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糧食烘干機設備。
背景技術:
現有的糧食烘干設備,普遍建有鍋爐房,其內用耐火磚砌筑鍋爐的燃燒室及爐體,與鍋爐相連的熱交換器通過管道與鍋爐燃燒室相連,該熱交換器與糧食烘干塔相連。它的不足之處是:1、這樣的烘干設備占用面積多達60平米以上,重量達40多噸,固定使用,不可移動。2、熱交換器的熱交換管采用普通鋼管,長期使用造成金屬疲勞斷裂及燃燒氣體腐蝕漏氣,會導致燃燒室的有害氣體串入被烘干的糧食里,導致被烘干的糧食品質下降。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重輕、占地面積小、可移動并且燃燒室的有害氣體不會串入被烘干的糧食里的移動式糧食烘干設備。
本實用新型主要包括車體、烘干塔及鍋爐,即車體一端設有豎立的架體,該架體上設有橫軸,其兩端分別與兩個液壓缸的一端鉸接,該兩個液壓缸的另一端分別與烘干塔上的橫軸兩端鉸接,車體另一側設有鍋爐。其中車體及烘干塔均為現有技術,鍋爐主要包括燃燒室、熱交換器和風機。其中,燃燒室爐門下部設有爐條,爐門上部設有若干橫置的耐熱換熱管,這些換熱管為耐熱管,分為上下兩部分,即上管束和下管束,該上下管束開口與爐門同方向的前端均設在一個前孔板上,并且前孔板外面設有將上下管束均包容的前封頭;下管束后端開口設在爐體中部的孔板上,該孔板外設有一端將所有下管束包容的異型管,該異型管的另一端與送風機出口連接。燃燒室的上管束后端開口設在爐體后面的后孔板上部的通孔上,該后孔板下部的通孔上設有若干橫置的短換熱管即短管束,在后孔板外面設有將所有上管束及部分短管束包容的后封頭,該后封頭下面設有將余下的短管束包容的異型管,該異型管與烘干塔進氣口相連。所述短管束另一端設在爐體中部的另一孔板上,該另一孔板外設有一端將所有短管束包容的中間封頭。在燃燒室和所有換熱管外面設有金屬殼體,將燃燒室與熱交換器組成一個封閉且內部連通的整個爐體,并且在爐體后部的金屬殼體上設有通孔,其為煙道口。最好,換熱管是由套接的兩根管組成或換熱管中一段為波紋管,以解決金屬管熱膨脹造成焊點開裂的問題,為此該鍋爐在使用時,送風機送入換熱管內的氣體壓力大于大氣壓力。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大致如下:烘干塔通過液壓缸置于架體及鍋爐頂上,當移動到工作地點后,再通過液壓缸將烘干塔豎立在地面上,接通與鍋爐相關的管線即可開始工作。外界空氣通過送風機先進入燃燒室中的下管束內,燃燒室的火焰及煙氣通過下管束與其內的冷空氣進行熱交換,使下管束內空氣迅速升溫,不僅熱交換效率高,同時冷空氣又可對下管束進行降溫。該經加熱的氣體經前封頭進入上管束及后部的短管束內,進一步與煙氣進行熱交換,使管內的氣體溫度進一步提高,超過180℃,短管束內的高溫空氣經管道與糧食烘干塔進風口連接,對糧食烘干塔內的糧食進行干燥。燃燒室燃料燃燒產生的煙氣在熱交換管外從前向后移動,在移動過程中不斷與熱交換管進行熱量交換,降溫后由爐體后面的煙道口排出。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
1、本實用新型采用全金屬制作,自重輕、體積小、可移動,運輸方便;與其配套的烘干塔可通過架體與車底架連接,置于該鍋爐頂上放平運輸,當烘干塔工作時再豎立起來。
2、燃燒室與熱交換器融合為一體,大大增加鍋爐的熱效率。
3、換熱管采用可伸縮的套管,再采用與其配合的帶壓氣體,有效地解決換熱管在燃燒室的熱氣體的溫度場變化所產生的熱伸縮造成的焊接點開裂問題,同時也解決了金屬管長期使用氧化漏氣及熱疲勞開裂漏氣,造成燃燒室的燃燒氣體串入交換器里的交換熱空氣里問題,提高熱空氣的品質。
4、換熱管采用耐熱鋼管,解決其氧化及腐蝕問題,提高熱交換器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運輸狀態示意簡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鍋爐主視局剖示意簡圖。
圖3是圖2的A-A視圖。
圖4是圖2中I的局部放大示意簡圖。
圖5是圖2中II的局部放大示意簡圖。
圖中:1、爐門,2、爐條,3、金屬殼體,4、耐火材料層,5、上管束,6、下管束,7、前孔板,8、前封頭,9、孔板A,10、異型管A,11、送風機,12、后孔板,13、短管束,14、后封頭,15、異型管B,16、孔板B,17、中間封頭,18、煙道口,19、引風機,20、架體,21、烘干塔,22液壓缸,23、鍋爐。
具體實施方式
在圖1所示的移動式糧食烘干設備運輸狀態示意簡圖中,車體1一端設有豎立的架體20,該架體上設有橫軸,其兩端分別與兩個液壓缸22的一端鉸接,該兩個液壓缸的另一端分別與烘干塔21上的橫軸兩端鉸接,車體另一端設有鍋爐23,其中車體及烘干塔均為現有技術,鍋爐主要包括燃燒室、熱交換器和風機。
在圖2和圖3所示的本實用新型鍋爐示意簡圖中,燃燒室爐門1下部設有爐條2,在爐條上面四周與金屬殼體3間設有耐火材料層4,爐門上部設有若干橫置的耐熱換熱管,這些換熱管為耐熱管,分為上下兩部分,即上管束5和下管束6,該上下管束開口與爐門同方向的前端均設在一個前孔板7上,并且前孔板外面設有將上下管束均包容的前封頭8;下管束后端開口設在爐體中部的孔板A9上,該孔板外設有一端將所有下管束包容的異型管A10,該異型管的另一端與送風機11出口連接。燃燒室的上管束后端開口設在爐體后面的后孔板12上部的通孔上,該后孔板下部的通孔上設有若干橫置的短換熱管即短管束13,在后孔板外面設有將所有上管束及部分短管束包容的后封頭14,該后封頭下面設有將余下的短管束包容的異型管B15,該異型管與烘干塔進氣口相連。所述短管束另一端設在爐體中部的另一孔板B16上,該另一孔板外設有一端將所有短管束包容的中間封頭17。在燃燒室和所有換熱管外面設有金屬殼體,將燃燒室與熱交換器組成一個封閉且內部連通的整個爐體,并且在爐體后部的金屬殼體上設有通孔,其為煙道口18,其可與引風機19相連。在圖4所示的圖2中I的局部放大示意簡圖中,部分換熱管是由套接的兩根管組成。在圖5所示的圖2中II的局部放大示意簡圖中,部分換熱管其一段為波紋管。