5ml離心管中, 加入Iml Trizol,室溫抽提5min,4°C離心,12000rpm,8min,上清移入新管,加入200ul氯 仿,劇烈混勻,室溫放置3min,4°C離心,12000rpm,8min,吸取500ul上層水相放入新管,力口 入500ul異丙醇,顛倒數次混勻,室溫沉淀lOmin,4°C離心,12000rpm, 15min,用70%的DEPC 乙醇清洗沉淀兩次,吸走管內多余液體,待管內RNA略干時,加入50ul DEPC ddH20。(使用 Invitrogen 公司的 Trizol)取2ul RNA, 2ul (IOuM) oligodT, 8ul DEPC ddH20,70°C 5min,冰上 5min,加入 5ul DEPC dNTP,5ul M-MLV 5 X buffer, Iul M-MLV,42 °C lh,94°C lOmin,此反應在在 BIO-RAD MyCyclerTM thermalcycler上進行,得到突變體的cDNA。(使用Promega公司的M-MLV)。以 該 cDNA 為模板,引物序列為引物 1 :5,GTC GACGAG ATG GAA CCA CCA GCT GCT C 3,(SEQID Na 3)和引物 2 :5,GGA TCCTCA TAA CTT TGAATA TTG TGG AGTC 3,(SEQ ID Na 4);進 行PCR擴增。PCR 反應體系為lul cDNA,5ul IOXPyrobest bufferll,4ul dNTP Mixture (各 2. 5mM),2ul 引物 1(IOuM),2ul 引物 2(IOuM),25ul Pyrobest DNA Polymerase(5U/ul), 36ul ddH20。(Pyrobest DNA Polymerase購于TaKaRa公司,引物在三博遠志公司合成)。 在 BIO-RAD MyCycler thermalcycler 上進行如下的 PCR。PCR反應程序為94°C 預變性 10min,94°C lmin,56°C lmin,72°C 5min,共計 30 個循環;72°C 延伸 IOmin,將獲得的PCR產物,做1 %瓊脂糖凝膠電泳,得到突變基因CHS3m的cDNA。結果表明 擴增得到全長為4. 3kb CHS3m的cDNA,經測序表明,該cDNA具有序列表中序列5的核苷酸 序列。二、本發明的植物耐寒性及抗病性相關的蛋白的轉基因功能驗證利用Sal I和BamH I內切酶進行酶切上述擴增的cDNA PCR產物,將其連接到雙元 載體 pGreen0029 (該質粒購自 http: //www, pgreen. ac. uk/a pis fr. htm)的 Xho I 禾口 BamH I酶切位點,測序驗證序列的正確性,命名為35S:CHS3m。將該35S:CHS3m 載體導入農桿菌 GV3101(Koncz C, Schell J (1986) The promoter ofTL-DNA gene 5 controls the tissue-specific expression of chimaeric genes carried bv anovel type of Agrobacterium binary vector. Mol Gen Genet 204 383-396.),然后利用蘸花法將35S:CHS3m載體轉入AtCHS3缺失突變體或野生型Ler植 株(Arabidopsis BiologicalResource Center (ABRC)),采用 10mg/L 的 Basta 篩選得到轉 35S:CHS3m突變體植株和轉35S:CHS3m野生型Ler植株,因為35S:CHS3m突變體植株和轉 35S CHS3m野生型Ler植株的表型非常相似,所以以下的描述均以轉35S CHS3m野生型Ler 植株(簡稱轉35S:CHS3m植株)為例。將鑒定陽性的轉35S:CHS3m植株的種子經過次氯酸鈉的滅菌后,鋪在1/2MS培 養基上,分別放入16°C培養箱中生長。三周后,查看表型,以生長在16°C未轉基因的野生 型Ler植株為對照,結果表明,生長在16°C下的野生型Ler擬南芥植株生長較為正常,而轉 35S:CHS3m植株呈現出生長抑制的表型,圖3中A中的WT表示16°C時的野生型Ler擬南芥, 35S:CHS3m為16°C時的轉35S:CHS3m野生型Ler擬南芥植株。提取篩選到的有表型的陽性植株兩個株系轉35S:CHS3m野生型Ler擬南芥株系 及相應的野生型Ler,分別取0. Ig的植物組織,使用液氮在研缽中研磨破碎,移入1. 5ml離 心管中,加入 Iml Trizol (Invitrogen 公司),室溫抽提 5min,4°C 離心,12000rpm, 8min, 上清移入新管,加入200ul氯仿,劇烈混勻,室溫放置3min,4°C離心,12000rpm, 8min,吸取 500ul上層水相放入新管,加入500ul異丙醇,顛倒數次混勻,室溫沉淀10min,4°C離心, 12000rpm, 15min,用70 %的DEPC乙醇清洗沉淀兩次,吸走管內多余液體,待管內RNA略干 時,加入 50ul DEPC ddH20。使用Promega公司的M-MLV進行反轉錄獲得cDNA,具體方法為取2ul RNA, 2ul (IOuM) oligodT,8ul DEPC ddH20,70 "C 5min,冰上 5min,力卩入 5ul DEPC dNTP,5ul M-MLV 5 Xbuffer, Iul M-MLV, 42 "C lh,94 "C IOmin,此反應在在 BIO-RADMyCyclerTM thermalcycler上進行,得到轉基因植株與相應野生型的cDNA。
將上述的得到的cDNA,稀釋10倍,作為模板,取2ul cDNA, 1, 5ul 10XPCR buffer, 1. 2ul dNTP Mixture (各 2. 5mM) ,0. 6ul 弓| 物 3 (IOuM) ,0. 6ul 弓I 物 4 (IOuM),0· 2ultaq E(5U/ul, taq E 購于 TaKaRa 公司),9ul ddH20。 在 BIO-RAD MyCyc 1 er thermal cyc 1 er上進行半定量PCR。PCR弓丨物為弓丨物3 5' -TTTAAATGTGCACGAGGCTCTG-3 ‘禾口 引物 4 -TGAATGCATCGTGTTTGACATC 3', 用 TOB8 做內標,弓I 物為 TUB8-F :5,GAGTCAATG TCTACTACAACG 3', TUB8-R 5’ CTCTGTATTGCTGTGATCCAC3’。 反應程序為941預變性31^11,9410. 5min,56°C 0. 5min,72°C lmin,共計 30 個循 環;72°C 延伸 3min。將獲得的PCR產物,做瓊脂糖凝膠電泳,得到的膠圖上(圖3中B)可以看出, 轉基因植株和野生型植株中的TUB8的表達量沒有明顯的差異,而在轉35S:CHS3m植株中, CHSm的表達量明顯高于野生型,因此轉基因植株中該基因確實得到了過量表達。圖3B中, WT表示野生型Ler擬南芥,#1和#2為兩個轉35S CHS3m野生型Ler株系(#1和#2分別是 兩個獨立的轉35S:CHS3m野生型Ler株系)。將上述16°C直接生長三周后的野生型Ler擬南芥(WT)、轉35S:CHS3m植株,移入 低溫冰箱(型號為RuMED4001,溫差士0. 5°C )進行抗凍性分析。4°C開蓋放置2_3h蒸發 皿內和植株表面的水滴,之后從-1°C開始每小時降一度降溫至_6°C放置2-4h后取出,在 4°C黑暗12h恢復培養,然后正常培養條件4d后,計算存活率(葉片是否有綠色定為成活標 準)并照相。轉35S:CHS3m植株具有明顯的抗凍性(圖3中C),轉35S: CHS3m植株在_6°C 處理后的成活率顯著高于野生型Ler圖3中D)。圖3C-D中的WT表示野生型Ler擬南芥, 35S:CHS3m 為轉 35S:CHS3m 植株。將野生型(WT)和轉35S:CHS3m植株的種子經過次氯酸鈉的滅菌后,鋪在1/2MS 上,分別放入22°C培養箱生長一周后將小苗移入土中,分別放入22°C和16°C溫室生長10 天后進行接菌實驗。具體方法為將培養至0D_為0. 2的致病菌株Pseudomonassyringae pv tomato (Pst)DC3000通過沾苗的方法接入22°C和16°C培養的野生型和轉35S:CHS3m 植株,分別取接菌后Od和3d的植株研磨稀釋測定植株中的Pseudomonassyringae pv tomato(Pst)DC3000 數目。 具體的實驗方法將野生型Ler擬南芥(WT)和轉35S:CHS3m野生型Ler擬南芥的 種子經過次氯酸鈉的滅菌后,鋪在1/2MS上,分別放入22°C培養箱生長一周后將小苗移入 土中,分別放入22°C和16°C溫室生長10天后進行接菌實驗。挑取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omato (Pst) DC3000劃板于加有50mg/L的卡那霉素的KB固體培養基(Bacto Proteose Peptone No. 329g/l, K2HPO4 · 3H20 1. 96g/L,甘油 8ml/L, MgSO4 · 7H20 1. 52g/L,瓊脂 15g/ L ;培養基購于BD公司)上,28°C,培養2天,從板上刮取一些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omato (Pst)DC3000,懸在在Iml的液體KB培養基(KB固體培養基未添加瓊脂)中,吸取 IOOul涂到一個新加有50mg/L的卡那霉素的KB固體培養基上,28°C,培養2天,加入5ml IOmM MgCl2把板上的菌洗下來移入一個50ml的離心管中,用IOmM MgCl2稀釋至一定濃度 測量0D600,直至稀釋到0D600 = 0. 2加入0. 025% Silwet L-77,將加好的菌液倒入培養 皿,分別侵染植株,覆蓋lh,揭開薄膜,取Od和3d的植株,進行稱重研磨,用IOmM MgCl2做 梯度稀釋,涂在50mg/L的卡那霉素的KB固體培養基上,28°C,培養40h,數培養基上菌體的數目,用EXCEL計算得出菌體的log (10),并進行作圖分析。 結果如圖3E所示,結果表明,22 0C的野生型Ler擬南芥和轉35S CHS3m野生型Ler 擬南芥的抗病性沒有什么明顯的差異,而16°C的轉基因植株體內的Pseudomonassyringae pv tOmatO(PSt)DC3000的數目明顯低于野生型,說明轉基因植株具有明顯的抗病性。圖3E 中的WT表示野生型擬南芥,35S CHS3m為轉35S CHS3m植株。
權利要求
一種蛋白,是下述1)或2)所述的蛋白質1)由序列表中的SEQ ID №.2的氨基酸殘基序列組成的蛋白質;2)將序列表中的SEQ ID №.2氨基酸殘基序列經過一個或幾個氨基酸殘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具有SEQ ID №2的氨基酸殘基序列相同活性的蛋白質。
2.權利要求1所述蛋白的編碼基因。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編碼基因,其基因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是下列核苷酸序列之1)序列表中SEQID Na 1的DNA序列;2)編碼序列表中SEQID No 2蛋白質序列的多核苷酸;3)與序列表中SEQID N2 :1限定的DNA序列具有90%以上同源性,且編碼相同功能蛋 白質的DNA序列。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編碼基因,其cDN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是下列核苷酸序列之1)序列表中SEQID Na 5的DNA序列;2)編碼序列表中SEQID No 2蛋白質序列的多核苷酸;3)與序列表中SEQID N2 :5限定的DNA序列具有90%以上同源性,且編碼相同功能蛋 白質的DNA序列。
5.含有權利要求2-4中任意一項所述基因的重組表達載體、重組工程菌或轉基因細胞系。
6.擴增權利要求2-4中任意一項所述基因任一片段的引物對。
7.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引物對,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物對為序列表中SEQID No 3 和 SEQ ID Na :4。
8.權利要求2-4中任意一項所述基因在培育耐寒性和/或抗病性提高的轉基因植物中 的應用。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為擬南芥。
10.根據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病性對 Pseudomonassyringae pv tomato 弓|起的病害的抗病性。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與植物耐寒性和抗病性相關的蛋白及其編碼蛋白與應用。該蛋白,是具有序列表中SEQ ID №2氨基酸殘基序列的蛋白質,或者是將SEQ ID №2的氨基酸殘基序列經過一個或幾個氨基酸殘基的取代、缺失或添加且具有與SEQ ID№2的氨基酸殘基序列相同活性的由SEQ ID №2衍生的蛋白質。本發明的基因可用于培育耐寒植物和/或抗病植物新品種,具有重要意義。
文檔編號C12N5/10GK101805398SQ201010116828
公開日2010年8月18日 申請日期2010年3月2日 優先權日2010年3月2日
發明者張曉燕, 楊海便, 楊淑華 申請人:中國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