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與脂肪酸合成相關的蛋白GmLEC1A及其編碼基因與應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585356閱讀:253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與脂肪酸合成相關的蛋白GmLEC1A及其編碼基因與應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物技術領域中與脂肪酸合成相關的蛋白GmLEClA及其編碼基因與應用。
背景技術
植物油作為主要的食用油和一種重要的可再生能源物質而受到廣泛關注。目前, 世界上食用油的85 %來自于植物油,只有25 %來自于動物和海洋生物。同時,植物油也被 廣泛應用于工業領域,如洗滌劑,潤滑油,油漆和生物可降解塑料等。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植物柴油的開發可能為解決全球能源危機和環境污染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隨著人們對植 物油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現有的產量將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大豆作為主要的經濟作物之一,是食用植物油的重要來源。大豆油的飽和脂肪酸 與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相對其它的植物油(如菜籽油、花生油等)較為合理,其消費量和食 用量也已經逐步超過了其它植物油,成為人們日常飲食重要的營養來源之一。我國是大豆 的故鄉,世界上其他國家種植的大豆,大都是直接或間接從我國傳入的。20世紀50年代以 前,中國是世界大豆的重大生產國。然而從1953年,這個地位被美國取而代之,隨著大豆在 美洲的扎根、受扶植以及轉基因技術盛行,到1996年,中國由大豆凈出口國變成了凈進口 國。至2006年,大豆進口量已接近中國糧食進口總量的90%,而且大多來自美洲。因此提 高大豆油的產量和含油量是我國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轉基因工程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有效的途徑。首先通過遺傳 學的方法鑒定與油脂合成有關的調控基因,然后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來改善這些調控基 因,從而提高大豆種子的含油量。近十余年來,科學家們利用生物技術對脂肪酸生物合成 過程中的關鍵基因進行遺傳改良,但都沒能取得顯著的效果,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是植物 體內的脂肪酸合成是一個復雜和高度協調的過程,是多基因協同完成的,因此改良單個的 脂肪酸合成的基因,并不能有效的改善脂肪酸的含量。最近的研究發現,在脂肪酸的代謝 過程中,很可能存在一種蛋白激酶或其它調控因子(例如轉錄因子)在起全面的調控作用 (Girke,Τ.,Todd, J.,Ruuska, S.,White, J.,Benning,C.,andOhlrogge,J. . Microarray analysis of developing Arabidopsis seeds. Plant Physiol· 2000,124,1570-158L)。那 么通過對這些調控因子的遺傳改良達到增加脂肪酸含量的目的將成為可能。目前,通過對擬南芥的研究發現,參與植物脂肪酸代謝的最重要的轉錄因子是 LECl (Leafy Cotyledon 1)。LECl是擬南芥胚胎發生和種子成熟過程中一個關鍵的調控因 子,同時也對胚胎形成過程中胚胎儲存物的積累進行調控(Lotan,Τ.,Ohto, Μ.,Yee, K. Μ., West,Μ. Α. , Lo, R. , Kwong, R. W. , Yamagishi, K. , Fischer, R. L. , Goldberg, R. B. , andHarada, J.J. Arabidopsis LEAFY COTYLEDON1 is sufficient to induce embryodevelopment in vegetative cells. Cell. 1998,93,1195-1205.)。過量表達 LECl 可以誘導數目眾多的與 脂肪酸合成相關基因的表達,包括編碼脂肪酸從頭合成關鍵限速酶乙酰輔酶A羧化酶中三 個核基因組編碼亞基的基因,與此相吻合,在LECl過量表達植株中主要脂肪酸組分的含量大幅度上升(Mu, J. , Tan, H. , Zheng, Q. , Fu, F. , Liang, Y. , Zhang, J. , Yang, Χ. , Wang, Τ., Chong, K. , Wang, Χ. J. , et al. . LEAFY COTYLEDON1 is a keyregulator of fatty acid biosynthesis in Arabidopsis. Plant Physiol. 2008,148,1042—1054.)。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與脂肪酸合成相關的蛋白及其編碼基因。本發明所提供的與脂肪酸合成相關的蛋白,名稱為GmLECIA,來源于大豆(Glycine max L.),是如下1)或2)的蛋白質1)由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組成的蛋白質;2)將序列表中序列1的氨基酸殘基序列經過一個或幾個氨基酸殘基的取代和/或 缺失和/或添加且與脂肪酸合成相關的由1)衍生的蛋白質。為了使1)中的GmLEClA蛋白便于純化,可在由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組成的蛋白質的氨基末端或羧基末端連接上6Xc-myc標簽(序列為EQKLISEEDL)。上述2)中的GmLEClA蛋白可人工合成,也可先合成其編碼基因,再進行生物表達 得到。上述2)中的GmLEClA的編碼基因可通過將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DNA序列中缺失 或添加一個或幾個氨基酸殘基的密碼子,和/或進行一個或幾個堿基對的錯義突變,和/或 在其5'端和/或3'端連上6Xc-myc標簽的編碼序列得到。上述與脂肪酸合成相關蛋白的編碼基因(命名為GmLEClA基因)也屬于本發明的 保護范圍。所述與脂肪酸合成相關蛋白的編碼基因為如下1)_6)中任一所述的基因1)其核苷酸序列是序列表中的序列2 ;2)其核苷酸序列是序列表中的序列3的自5’末端起第49-2122位所示;3)其核苷酸序列是序列表中的序列3 ;4)其核苷酸序列是序列表中的序列4 ;5)在嚴格條件下與1)或2)或3)或4)的基因雜交且編碼所述蛋白的基因;6)與1)或2)或3)或4)或5)的基因具有90%以上的同源性且編碼所述蛋白的基因。上述嚴格條件可為用6XSSC,0. 5% SDS的溶液,在65°C下雜交,然后用2XSSC, 0. 1 % SDS 和 1 X SSC, 0. 1 % SDS 各洗膜一次。序列表中的序列3由2122個堿基組成,自5’末端第1-48位堿基為5’_UTR,自5, 末端第49-100位堿基為第一個外顯子,自5’末端第101-1502位堿基為第一個內含子,自 5’末端第1503-2122位堿基為第二個外顯子。擴增上述GmLEClA基因全長或其任一片段的引物對也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所述引物對中,一條引物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5所示,另一條引物序列如序列表 中序列6所示。含有上述與脂肪酸合成相關蛋白的編碼基因的表達盒、重組載體、轉基因細胞系 或重組菌也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所述重組載體具體可為在雙元載體PERlO的多克隆位點間插入上述與脂肪酸合 成相關蛋白的編碼基因得到重組表達載體。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培育轉基因植物的方法。本發明所提供的培育轉基因植物的方法,是將上述與脂肪酸合成相關蛋白的編碼 基因GmLEClA或基因組DNA轉入目的植物中,得到脂肪酸含量高于所述目的植物的轉基因 植物。所述脂肪酸為C16:0、C18:0、C18:l、C18:2、C18:3、C20:0、C20:l、C20:2禾口 / 或 C22:l。上述與脂肪酸合成相關蛋白的編碼基因GmLEClA是通過上述重組表達載體導入 目的植物中的。上述與脂肪酸合成相關蛋白GmLECIA、編碼基因GmLEClA和/或含有編碼基因 GmLEClA的表達盒、重組載體、轉基因細胞系或重組菌在合成脂肪酸中的應用也屬于本發明 保護的范圍;所述脂肪酸為:C16:0、C18:0、C18:1、C18:2、C18:3、C20:0、C20:1、C20:2 和 / 或 C22:l。攜帶有本發明編碼的GmLEClA基因或其同源序列的植物表達載體可通過使用原 生質體_化學介導法(Ca2+、PEG)、Ti質粒、Ri質粒、植物病毒載體、直接DNA轉化、花粉管、 微注射、電激、基因槍、農桿菌介導等常規生物學方法中的任何一種或幾種方法的組合轉化 植物細胞、組織或器官,并將轉化的植物細胞、組織或器官培育成植株;所述組織和器官可 包括宿主植物的果莢、愈傷組織、莖尖、葉片和種子等。被轉化的宿主植物(目的植物)為 雙子葉植物或單子葉植物;所述雙子葉植物具體為擬南芥或大豆。本發明獲得了與脂肪酸合成相關的基因GmLECIA,并通過轉基因功能互補實驗驗 證了該基因的功能。實驗證明,將本發明保護的基因GmLEClA在擬南芥中過量表達后,可以 提高擬南芥幼苗中脂肪酸的含量。這對提高大豆的脂肪酸含量及相關性狀的改良具有重要 的理論及實際意義,在農業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和市場前景。


圖1為重組表達載體pER10-GmLECl_6XMYC的圖譜。圖2為通過RT-PCR檢測轉基因植株中GmLEClA基因的表達量。圖3為轉基因擬南芥植株在誘導培養基上的表型。圖4為通過蘇丹紅染色指示轉基因擬南芥植株體內脂肪酸含量的變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述實施例中所使用的實驗方法如無特殊說明,均為常規方法。下述實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試劑等,如無特殊說明,均可從商業途徑得到。實施例1、基因的發現通過同源序列比對,在大豆中找到擬南芥AtLECl基因的同源基因GmLECIA。在序 列比對中發現大豆GmLEClA基因與擬南芥AtLECl基因的保守結構域達到95. 5%的同源性。實施例2、轉基因植物的獲得及其檢測一、轉基因植物的獲得1、重組表達載體構建以大豆(Glycine max cultivar Nannongll382)(公眾可從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獲得,記載過該材料的非專利文獻是Liao Y,Zou HF, Wei W, Hao YJ, Tian AG, Huang J, Liu YF, Zhang JS* and Chen SY*. Soybean GmbZIP44, GmbZIP62 and GmbZIP78 genes function as negative regulator of ABA signaling and confer salt and freezing tolerance in transgenic Arabidopsis. Planta. 2008,228 225-240) StJBf 片基因組DNA為模板,用以下引物GmLEClA-Fl :CCctcgagAACGCCTACTTCATCTCTCTTATA (小寫字母為 XhoI 的酶切位 點)和GmLEClA-R =GGgaattccTATGGAGCGAGCATTTGGTTCATG (小寫字母為 EcoRI 酶切位點) 進行PCR擴增,得到的PCR產物連接到中間載體pGEM-T Easy (Promega公司)上,獲得重組 載體pT-GmLECIA,經測序得到序列表中序列3第1-2119位所示的核苷酸序列。序列表中的序列3由2122個堿基組成,為包含GmLEClA基因的基因組DNA片段。 序列3自5’末端第1-48位堿基為5’ -UTR,自5’末端第49-100位堿基為該基因的第一個 外顯子,自5’末端第101-1502位堿基為該基因的第一個內含子,自5’末端第1503-2122 位堿基為該基因的第二個外顯子。序列表中的序列3第49-2122位所示的基因組DNA對應的cDNA的核苷酸序列如 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序列2由672個堿基組成,編碼具有序列表中序列1的氨基酸序列 的蛋白,將該蛋白命名為GmLECIA。序列表中序列1由223個氨基酸殘基組成。用SmaI和BamHI酶對載體pBA-6xmyC (公眾可從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 研究所獲得,記載過該載體的非專利文獻是Zhou Q, Hare PD,Yang S V, Zeidler M,Huang LF and Chua NH. FHL is required for full phytochrome A signaling and shares overlapping functions with FHYl.Plant Journal. 2005. 43,356-370.)雙酶切得到的 小片段插入中間載體PSK(默克公司上海辦事處)的SmaI和BamHI酶切位點間,得到重 組載體pSK-6xmyC。然后用XhoI和EcoRI雙酶切上述獲得的pT_GmLEC IA得到的小片 段插入pSK-6xmyc的XhoI和EcoRI識別位點間,得到pSK-GmLEClA_6xmyc。然后用XhoI 和XbaI雙酶切上述獲得的pSK-GmLEClA-6Xmyc,得到的小片段與用XhoI和SpeI雙酶切 雙元載體PERlO (公眾可從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獲得,記載過該載體的非 專利文獻是 Zuo, J. , Hare, P. D. , and Chua, N. H. Applications of chemical-inducible expression systems in functional genomics and biotechnology.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Arabidopsis Protocols, eds. Salinas, J.,and Sanchez-Serrano, J.J.,pp 2006. 329-342. Humana Press,NJ,pERlO細菌抗性為壯觀酶素,轉基因植物 抗性為卡那酶素)連接,因XbaI和SpeI可產生相同的粘性末端,因此得到最終載體 pER10-GmLECl-6XMYC,測序驗證,結果在pERlO的XhoI和SpeI酶切位點間插入了序列4所 示DNA片段,序列4中第1-2119位為GmLEClA基因,第2150-2371位為6xmyc,表明構建的 載體構建正確。圖1為重組表達載體pER10-GmLECl-6XMYC結構模式圖其中promoter指 啟動子;Ter為終止子;NPTII為卡那抗性篩選基因)。LexA是細菌抑制子;XVE是LexA細 菌抑制子的DNA結合域(X)和單純皰疹病毒蛋白VP16的反式活化域(V)以及雌激素受體 的配體結合域(E)構成,pERlO在雌激素的誘導下可以使目的基因在植物體內過量表達,是 35S啟動子的3-5倍。2、轉基因植物獲得
將步驟1得到的重組表達載體pER10-GmLECl-6XMYC用電激轉化方法轉入農桿菌 GV3101(InvitrOgen公司)菌株中。篩選出具有壯觀霉素抗性的農桿菌即為陽性轉化農桿 菌。挑取陽性轉化農桿菌單菌落接種于20ml LB液體培養基(含壯觀酶素50mg/L,利福平 50mg/L)中,28°C,150rpm振蕩培養2天。所獲菌液以2%接種量接菌于含有利福平和壯觀 酶素的300ml LB培養基,按照上述條件振蕩培養16-18小時。所獲菌液經5,000rpm、20分 鐘離心收集菌體,菌體重懸于250ml含有5%蔗糖和Silwet L-77 (LEHLE SEEDS公司)轉化 液中,慢慢搖勻。轉化液轉入250ml燒杯中,將已去掉花和果莢的擬南芥Col-O野生型倒置 于燒杯中,在真空狀態保持20秒為宜。將轉化后的擬南芥培養得到種子,將得到的擬南芥 種子在含卡那霉素的培養基中培養,長出綠葉和根系的苗為轉基因擬南芥Tl代。按照獲得 轉pER10-GmLECl-6XMYC的Tl代轉基因擬南芥的方法,將空載體pERlO轉化擬南芥Col-O野 生型,得到轉空載體對照擬南芥。從Tl代轉基因和轉空載體對照擬南芥植株上收獲種子, 播種后獲得T2代轉基因擬南芥植株和轉空載體對照擬南芥植株的純合系。同時,設未進行 任何轉基因處理的擬南芥作為野生型對照植株。二、轉基因植物的檢測1、通過RT-PCR檢測GmLEClA基因的表達量T2代轉基因和轉空載體對照植株的純合系種子以及野生型對照植株的種子萌發 后7天,用10 μ M的雌激素(Sigma公司)處理24h后,參照下面的方法提取RNA,并取1 μ g RNA反轉成相應的cDNA,然后利用引物GmLEClA-Fl和GmLEClA-R進行RT-PCR檢測GmLEClA 基因的表達量(GmLEClA-Fl位于5,UTR處),引物GmLEClA-Fl的序列為序列表中序列5, 引物GmLEClA-R的序列為序列表中序列6。利用引物UBQ5-F1和UBQ5-F2擴增UBQ基因作 為內標,引物序列如表1。結果如圖2所示,Col代表野生型植株,L5、L7和L8分別代表不 同的pER10-GmLECl-6XMYC轉基因株系,從圖中可見,與野生型(Col)對照植株相比,轉基因 植株中GmLEClA基因的表達量顯著增加。獲得了 3個高表達量的pER10-GmLECl_6XMYC轉 基因株系L5、L7和L8,將用于下面脂肪酸的檢測。轉空載體對照植株和野生型對照植株中 GmLEClA基因的表達量無顯著差異。表1引物序列 RNA提取方法如下TRIzol法參照廠商(Invitrogen)提供的使用說明進行。首先預冷研缽、研杵、 1. 5ml離心管和TRIzoI試劑。分別取上述轉基因不同的株系lOOmg,用液氮快速粉碎,轉移至預冷的離心管。加入Iml TRIzol試劑,振蕩混勻。室溫放置5分鐘,4°C 12,OOOg離心10 分鐘。取上清移入新離心管,加入200 μ 1氯仿,輕搖混勻。室溫放置3分鐘,4°C 12000g離 心10分鐘。取上層水相移入新管,加入250 μ 1異丙醇和250 μ 1高鹽沉淀劑(0. 8Μ檸檬酸 鈉,1.2Μ氯化鈉),室溫放置3分鐘,4°C 12000g離心10分鐘,去除上清。沉淀用Iml 75% 乙醇洗滌,4°C 7500g離心5分鐘,去除上清。沉淀于室溫干燥5-10分鐘,加入適量(50 μ 1 左右)DEPC水溶解(為了有利于RNA溶解,可置于50°C水浴10-30分鐘)獲得RNA。cDNA 反轉錄cDNA第一鏈的合成(1)取上述提取的RNA 1-2 μ g,加DEPC水至10 μ 1 ;(2)加入 1 μ 1 (0. 5g) Oligo (dT) 15 禾口 1 μ 1 IOmM dNTP,混勻;(3)65°C,5 分鐘,然后放在冰上,快速加入5Xbuffer 4 μ 1, RNAse inhibitor 1 μ 1,0. IM DTT 2μ 1,5υ/μ 1 反轉錄酶 H 0. 5 μ 1 ;(4)反轉錄反應(cDNA第一鏈合成)在PCR儀上進行,使用如下程序先42°C,50 分鐘;再 45°C,10 分鐘;再 50°C,10 分鐘;再 70°C,15 分鐘;(5)反應結束之后快速取出,冰上加入10mg/ml 1μ 1 RNase,然后在37°C放置 30-60分鐘,獲得cDNA。PCR 擴增PCR 反應體系(20μ 1)模板 DNA 1 μ 1 ; 10Xbuffer 2μ 1 ;2. 5mM dNTP 2μ 1 ; 10 μ Mprimers 2 μ 1 ;超純水 12. 8μ 1 ; 5U/y 1 Taq DNA 聚合酶 0· 2 μ 1。PCR擴增程序為先94°C預變性2min ;再94°C變性30s,54°C退火30s,72 °C延長 lmin,循環數分別為27和33 ;然后再72°C延長IOmin ;4°C保存。所用PCR 儀型號為 Whatman Biometra T Gradient 96 禾口 MJ PTC-200。2、轉基因植株的脂肪酸代謝檢測(1)轉基因植株在誘導培養基上的萌發表型將上述獲得的過表達pER10-GmLECl_6XMYC的陽性轉基因株系、野生型Col_0、 以及轉空載體植株的種子分別播在不含和含有 ο μ M雌激素(Sigma公司)的MS培養基 (Sigma)上,4°C放置2天,然后移至溫室中在22°C、光照強度80-120 μ E-2S-1條件下培養 7天。在不加雌激素的培養基上萌發時,轉基因植株與野生型以及轉空載體植株沒有明顯 的區別。而在加雌激素的培養基上萌發時,轉基因植物則表現為嚴重的形態異常,主要表現 為子葉很小而且黃化,不分化真葉,萌發后不久整個植株生長和發育幾乎停止,最終死亡, 如圖3所示左側為野生型,右側為代表性的pER10-GmLECl-6XMYC轉基因株系L8,標尺為 1mm。轉空載體對照植株的表型與野生型無顯著差異。(2)蘇丹紅染色指示體內脂肪酸含量的變化將上述培養基中萌發后生長7天的pER10-GmLECl-6XMYC轉基因植株與野生型 Col-O對照、轉空載體植株分別浸泡于蘇丹紅(Fat Red 7B) (Sigma公司),室溫30min 后,用去離子水清洗3遍,每遍2min,染色結果如圖4所示,左側為野生型,右側為代表性的 pER10-GmLECl-6XMYC轉基因株系L8,標尺為1mm。在pER10-GmLECl_6XMYC轉基因植株的根 部和子葉處,脂肪酸的積累量明顯高于野生型。這說明轉基因植株的體內脂肪酸含量大大 提高。轉空載體對照植株的表型與野生型無顯著差異。
(3)GC-MS方法檢測體內脂肪酸含量變化將上述(1)中在誘導培養基中萌發后生長7天的pERlO-GmLECl-6XMYC轉基 因植株的幼苗與轉空載體對照植株的幼苗、野生型植株的幼苗各0. 15克,在液氮中研 磨成干粉,然后轉移到帶密封蓋的試管中,加入3mL甲醇(含2.5% (V/V)濃硫酸), 在80°C水浴加熱90分鐘.再加入4. 5mL 0. 9 % NaCl水溶液和ImL正己烷,混勻,4, OOOrpm離心10分鐘,收集正己烷相。真空抽干,用IOOul乙酸乙酯溶解,取Iul上樣,用 PerkinElmer公司的TurboMass GC/MS儀分析各種脂肪酸組分的含量變化情況,所用GC柱 為30mX0. 25mmBPX-70柱,GC升溫程序為初始溫度120°C,保持1分鐘,再以每分鐘10°C 的速率升至150°C,然后以每分鐘4°C的速率升溫至230°C,保持10分鐘。檢測結果如下pER10-GmLECl-6XMYC轉基因植株中,檢測到如下脂肪酸組分:C16:0,C18:0, C18:l, C18:2, C18:3, C20:0, C20:l, C20:2, C22:l ;野生型對照植株中,檢測到如下脂肪酸組分:C16:0,C18:0,C18:1,C18:2,C18:3 ;轉空載體對照植株的檢測結果與野生型對照植株的結果一致。為了對比野生型和轉基因植物之間的脂肪酸含量,將各組份以C17:0的三 酯酰甘油作內標轉換為脂肪酸的相對含量,結果如表2所示,與野生型對照相比, pER10-GmLECl-6XMYC轉基因植株經誘導后脂肪酸的各個組分含量都明顯上升,其中十八碳 三稀酸(18:3)提高的幅度最大,達到68倍,而總的脂肪酸含量也上升了 31倍。轉空載體 對照植株的結果與野生型植株無顯著差異。表2野生型和轉基因植株的脂肪酸相對含量對比情況
權利要求
一種蛋白,是如下1)或2)的蛋白質1)由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組成的蛋白質;2)將序列表中序列1的氨基酸殘基序列經過一個或幾個氨基酸殘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與脂肪酸合成相關的由1)衍生的蛋白質。
2.權利要求1所述蛋白的編碼基因。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編碼基因,其特征在于所述編碼基因為如下1)-6)中任一 所述的基因1)其核苷酸序列是序列表中的序列2;2)其核苷酸序列是序列表中的序列3的自5’末端起第49-2122位所示;3)其核苷酸序列是序列表中的序列3;4)其核苷酸序列是序列表中的序列4;5)在嚴格條件下與1)或2)或3)或4)的基因雜交且編碼權利要求1所述蛋白的基因;6)與1)或2)或3)或4)或5)的基因具有90%以上的同源性且編碼權利要求1所述 蛋白的基因。
4.含有權利要求2或3所述編碼基因的表達盒、重組載體、轉基因細胞系或重組菌; 所述重組載體為在雙元載體PERlO的多克隆位點間插入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編碼基因得到的重組表達載體。
5.擴增權利要求2或3所述編碼基因全長或其任一片段的引物對,所述引物對中,一條 引物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5所示,另一條引物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6所示。
6.一種培育轉基因植物的方法,是將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編碼基因轉入目的植物中, 得到脂肪酸含量高于所述目的植物的轉基因植物。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編碼基因是通過 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重組表達載體導入目的植物中。
8.根據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的植物為雙子葉植物或單子 葉植物;所述雙子葉植物具體為擬南芥或大豆。
9.根據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酸為C16:0、C18:0、C18:1、 C18:2、C18:3、C20:0、C20:1、C20:2 和 / 或 C22:l。
10.權利要求1所述的蛋白、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編碼基因和/或權利要求4所述的 表達盒、重組載體、轉基因細胞系或重組菌在合成脂肪酸中的應用;所述脂肪酸為:C16:0、C18:0、C18:1、C18:2、C18:3、C20:0、C20:1、C20:2 和 / 或 C22:l。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與脂肪酸合成相關的蛋白及其編碼基因與應用。本發明所提供的與脂肪酸合成相關的蛋白,名稱為GmLEC1A,來源于大豆(Glycine max L.),是如下1)或2)的蛋白質1)由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組成的蛋白質;2)將序列表中序列1的氨基酸殘基序列經過一個或幾個氨基酸殘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與植物脂肪酸合成相關的由1)衍生的蛋白質。將本發明保護的基因GmLEC1A在擬南芥中過量表達后,可以提高擬南芥幼苗中脂肪酸的含量。這對提高大豆的脂肪酸含量及相關性狀的改良具有重要的理論及實際意義,在農業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和市場前景。
文檔編號C12N15/63GK101914148SQ20101025998
公開日2010年12月15日 申請日期2010年8月20日 優先權日2010年8月20日
發明者左建儒, 梁巖, 譚河林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邵武市| 阿巴嘎旗| 青河县| 昌江| 祁连县| 梧州市| 徐汇区| 中西区| 凤凰县| 灵寿县| 来凤县| 大港区| 枝江市| 富蕴县| 灵璧县| 蓝田县| 镇江市| 达孜县| 平遥县| 湛江市| 专栏| 柘城县| 东乡| 庐江县| 汝阳县| 纳雍县| 浮山县| 新郑市| 通江县| 海晏县| 英吉沙县| 宝坻区| 同江市| 湘乡市| 天柱县| 尼勒克县| 临沂市| 岳阳县| 汝州市| 平湖市| 濮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