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烘烤榨油設備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烘烤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像花生、榛子、杏仁、咖啡、可可豆等許多農產品,在深加工之前如果能進行烘烤處理,其口味、顏色及質感都將有較大改善。另外,花生是植物油和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之一,在榨花生油及生產花生醬和糖果等之前必須將花生做烘烤處理,烘烤時間及溫度等工藝條件對烘烤產品的品質產生很大影響。
現有的烘烤設備以流水線式為主,此類烘烤設備由單一的主動軸配合單一的從動軸連接傳送帶形成單層傳送單元,為了保證烘烤效果,其常常通過延長烘烤路徑實現,但這樣導致整個設備占地面積過大,對場地要求相對較高,提高了生產成本;因此,如何提出一種占地面積小,且烘烤傳送路徑足夠長的傳送單元是業內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烘烤裝置,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現有的烘烤設備占地面積過大,對場地要求相對較高,提高了生產成本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烘烤裝置,用于烘烤榨油一體機以烘烤并傳送待烘烤原料,所述烘烤裝置包括外殼,以及設置于所述外殼內的傳送機構、驅動機構和烘烤機構,所述烘烤機構穿插于所述傳送機構中;所述傳送機構包括內殼,以及呈層疊間隔設置于所述內殼中并與所述驅動機構傳動連接的多個傳送單元,相鄰兩所述傳送單元的傳送路徑相接通;所述傳送單元包括導向框、正向傳送組件和反向傳送組件,所述反向傳送組件的傳送方向與所述正向傳送組件的傳送方向相反,且所述正向傳送組件和所述反向傳送組件交錯分布。
進一步地,所述正向傳送組件包括第一主動軸,設置于所述第一主動軸同一側且相間隔的多個第一從動軸,各所述第一從動軸與所述第一主動軸之間均傳動連接有第一傳送帶;所述反向傳送組件包括第二主動軸,設置于所述第二主動軸同一側且相間隔的多個第二從動軸,各所述第二從動軸與所述第二主動軸之間均傳動連接有第二傳送帶。
進一步地,所述導向框設置于所述第一傳送帶和所述第二傳送帶的上側,且所述導向框頂部設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上開設有多個用于空氣流通的通孔。
進一步地,所述導向框包括設置于所述第一傳送帶和所述第二傳送帶的側邊處的邊框,傾斜設置于所述第一傳送帶的出料端和與其相鄰的所述第二傳送帶的進料端上的第一導向板,以及傾斜設置于所述第二傳送帶的出料端和與其相鄰的所述第一傳送帶的進料端上的第二導向板,所述第一導向板和所述第二導向板與所述邊框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傳送單元中,所述第一傳送帶與所述第二傳送帶沿垂直于所述傳送方向的方向交錯分布。
進一步地,所述傳送單元中,所述第一傳送帶的進料端與所述第二傳送帶的出料端相鄰,且所述第一傳送帶的進料端高度低于第二傳送帶的出料端;所述第一傳送帶的出料端與所述第二傳送帶的進料端相鄰,且所述第一傳送帶的出料端高度高于第二傳送帶的進料端。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主動軸長于所述第一從動軸;所述第二主動軸長于所述第二從動軸。
進一步地,所述傳送單元中,多個所述第一傳送帶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多個所述第二傳送帶也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主動軸的外周壁上開設有多個沿其長度方向延伸分布的第一防滑槽;所述第二主動軸的外周壁上開設有多個沿其長度方向延伸分布的第二防滑槽。
進一步地,多個所述第一防滑槽繞所述第一主動軸的外周均勻間隔分布;多個所述第二防滑槽繞所述第二主動軸的外周均勻間隔分布。
進一步地,所述內殼包括相對設置的一對圍板,以及一對相對設置的側板,兩所述圍板與兩所述側板合圍形成容置所述傳送單元的容置空間。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從動軸通過第一緩沖連接組件與所述圍板緩沖連接;且所述第二從動軸通過第二緩沖連接組件與所述圍板緩沖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主動軸的兩端通過第一軸承組件與兩所述側板轉動連接;且所述第二主動軸的兩端通過第二軸承組件與兩所述側板轉動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傳送帶上開設有用于空氣循環的第一通孔陣列;且所述第二傳送帶上開設有用于空氣循環的第二通孔陣列。
進一步地,所述驅動機構包括固定于所述內殼外側的支撐架,設置于所述支撐架下側的電機,以及設置于所述支撐架中齒輪組,所述齒輪組傳動連接所述電機和所述第一主動軸以及所述第二主動軸。
進一步地,所述烘烤機構包括設置于所述隔板上側的多個熱管,所述多個熱管沿所述傳送方向間隔分布。
進一步地,所述內殼外側設置有連通其內部的風道,所述風道上設置有用于加速所述內殼中熱循環的風扇。
進一步地,所述內殼與所述外殼之間設置有隔熱層。
進一步地,所述內殼頂部和底部分別開設有入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外殼頂部設置有與所述入料口連通的投料斗。
基于上述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出的烘烤裝置,通過將其傳送機構中的多個傳送單元層疊間隔分布,并使相鄰兩傳送單元的傳送路徑相接通,同時將該傳送單元的正向傳送組件和反向傳送組件交錯分布,如此,在占地面積一定的情況下,實現了足夠長的烘烤傳送路徑,既提高了空間利用率,又保證了烘烤質量,同時也降低了生產成本;并且,通過將傳送機構中的多個傳送單元層疊間隔分布,有效減小了與外部環境的熱接觸面積,降低了熱能散失,提高了熱能利用率,實現了高效節能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出的烘烤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出的烘烤裝置的整體分解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出的烘烤裝置的內部分解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傳送機構與烘烤機構的局部裝配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傳送機構的傳送單元的局部示意圖之一;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傳送機構的傳送單元的局部示意圖之二;
圖7為圖5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圖8為圖5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傳送機構與烘烤機構局部裝配的分解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于”或“設置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當一個元件被稱為是“連接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
另外,還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語,僅是互為相對概念或是以產品的正常使用狀態為參考的,而不應該認為是具有限制性的。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實現進行詳細的描述。
如圖1至圖9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出了一種烘烤裝置,該烘烤裝置用于烘烤榨油一體機以烘烤并傳送待烘烤原料。具體地,該烘烤裝置可包括外殼1、傳送機構2、驅動機構3和烘烤機構4,其中,傳送機構2、驅動機構3和烘烤機構4均設置在外殼1的內部,烘烤機構4穿插于傳送機構2上。傳送機構2包括內殼21和多個傳送單元22,此處,多個傳送單元22呈層疊間隔設置在內殼21中并與驅動機構3傳動連接,且上下層相鄰的兩個傳送單元22的傳送路徑相接通。這里,該傳送單元22包括正向傳送組件221、反向傳送組件222以及導向框225,此處,反向傳送組件222的傳送方向與正向傳送組件221的傳送方向相反,且正向傳送組件221與反向傳送組件222交錯布置。
進一步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上述正向傳送組件221可包括一個第一主動軸2211、多個第一從動軸2212和多個第一傳送帶2213,第一從動軸2212和第一傳送帶2213數量相同,此處,多個第一從動軸2212均勻間隔設置在第一主動軸2211的同一側,且多個第一從動軸2212同軸,當然,多個第一從動軸2212也可不同軸,同時,第一傳送帶2213傳動連接于第一主動軸2211和第一從動軸2212之間,且一個第一從動軸2212對應一個第一傳送帶2213,如此,多個第一傳送帶2213呈均勻間隔分布。另外,上述反向傳送組件222可包括一個第二主動軸2221、多個第二從動軸2222和多個第二傳送帶2223,第二從動軸2222和第二傳送帶2223數量相同,此處,多個第二從動軸2222均勻間隔設置在第二主動軸2221的同一側,且多個第二從動軸2222同軸,當然,多個第二從動軸2222也可不同軸,同時,第二傳送帶2223傳動連接于第二主動軸2221和第二從動軸2222之間,且一個第二從動軸2222對應一個第二傳送帶2223,如此,多個第二傳送帶2223呈均勻間隔分布。
進一步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上述第二主動軸2221設置在上述第一主動軸2211的內側并與其平行,第二從動軸2222設置在第一從動軸2212的內側并與其平行,且多個第一傳送帶2213與多個第二傳送帶2223沿垂直于傳送方向的方向一一間隔交錯分布,這樣,對于第一傳送帶2213與第二傳送帶2223,由于兩者傳送方向相反且交錯分布,使得多個第一傳送帶2213與多個第二傳送帶2223形成有曲折往復的烘烤路徑,如此,烘烤原料(例如花生)可以在該曲折往復烘烤路徑上被傳送的同時被烘烤。
進一步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上述導向框225用于為烘烤原料的正向傳送和反向傳送進行導向,并用于將烘烤原料在相鄰的正向傳送路徑和反向傳送路徑的轉接處進行導向串接形成完整的傳送路徑;此處,該導向框225設置在第一傳送帶2213和第二傳送帶2223的上側。另外,導向框225的頂部封蓋有可透氣的隔板226,該隔板226上開設有多個用于空氣流通的通孔。
基于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出的烘烤裝置,其傳送單元22通過第一主動軸2211和多個第一從動軸2212傳送連接多個第一傳送帶2213形成正向傳送組件221以正向傳送待烘烤原料,同時,通過第二主動軸2221和多個第二從動軸2222傳送連接多個第二傳送帶2223形成反向傳送組件222以反向傳送待烘烤原料,且通過第一傳送帶2213與第二傳送帶2223交錯分布,使得待烘烤原料可以在多個第一傳送帶2213與第二傳送帶2223交錯形成曲折往復烘烤路徑上來回曲折傳送。并且,通過多個傳送單元22之間呈層疊間隔分布,且相鄰兩傳送單元22的傳送路徑相接通,如此,在占地面積一定的情況下,實現了足夠長的烘烤傳送路徑,提高了空間利用率,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由于烘烤路徑足夠長,保證了待烘烤原料的烘烤質量;并且,通過將傳送機構2中的多個傳送單元22層疊間隔分布,有效減小了其與外部環境的熱接觸面積,降低了熱能散失,提高了熱能利用率,實現了高效節能效果。
進一步地,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對于上述傳送單元22,其導向框225包括邊框2251、第一導向板2252以及第二導向板2253,其中,邊框2251設置在第一傳送帶2213和第二傳送帶2223的側邊處,這樣,多個第一傳送帶2213和第二傳送帶2223被邊框2251隔開,且傳送單元22最外側的第一傳送帶2213或第二傳送帶2223被邊框2251包圍,如此,單個第一傳送帶2213或單個第二傳送帶2223即形成為傳送路徑分支段;另外,第一導向板2252水平傾斜設置在第一傳送帶2213的出料端2213b和與其相鄰的第二傳送帶2223的進料端2223a上,同時,第二導向板2253水平傾斜設置在第二傳送帶2223的出料端2223b和與其相鄰的第一傳送帶2213的進料端2213a上,且第一導向板2252和第二導向板2253均與邊框2251連接,這樣,在第一導向板2252和第二導向板2253的導向作用下,第一傳送帶2213和與其相鄰的第二傳送帶2223之間的轉接處串接連通形成完整的傳送路徑,也即是將單個的傳送路徑分支段串接形成完整的傳送路徑。另外,每個傳送單元的導向框225上側均封蓋有可透氣的隔板226。在上下相鄰的兩個傳送單元22之間,上層的傳送單元的傳送路徑終點2254與下層的傳送單元的起點2255正對,如此,待烘烤原料在上層的傳送單元傳送結束之后,從其終點2254上掉入下層的傳送單元的起點2255上繼續傳送。當然,根據實際情況和需求,在本實用新型其他實施例中,還可通過其他方式對各單個的傳送路徑分支段進行導向串接,此處不作唯一限定。
進一步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在相鄰的兩傳送帶之間,第一傳送帶2213的進料端2213a與第二傳送帶2223的出料端2223b相鄰,且第一傳送帶2213的進料端2213a高度略低于第二傳送帶2223的出料端2223b高度;同時,第一傳送帶2213的出料端2213b與第二傳送帶2223的進料端2223a相鄰,且第一傳送帶2213的出料端2213b高度略高于第二傳送帶2223的進料端2223a高度。如此,第一傳送帶2213的出料端2213b與第二傳送帶2223的進料端2223a形成一定的高度差,這樣,第一傳送帶2213的出料端2213b上的待烘烤原料在導向框225的導向作用下傳送到第二傳送帶2223的進料端2223a上,在兩者的轉接處,由于兩者之間的高度差存在,使得待烘烤原料能夠輕易地被轉接傳送走,從而避免了烘烤原料在該位置上滯留;同理,第二傳送帶2223的出料端2223b與第一傳送帶2213的進料端2213a形成一定的高度差,第二傳送帶2223的出料端2223b上的待烘烤原料在導向框225的導向作用下傳送到第一傳送帶2213的進料端2213a上,在兩者的轉接處,由于兩者之間的高度差存在,使得待烘烤原料能夠輕易地被轉接傳送走,從而避免了烘烤原料在該位置上滯留。
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通過將第一傳送帶2213的進料端2213a高度設置為略低于與其相鄰的第二傳送帶2223的出料端2223b高度,并將第一傳送帶2213的出料端2213b高度設置為略高于與其相鄰的第二傳送帶2223的進料端2223a高度,如此,使得第一傳送帶2213所在平面與第二傳送帶2223所在平面交叉,這樣,在傳送路徑上,相鄰兩傳送帶的轉接處形成高度差,使得傳送中的待烘烤原料可順利地在該轉接處傳送,從而避免了出現滯留,提升了傳送效果。
進一步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各傳送單元22上,多個第一傳送帶2213均位于同一個水平面上,多個第二傳送帶2223也均位于同一個水平面上,且多個第二傳送帶2223所在的水平面與多個第一傳送帶2213所在的水平面交叉,這樣,就形成了一定高度差,如此,使得待烘烤原料(例如花生)在相鄰傳送帶之間的轉接處可順利轉接傳送。
進一步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各傳送單元22上,上述第一主動軸2211的長度長于上述第一從動軸2212的長度,這里,一個第一主動軸2211對應多個第一從動軸2212,通過選擇長度相對較短的第一從動軸2212,便于一個第一從動軸2212對應一個第一傳送帶2213,如此,一個第一主動軸2211上就可以間隔連接多個第一傳送帶2213,從而可實現足夠長的正向傳送路徑;同樣地,上述第二主動軸2221的長度長于上述第二從動軸2222的長度,這里,一個第二主動軸2221對應多個第二從動軸2222,通過選擇長度相對較短的第二從動軸2222,便于一個第二從動軸2222對應一個第二傳送帶2223,如此,一個第二主動軸2221上就可以間隔連接多個第二傳送帶2223,從而可實現足夠長的反向傳送路徑;另外,通過將第一從動軸2212的長度和第二從動軸2222的長度設置為相對較短,其另一目的是為了使得多個第一從動軸2212和多個第二從動軸2222錯開避免端部觸碰而影響傳送的平穩性。
進一步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上述第一主動軸2211的外周壁上開設有多個第一防滑槽2211a,該第一防滑槽2211a沿第一主動軸2211的長度方向延伸分布;另外,上述第二主動軸2221的外周壁上開設有多個第二防滑槽2221a,該第二防滑槽2221a沿該第二主動軸2221的長度方向延伸分布。通過在兩個主動軸上設置防滑槽,增加了與傳送帶之間的摩擦力,保證了傳送的穩定。當然,根據實際情況和需求,在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實施例中,第一主動軸2211和第二主動軸2221還可通過其他方式增加與傳送帶之間的摩擦力,此處不作唯一限定。
進一步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上述多個第一防滑槽2211a繞上述第一主動軸2211的外周均勻間隔分布;另外,上述多個第二防滑槽2221a繞上述第二主動軸2221的外周均勻間隔分布。如此,通過將防滑槽在對應的主動軸上均勻分布,保證了主動軸與對應傳送帶之間摩擦的均勻性,從而保證了傳送的穩定性。當然,根據實際情況和具體需求,在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實施例中,多個第一防滑槽2211a在第一主動軸2211的外周上也可非均勻分布,另外,多個第二防滑槽2221a在第二主動軸2221的外周上也可非均勻分布,此處不作唯一限定。
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上述內殼21包括相對設置的一對圍板211,以及一對相對設置的側板212,兩個圍板211與兩個側板212合圍形成容置上述傳送單元22的容置空間。當然,上述內殼21還包括其他構件,此處不一一詳述。
進一步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對于上述各傳送單元22,其正向傳送組件221還包括第一緩沖連接組件2214,上述第一從動軸2212通過第一緩沖連接組件2214與上述內殼21的圍板211緩沖連接;另外,上述反向傳送組件222還包括第二緩沖連接組件2224,上述第二從動軸2222通過該第二緩沖連接組件2224與內殼21的圍板211緩沖連接。通過緩沖連接,保證了對應傳送帶的松緊適度,保證了傳送的平穩性,從而提升了烘烤質量。與此同時,采取了長短軸的配合設置,即第一主動軸2211長于第一從動軸2212,第二主動軸2221長于第二從動軸2222,且多個第一從動軸2212相間隔,多個第二從動軸2222相間隔,這樣,便于正向傳送組件221和反向傳送組件222的緩沖連接。當然,根據實際情況和需求,在本實用新型其他實施例中,上述第一從動軸2212以及第二從動軸2222還可通過其他方式與內殼21的圍板211連接,此處不作唯一限定。
進一步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上述正向傳送組件221還包括第一軸承組件2215,上述第一主動軸2211的兩端通過第一軸承組件2215與上述內殼21兩側的側板212轉動連接;另外,上述反向傳送組件222還可包括第二軸承組件2225,上述第二主動軸2221的兩端通過第二軸承組件2225與內殼21兩側的側板212轉動連接。如此,在內殼21兩側的側板212的支撐作用下,通過軸承組件使得第一主動軸2211和第二主動軸2221得到有效支撐。當然,根據實際情況和具體需求,在本實用新型其他實施例中,上述第一主動軸2211和第二主動軸2221還可采用其他支撐方式,此處不作唯一限定。
進一步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上述第一傳送帶2213上開設有用于空氣循環的第一通孔陣列2213a;上述第二傳送帶2223上開設有用于空氣循環的第二通孔陣列2223a。通過在傳送帶上開設通孔陣列,使得外殼21內的熱量可以有效流通和循環,提高了烘烤效率,也保證烘烤的均勻性,提升了烘烤質量。
進一步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上述驅動機構3包括支撐架31、電機32和齒輪組33,其中,支撐架31固定于上述內殼21的側板212外側,電機32固定設置在支撐架31的下側,齒輪組33活動設在支撐架31中,此處,該齒輪組33傳動連接電機32的輸出軸(附圖中未畫出)與上述第一主動軸2211以及上述第二主動軸2221。如此,當電機32啟動時,通過齒輪組33的傳動,帶動第一主動軸2211和第二主動軸2221轉動,從而帶動上述第一傳送帶2213和第二傳送帶2223進行傳送動作。該驅動機構3的結構簡單,動力足且穩定可靠。當然,根據實際情況和具體需求,在本實用新型其他實施例中,上述驅動機構3還可為其他的組成形式,此處不作唯一限定。
進一步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上述烘烤機構4可包括電源組件(附圖中未畫出)以及與其電連接的熱管41。在各個隔板226的上側均設置有多個熱管41,多個熱管41沿傳送方向均勻間隔分布,這里,在每個傳送單元22的隔板226上側都排布有這樣一組熱管41,如此,保證了各個傳送單元22之間烘烤的均勻性。當然,根據實際情況和具體需求,在本實用新型其他實施例中,上述烘烤機構4還可為其他的組成,此處不作唯一限定。
進一步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上述內殼21的一側板212外側設置有連通其內部的風道213,此處,該側板212上具有連通內殼21內外的開孔(附圖中未畫出),風道213通過該開孔連通內殼21內部,另外,風道213上設置有風扇42,該風扇42用于加速內殼21中的空氣循環而平衡其內的熱循環,此處,該風扇42優選為軸流風扇,當然,該風扇42也可為其他類型的風扇,此處不作唯一限定。如上所述,通過在上述內殼21的一側板212上設置風道213,并在風道213上設置風扇42,這里,可以設置多個風道213和多個風扇42,如此,加快了內殼21中的空氣流通,提升了熱循環效果,保證了烘烤質量。根據實際情況和具體需求,在本實用新型其他實施例中,還可通過其他方式提升烘烤質量。
進一步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上述內殼21與上述外殼1之間設置有隔熱層5。通過在內殼21與外殼1之間設置隔熱層5,即減弱了內殼21內烘烤熱量的散失,提高了烘烤質量,也避免了熱量傳導至外殼1上而傷害使用者,提升了裝置整體的安全性能。當然,根據實際情況和具體需求,在本實用新型其他實施例中,還可通過其他方式提高裝置整體的安全性,此處不作唯一限定。
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上述內殼21的頂部開設有入料口214,同時,該內殼21的底部開設有出料口215,另外,外殼1的頂部設置有與入料口214連通的投料斗6。通過往投料斗6內投料,經入料口214進入到上述傳送單元22內進行傳送,在傳送的同時,上述烘烤機構4對傳送中的待烘烤原來進行烘烤。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各種等效的修改、替換和改進等等,這些修改、替換和改進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