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杜仲保健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健茶由杜仲葉、茶葉和蒲公英組成,其組成的重量百分比分別為杜仲葉50~60%、茶葉30~35%和蒲公英10~15%;具體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采摘:采摘新鮮的杜仲葉、茶葉和蒲公英,要求無病蟲及雜草;
(2)攤青:將采摘的杜仲葉、茶葉和蒲公英按比例均勻攤放于貯青槽中,攤葉厚度為25~35cm,攤青時間為2~3h,直至攤放葉含水量減少20~25%,手捏表面無水分時為止;
(3)蒸汽殺青:將經過攤青后的杜仲葉、茶葉和蒲公英混合物置入預熱好的蒸制圓桶內,預熱的溫度范圍為90~110℃,該蒸制圓桶以每分鐘30轉的速度轉動,殺青時間為50~60秒,蒸青的適宜程度應掌握葉色青綠、有粘性、梗子折之不斷、無青草氣為止,之后冷卻至常溫;
(4)揉切:將殺青后的杜仲葉、茶葉和蒲公英混合物進行揉切,揉切破碎至1cm以下顆粒,揉切加工成條索狀或滾珠狀;
(5)葉打:將揉切后混合物原料進行葉打,葉打溫度控制在85~90℃,葉打至原料不出現(xiàn)結塊,用手捏原料成團松手自然散開時為止;
(6)干燥:將葉打后的物料進行干燥,至含水量在4~6%,制得所述杜仲保健茶。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杜仲保健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健茶由杜仲葉、茶葉和蒲公英組成,其組成的重量百分比分別為杜仲葉50~60%、茶葉30~35%和蒲公英10~15%;具體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采摘:采摘新鮮的杜仲葉、茶葉和蒲公英,要求無病蟲及雜草,分別存放;
(2)攤青:將采摘的杜仲葉、茶葉和蒲公英分別攤放至鮮葉含水量減少25~30%,手捏表面無水分時為止;
(3)蒸汽殺青:將經過攤青后的杜仲葉、茶葉和蒲公英分別置入預熱好的蒸制圓桶內,預熱的溫度范圍為90~110℃,該蒸制圓桶以每分鐘30轉的速度轉動,蒸制時間為50~60秒,蒸青的適宜程度應掌握葉色青綠、有粘性、梗子折之不斷、無青草氣為止,之后冷卻至常溫;
(4)揉切:將殺青后的杜仲葉、茶葉和蒲公英分別進行揉切,揉切破碎至1cm以下顆粒,揉切加工成條索狀或滾珠狀;
(5)葉打:將揉切后的原料進行葉打,葉打溫度控制在85~90℃,葉打至原料不出現(xiàn)結塊,用手捏原料成團松手自然散開時為止;
(6)干燥:將葉打后的物料分別進行干燥,至含水量在4~6%,制得所述杜仲保健茶的組成原料;
(7)混合:將干燥后杜仲葉、茶葉和蒲公英原料按重量百分比進行混勻,制得所述杜仲保健茶。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杜仲保健茶,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中的采摘為采自春、夏、秋三季的茶樹鮮葉。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杜仲保健茶,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中的蒸汽殺青過程,采用蒸汽殺青圓桶機,鍋爐汽壓0.8~0.9Mpa,蒸機殺青汽壓0.7~0.9Mpa,蒸機圓桶轉速30轉/min,投葉量為5~8kg/min,蒸青的適宜程度應掌握葉色青綠、有粘性、梗子折之不斷、無青草氣為止,之后冷卻至常溫;所述冷卻采用120K型號的冷卻機,風量45m3/min,投葉量為5~8kg/min,冷卻至常溫。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杜仲保健茶,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中的揉切過程,采用6CZ20型號的轉子機,常溫下投葉量為5~8kg/min,揉切時間為60~90秒,揉切破碎至1cm以下顆粒,揉切加工成條索狀或滾珠狀。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杜仲保健茶,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5)中的葉打過程,采用120K型號的葉打機,葉打溫度控制在85~90℃,葉打機轉速為20~25轉/min,投葉量為5~8kg/min,葉打至原料不出現(xiàn)結塊,用手捏原料成團松手自然散開時為止。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杜仲保健茶,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6)中的干燥采用20型號的烘干機,由4臺相同型號的烘干機連用組成,分四次進行干燥,投葉量為5~10kg/min,第一臺烘干機溫度160~165℃,原料厚度為3~4cm,時間6~8min;第二臺烘干機溫度150~155℃,原料厚度2~3cm,時間5~7min;第三臺烘干機溫度140~145℃,原料厚度1~2cm,時間3~5min;第四臺烘干機溫度145~150℃,原料厚度1~2cm,時間4~6min。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杜仲保健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健茶由杜仲葉、茶葉和蒲公英組成,其組成的重量百分比分別為杜仲葉55%、茶葉32%和蒲公英13%。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杜仲保健茶,其特征在于:所述杜仲保健茶經切碎或粉碎后,裝入經滅菌消毒后的紙袋并用鋁箔袋封裝,每袋3~5克,做成袋泡杜仲保健茶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