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堅果破殼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雙通道澳洲堅果破殼裝置。
背景技術:
澳洲堅果有很高的營養價值,素有“干果之王”的譽稱,廣受人們的喜愛,但澳洲堅果的外殼堅硬很難破開,現有技術中對澳洲堅果進行破殼主要有手工破殼和機械破殼兩種方式。
手工破殼的方式主要是采用破殼鉗(如申請號為201420370566.9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的一種澳洲堅果破殼鉗)逐個夾破或壓迫堅果殼,使其破碎,該破殼方式效率極低,勞動強度大,只能適用家庭使用,不能滿足加工企業的需要。
機械破殼的方式相對于手工破殼方式,效率大大提高,且勞動強度低,能適用加工企業的發展,機械破殼主要有沖擊敲碎和擠壓鋸銷的方式。
沖擊敲碎的方式是通過機器的運轉帶動敲擊錘將固定的堅果進行敲碎,具體可參照申請號為201310672237.X的中國發明專利所公開的堅果破碎機,及申請號為201210416458.6的中國發明專利所公開的沖壓式澳洲堅果破殼機。采用沖擊敲碎的破殼方式,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由于沖擊力不好掌握,而且還受堅果殼自身硬度的影響,一次性破殼的機率偏低,時常需要多次破碎操作,致使生產效率低。同時還會由于多次破碎操作,沖擊位置的影響,在碎殼的同時,還容易損壞果仁,碎仁率偏高,增加企業的加工成本。
擠壓鋸銷的方式是通過高速運轉的鋸片切割堅果外殼后再通過擠壓的方式碎殼,如申請號為201210325202.4的中國發明專利,公開一種擠壓鋸削式澳洲堅果破殼機,包括料倉、旋轉式定量喂料機構、物料導向機構、鋸割開槽與擠壓破殼綜合機構、彎形弧齒定向槽壓力調整機構、出料斗、傳動系統、動力機構、機架、齒輪變速機構、安全防護罩部分構成,其中,動力機構分兩組分別將動力傳遞給鋸割開槽與擠壓破殼綜合機構中心軸帶動鋸片作高速旋轉運動,同時將動力傳遞給傳動系統;通過傳動系統將動力傳遞給鋸割開槽與擠壓破殼綜合機構中兩齒盤沿中心軸軸線作低速旋轉運動,同時將動力傳遞給齒輪變速機構實現旋轉式定量喂料機構的勻速旋轉運動;堅果從料倉進入旋轉式定量喂料機構,再進入物料導向機構,然后進入鋸割開槽與擠壓破殼綜合機構;根據定量喂料機構與鋸割開槽與擠壓破殼綜合機構嚴格的定比傳動,實現喂料與破殼的同步匹配;定量喂料轉盤每旋轉一周,向物料導向槽輸出一顆堅果。采用該擠壓鋸削式澳洲堅果破殼機,能夠較好的保證果仁的完整性,但是該設備還是需要外形一致性好的堅果,才能達到理想的破殼效果,不然會出現有些鋸不開或者擠不碎的問題,一次加工的成品出品率較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破殼效率高、果仁破碎率低的雙通道澳洲堅果破殼裝置,以及提供一種利用該雙通道澳洲堅果破殼裝置進行破殼的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雙通道澳洲堅果破殼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破殼機構和驅動機構,破殼機構包括破殼箱、導料箱蓋、刀盤、第一破殼刀、第二破殼刀和刀盤軸,導料箱蓋與破殼箱配合安裝后形成破殼箱室,刀盤軸穿過破殼箱室且由驅動機構驅動,在刀盤的兩側面上均安裝有8把第一破殼刀,8把第一破殼刀以盤面圓心為中心,呈放射狀均布安裝在刀盤上,相鄰兩把第一破殼刀的夾角為45°。刀盤設置在破殼箱室內且套裝在刀盤軸上,將破殼箱室分隔成兩個破碎室,在破碎箱室兩側內壁上固定安裝有與第一破殼刀相配合剪切的第二破殼刀,在導料箱蓋上設有進料口和出料口。
進一步地,所述導料箱蓋進口處安裝一擋板和導料滑軌。所述擋板為緩沖板,由食品極塑料材料制成。
進一步地,所述驅動機構包括電機、驅動軸、大帶輪、小帶輪、小鏈輪和安裝在所述刀盤軸上的大鏈輪,驅動軸上設有兩個安裝軸承座,小帶輪安裝在電機輸出軸上,大帶輪安裝在驅動軸的一端且與小帶輪通過皮帶連接,小鏈輪安裝在兩個軸承座之間的驅動軸上且與所述大鏈輪通過鏈條相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所述破殼箱包括弧形背板和固定在背板兩側邊緣上的側面板,在每塊側面板上安裝有一楔子,所述第二破殼利用楔子固定在所述刀盤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生產時,澳洲堅果由進料口進入兩個破殼室,刀盤在驅動機構的驅動下旋轉,利用第一破殼刀與第二破殼刀在旋轉交錯時的剪切作用,完成破殼,整個破殼過程連續,破殼效果好。另外,由于設置了兩個破殼室同時進行破殼,效率高;而且兩側同時進行破殼,所受的力一致,破殼時整機的穩定性更好,間接延長部件的使用壽命,既提高生產效率又減少維護成本。
整體的性能特點如下:
①破殼是利用第一破殼刀(動刀)和第二破殼刀(定刀)的剪切作用,破殼過程連續、效率高、破殼效果好:每小時破殼量約為150kg(最大產能可達200kg/h),破殼率95%,整仁率90%;②采用二級減速的傳動方案,破殼耗能較低,配套電機功率僅1.1kw;③與堅果接觸的零部件均采用304不銹鋼制作,滿足食品衛生安全的要求。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之破殼裝置去掉導料箱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破殼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導料箱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破殼箱體的側面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使用本實用新型的破殼機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5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雙通道澳洲堅果破殼裝置,包括破殼機構11和驅動機構12, 使用時,將破殼機構11和驅動機構12安裝在機架13上,并用機罩14罩住。
上述破殼機構11包括破殼箱111、導料箱蓋112、刀盤113、第一破殼刀114、第二破殼刀115和刀盤軸116。其中,導料箱蓋112與破殼箱111配合安裝后形成破殼箱室;刀盤軸116穿過破殼箱室且由驅動機構12驅動。使用時,刀盤軸可通過軸承座1161安裝在機架13上。在刀盤113的兩側面上均安裝有多把第一破殼刀114。多把第一破殼刀114以刀盤的盤面圓心為中心,呈放射狀均布安裝在刀盤113上。刀盤113設置在破殼箱室內且套裝在刀盤軸116上,將破殼箱室分隔成兩個破碎室117,在破碎箱室兩側內壁上固定安裝有與第一破殼刀114相配合剪切的第二破殼刀115,在導料箱蓋112上設有進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導料箱蓋進口處還安裝一擋板1121和導料滑軌1122。其中,擋板1121為緩沖板,由食品極塑料材料制成。
本實施例中,上述刀盤113的兩側面上各設有8把第一破殼刀114,相鄰兩把第一破殼刀114的夾角為45°。上述破殼箱111包括弧形背板1111和固定在背板兩側邊緣上的側面板1112,在每塊側面板1112上安裝有一楔子1113,上述第二破殼刀115利用楔子1113固定在刀盤113上。如此設計,在刀盤轉動時,能夠使第一破殼刀114和第二破殼刀115之間的形成最優的剪切效果,能提升本實用新型的破殼率。
具體的,上述驅動機構12包括電機121、驅動軸122、大帶輪123、小帶輪124、小鏈輪125和安裝在刀盤軸上的大鏈輪126。使用時,驅動軸122可通過兩個安裝軸承座127安裝在機架13上,小帶輪124安裝在電機輸出軸上,大帶輪123安裝在驅動軸122的一端且與小帶輪124通過皮帶128連接,小鏈輪125安裝在兩個軸承座之間的驅動軸122上且與大鏈輪126通過鏈條相連接。大帶輪123與小帶輪124;小鏈輪125與大鏈輪126,他們之間是相互配合使用的,大小之分只是尺寸上的不同而已,即大帶輪123的直徑比小帶輪124大,大鏈輪126的直徑比小鏈輪125大。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流程是:首先啟動驅動機構12,帶動刀盤113轉動,轉速設置為306r/min;其次,通過下料斗將澳洲堅果由導料箱蓋112上的進料口送入破殼機構的兩個破碎室117時,澳洲堅果隨著刀盤113轉動,在旋轉過程中,安裝在刀盤上的第一破殼刀114與安裝在破殼箱室兩側的第二破殼刀115交錯時,形成剪切力,將夾在兩刀之間的澳洲堅果外殼剪碎后甩出破碎室;最后由導料箱蓋上的出料口送出,完成整個破殼過程。
另外,如圖5所示,還可將本實用新型配合機架、進料裝置、出料裝置和電控裝置等組裝成一破殼機,具體包括破殼裝置1、進料裝置2、出料裝置3、電控裝置4、機架13和機罩14。在電控裝置4的控制下,進料裝置2可將澳洲堅果自動送入到破殼裝置1中進行破碎后再由出料裝置3排出。實現全自動的澳洲堅果破殼過程。
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內容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的簡單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均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實質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