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制茶設備,具體是一種茶葉檢枝設備。
背景技術:
悠悠歷史見證了中國茶文化的發展;茶,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發于神農,聞于魯周公,興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國茶文化糅合了中國儒、道、佛諸派思想,獨成一體,是中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芬芳而甘醇。
由于制茶技術不斷改革,各類制茶機械相繼出現,先是小規模手工作業,接著出現各道工序機械化,除了少數名貴茶仍由手工加工外,絕大多數茶葉的加工均采用了機械化生產,因此機械化生產的茶葉總會出現留有多余的茶枝,導致茶葉的品質下降;因此通過機械設備制茶帶來的弊端,深深困擾著茶農們。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茶葉檢枝設備,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茶葉檢枝設備,包括設備本體,所述設備本體主要是由振動送料器、傳動裝置A、限位裝置、傳感器、接收器、傳動裝置B、收集裝置、除枝裝置構成;所述設備本體設置振動送料器,振動送料器的左側設置傳動裝置A,所述傳動裝置A上設有限位裝置,通過振動送料器將茶葉送到傳動裝置A的限位裝置上,對茶葉進行傳動,傳動裝置A的尾部設置傳感器,所述傳感器的對面設有接收器,所述傳感器的右側設有除枝裝置,所述除枝裝置與傳感器連接,除枝裝置的右側設置傳動裝置B,所述傳動裝置A和傳動裝置B與除枝裝置的內部相連通,所述傳動裝置B的尾部設置收集裝置。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除枝裝置主要是由左固定件、右固定件、橫梁、切割刀、頂梁、工作臺、步進電機構成;所述除枝裝置設置在傳動裝置A和傳動裝置B的中間,除枝裝置的底部設置工作臺,所述工作臺上設置左固定件和右固定件,工作臺上設置支柱,所述支柱通過左固定件和右固定件固定在工作臺上,支柱上設置橫梁,所述橫梁上設置兩個切割刀,支柱的頂部設置頂梁,所述除枝裝置設置步進電機,通過步進電機帶動除枝裝置工作。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傳動裝置A上設置雙限位裝置,通過設置雙限位裝置提高設備本體的工作效率。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切割刀滑動設置在橫梁上,切割刀的背面設有鎖死裝置,通過鎖死裝置將切割刀的位置固定。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設置除枝裝置不僅不會影響茶葉生產的效率,而且使得茶葉的品質提高,給茶農帶來了利潤,給客戶帶來了高品質的享受,而且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實用性強,價格便宜。
附圖說明
圖1為茶葉檢枝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茶葉檢枝設備中除枝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振動送料器、2-傳動裝置A、3-限位裝置、4-傳感器、5-接收器、6-傳動裝置B、7-收集裝置、8-除枝裝置、9-左固定件、10-右固定件、11-橫梁、12-切割刀、13-頂梁、14-工作臺、15-步進電機。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請參閱圖1-2,一種茶葉檢枝設備,包括設備本體,所述設備本體主要是由振動送料器1、傳動裝置A2、限位裝置3、傳感器4、接收器5、傳動裝置B6、收集裝置7、除枝裝置8構成;所述設備本體設置振動送料器1,振動送料器1的左側設置傳動裝置A2,所述傳動裝置A2上設有限位裝置3,通過振動送料器1將茶葉送到傳動裝置A2的限位裝置3上,對茶葉進行傳動,傳動裝置A2的尾部設置傳感器4,所述傳感器4的對面設有接收器5,所述傳感器4的右側設有除枝裝置8,所述除枝裝置8與傳感器4連接,除枝裝置8的右側設置傳動裝置B6,所述傳動裝置A2和傳動裝置B6與除枝裝置8的內部相連通,所述傳動裝置B6的尾部設置收集裝置7。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所述除枝裝置8主要是由左固定件9、右固定件10、橫梁11、切割刀12、頂梁13、工作臺14、步進電機15構成;所述除枝裝置8設置在傳動裝置A2和傳動裝置B6的中間,除枝裝置8的底部設置工作臺14,所述工作臺14上設置左固定件9和右固定件10,工作臺14上設置支柱,所述支柱通過左固定件9和右固定件10固定在工作臺14上,支柱上設置橫梁11,所述橫梁11上設置兩個切割刀12,支柱的頂部設置頂梁13,所述除枝裝置8設置步進電機15,通過步進電機15帶動除枝裝置8工作。
所述傳動裝置A2上設置雙限位裝置3,通過設置雙限位裝置3提高設備本體的工作效率。
所述切割刀12滑動設置在橫梁11上,切割刀12的背面設有鎖死裝置,通過鎖死裝置將切割刀12的位置固定。
上面對本專利的較佳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