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小麥發芽產物的綜合利用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小麥發芽產物的綜合利用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挑選具有發芽力的小麥發芽4d~10d或到芽長20mm~60mm、根長30mm~80mm后,收集分離產生的麥芽、須根及脫芽根小麥,干燥后的脫芽根小麥可用作飼料、釀造原料。干燥芽根切細后用超細粉碎機磨細成過20目~80目篩的物料,在30℃~50℃溫度下進行脫脂,可得到小麥芽根油脂和脫脂芽根。按5%(w/w)~15%(w/w)的比例將海藻糖溶解于10%(w/w)~20%(w/w)的戊二醛溶液中,然后按0.5:1(w/w)~1:1(w/w)的比例將該混合液加入到脫脂芽根中,在20℃~45℃、300rpm~500rpm攪拌20min~60min混勻,室溫或25℃~55℃干燥箱干燥24h~60h后得脫脂芽根固定化脂肪酶,該酶可反復用于油脂水解催化反應,重復使用6次后,其活力仍保持89%以上。
【專利說明】ー種小麥發芽產物的綜合利用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ー種關于小麥發芽產品的發明;更具體地講,本發明涉及ー種利用小麥發芽產物中產生的脂肪酶、油脂及脫脂產物的綜合利用方法。
【背景技術】
[0002]脂肪酶作為緑色化工的熱點產品,目前主要是通過微生物生產獲得[1]。
[0003]小麥脂肪酶主要存在于麥皮和麥胚中,小麥碾磨所得麥麩,包括麥皮和麥胚,約占小麥籽粒總重的22-25%,麥麩因富含淀粉(約54%)、蛋白質(14%)、粗纖維(約11%)、油脂(約占麩皮總重的4%)和豐富的營養成分與生理活性物質而備受關注。但小麥中豐富的脂肪酶卻很少被利用[2],更未見利用小麥發芽所生胚芽及須根(簡稱芽根)脂肪酶的報道。
[0004]參考文獻:
[1]童志勇.脂肪酶國產化開啟綠色合成新篇章[J].現代化工,2009,29(5):91.[2]夏小樂,楊博,王永華,王小寧.小麥脂肪酶的研究進展[J].現代食品科技,2008,24 (10):1068~1070。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和意義:是提供一種對小麥發芽加工產物的綜合利用方法,主要是在增產可用的芽根油同時獲得脫脂芽根固定化脂肪酶,因而可顯著提高小麥加工的附加值,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0006]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步驟`實現上述目的:
(1)發芽和分離:挑選具有發芽カ的小麥發芽4(Tio d或到芽長20 mnT60 mm、根長30mnTSO mm后,收集并將產生的胚芽、須根用人工或機械方法從發芽小麥上分離出來,剰余物即為脫芽根小麥;
(2)干燥和粉碎:將分離所得脫芽根小麥、麥芽、須根在室溫或25°C~35°C干燥箱干燥24 h^60 h;再將干燥后的麥芽、須根切細混合,然后用超細粉碎機磨細成過20目~80目篩的物料;
(3)脫脂:按粉碎過篩物料與萃取劑之比為1:3(w/w)^l:30 (w/w)將上述粉碎過篩物料加入萃取劑在30°C~50°C溫度下進行脫脂,即得到小麥芽根油脂和脂肪酶活力存活的脫脂芽根,其中萃取劑可回收重復使用;
(4)強化處理:先加水配好10%(w/w)~20% (w/w)的戍二醒溶液,再按5% (w/w)~15%(w/w)的比例加入海藻糖溶于其中,然后按0.5:1 (w/w) "I:1 (w/w)的比例將該混合液加入到脫脂芽根中,在20°C~45で、300 rpnT500 rpm攪拌20 mirT60 min混勻,對脂肪酶進行活性保護和強化固定處理;
(5)干燥:將上述混合物干燥,即得脫脂芽根固定化脂肪酶。
[0007]步驟(1)所述的小麥是具有發芽カ的小麥。
[0008]步驟(2)所述干燥粉碎后的芽、根用來提取芽根油和用作固定化脂肪酶,干燥的脫芽根小麥可用作飼料或釀造醬油、醋等產品的原料。
[0009]步驟(3)所述的脫脂可按粉碎過篩物料與萃取劑之比為1:3(w/w廣I:30 (w/w)カロ入沸點在30°C~60°C的石油醚或こ醚或丙酮于常壓(0.1 MPa)及30°C~55°C溫度下脫脂。即得到小麥芽根油脂和脂肪酶活力存活的脫脂芽根,其中萃取劑可回收重復使用。
[0010]步驟(4)所述的海藻糖和戊二醛為市場上購買的純度80%以上的食品級或分析純商品。
[0011]步驟(5)所述干燥為常壓室溫或25°C~55°C干燥箱干燥24 h~60 h。
[0012]本發明主要特點是在增產可食用的芽根油同時獲得脫脂芽根固定化脂肪酶,而脫脂芽根小麥可做飼料或釀造原料,脫脂芽根固定化脂肪酶省去了脂肪酶的提取和純化工藝,特別地經強化處理后可反復多次用作油脂水解反應催化劑,具有廣闊的利用價值。提高了小麥加工和綜合利用的附加值。
[0013]其主要指標有:每1000 g小麥可得1400 g~1800 g芽根,可得芽根油50 g~150 g,發芽4 cT7 d的芽根其脂肪酶活性最高可達27.3 U/g,經海藻糖保護和戊二醛交聯的脫脂芽根固定化脂肪酶,可重復用于催化油脂水解反應,如重復反應6次,其酶活性仍保持89%以上,比沒有進行海藻糖和戊二醛組合強化處理的脫芽根固定化脂肪酶的活性明顯提高。
[0014]具體實施例:
具體實施例1
(1)發芽和分離:挑選具有發芽カ的小麥1000g (含水13%)在浸泡1.5 h后于200C~32°C室溫下發芽,每8小時噴 水I次保持濕潤,6 d后分離產生的麥芽、須根得1378.90g濕重的芽根及1292.25 g濕重的脫芽根小麥;
(2)干燥和粉碎:將分離所得脫芽根小麥及芽根在35°C干燥箱干燥24h,得756.65 g干燥的芽根,將其切細后再用超細粉碎機磨細成過30目篩得685.43 g物料。而干燥后的脫芽根小麥715.25 g可做飼料原料或釀造醬油、醋的原料;
(3)脫脂:將上述粉碎過篩物料685.43 g加入2000 mL石油醚在40°C溫度下進行脫月旨,可得到81.63 g芽根油脂和脂肪酶活力合19.79 U/g的脫脂芽根固定化脂肪酶,備用。石油醚可回收再利用;
(4)戊二醛強化固定處理:取事先配好的15%(w/w)戊二醛溶液50 mL,然后將其加入到步驟(3)所得的部分脫脂芽根(取100 g)中,在30°C、300 rpm攪拌25 min混勻,對脂肪酶進行活性保護和交聯固定處理;
(5)海藻糖與戊二醛組合處理:先事先配好的含15%(w/w)戊二醛及10% (w/w)海藻糖的溶液100 mL,加入到步驟(3)所得的部分脫脂芽根(也取100 g)中,在30°C、300 rpm攪拌25 min混勻,對脂肪酶進行活性保護和強化固定處理;
(6)干燥:將步驟(3)~(5)所得3種不同處理的脫脂芽根在室溫或40°C干燥箱干燥24 h,即得脫脂芽根固定化脂肪酶,可用于水解油脂和催化酯化反應。
[0015]具體實施例2
將具體實施例1中所得固定化脂肪酶進行油脂水解反應對照實驗,各取10 g樣品,每次加10 ml橄欖油為底物,用銅皂比色法測定其脂肪酶活動度(參照徐斌.糧食及其加工副產物中脂肪酶活力的快速測定方法:中國,201110043917.6),每次反應后用95%こ醇快速沖洗2次,然后重復使用,以初次水解反應的酶活力為100%計,由表1可見:表1重復使用次數與相對活性的關系
【權利要求】
1.ー種小麥發芽產物的綜合利用方法,將小麥發芽過程中產生的麥芽和須根和脫芽根小麥進行分離加工,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發芽和分離:挑選具有發芽カ的小麥發芽4(Tio d或到芽長20 mnT60 mm、根長30mnTSO mm后,收集并將產生的麥芽、須根用人工或機械方法從發芽小麥上分離出來,剰余物即為脫芽根小麥; (2)干燥和粉碎:將分離所得脫芽根小麥、麥芽、須根在室溫或25°C~35°C干燥箱干燥24 h^60 h,干燥后的麥芽、須根切細混合,然后用超細粉碎機磨細成過20目~80目篩的物料; (3)脫脂:按粉碎過篩物料與萃取劑之比為1:3 (w/w):30 (w/w)將上述粉碎過篩物料加入萃取劑在30°C~50°C溫度下進行脫脂,即得到小麥芽根油脂和脂肪酶活力存活的脫脂芽根,其中萃取劑可回收重復使用; (4)強化處理:先加水配好10%(w/w)~20% (w/w)的戍二醒溶液,再按5% (w/w)~15%(w/w)的比例加入海藻糖溶于其中,然后按0.5:1 (w/w) "I:1 (w/w)的比例將該混合液加入到脫脂芽根中,在20°C~45°C、300 rpm~500 rpm攪拌20 min~60 min混勻; (5)干燥:將上述混合物干燥,即得脫脂芽根固定化脂肪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所述的小麥是具有發芽カ的小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所述干燥粉碎后的芽、根用來提取芽根油和用作固定化脂肪酶;而脫芽根小麥可用作飼料或釀造原料。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所述的脫脂可按粉碎過篩物料與萃取劑之比為1:3 (w/w廣1:30 `(w/w)加入沸點在30°C~60°C的石油醚或こ醚或丙酮于常壓(0.1 MPa)及30°C~55°C溫度下脫脂。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4)所述的海藻糖和戊二醛為市場上購買的純度80%以上的食品級或分析純商品。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5)所述干燥為常壓室溫或250C~55°C干燥箱干燥24 h~60 h。
【文檔編號】C12N11/10GK103555689SQ201310567279
【公開日】2014年2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1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15日
【發明者】謝定, 焦玲, 朱婧, 盛敏, 謝易真 申請人:長沙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