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利用雙鍋曲毫機使輕發酵烏龍茶形成螺型的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利用雙鍋曲毫機使輕發酵烏龍茶形成緊結顆粒型外觀的螺型茶制作方法。該方法的特征是:在烏龍茶殺青工序后通過兩次揉捻使之形成螺型茶,其條索緊細成型,再經過改制后的雙鍋曲毫機加工使茶葉成為緊結的螺型,符合翠螺茶的形狀特色。本發明使普通大宗茶茶葉原料制作出具有形狀特色的翠螺綠茶。
【專利說明】一種利用雙鍋曲毫機使輕發酵烏龍茶形成螺型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螺型輕發酵烏龍茶的制作方法中形成特定形狀特色的加工步驟。【背景技術】
[0002]現有輕發酵烏龍茶的制作方法一般采用曬青、搖青、殺青、揉捻(做型)、烘干等工藝,加工工藝相對簡單,因此青發酵烏龍茶一般多為自然形成的條型、扁型和卷曲型的形狀特色,其外觀較為松散。
[0003]由于自然成型的輕發酵烏龍茶其條形松散,不適合真空保存,也非常怕擠壓撞擊,所以在儲藏、運輸和商場貨架擺放上都比較容易破碎而造成損失。
[0004]本發明所公布的技術,通過特定的加工工藝使生產出來的干茶較為緊結,不怕擠壓,所以適合真空包裝,同時還具有美觀的形狀特色。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工藝流程,使生產出的輕發酵烏龍茶形成螺型形狀特色,其干茶較為緊結,不怕擠壓,所以適合真空包裝,同時還具有美觀的形狀特色。
[0006]本發明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依次包括如下步驟:在茶葉加工其他步驟相同的情況下,在殺青工序后經過兩次揉捻和雙鍋曲毫機做型, 使茶葉形成緊結的形狀特色,再進入烘干工藝加工成成品茶葉。
[0007]制作出的螺型輕發酵烏龍茶產品較為緊結,不怕擠壓,所以適合真空包裝,同時還具有美觀的翠螺茶形狀特色。
[0008]具體實施方法:
1、前期的加工工藝和普通輕發酵烏龍茶相同
2、搖青后進入機械揉捻
用名茶揉捻機操作。投放經殺青攤晾后的茶葉每筒10公斤,先無壓空揉5分鐘,輕壓10分鐘,再無壓空揉5分鐘。要求茶條索形成即可,下機后及時解團;
3、初烘(毛火)
利用滾筒殺青機殺青后的余熱滾烘一次,目的是進一步散失水分,以利二次揉捻,下機后快速吹風攤晾;
4、復揉
每筒投葉量9公斤,揉捻時間15分鐘,(其中無壓空揉5分鐘,輕壓5分鐘,無壓空揉5分鐘),達到條索緊細,不斷碎。揉捻后下機解團;
5、烘干(毛火)
采用碧螺春烘干機,溫度120°C,大風量,邊烘邊翻,投葉量在2.5公斤左右。使其快速失水,當手感有刺手感時候,即可下機攤晾回軟,含水率25%左右為宜;
6、過篩
攤晾過篩、篩去碎末;7、雙鍋曲毫機機做形
當鍋底溫度升至80°C時,每鍋投葉5公斤,機械炒手大幅快檔擺動。在連續不斷的炒手擺動下,茶葉逐漸回軟發熱,打開熱風機,視適當情況熱風應提前加熱,吹風散熱,以免產生悶熟味。此時茶葉有成團現象需用手工隨時不斷解塊。20分鐘前后,茶葉在鍋中滑動自如,改小幅慢檔擺動,15分鐘后關閉熱風機,停止吹風,此時茶葉開始顯毫、收緊。鍋溫降至50°C左右,為使茶葉延長收緊磨光的時間,歷時10分鐘左右,待鍋中茶葉顆粒圓緊,白毫顯露,色澤綠潤后,下機待烘;
8、最后烘干以后的工藝`和輕發酵烏龍茶相同。
【權利要求】
1.本發明是一種利用改制后的雙鍋曲毫機使翠螺綠茶形成緊結顆粒型外觀的制作方法,該方法的特征是:在殺青工藝后通過兩次次揉捻使螺型茶條索緊細成型,再經過改制后的雙鍋曲毫機加工使茶葉成為緊結的螺型,符合翠螺茶的形狀特色。
2.本發明使普通大宗茶茶葉原料制作出具有形狀特色的翠螺綠茶,根據權利要求書I所述的在烏龍茶殺青工藝后通過兩次揉捻使之形成螺型茶,其條索緊細成型,其特征是:使揉捻成型后的茶葉原料更加適合雙鍋曲毫機加工成為緊結的螺型。
3.根據權利要求書I所述的利用改制后的雙鍋曲毫機使螺型烏龍茶形成緊結顆粒型外觀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經過改制后的雙鍋曲毫機通過原料投放量和加工時間,使茶葉成為緊結的螺型,符合螺型烏龍茶茶的形狀特色。
【文檔編號】A23F3/12GK103815064SQ201210463755
【公開日】2014年5月28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18日
【發明者】馬淳沂, 張慧勤 申請人:鎮江新區雨泰香茗園藝專業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