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苦蕎茶的加工工藝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新型苦蕎茶的加工工藝,所述水芹菜由水芹、食鹽、味精、復合香辛料、植物油、麻油調料、檸檬酸、醋酸鋅、氯化鈣、磷酸氫二鈉、磷酸二氫鈉、過氧化氫、愈創木酚、硝酸和鹽酸按一定比例量混合制得,所述生產工藝用到的設備儀器有:紫外可見光分光光度計、質構儀、色差計、冷凍離心機、打漿機、PH計和電子天平,通過采取以上相應的技術措施,可以達到理想的護綠保脆效果,采取合理的技術措施,有效控制各種不利因素,最大程度的保持產品的營養價值和感官品質,給消費者提供健康可口的果蔬制品。
【專利說明】一種新型苦蕎茶的加工工藝
[0001]
【技術領域】
[0002]本發明涉及營養保健茶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苦蕎茶的加工工藝。
【背景技術】
[0003]蕎麥又名烏麥、三角麥、花麥,屬雙子葉寥目,寥科,養麥屬植物,全世界目前發現的蕎麥共有15個種和2個變種,其中我國就有10個種和2個變種。常見的栽培品種有甜蕎和苦蕎兩種,其中苦養為我國獨有品種,其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都遠遠高于甜養。古代藥學和現代醫學都證明苦養在降血壓、降血糖、降血脂、防輻射、抗癌、抗菌等方面有良好的輔助作用。苦養含有豐富的生物活性成分一黃酮類化合物,是膳食黃酮的主要來源,是其它谷類糧食不具有的。苦養的黃酮類物質蘆丁含量部位依次是花、葉、種子、莖。在加工過程中引入葉粉,不僅充分的利用了養麥資源,也提高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應,帶動苦養產地的經濟發展。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以苦養籽粒為原料,提供一種新型苦蕎茶的加工工藝方法。
[0005]為了實現本發明的目的,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一種新型苦蕎茶的加工工藝,所述苦蕎茶使用的原料有:苦養籽粒或麥粉、蕎麥葉粉、食用黃原膠、食用瓜爾豆膠、70 %乙醇(AR級)和蒸餾水。
[0006]優選的,所述生產工藝用到的設備儀器有:紫外一可見光分光光度計、遠紅外烤箱、電子天平、粉碎機、拌粉機和成型機,實驗室常用器皿。
[0007]優選的,所述加工工藝包括以下主要步驟:
①選料:葉片色澤鮮綠勻凈,洗凈后蒸汽殺青,干燥精制成葉粉,苦養籽粒飽滿,去皮精制麥粉。
[0008]②加水拌粉:要求加水量適宜,成膏狀,將葉粉、麥粉和食品膠混合勻凈,色澤均一,混和后靜置40分鐘,麥粉中的淀粉可以糊化。
[0009]③成型:采用機械力的作用,使苦養麥粉和葉粉粘合,控制力的大小、壓力度的原則進行成型,可采用加壓加熱的成型機,使成型后不受外力的影響而破壞。
[0010]④烘培:將成型后的苦養茶顆粒盛于盤中放人遠紅外烤箱,180°C的溫度下烘培6min左右,讓苦養葉粉和麥粉熟化,然后自然冷卻。
[0011]⑤提香:冷卻后的苦養茶再放人電熱鼓風干燥箱在90°C?105°C條件下,烘培8min?1min,以水分含量不高于6%。
[0012]⑥包裝成品:提香后的成品冷卻至室溫后,采用密封、避光、防潮包裝袋進行包裝,在常溫下保存。
[0013]本發明的有益效果:該技術方案所設計的加工工藝科學合理,可靠性高,所生產出的苦蕎茶,成品呈棕黃色,沖泡后清澈明亮,黃綠色,氣味清香,滋味微苦似茶葉,產品易膨脹,但不松散,無懸浮物,湯色澄清,耐沖泡。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苦蕎茶的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苦蕎茶使用的原料有:苦養籽粒或麥粉、蕎麥葉粉、食用黃原膠、食用瓜爾豆膠、70%乙醇(AR級)和蒸餾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苦蕎茶的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產工藝用到的設備儀器有:紫外一可見光分光光度計、遠紅外烤箱、電子天平、粉碎機、拌粉機和成型機,實驗室常用器皿。
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一種新型苦蕎茶的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工藝包括以下主要步驟: ①選料:葉片色澤鮮綠勻凈,洗凈后蒸汽殺青,干燥精制成葉粉,苦養籽粒飽滿,去皮精制麥粉。 ②加水拌粉:要求加水量適宜,成膏狀,將葉粉、麥粉和食品 膠混合勻凈,色澤均一,混和后靜置40分鐘,麥粉中的淀粉可以糊化。 ③成型:采用機械力的作用,使苦養麥粉和葉粉粘合,控制力的大小、壓力度的原則進行成型,可采用加壓加熱的成型機,使成型后不受外力的影響而破壞。 ④烘培:將成型后的苦養茶顆粒盛于盤中放人遠紅外烤箱,ISO0C的溫度下烘培6min左右,讓苦養葉粉和麥粉熟化,然后自然冷卻。 ⑤提香:冷卻后的苦養茶再放人電熱鼓風干燥箱在90°C?105°C條件下,烘培Smin?1min,以水分含量不高于6%。 ⑥包裝成品:提香后的成品冷卻至室溫后,采用密封、避光、防潮包裝袋進行包裝,在常溫下保存。
【文檔編號】A23F3/34GK104041637SQ201410293315
【公開日】2014年9月17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27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27日
【發明者】華長虹 申請人:桐城市牯牛背農業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