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處理包衣后花生種子的機構,尤其是一種自吸式顆粒物料提升裝置,屬于農業機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脫殼是花生制種必不可少的關鍵環節,長期以來一直依賴人工,勞動強度大、耗工費時、成本高。為此,復式花生脫殼作業逐漸得到推行。復式花生脫殼作業時,花生脫殼機(參見201420346810.8、200720011691.0等中國專利文獻)首先在初級脫殼倉進行預脫,完成體積較大的花生莢果的脫殼作業,通過篩子將脫殼后的果仁及未脫殼的莢果進行篩分后,未脫殼莢果輸送至第二級脫殼倉,實現較小體積花生的脫殼。第一級至第二級常采用氣力提升裝置,該裝置主要由風機、進料斗、提升管路組成。
實際證明,現有氣力提升裝置由于直接采用傳統風機吹送,因此難免由于風道設計不合理造成漏氣、風力驟降,影響提升效率,并致使花生的吹出損失較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通過結構改進,提出一種提升效率高、可以避免吹出損失的自吸式顆粒物料提升裝置。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自吸式顆粒物料提升裝置包括位于前后二級脫殼倉之間的落料斗以及離心風機和垂向提升管路,所述離心風機的出風口由漸縮段和圓弧段構成,所述漸縮段底部水平邊和頂部傾斜邊之間的夾角為10-20°(最好16°),所述圓弧段伸入90°圓弧彎管的垂向入口端下部,延伸到對應圓弧彎管圓心角25-30°(最好27°)的位置;所述落料斗具有與所述垂向入口貼合且抵達出風口上邊的垂直壁,所述垂直壁的下部設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具有懸掛門簾;所述圓弧彎管的水平向出口端與所述提升管路的下端連接。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完善是,所述出料口與對應位置出風口的截面之和等于所述垂向入口的截面積,所述出料口與對應位置出風口的截面之比為2:0.8-1.2(最好為1)。
啟動本實用新型中的風機后,在圓弧彎管內前后形成以25-30°圓心角為界的負壓區和正壓區,經過前一級脫殼后的花生落到落料斗之后,在其自重和負壓吸引作用下,通過被掀起的懸掛門簾,進入負壓區,緊接著在正壓風力吹送作用下,經垂向提升管路送入后級脫殼倉。由于提升初期花生的移動初速由負壓作用產生,因此有效避免了吹出損失,并且使得之后的正壓風力吹送提升順勢而為,因此顯著提高了效率。
進一步,所述出料口的懸掛門簾由安裝在出料口上方垂直壁的柔性橡膠板及懸吊固定在柔性橡膠板下的硬質橡膠板構成。
進一步,所述漸縮段底部水平邊和頂部傾斜邊之間的夾角為16°,所述圓弧段延伸到對應圓弧彎管圓心角為27°;所述出料口與對應位置出風口的截面之比為2:1。
進一步,所述圓弧段底邊起始于90°圓弧彎管13的垂向入口端,所述漸縮段頂部傾斜邊延伸到對應圓弧彎管圓心角13.5°的位置,再與圓弧段的上邊圓弧銜接。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實施例的風機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實施例安裝在花生脫殼機上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的后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施例的自吸式顆粒物料提升裝置應用在圖3、圖4所示的花生脫殼機上,其中落料斗12、離心風機7和垂向提升管路3位于前面的初級脫殼倉1和后面的第二級脫殼倉2之間。
如圖1、如2所示,離心風機7的出風口9由漸縮段和圓弧段構成。漸縮段底部水平邊和頂部傾斜邊之間的夾角為16°。圓弧段伸入90°圓弧彎管13的垂向入口端下部,并延伸到對應圓弧彎管圓心角27°的位置;圓弧段底邊起始于90°圓弧彎管13的垂向入口端,漸縮段頂部傾斜邊延伸到對應圓弧彎管圓心角13.5°的位置,再與圓弧段的上邊圓弧銜接,這樣可以形成更強勁的出風,從而進一步提高提升效率。
落料斗12具有與90°圓弧彎管13垂向入口貼合且抵達出風口上邊的垂直壁12-1,垂直壁12-1的下部設有出料口。出料口與對應位置出風口9的截面之和等于90°圓弧彎管13垂向入口的截面積,出料口與對應位置出風口的高度之比H1:H2=2:1,從而使相應的截面之比也為2:1。
出料口具有懸掛門簾,該懸掛門簾由安裝在出料口上方垂直壁12-1的柔性橡膠板11及懸吊固定在柔性橡膠板11下的硬質橡膠板10構成。圓弧彎管13的水平向出口端與提升管路3的下端連接。
本實施例的優化設計參數均經反復試驗、分析,并綜合考量后確定。試驗表明,在實際工作中可將落入落料斗的物料快速吸入提升管路,工作過程順暢,并可有效降低提升過程中的氣壓損失,提高輸送效率,因為與已有技術相比,本實施例具有如下結構特點及優點:
(1)由于在風機出風口處設計了變寬度鴨嘴式出口,有一段與提升管路前圓弧彎管同心的圓弧段,因此在風機與提升管路銜接處形成高低壓分界區,即形成了具有一定負壓的區域,使得空氣從進料口進入后產生負壓將物料吸入,再由正壓提升。
(2)落料斗的出料口處通過螺栓固定有軟質的柔性橡膠板以及與其下部連接的硬質橡膠板,可通過調節硬質橡膠板的厚度改變懸掛重力,從而調控工作時門簾的開度,達到控制進料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