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制茶方法,特別是烏吉野生崖茶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烏吉野生崖茶以融水苗族自治縣境內海拔2086米的元寶山東麓高海拔原始森林中石山峭壁或山澗巖石上自然生長的石崖茶為原料,采用苗家獨特傳統工藝結合現代先進制茶技術精工細作而成。元寶山為廣西第三高峰,地勢層巒疊翠,溝深谷峭,常年濕潤多霧,屬亞熱帶高寒特殊氣候帶。非常適宜茶葉類植物生長。石崖茶就是在這樣特殊自然環境中允吸高山霧水和巖縫中土壤之養分,可謂吸天地之靈氣,采日月之精華,純屬原生態無公害茶。是于千百年來苗家人一直鐘愛的天然保飲品。烏吉野生崖茶茶葉片比其他茶葉肥厚,其型卷曲、顯毫、茶色清透,味、甘、醇,馨香爽口,耐沖泡,多飲不影響睡眠,長期早晚飲用具有清熱解毒,清炎潤肺,健胃消食,護肝明目,養顏降壓,減少脂肪等功效。將烏吉野生崖茶茶葉制作成成品烏吉野生崖茶,才能便于廣大群眾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烏吉野生崖茶制作方法。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烏吉野生崖茶制作方法,包括步驟:
A. 采摘:采摘生長在石崖邊上的石崖茶獲得茶青;
B. 曬青:茶青放入萎凋槽,使鮮葉中的部份水份揮發30%—40%;
C. 涼青:將曬青后鮮葉放置竹編中翻松、溥攤,然后將竹編放置在涼青架上,涼青架放在通風處,使鮮葉中的各部位水份重新分布均勻,散發葉間熱量,降低失水和化學變化速度;
D. 搖青:通過搖青的機械運動力和摩擦力,對青葉物理形態及化學品質進行改變;
E. 殺青:通過高溫快速破壞酶酌的活性,停止其酶促氧化作用,使該過程形成的品質固定下來,當鍋溫達到260 ℃—300℃時投入鮮葉,當殺青機中“啪啪”之聲停止,略有“沙沙”聲、葉質柔軟稍有粘性、聞有清純茶香,即完成殺青;
F. 揉捻:使用揉捻機揉捻至茶葉條形是否緊細,取出后用曲毫機抖至顆料形;
G. 烘干:用100 ℃烘焙至原重量的80%—85%后取出,放在竹編中自然冷卻到室溫,再用80 ℃烘焙為干成品。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法制出的烏吉野生崖茶,型卷曲、顯毫、茶色清透,味、甘、醇,馨香爽口,可謂色香味俱全,且耐沖泡,便于包裝、運輸、儲存,有利于擴大市場。
附圖說明
圖1 是本發明所述烏吉野生崖茶的制作工藝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烏吉野生崖茶制作方法,包括步驟:
A. 采摘:采摘生長在石崖邊上的石崖茶獲得茶青;
B. 曬青:茶青放入萎凋槽,使鮮葉中的部份水份揮發30%—40%;
C. 涼青:將曬青后鮮葉放置竹編中翻松、溥攤,然后將竹編放置在涼青架上,涼青架放在通風處,使鮮葉中的各部位水份重新分布均勻,散發葉間熱量,降低失水和化學變化速度;
D. 搖青:通過搖青的機械運動力和摩擦力,對青葉物理形態及化學品質進行改變;
E. 殺青:通過高溫快速破壞酶酌的活性,停止其酶促氧化作用,使該過程形成的品質固定下來,當鍋溫達到260 ℃—300℃時投入鮮葉,當殺青機中“啪啪”之聲停止,略有“沙沙”聲、葉質柔軟稍有粘性、聞有清純茶香,即完成殺青;
F. 揉捻:使用揉捻機揉捻至茶葉條形是否緊細,取出后用曲毫機抖至顆料形;
G. 烘干:用100 ℃烘焙至原重量的80%—85%后取出,放在竹編中自然冷卻到室溫,再用80 ℃烘焙為干成品。
采用上述方法制出的烏吉野生崖茶,型卷曲、顯毫、茶色清透,味、甘、醇,馨香爽口,可謂色香味俱全,且耐沖泡,便于包裝、運輸、儲存,有利于擴大市場。
具體實施方式只是示例性的對本發明進行描述,并不限制本發明的包含在權利要求內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