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豆制品加工設備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豆制品加工設備,包括第一機架和第二機架,所述第一機架和第二機架上分別設置有相互連接的第一傳送帶和第二傳送帶,所述第一傳送帶遠離所述第二傳送帶的一端設置有模盤自動送料裝置,所述第一傳送帶上還設置有第一鋪紙裝置,所述第二傳送帶上設置有自動充填裝置。通過將豆制品模盤一層一層的放置在自動送料裝置上,使一個個模盤等間距的運輸至第一傳送帶,通過第一鋪紙裝置對模盤進行第一次鋪紙,并將片料紙緊密貼合在模盤的內外壁上,然后將模盤運送至第二傳送帶,利用自動充填裝置對其進行漿料充填,將充填完成的模盤運送至第二鋪紙裝置處對模盤表面進行第二次鋪紙,至此一個循環結束,取代了人工繁瑣的鋪紙過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證了產品質量。
【專利說明】一種制品加工設備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了一種?制品加工設備,屬于?制品加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在豆制品加工過程中,在豆制品生產過程中,通常在向模盤中充填漿料之前先要對其鋪一層片料紙,以保證生產產品的質量。然后在對模盤進行充填豆制品漿料,最后在充填完成的模盤表面再鋪一層片料紙。
[0003]現有的生產加工方法同時分多道工序分部完成,而且大部分是通過人工手動完成的,不僅勞動力成本高,而且效率低下,生產的豆制品質量也無法得到保障。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豆制品加工設備,能夠在同一臺設備上依次自動化完成鋪紙、充填、鋪紙等多道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產品質量。
[0005]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豆制品加工設備,包括第一機架和第二機架,所述第一機架和第二機架上分別設置有相互連接的第一傳送帶和第二傳送帶,所述第一傳送帶遠離所述第二傳送帶的一端設置有模盤自動送料裝置,所述第一傳送帶上還設置有第一鋪紙裝置,所述第二傳送帶上設置有自動充填裝置。
[0006]前述的一種豆制品加工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傳送帶上還設置有第二鋪紙裝置,所述第二鋪紙裝置位于所述第二傳送帶遠離所述第一傳送帶的一端。
[0007]前述的一種豆制品加工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動充填裝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上設置有充填管,所述充填管下方設置有用于固定模盤的托架,所述托架的下方設置有底座,所述托架與底座之間通過托桿和彈簧連接,所述托架的下表面設置有感應柱,所述感應柱正下方的底座的上表面設置有與所述充填管的進料裝置電氣連接的傳感器。
[0008]前述的一種豆制品加工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框架兩側板上均設置有滑槽,所述充填管通過壓板安裝在所述框架上,所述壓板的兩端安裝在所述滑槽內。
[0009]前述的一種豆制品加工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的長度與所述模盤的長度一致。
[0010]前述的一種豆制品加工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充填管為倒漏斗狀,其下端開口的寬度與所述模盤的寬度一致。
[0011]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將豆制品模盤一層一層的放置在自動送料裝置上,使一個個模盤等間距的運輸至第一傳送帶,通過第一鋪紙裝置對模盤進行第一次鋪紙,并將片料紙緊密貼合在模盤的內外壁上,然后將模盤運送至第二傳送帶,利用自動充填裝置對其進行漿料充填,將充填完成的模盤運送至第二鋪紙裝置處對模盤表面進行第二次鋪紙,至此一個循環結束,取代了人工繁瑣的鋪紙過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證了產品質量。【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本發明一種豆制品加工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一種豆制品加工設備的自動充填設備的主視圖;
圖3是本發明一種豆制品加工設備的自動充填設備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將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4]如圖1至圖3所示,一種豆制品加工設備,包括第一機架I和第二機架2,所述第一機架I和第二機架2上分別設置有相互連接的第一傳送帶3和第二傳送帶4,所述第一傳送帶I遠離所述第二傳送帶4的一端設置有模盤自動送料裝置5,所述第一傳送帶I上還設置有第一鋪紙裝置6,所述第二傳送帶4上設置有自動充填裝置7。所述第二傳送帶4上還設置有第二鋪紙裝置8,所述第二鋪紙裝置8位于所述第二傳送帶4遠離所述第一傳送帶3的一端。將豆制品模盤一層一層的放置在自動送料裝置5上,使一個個模盤等間距的運輸至第一傳送帶3,通過第一鋪紙裝置6對模盤進行第一次鋪紙,并將片料紙緊密貼合在模盤的內外壁上,然后將模盤運送至第二傳送帶4,利用自動充填裝置7對其進行漿料充填,將充填完成的模盤運送至第二鋪紙裝置8處對模盤表面進行第二次鋪紙,至此一個循環結束,取代了人工繁瑣的鋪紙過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證了產品質量。
[0015]自動充填裝置包括框架11,所述框架11上設置有充填管13,所述充填管13下方設置有用于固定模盤15的托架16,所述托架16的下方設置有底座19,所述托架16與底座19之間通過托桿17和彈簧18連接,所述托架16的下表面設置有感應柱21,所述感應柱21正下方的底座19的上表面設置有與所述充填管13的進料裝置電氣連接的傳感器20。
[0016]當充填管13不斷的向模盤15中充填漿料時,托架16隨模盤15 —起逐漸下降,當其中充填的漿料量達到設定的值時,托架16下方感應柱21與傳感器20接觸,從而觸發充填管13的進料裝置停止進料,完成對模盤漿料的充填,實現了自動化作業,同時保證每次充填的漿料量都保持一致,提高了產品的質量。
[0017]當充填完漿料的模盤15被第二傳送帶移走后,空的模盤15再次到達托架16的上方,在彈簧18彈力額作用下,模盤15被抬高,感應柱21與傳感器20分離,從而觸發充填管13的進料裝置繼續進料。
[0018]框架11兩側板上均設置有滑槽14,所述充填管13通過壓板12安裝在所述框架11上,所述壓板12的兩端安裝在所述滑槽14內,壓板12通過伺服電機(圖中未示出)驅動,在漿料的充填過程中,在伺服電機的驅動下,壓板12帶動充填管13沿滑槽14移動,滑槽14的長度與所述模盤15的長度一致,當充填管13沿滑槽14行走至其盡頭時,正好完成對整個模盤15漿料的充填,所述充填管13為倒漏斗狀,其下端開口的寬度與所述模盤15的寬度一致,使充填至模盤15中的漿料更加均勻,提高了產品質量。
[0019]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的一種豆制品加工設備,能夠在同一臺設備上依次自動化完成鋪紙、充填、鋪紙等多道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產品質量。
[0020]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
【權利要求】
1.一種豆制品加工設備,包括第一機架(1)和第二機架(2),所述第一機架(1)和第二機架(2)上分別設置有相互連接的第一傳送帶(3)和第二傳送帶(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傳送帶(1)遠離所述第二傳送帶(4 )的一端設置有模盤自動送料裝置(5 ),所述第一傳送帶(1)上還設置有第一鋪紙裝置(6 ),所述第二傳送帶(4 )上設置有自動充填裝置(7 )。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豆制品加工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傳送帶(4)上還設置有第二鋪紙裝置(8),所述第二鋪紙裝置(8)位于所述第二傳送帶(4)遠離所述第一傳送帶(3)的一端。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豆制品加工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動充填裝置包括框架(11),所述框架(11)上設置有充填管(13),所述充填管(13)下方設置有用于固定模盤(15)的托架(16),所述托架(16)的下方設置有底座(19),所述托架(16)與底座(19)之間通過托桿(17)和彈簧(18)連接,所述托架(16)的下表面設置有感應柱(21 ),所述感應柱(21)正下方的底座(19)的上表面設置有與所述充填管(13)的進料裝置電氣連接的傳感器(20)。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豆制品加工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框架(11)兩側板上均設置有滑槽(14),所述充填管(13)通過壓板(12)安裝在所述框架(11)上,所述壓板 (12)的兩端安裝在所述滑槽(14)內。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豆制品加工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14)的長度與所述模盤(15)的長度一致。
6.根據權利要求5所 述的一種豆制品加工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充填管(13)為倒漏斗狀,其下端開口的寬度與所述模盤(15)的寬度一致。
【文檔編號】A23C20/02GK103564062SQ201310514464
【公開日】2014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2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28日
【發明者】李文俊 申請人:典發食品(蘇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