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天然保健茶食品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杜仲保健茶。
背景技術:
杜仲又名膠木,為杜仲科植物,是一種具有神奇營養保健藥用功效的植物。《神農本草經》記載:“杜仲味辛平。主治腰膝痛,補中益氣,堅筋骨,強志,除陰下癢濕,小便余瀝,久服輕身耐老。”《本草綱目》記載:“杜仲能入肝而補腎,補中益精氣,堅筋骨,強志,治腎虛腰痛,久服輕身耐老。”杜仲是中藥材中一種名貴的滋補藥材,一般取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樹皮入藥,杜仲性味甘、微辛、溫、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利尿的作用,歸肝,腎經。
現代研究發現杜仲葉也具有豐富的生物活性物質,主要有綠原酸、桃葉珊瑚苷、京尼平苷酸、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和黃酮等。綠原酸具有利膽、抗菌等作用。桃葉珊瑚苷能夠刺激副交感神經中樞,加快尿酸轉移和排出,對革氏陰性和陽性菌均有抑制作用。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是一種高質量的天然降壓藥物,對動物血壓有雙向調節功能,杜仲黃酮具有降血壓、保護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及抗心肌肥厚等作用。除此之外,杜仲葉中還含有大量氨基酸、微量元素、生物堿、多糖、揮發油等成分,因此,以杜仲葉為原料制備的杜仲茶具有極高的保健價值。現有以杜仲葉開發的杜仲茶,一般是采用傳統的茶葉制備工藝,即將摘采的杜仲嫩葉經過攤晾、殺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制成,此種工藝加工過程會使杜仲葉中的生物活性物質有所損失,尤其是綠原酸的含量會明顯降低,影響杜仲茶的營養保健價值。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健康意識也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人注重起養生,而茶飲料被認為是符合現代人崇尚天然、綠色的飲品。茶飲料在制作上除了單獨用茶葉經不同工藝制成各種茶飲以外,也常用茶葉與中草藥配伍制成藥茶類飲品,但很多產品由于其組方不太合理,功能比較單一,對人體的保健作用效果不明顯,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杜仲的傳統藥用部位是皮,而樹枝上的新鮮的杜仲葉等均尚未開發利用,如能開發杜仲葉的新用途,將使杜仲資源得到更為充分的利用。為此,提出了一種功能性強、保健效果佳、適用人群廣的杜仲保健茶。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制備其活性成分的原料少、原料配伍合理科學,其營養豐富、功能性強、保健效果佳、其適用人群廣的一類保健茶,并綜合利用杜仲葉資源,增加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具體地說是一種杜仲保健茶。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杜仲保健茶,所述保健茶由杜仲葉、茶葉和蒲公英組成,其組成的重量百分比分別為杜仲葉50~60%、茶葉30~35%和蒲公英10~15%;具體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采摘:采摘新鮮的杜仲葉、茶葉和蒲公英,要求無病蟲及雜草;
(2)攤青:將采摘的杜仲葉、茶葉和蒲公英按比例均勻攤放于貯青槽中,攤葉厚度為25~35cm,攤青時間為2~3h,直至攤放葉含水量減少20~25%,手捏表面無水分時為止;
(3)蒸汽殺青:將經過攤青后的杜仲葉、茶葉和蒲公英混合物置入預熱好的蒸制圓桶內,預熱的溫度范圍為90~110℃,該蒸制圓桶以每分鐘30轉的速度轉動,殺青時間為50~60秒,蒸青的適宜程度應掌握葉色青綠、有粘性、梗子折之不斷、無青草氣為止,之后冷卻至常溫;
(4)揉切:將殺青后的杜仲葉、茶葉和蒲公英混合物進行揉切,揉切破碎至1cm以下顆粒,揉切加工成條索狀或滾珠狀;
(5)葉打:將揉切后混合物原料進行葉打,葉打溫度控制在85~90℃,葉打至原料不出現結塊,用手捏原料成團松手自然散開時為止;
(6)干燥:將葉打后的物料進行干燥,至含水量在4~6%,制得所述杜仲保健茶。
進一步地,作為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杜仲保健茶由杜仲葉、茶葉和蒲公英組成,其組成的重量百分比分別為杜仲葉50~60%、茶葉30~35%和蒲公英10~15%;具體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采摘:采摘新鮮的杜仲葉、茶葉和蒲公英,要求無病蟲及雜草,分別存放;
(2)攤青:將采摘的杜仲葉、茶葉和蒲公英分別攤放至鮮葉含水量減少25~30%,手捏表面無水分時為止;
(3)蒸汽殺青:將經過攤青后的杜仲葉、茶葉和蒲公英分別置入預熱好的蒸制圓桶內,預熱的溫度范圍為90~110℃,該蒸制圓桶以每分鐘30轉的速度轉動,蒸制時間為50~60秒,蒸青的適宜程度應掌握葉色青綠、有粘性、梗子折之不斷、無青草氣為止,之后冷卻至常溫;
(4)揉切:將殺青后的杜仲葉、茶葉和蒲公英分別進行揉切,揉切破碎至1cm以下顆粒,揉切加工成條索狀或滾珠狀;
(5)葉打:將揉切后的原料進行葉打,葉打溫度控制在85~90℃,葉打至原料不出現結塊,用手捏原料成團松手自然散開時為止;
(6)干燥:將葉打后的物料分別進行干燥,至含水量在4~6%,制得所述杜仲保健茶的組成原料;
(7)混合:將干燥后杜仲葉、茶葉和蒲公英原料按重量百分比進行混勻,制得所述杜仲保健茶。
進一步地,所述杜仲保健茶,其中所述步驟(1)中的采摘為采自春、夏、秋三季的茶樹鮮葉。
進一步地,所述杜仲保健茶,其中所述步驟(3)中的蒸汽殺青過程,采用蒸汽殺青圓桶機,鍋爐汽壓0.8~0.9Mpa,蒸機殺青汽壓0.7~0.9Mpa,蒸機圓桶轉速30轉/min,投葉量為5~8kg/min,蒸青的適宜程度應掌握葉色青綠、有粘性、梗子折之不斷、無青草氣為止,之后冷卻至常溫;所述冷卻采用120K型號的冷卻機,風量45m3/min,投葉量為5~8kg/min,冷卻至常溫。
進一步地,所述杜仲保健茶,其中所述步驟(4)中的揉切過程,采用6CZ20型號的轉子機,常溫下投葉量為5~8kg/min,揉切時間為60~90秒,揉切破碎至1cm以下顆粒,揉切加工成條索狀或滾珠狀。
進一步地,所述杜仲保健茶,其中所述步驟(5)中的葉打過程,采用120K型號的葉打機,葉打溫度控制在85~90℃,葉打機轉速為20~25轉/min,投葉量為5~8kg/min,葉打至原料不出現結塊,用手捏原料成團松手自然散開時為止。
進一步地,所述杜仲保健茶,其中所述步驟(6)中的干燥采用20型號的烘干機,由4臺相同型號的烘干機連用組成,分四次進行干燥,投葉量為5~10kg/min,第一臺烘干機溫度160~165℃,原料厚度為3~4cm,時間6~8min;第二臺烘干機溫度150~155℃,原料厚度2~3cm,時間5~7min;第三臺烘干機溫度140~145℃,原料厚度1~2cm,時間3~5min;第四臺烘干機溫度145~150℃,原料厚度1~2cm,時間4~6min。
進一步地,所述杜仲保健茶,其中所述保健茶由杜仲葉、茶葉和蒲公英組成,其組成的重量百分比分別為杜仲葉55%、茶葉32%和蒲公英13%。
進一步地,所述杜仲保健茶,其中所述杜仲保健茶經切碎或粉碎后,裝入經滅菌消毒后的紙袋并用鋁箔袋封裝,每袋3~5克,做成袋泡杜仲保健茶制品。適宜不同人群根據需要選擇飲用,適應面廣。
采用本發明所述的杜仲保健茶,與現有技術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精選純天然的綠色植物,制備其活性成分的原料少,原料配伍合理科學,營養豐富、功能性強、保健效果佳,制備方便,飲用安全及方便,服用無副作用,藥用價值高,適用人群廣。具體表現如下:
1、充分利用天然綠色植物杜仲葉資源,提供了杜仲葉的新用途,有利于其杜仲資源的綜合利用,增加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提供了杜仲保健茶的組方及制備工藝,該制備方法操作方便,生產周期短,成本低,適用于批量制備和工業化生產。
3、本發明制備的杜仲保健茶具有安全無毒,并可以制成各種不同形式的杜仲保健茶飲料,可以滿足不同人群飲用需求,其適應范圍非常廣,因而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加清楚的解釋本發明的實施,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發明,而不是限定本發明的范圍。
實施例1:
一種杜仲保健茶,所述保健茶由杜仲葉、茶葉和蒲公英組成,其組成的重量百分比分別為杜仲葉50%、茶葉35%和蒲公英15%;具體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采摘:采摘要求在晴天的上午進行采摘,所采摘的杜仲葉、茶葉和蒲公英要求無病蟲及雜草。同時,根據加工生產情況,可以分季節分別采自春、夏、秋三季不同時期的茶樹鮮葉;
(2)攤青:將采摘的杜仲葉、茶葉和蒲公英按比例均勻攤放于貯青槽中,攤葉厚度為25~30cm,攤青時間為2~2.5h,直至攤放葉含水量減少20~25%,手捏表面無水分時為止;
(3)蒸汽殺青:采用蒸汽殺青圓桶機,將經過攤青后的杜仲葉、茶葉和蒲公英混合物置入預熱好的蒸制圓桶內,預熱的溫度范圍為90~100℃,鍋爐汽壓0.8~0.9Mpa,蒸機殺青汽壓0.7~0.8Mpa,蒸機圓桶轉速30轉/min,投葉量為5~7kg/min,殺青時間為50~55秒,蒸青的適宜程度應掌握葉色青綠、有粘性、梗子折之不斷、無青草氣為止,之后冷卻至常溫;所述冷卻采用120K型號的冷卻機,風量45m3/min,投葉量為5~7kg/min,冷卻至常溫;
(4)揉切:將殺青后的杜仲葉、茶葉和蒲公英混合物進行揉切,采用6CZ20型號的轉子機進行揉切,常溫下投葉量為5~7kg/min,揉切時間為60~80秒,揉切破碎至1cm以下顆粒,揉切加工成條索狀或滾珠狀;
(5)葉打:將揉切后混合物原料進行葉打,采用120K型號的葉打機,葉打溫度控制在85~88℃,葉打機轉速為20轉/min,投葉量為5~7kg/min,葉打至原料不出現結塊,用手捏原料成團松手自然散開時為止;
(6)干燥:將葉打后的物料進行干燥,采用20型號的烘干機,由4臺相同型號的烘干機連用組成,分四次進行干燥,投葉量為5~8kg/min,第一臺烘干機溫度160~163℃,原料厚度為3~4cm,時間6~7min;第二臺烘干機溫度150~152℃,原料厚度2~3cm,時間5~6min;第三臺烘干機溫度140~143℃,原料厚度1~2cm,時間3~4min;第四臺烘干機溫度145~148℃,原料厚度1~2cm,時間4~5min;干燥至含水量在4~6%,制得所述杜仲保健茶。
實施例2:
一種杜仲保健茶,其所述保健茶由杜仲葉、茶葉和蒲公英組成,其組成的重量百分比分別為杜仲葉55%、茶葉32%和蒲公英13%;具體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采摘:采摘新鮮的杜仲葉、茶葉和蒲公英,要求無病蟲及雜草,分別存放;同時,根據加工生產情況,可以分季節分別采自春、夏、秋三季不同時期的茶樹鮮葉;
(2)攤青:將采摘的杜仲葉、茶葉和蒲公英分別攤放至鮮葉含水量減少25~30%,手捏表面無水分時為止;
(3)蒸汽殺青:采用蒸汽殺青圓桶機,將經過攤青后的杜仲葉、茶葉和蒲公英分別置入預熱好的蒸制圓桶內,預熱的溫度范圍為90~100℃,鍋爐汽壓0.8~0.9Mpa,蒸機殺青汽壓0.8~0.9Mpa,蒸機圓桶轉速30轉/min,投葉量為5~7kg/min,殺青時間為50~55秒,蒸青的適宜程度應掌握葉色青綠、有粘性、梗子折之不斷、無青草氣為止,之后冷卻至常溫;所述冷卻采用120K型號的冷卻機,風量45m3/min,投葉量為5~7kg/min,冷卻至常溫;
(4)揉切:將殺青后的杜仲葉、茶葉和蒲公英分別進行揉切,采用6CZ20型號的轉子機進行揉切,常溫下投葉量為5~7kg/min,揉切時間為60~80秒,揉切破碎至1cm以下顆粒,揉切加工成條索狀或滾珠狀;
(5)葉打:將揉切后的原料進行葉打,采用120K型號的
葉打機,葉打溫度控制在85~90℃,葉打機轉速為20轉/min,投葉量為5~7kg/min,葉打至原料不出現結塊,用手捏原料成團松手自然散開時為止;
(6)干燥:將葉打后的物料分別進行干燥,所述干燥采用20型號的烘干機,由4臺相同型號的烘干機連用組成,分四次進行干燥,投葉量為5~8kg/min,第一臺烘干機溫度160~163℃,原料厚度為3~4cm,時間6~7min;第二臺烘干機溫度150~152℃,原料厚度2~3cm,時間5~6min;第三臺烘干機溫度140~143℃,原料厚度1~2cm,時間3~4min;第四臺烘干機溫度145~148℃,原料厚度1~2cm,時間4~5min;并當分別干燥至含水量在4~6%,制得所述杜仲保健茶的組成原料;
(7)混合:將干燥后杜仲葉、茶葉和蒲公英原料按重量百分比進行混勻,制得所述杜仲保健茶。
實施例3:
一種杜仲保健茶,其所述保健茶由杜仲葉、茶葉和蒲公英組成,其組成的重量百分比分別為杜仲葉60%、茶葉30%和蒲公英10%;具體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采摘:采摘新鮮的杜仲葉、茶葉和蒲公英,要求無病蟲及雜草,分別存放;同時,根據加工生產情況,可以分季節分別采自春、夏、秋三季不同時期的茶樹鮮葉;
(2)攤青:將采摘的杜仲葉、茶葉和蒲公英按比例均勻攤放于貯青槽中,攤葉厚度為30~35cm,攤青時間為2.5~3h,直至攤放葉含水量減少20~25%,手捏表面無水分時為止;
(3)蒸汽殺青:采用蒸汽殺青圓桶機,將經過攤青后的杜仲葉、茶葉和蒲公英混合物置入預熱好的蒸制圓桶內,預熱的溫度范圍為100~110℃,鍋爐汽壓0.8~0.9Mpa,蒸機殺青汽壓0.7~0.8Mpa,蒸機圓桶轉速30轉/min,投葉量為6~8kg/min,殺青時間為50~55秒,蒸青的適宜程度應掌握葉色青綠、有粘性、梗子折之不斷、無青草氣為止,之后冷卻至常溫;所述冷卻采用120K型號的冷卻機,風量45m3/min,投葉量為6~8kg/min,冷卻至常溫;
(4)揉切:將殺青后的杜仲葉、茶葉和蒲公英混合物進行揉切,采用6CZ20型號的轉子機進行揉切,常溫下投葉量為6~8kg/min,揉切時間為70~90秒,揉切破碎至1cm以下顆粒,揉切加工成條索狀或滾珠狀;
(5)葉打:將揉切后混合物原料進行葉打,采用120K型號的葉打機,葉打溫度控制在87~90℃,葉打機轉速為25轉/min,投葉量為6~8kg/min,葉打至原料不出現結塊,用手捏原料成團松手自然散開時為止;
(6)干燥:將葉打后的物料進行干燥,采用20型號的烘干機,由4臺相同型號的烘干機連用組成,分四次進行干燥,投葉量為6~10kg/min,第一臺烘干機溫度162~165℃,原料厚度為3~4cm,時間7~8min;第二臺烘干機溫度153~155℃,原料厚度2~3cm,時間6~7min;第三臺烘干機溫度142~145℃,原料厚度1~2cm,時間4~5min;第四臺烘干機溫度147~150℃,原料厚度1~2cm,時間5~6min;干燥至含水量在4~6%,制得所述杜仲保健茶。
實施例4:
一種杜仲保健茶,其所述保健茶由杜仲葉、茶葉和蒲公英組成,其組成的重量百分比分別為杜仲葉52%、茶葉34%和蒲公英14%;具體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采摘:采摘新鮮的杜仲葉、茶葉和蒲公英,要求無病蟲及雜草,分別存放;同時,根據加工生產情況,可以分季節分別采自春、夏、秋三季不同時期的茶樹鮮葉;
(2)攤青:將采摘的杜仲葉、茶葉和蒲公英分別攤放至鮮葉含水量減少25~30%,手捏表面無水分時為止;
(3)蒸汽殺青:采用蒸汽殺青圓桶機,將經過攤青后的杜仲葉、茶葉和蒲公英分別置入預熱好的蒸制圓桶內,預熱的溫度范圍為100~110℃,鍋爐汽壓0.8~0.9Mpa,蒸機殺青汽壓0.8~0.9Mpa,蒸機圓桶轉速30轉/min,投葉量為6~8kg/min,殺青時間為50~55秒,蒸青的適宜程度應掌握葉色青綠、有粘性、梗子折之不斷、無青草氣為止,之后冷卻至常溫;所述冷卻采用120K型號的冷卻機,風量45m3/min,投葉量為6~8kg/min,冷卻至常溫;
(4)揉切:將殺青后的杜仲葉、茶葉和蒲公英分別進行揉切,采用6CZ20型號的轉子機進行揉切,常溫下投葉量為6~8kg/min,揉切時間為70~90秒,揉切破碎至1cm以下顆粒,揉切加工成條索狀或滾珠狀;
(5)葉打:將揉切后的原料進行葉打,采用120K型號的葉打機,葉打溫度控制在87~90℃,葉打機轉速為25轉/min,投葉量為6~8kg/min,葉打至原料不出現結塊,用手捏原料成團松手自然散開時為止;
(6)干燥:將葉打后的物料分別進行干燥,所述干燥采用20型號的烘干機,由4臺相同型號的烘干機連用組成,分四次進行干燥,投葉量為6~10kg/min,第一臺烘干機溫度162~165℃,原料厚度為3~4cm,時間7~8min;第二臺烘干機溫度153~155℃,原料厚度2~3cm,時間6~7min;第三臺烘干機溫度142~145℃,原料厚度1~2cm,時間4~5min;第四臺烘干機溫度147~150℃,原料厚度1~2cm,時間5~6min;并當分別干燥至含水量在4~6%,制得所述杜仲保健茶的組成原料;
(7)混合:將干燥后杜仲葉、茶葉和蒲公英原料按重量百分比進行混勻,制得所述杜仲保健茶。
實施例5:
將實施例1~4所制備的杜仲保健茶進行切碎或粉碎后,裝入經滅菌消毒后的紙袋并用鋁箔袋封裝,每袋3~5克,做成袋泡杜仲保健茶制品,從而適宜不同人群飲用,具有適應面廣。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