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煙熏爐。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常見的煙熏爐包括一個煙熏爐本體和一個主碳爐,煙熏爐本體設置在主碳爐的側部,兩者通過一氣流過孔相連通,煙熏爐本體產生的煙氣和熱氣通過該氣流過孔傳導到主碳爐中,由于煙熏爐本體設置在主碳爐的一側,因此主碳爐與煙熏爐本體相近的一端傳導到的煙氣濃度以及熱量非常高,而遠離煙熏爐的一端傳導到的煙氣濃度和熱量則非常低,這導致煙氣和熱量在主碳爐的烤網網面上分布得十分不均勻,影響主碳爐中食品的整體品質。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導熱和導煙效果好其均勻的煙熏爐。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煙熏爐,包括煙熏爐本體和主碳爐,所述的煙熏爐本體設置在所述的主碳爐的側部,所述的煙熏爐本體的一個側壁上設置有第一氣流過孔,所述的主碳爐的一個側壁上設置有第二氣流過孔,所述的第一氣流過孔與所述的第二氣流過孔相連通,所述的主碳爐內設置有導熱裝置。
所述的主碳爐內設置有碳網和烤網,所述的烤網設置在所述的碳網上方,所述的導熱裝置設置在所述的烤網與所述的碳網之間,所述的導熱裝置設置在所述的第二氣流過孔之上。將導熱裝置設置在碳網和烤網之間,且導熱裝置設置在第二氣流過孔之上,除了能夠將煙熏爐本體內的煙氣和熱量均勻傳導到主碳爐中,也可以通過該導熱裝置將碳網上的熱量和煙氣均勻傳導到烤網上,從而使得食物的品質得到更好的保證。
所述的導熱裝置包括導熱板,所述的導熱板設置在所述的烤網和所述的碳網之間,且所述的導熱板設置在所述的第二氣流過孔之上,所述的導熱板上設置有多個導熱孔,所述的導熱板的下表面與所述的主碳爐的各個內側壁以及所述的碳網的上表面之間圍設形成一封閉的導熱通道。導熱板作為導熱裝置結構簡單,將其設置在烤網和碳網之間,且設置在第二氣流過孔之上,能夠有效地將煙熏爐本體內的煙氣和熱量均勻傳導到主碳爐中,從煙熏爐本體中傳導過來的煙氣和熱量連同主碳爐內碳網上產生的熱量和煙氣聚集在導熱通道中,通過設置在導熱板上的導熱孔將聚集的熱量和煙氣均勻傳導到烤網上,從而使得食物的品質得到更好的保證。
所述的導熱裝置包括導熱板組件,所述的導熱板組件設置在所述的烤網和所述的碳網之間,且所述的導熱板組件設置在所述的第二氣流過孔之上,所述的導熱板組件與所述的主碳爐的各個內側壁以及所述的碳網之間圍設形成一封閉的導熱通道。導熱板組件作為導熱裝置結構簡單,將其設置在烤網和碳網之間,且設置在第二氣流過孔之上,能夠有效地將煙熏爐本體內的煙氣和熱量均勻傳導到主碳爐中,從煙熏爐本體中傳導過來的煙氣和熱量連同主碳爐內碳網上產生的熱量和煙氣聚集在導熱通道中,通過導熱板組件將聚集的熱量和煙氣均勻傳導到烤網上,從而使得食物的品質得到更好的保證。
所述的導熱板組件包括第一導熱板和至少一塊第二導熱板,所述的第二導熱板設置在所述的第一導熱板之上且可沿所述的第一導熱板的長度方向向外拉出,所述的第一導熱板和所述的第二導熱板上均設置有多個導熱孔。上述導熱板組件結構簡單,第二導熱板設置在第一導熱板的之上,且第二導熱板可沿第一導熱板的長度方向拉出,在不使用時可將第二導熱板置于第一導熱板的上方,節省收納和運輸空間,需要使用時,只需要將第二導熱板相對第一導熱板向外拉出以增加第一導熱板的長度,從而使得上述導熱板組件適配不同長度的主碳爐;在第一導熱板和第二導熱板上均設置有多個導熱孔,通過導熱孔將聚集在導熱通道內的煙氣和熱量均勻傳導到烤網上,從而使得食物的品質得到更好的保證;另外上述可收合結構的導熱板組件,能夠方便地對主碳爐的碳網上的碳的使用情況進行觀察。
所述的第一導熱板的上表面豎向設置有導向柱,所述的第二導熱板上沿所述的第一導熱板的長度方向設置有導向長腰槽,所述的導向柱可滑動地伸入設置在所述的導向長腰槽內。導向柱在此處對第二導熱板起到定位作用,通過導向長腰槽和導向柱的配合對第二導熱板的運動起導向作用。
所述的煙熏爐本體的另一個側壁上設置有進風口。在煙熏爐本體的另一個側壁上設置進風口,使得在煙熏爐本體內產生的煙氣和熱量能夠順利地傳導到主碳爐內。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在煙熏爐本體的一個側壁上設置第一氣流過孔,在主碳爐的一個側壁上設置第二氣流過孔,第一氣流過孔與第二氣流過孔之間相互連通,且主碳爐內設置有導熱裝置,煙熏爐本體內產生的煙氣和熱量通過第一氣流過孔進入到第二氣流過孔,且通過導熱裝置將上述煙氣和熱量均勻地傳導到主碳爐內的各個部分,從而保證主碳爐內各處的食品品質得到一致性保證。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煙熏爐本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主碳爐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導熱裝置安裝在主碳爐內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中導熱板組件在展開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中導熱板組件在收攏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中導熱板組件在展開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中導熱板組件在收攏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中導熱裝置安裝在主碳爐內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一:如圖1至圖5所示,一種煙熏爐,包括煙熏爐本體1和主碳爐2,煙熏爐本體1設置在主碳爐2的側部,煙熏爐本體1的一個側壁上設置有第一氣流過孔11,主碳爐2的一個側壁上設置有第二氣流過孔21,第一氣流過孔11與第二氣流過孔21相連通,主碳爐2內設置有導熱裝置。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主碳爐1內設置有碳網22和烤網23,烤網23設置在碳網22上方,導熱裝置設置在烤網23與碳網22之間,導熱裝置設置在第二氣流過孔21之上。將導熱裝置設置在碳網22和烤網23之間,且導熱裝置設置在第二氣流過孔21之上,除了能夠將煙熏爐本體1內的煙氣和熱量均勻傳導到主碳爐2中,也可以通過該導熱裝置將碳網22上的熱量和煙氣均勻傳導到烤網23上,從而使得食物的品質得到更好的保證。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導熱裝置包括導熱板3,導熱板3設置在烤網23和碳網22之間,且導熱板3設置在所述的第二氣流過孔21之上,導熱板3上設置有多個導熱孔31,導熱板3的下表面與主碳爐1的各個內側壁以及碳網22的上表面之間圍設形成一封閉的導熱通道4。導熱板3作為導熱裝置結構簡單,將其設置在烤網23和碳網22之間,且設置在第二氣流過孔21之上,能夠有效地將煙熏爐本體1內的煙氣和熱量均勻傳導到主碳爐2中,從煙熏爐本體1中傳導過來的煙氣和熱量連同主碳爐1內碳網22上產生的熱量和煙氣聚集在導熱通道4中,通過設置在導熱板3上的導熱孔31將聚集的熱量和煙氣均勻傳導到烤網23上,從而使得食物的品質得到更好的保證。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導熱板3的數量為2個,2個導熱板3相互拼接安裝在主碳爐2內,置于碳網22和烤網23之間,可根據主碳爐2內腔的尺寸配備一塊與內腔長度、寬度相匹配的導熱板3,或配備多塊導熱板3,多塊導熱板3拼接使之與主碳爐2的內腔尺寸相配合。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煙熏爐本體1的另一個側壁上設置有進風口12。在煙熏爐本體1的另一個側壁上設置進風口12,使得在煙熏爐本體1內產生的煙氣和熱量能夠順利地傳導到主碳爐2內。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導熱板3采用金屬材質,金屬材質的導熱板3導熱效果好。
實施例二:如圖6、圖7所示,其他部分與實施例一相同,其不同之處在于導熱裝置包括導熱板組件,導熱板組件設置在烤網23和碳網22之間,且導熱板組件設置在第二氣流過孔21之上,導熱板組件與主碳爐2的各個內側壁以及碳網23之間圍設形成一封閉的導熱通道4。導熱板組件作為導熱裝置結構簡單,將其設置在烤網23和碳網22之間,且設置在第二氣流過孔21之上,能夠有效地將煙熏爐本體1內的煙氣和熱量均勻傳導到主碳爐2中,從煙熏爐本體1中傳導過來的煙氣和熱量連同主碳爐2內碳網22上產生的熱量和煙氣聚集在導熱通道4中,通過導熱板組件將聚集的熱量和煙氣均勻傳導到烤網23上,從而使得食物的品質得到更好的保證。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導熱板組件包括第一導熱板5和至少一塊第二導熱板6,第二導熱板6設置在第一導熱板5之上且可沿第一導熱板5的長度方向向外拉出,第一導熱板5和第二導熱板6上均設置有多個導熱孔31。上述導熱板組件結構簡單,第二導熱板6設置在第一導熱板5之上,且第二導熱板6可沿第一導熱板5的長度方向拉出,在不使用時可將第二導熱板置6于第一導熱板5的上方,節省收納和運輸空間,需要使用時,只需要將第二導熱板6相對第一導熱板5向外拉出以增加第一導熱板5的長度,從而使得上述導熱板組件適配不同長度的主碳爐2;在第一導熱板5和第二導熱板6上均設置有多個導熱孔31,通過導熱孔31將聚集在導熱通道4內的煙氣和熱量均勻傳導到烤網23上,從而使得食物的品質得到更好的保證;另外上述可收合結構的導熱板組件,能夠方便地對主碳爐2的碳網22上的碳的使用情況進行觀察。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第一導熱板5的上表面豎向設置有導向柱51,第二導熱板6上沿所述的第一導熱板5的長度方向設置有導向長腰槽61,導向柱51可滑動地伸入設置在導向長腰槽61內。導向柱51在此處對第二導熱板6起到定位作用,通過導向長腰槽61和導向柱51的配合對第二導熱板6的運動起導向作用。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第二導熱板6為一塊,導向柱51為兩個,兩個導向柱51分別上下對稱設置在第一導熱板5的上表面的一側,第二導熱板6上設置有兩個與兩個導向柱51位置對應的導向長腰槽61。導向柱51和導向長腰槽61分別為兩個,使得第二導熱板6的上下兩端都能夠穩定地安裝在第一導熱板5上,且導向穩定。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第二導熱板6的長度與第一導熱板5的長度相同,充分利用收合空間,使得長度的延展調節范圍更廣。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第一導熱板5和第二導熱板6均采用金屬材質,金屬材質的導熱板導熱效果好。
實施例三:如圖8至圖10所示,其他部分與實施例二相同,其不同之處在于第二導熱板6為兩塊,導向柱51為四個,四個導向柱51分別設置在第一導熱板5的上表面的四個邊角,每塊第二導熱板6上均設置有兩個與導向柱51位置對應的導向長腰槽61。上述結構保證第二導熱板6的上下兩端都能夠穩定地安裝在第一導熱板5上,且導向穩定;另外采用兩塊第二導熱板6,使得第一導向板5的長度可分別向兩邊延展,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兩塊第二導熱板6的長度之和等于第一導熱板5的長度,充分利用收合空間,使得長度的延展調節范圍更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