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茶葉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紅茶萎凋方法。
背景技術:
萎凋是工夫紅茶初制加工的第一道工序,也是形成工夫紅茶品質的基礎工序。萎凋既有物理方面的失水作用,也有內含物質的化學變化的過程。茶鮮葉通過萎凋,主要發生以下兩方面變化:一是蒸發部分水分,降低茶鮮葉細胞的張力,使葉、梗由脆變軟,增加芽葉的韌性,便于揉捻成條;二是由于水分的散失而引起茶梢中的內含物質的一系列化學變化,為形成紅茶色、香、味的特定品質奠定物質變化的基礎。萎凋程度的掌握,對制茶品質和后續工序關系極大。如萎凋不足,鮮葉細胞緊張狀態未消除,葉質硬而脆,揉捻時芽葉易斷碎,茶汁稀薄易流失,發酵不均勻,制成毛茶條索短碎多片末,香低味青澀,湯色渾濁,葉底花雜帶青;如萎凋過度,芽毫枯焦,葉質干硬,揉捻時茶汁不出,不易緊卷,發酵不勻,毛茶松泡多扁條,色澤灰枯不顯毫,香味淡薄,湯色、葉底暗雜。因此,萎凋必須適度,過度與不足均對毛茶品質不利。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紅茶萎凋方法。
本發明提供一種紅茶萎凋方法,步驟如下:
1)采摘新鮮、無損傷的茶樹鮮葉,放置萎凋架上,萎凋厚度0.5cm-3.5cm,萎凋時間1.5小時-2.5小時,中途翻動4-5次;
2)將茶葉置于萎凋機中萎凋,茶葉攤放厚度40-60cm,冷風萎凋30-45min;
3)熱風萎凋60-80min,熱風溫度35-40℃;
4)冷風萎凋50-70min;
5)熱風萎凋30-50min,熱風溫度35-40℃;
6)停機1小時;
7)熱風萎凋130-150min,熱風溫度35-40℃;在整個萎凋過程,每隔15分鐘將茶葉翻動一次。
作為優選,步驟如下: 1)采摘新鮮、無損傷的茶樹鮮葉,放置萎凋架上,萎凋厚度2cm,萎凋時間2小時,中途翻動4次;
2)將茶葉置于萎凋機中萎凋,茶葉攤放厚度50cm,冷風萎凋40min;
3)熱風萎凋70min,熱風溫度38℃;
4)冷風萎凋60min;
5)熱風萎凋40min,熱風溫度38℃;
6)停機1小時;
7)熱風萎凋140min,熱風溫度38℃;在整個萎凋過程,每隔15分鐘將茶葉翻動一次。
本發明具有加快鮮葉失水、加快鮮葉內含物質轉化等優點,采用本發明方法,茶葉萎凋均勻、充分;同時,大幅縮短萎凋時間。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的實施例便于更好地理解本發明,但并不限定本發明。下述實施例中的實驗方法,如無特殊說明,均為常規方法。下述實施例中所用的試驗材料,如無特殊說明,均為市售。
實施例1
本發明的紅茶萎凋方法具體為:
1)采摘新鮮、無損傷的茶樹鮮葉,放置萎凋架上,萎凋厚度2cm,萎凋時間2小時,中途翻動4次;
2)將茶葉置于萎凋機中萎凋,茶葉攤放厚度50cm,冷風萎凋40min;
3)熱風萎凋70min,熱風溫度38℃;
4)冷風萎凋60min;
5)熱風萎凋40min,熱風溫度38℃;
6)停機1小時;
7)熱風萎凋140min,熱風溫度38℃;在整個萎凋過程,每隔15分鐘將茶葉翻動一次。
實施例2
本發明的紅茶萎凋方法具體為:
1)采摘新鮮、無損傷的茶樹鮮葉,放置萎凋架上,萎凋厚度3.5cm,萎凋時間1.5小時小時,中途翻動5次;
2)將茶葉置于萎凋機中萎凋,茶葉攤放厚度60cm,冷風萎凋30min;
3)熱風萎80min,熱風溫度40℃;
4)冷風萎凋50min;
5)熱風萎凋50min,熱風溫度35℃;
6)停機1小時;
7)熱風萎凋150min,熱風溫度35℃;在整個萎凋過程,每隔15分鐘將茶葉翻動一次。
實施例3
本發明的紅茶萎凋方法具體為: 1)采摘新鮮、無損傷的茶樹鮮葉,放置萎凋架上,萎凋厚度0.5cm,萎凋時間2.5小時,中途翻動4次;
2)將茶葉置于萎凋機中萎凋,茶葉攤放厚度40cm,冷風萎凋45min;
3)熱風萎凋60min,熱風溫度35℃;
4)冷風萎凋70min;
5)熱風萎凋30min,熱風溫度40℃;
6)停機1小時;
7)熱風萎凋130min,熱風溫度40℃;在整個萎凋過程,每隔15分鐘將茶葉翻動一次。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